变化,依旧是女顽主那种坚强与自我。于是,她承受了人生作为女性的第二次爱的痛处,即引产的过程。导演将这个过程拍得十分丰富与真实,无疑是在强化这种女性的痛苦的同时对钱叶红独立个性的体显。而这肉体上的疼痛最终还是转化成心灵上的痛楚,那个男人在出事之后便将责任完全推卸了,于是钱叶红独自吞咽这种恶果。
影片到这里一直是不错的,至少从节奏上看,但下面第三段的婚姻却给人一种极为拖沓的感觉。钱叶红对爱情心灰意冷了,于是在茫然中选择了婚姻,可想而知,这样的婚姻显然是名不副实的,于是导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表现这段婚姻的苍白,钱叶红本来能够接受那种两地分居的生活,而且还生下了儿子,但当丈夫能够调回到身边的时候,她却不敢接受这种真正的婚姻生活,其原因很简单,即她对婚姻持有一定的否定态度,而更看重的是那份藏在心中的爱情,但爱情到底是什么呢?当丈夫将钱叶红玩笑时所说的那个虎牙拔掉的时候,她开始反思这种疼痛,难道爱就是疼痛吗?她想品尝一下。
影片到这里基本算是结束了,但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客观的说,影片可以分为三段,正象大多中国女性题材影片一样,初恋爱情与婚姻各一段。但导演在这三段上的用力都让人感觉出过于平均了,而且一段不如一段。
第一段对于人物性格的塑造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的情节发展都萦绕着主人公钱叶红的性格展开的,所以每一次选择都是很具有合理性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导演对女性心理的把握还是比较到位的。而第一段的故事也编排的很好,很充分也很青涩,简炼而切中要害。
第二段则是一种畸形的爱情,我们无法从中更好的体会到爱情本身的作用,更多的恐怕只是一场*的吸引,于是,这段爱情其实也是错位的,笔墨用得还算恰当,但由于第二段爱情这种*的吸引,所以后来在第三段对这个爱情的交代显然没有必要,这也造成了第三段的冗长原因之一。
第三段是导演最为失败的段落,首先为了表现钱叶红与丈夫关系的笔墨过于繁累,而且手法陈旧,没有一丝新意,更没有一个能够点睛的情节,所以几年的轮述显得颇为滑稽,这只能说是编剧水平的欠缺。更主要的是,影片第三段落并没有将生子的情节放入进去,其实这个情节是十分重要的,尤其对于一部女性题材的影片来说。生子的情节不但可以呼应那段引产的戏份,更主要的是,面对这个孩子,并非是爱情的结晶,只是婚姻的产物,钱叶红将如何面对,生子时的痛楚是一种爱还是一种责任,是一个女权的选择还是一个女性的选择,很遗憾,导演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将女性的最大的特点引入剧中,恐怕不能不说是一个失误。
影片中钱叶红的后背被板砖拍过,这是爱的伤痛,于是当第二段时,她没有感觉到下雨,导演用这种手法来体显钱叶红当时沐浴在爱河之中的心理。而引产一段同样是肉体上的一种伤痛,包括最后的拔牙,于是爱情本身被一种物化的生理语言而替代了,钱叶红的爱则始终陷入在之中,于是可以预言,当那颗牙真正被拔掉的时候,钱叶红依旧没有领悟到爱是什么?
影片对女性的阐述无疑是进步的,但这是观念上的改进,从剧作及影视表现手法上来说,影片并没有任何出奇之处,许多细节的设置都显然过于平庸而累赘,而且时间冗长拖踏,这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韩兮
2007…3…21于通州
《博物馆奇妙夜》:童幻英雄梦
当片头扫过博物馆中一个个蜡像的时候,我们已经知道这将是一部充满了童幻色彩的影片,对于观众来说,剩下的只是期待着这群蜡像的复活,怎样复活以及复活之后的故事。
然后影片回归到了现实中,拉里是一个事业生活极不如意的家伙,一般这样的剧情片中,主人公总要处于一种糟糕的状态,工作没了着落,离婚后还被儿子瞧不起,诸如此类的倒霉事伴随着我们的主人公。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拉里不得已接受了博物馆守夜人的工作,当然这份工作与他的理想报负是相去甚远的,但他却没有办法,在生存面前的低头吗!
