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美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营养美食-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那以后,我开始做各种各样不同的土豆大餐,小米也终于对土豆不再抗拒了。不过,她最喜欢的,还是那一盘炒土豆丝。
  胡萝卜炒土豆丝
  这是几种土豆餐中小米的最爱。因为小米也要吃,所以只以胡萝卜和土豆为主料,以前我自己吃时,通常还会加入青椒丝,炒好之后红、黄、绿相映,煞是好看。
  做法:
  1。 胡萝卜切丝,土豆削皮后也切成细丝。
  2。 把切好的土豆丝泡在清水里,浸去表面的淀粉,再换一次水,直至水清澈,这样才不会粘锅。
  3。 油锅烧热后,倒入胡萝卜丝和土豆丝翻炒(可以先炒土豆丝,炒软之后再倒入胡萝卜丝),要大力翻炒,才不会粘锅。
  4。 土豆丝炒软之后把调好的调料(酱油、盐、鸡精)倒入,再快速翻炒几下起锅。炒土豆丝切忌加水,加过水后的土豆丝会变得很烂很涩,超级难吃。
  土豆炒苦菜
  做法:
  1。 将苦菜洗净,切成段。
  2。 土豆削皮,切成小块。
  3。 加油烧热后放入土豆翻炒一下,加水烧开后,再换小火煨几分钟,然后再放入苦菜、盐、鸡精炒匀,入味后,出锅即可。
  附:苦菜性味苦寒,具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痢疾、黄疸、血淋、痔瘘、疗肿等。《滇南本草》载“凉血热,寒胃,发肚腹中请积,利水便。”《本草纲目》载“治血淋痔疹”。
  土豆饼
  土豆饼是小时候非常吸引我的一道菜,也是从吃土豆饼之后,我才爱上了吃土豆。
  做法:
  1。 事先用高压锅把土豆煮熟,放凉后剥皮。介绍一个小经验:土豆放凉之后沥干了水分再做成土豆饼,口感比较好。通常我们都是中午煮饭时把土豆煮熟,然后等到晚饭时再做土豆饼吃。
  2。 将放凉、沥干的土豆置于案板上,用刀面将土豆拍扁。这是一个技术活,得看准了再拍。我刚开始学做土豆饼时,总是一刀下去,土豆不见——滚走了。
  3。 拍扁的土豆像一个个圆圆的小饼,这时就可以烧热油锅(油可多放些),然后把一块块饼放进锅里轻轻翻炒(或者用煎的也行,不过煎的火气比较大。另外爱吃蒜的人可以先炒炒蒜再放入土豆饼),倒入调好的调料(酱油、盐、鸡精),再翻炒几下即可出锅,然后撒上葱花(我们不爱吃葱,就把这道程序给省了)。
  小经验:春夏时的土豆比较鲜嫩,可以挑选那种小块头的土豆,煮熟放凉后直接用刀拍成土豆饼。过了春夏之后的土豆,基本就是那种大块头的了,这时再想拍成饼比较困难,也不好吃,最好的办法是把它们捣烂之后,再加入一些淀粉和水,搅拌均匀后,再做成一块块饼放入油锅里煎,这样土豆才好吃。
  土豆酸辣汤
  做法:
  1。 将土豆煮熟后去皮,捣烂(通常做这道菜时我们就选那种大块头的不那么鲜嫩的土豆)。
  2。 加入水淀粉搅拌均匀后,搓成一个个小丸子。
  3。 将香菇(也可以是金针菇或其他菇类)、洋葱、白菜、酸菜、青椒等切成丝状或块状,待油锅烧热后,倒入翻炒。
  4。 加水煮沸后倒入土豆丸子,再一次煮沸后,加盐、鸡精、醋等进行调味,即可出锅。
  这道菜酸酸辣辣的,极好下饭。不过因为要给小米吃,我们通常会省了青椒和醋,演变成一道原味的土豆汤。
  生病时的清淡辅食:荠菜豆腐羹
  遇到生病时,小米的胃口就会很不好,可是不吃饭怎么能有体力和病毒抵抗呢?于是买来了荠菜、豆腐等材料,做一道清淡的荠菜豆腐羹,让病中的小米尝尝鲜。果然,小米看到餐桌上这一抹翠绿,便乖乖张开了口,荠菜特有的清香和豆腐的嫩滑,让小米一口接一口地喝下了小半碗的菜羹,还顺带着吃了好几口白米饭。
  最主要的是,这道荠菜豆腐羹做起来方便,不仅小宝宝可以吃,大人也可以吃,做的时候煮上一大锅,然后分一小碗给小朋友就好了,完全不需要单独花费时间来另外给宝宝做辅食,对于我这种懒妈来说,可真是方便至极。对于小米来说,则又是一道病中的营养餐,拌上点米饭,既可尝鲜,又可饱食。等她再大些,还可以在羹中加上馄饨、饺子或肉丝之类的,就更加美味了。
  做法:
  1。 将荠菜洗净,切成碎末,豆腐切成小方块。淀粉加水调开备用。
  2。 锅里倒少许油,油九分热时放入荠菜末炒一炒,加水煮开(也可直接在水开后倒入荠菜末)。