三个老守夜人神神秘秘的,这令拉里感到有些纳闷,于是,第一天晚上的故事产生了。
影片所谓的博物馆奇妙夜总共有三个晚上,当然是属于层层递进的结构,第一个晚上可想而知,拉里遇到了大麻烦,他怎么也想不到博物馆里的各种生物,人也好动物也罢,原始的近代的都开始活动了起来。儿时的梦想便是这样的,当我们处于一种与现实完全陌生的环境中,我们会希望这个陌生的环境变得真实起来,当然,所谓的真实最好的诠释就是有了生命力,所有的死物都活起来,那时候不知道什么叫害怕,好奇将主宰或说引导着我们的童心。很可惜,拉里是一个成年人,他因此却打起了退堂鼓,博物馆奇妙夜对于他来说的确不怎么奇妙。
就在拉里准备离开的时候,儿子无意中的一句话令他准备再留一晚上,于是第二个晚上的故事接踵而来。当然,与第一个晚上不同,拉里心里已经有了准备,他决定好好地收拾一下这群夜里醒来的蜡像们,于是便采用了各种方法,而且还学习了有关于这些蜡像的知识,自以为完全可以摆平了,但事实上他再一次失败了,博物馆里依然充满了斗争与危险,他终于再一次沮丧。但看着由于自己的失误而化作灰烬的那个原始人,一种自觉的意识产生了,拉里终于说服馆长,决定开始第三个晚上的历险。
勿庸置疑,第三个晚上当然是影片的高潮所在。那三个老守夜人终于显现出本来面目,其实在这个剧情的安排上,影片明显得有些不合逻辑。三个老守夜人开始以一种圣人的姿态出现,好像要指导着拉里什么似的,但在第三个晚上,他们却变成了盗匪,开始栽赃拉里。为了自己,也为了这群蜡像夜晚的自由团结,拉里联合蜡像们开始与三个老守夜人做起了斗争,情节更加疯狂,当然也透着感人。于是,没有人再理会三个老守夜人的转变是否合理,影片把观众引向了梦的极致,那所谓的不合逻辑自然也就不算什么了。
不必说最后的结局,当然是属于那种从此过上幸福生活式的结尾了。
在这部影片中,主线毫无疑问是拉里的奇遇,但还有一条辅助的线索也相当重要,那就是拉里与儿子的关系。总的来说,影片开头从拉里与儿子的对话里我们已经感觉到了,儿子的心已经离开了这个倒霉的父亲,于是拉里极力想挽留住自己的儿子。
第一晚过去了,拉里在打着退堂鼓的时候,儿子不经意的一句话为这个父亲鼓起了勇气,但我们应该看出,这句话说得十分生分,很显然,儿子与父亲的关系几乎是一种陌路,名存实亡的感觉。第二晚过去后情况变得更糟,儿子本来满怀信心地打算重新审视这个父亲的时候,却只见到了拉里被解雇的情景,于是,拉里作为父亲的形象已经完全被毁掉了,父子俩的关系几乎已经达到了绝裂的地步。但到了第三个夜晚,儿子终于亲身体验了父亲的英勇事迹,并且相信父亲的能力。
说到这里,我们不难看出,与其说这是拉里一个儿时的梦或者说是现实的一个白日梦,不如说这是儿子心目中对父亲的一个梦,一个父亲如何成为英雄的梦。在许多人的童年想法中,最了不起的英雄便是父亲,于是,拉里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把儿子这种童年梦想继续延续了下去。
在完成这个梦的过程中,影片着重引入了罗斯福这个人物,作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一位总统,罗斯福显然也极具传奇色彩,在与西班牙的战斗中,他成为一名英雄,执政后修了巴拿马运河,确保美国的经济建设与资源国有化,退任后更被誉为美国最多才多艺的总统,精通博物学与历史学。无疑,这个人物的出现才是真正的圣者的角色,于是拉里在他的指引下完成了一种自我的飞跃,当然,这也是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但正是这样,拉里得到了儿子的尊敬。
童幻的梦想得以实现,无论对于大人还是小孩来说,这种体验都是美妙的。影片在制作的过程中也相当尽心,且不论所有蜡像的逼真程度以及运用得炉火纯青的数码特技,更主要的是在这所有的蜡像之间制造的种种矛盾,无论是关公战秦琼式的小人之争还是罗斯福的爱情梦,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是那么真实可乐。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拉里的讲演,谈笑间将所有的矛盾都化解了,他本人也从而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
经过三个夜晚的奇妙体验,拉里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取决于态度,不逃避的态度,学习的态度以及用心来换取信任的态度。看着博物馆中这些蜡像的设置,无论是体现时间的恐龙与罗斯福,还是表现着空间的荒原与沙漠,所有矛盾与问题都在这三个态度下得以解决。于是,这三个态度几乎可以被观众看作是成功的最重要保障。
于是,这部好玩而又好看的影片在表现父子关系的时候顺便也讲述了一下成功的必要条件,当然,观众在看得津津有味的情况下难保不顺便重温一下儿时的幻想,何乐而不为呢?
韩兮
2007…4…11于通州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别拿自己不当干部》:恍如二十年前
怎么说这部片呢?虽然加入了天津方言,虽然也有包袱,也有笑料,但怎么看都仿佛是八十年代的影片,其中的所有情节设置,所有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内心所表现出的那种并非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所有的一切都好象替观众回忆了一下过去的那段日子,但影片中却有了齐达内撞头的细节,这多少有些令人啼笑了。
我很奇怪为什么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