  3。 等水再滚开后放入豆腐丁和一小撮线面(一种像线一样细的面,北方可能没有,可以不加),
  加盐调味,汤开后转小火炖几分钟,放入水淀粉勾芡直到黏稠。
  4。 洒几滴香油,盛出。香油可加可不加,但量不能多,以免破坏荠菜的清香。
  附:佳肴灵药是荠菜。荠菜含丰富的维生素C 和胡萝卜素,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还能降血压、健胃消食,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病。
  荠菜性平,微寒,味甘,入心、肝、脾经。功能健脾利水、止血明目。
  《陆川本草》中记述:“健胃消食,化积滞。”
   。 想看书来

豆浆不是只有一种吃法
我曾经很怕喝豆浆,因为街头卖的豆浆总是豆腥味儿很重,要么就感觉豆浆太稀,掺水太多,总之是非常不对胃口,于是从小到大我都不喝豆浆。一直到自己拥有了一台豆浆机后,才发现自己做的就是不一样,又浓又香,还没有豆腥味儿,彻底颠覆了我对豆浆的不良印象。这以后,隔三岔五地,我们的早餐桌上就多了这么一大杯豆浆,外加包子馒头等,简单而不失营养。
  小米一岁后,也开始加入喝豆浆的行列。每次盛一小杯给小米,她总是会喝个精光,然后再来喝我碗里的。为了让小米能摄入更多的营养,我又开始研究豆浆的不同做法了。
  五谷豆浆
  这是米爸从同事那儿学来的,每天磨一大杯,然后放到冰箱里冰冻,天热的时候,从冰箱里拿出来,吃上这么一碗冰豆浆,对他来说,是莫大的舒服。每次看着米爸一口气吃完一整碗,然后抹抹嘴出门上班,就会觉得一种温暖的幸福弥漫开来。而对于小米,则是多了一道“黑豆浆”,因为加了黑米的缘故,豆浆的颜色看起来是深棕色的,这让她觉得很新奇。
  材料:黄豆2/3杯,小麦、燕麦片、红香米、黑米、小米、芝麻、绿豆,比例随意,总共1杯(也可以根据现有的材料,随便加入其他的谷类)。
  做法:
  1。 黄豆提前洗净,浸泡一夜。
  2。 将小麦、燕麦片、红香米、黑米、小米、芝麻、绿豆,洗净,泡20分钟。
  3。 将黄豆及所有的米类,连同泡米的水一起加入豆浆机,按照说明书的比例,加入适量的水,不要超过最高水位线,也不能低于最低水位线。
  4。 启动开关,打出豆浆。等到豆浆机“嘀嘀嘀”地叫时,才算是大功告成了。(米姨妈他们曾经在刚开始煮豆浆时,看到豆浆在机器中翻滚煮沸,就以为已经熟了,直接拔了开关,放凉了就喝,结果那几天总是闹肚子,还不知什么缘故。嘿嘿,那个笨啊……所以一定要等到豆浆机嘀嘀叫了,才是真正地完成了全过程。)
  5。 放凉后,直接饮用。也可以加入冰块,或者放入密封盒内,再放入冰箱冷藏。在盛夏季节喝上一杯冰凉的五谷豆浆,那可真是“味道好极了”!不过,小朋友可不适宜喝冰的,微温或者放凉即可。
  韩式豆浆面
  某日在一个美食论坛上看见一道食谱,关于面条的新做法——韩式豆浆面,看起来相当的诱人。想着小米既爱吃面条,又爱喝豆浆,何不也学着做做,让她尝尝鲜,也算换个口味。
  于是买来了原料,包括黄豆、面条、黄瓜、西红柿等。
  做法:
  1。 黄豆浸泡一夜后,加入适量的水倒入豆浆机中,榨出新鲜的豆浆,放凉。
  2。 烧一锅开水,水开后,放入面条。煮沸后,倒入少许冷水,再次煮沸,再次倒入冷水。
  3。 煮的过程中用筷子搅动,避免粘连,使面条更均匀受热一直煮到可夹断即可。
  4。 捞出面条,放入冷水盆中漂洗后,盛入碗中。
  5。 往放凉的豆浆里放入盐,搅拌后,均匀浇在面上。
  6。 将黄瓜切细丝,西红柿切小块,摆放在豆浆面上。我还放了两只虾作为摆设。
  做好的豆浆面口感爽滑,鲜咸中透着黄豆的清香。小米比较赏脸,虽然我自己觉得盐放得少了些,味道有些不足,可是小米还是用小叉子叉着吃了挺多,最后危危险险地端着大盘子,把豆浆全给喝光了。
  莲子豆浆
  北方的天气太过干燥,对于我们南方人来说,确实有些不适应,这时最好能吃些莲子、百合等食物以润肺清火。于是想来想去,又选择了最简单、最易操作的,那就是莲子豆浆。
  做法:
  1。 取黄豆、绿豆各小半杯,浸泡6~16小时(我们从来都是晚上8点左右量好豆量,加水浸泡一晚)。
  2。 将莲子用温水泡至发软。
  3。 将莲子、黄豆、绿豆一起放入豆浆机,加入适量水,按“五谷豆浆”键,然后就等着打碎煮熟,过滤后就可以了。
  煮好的豆浆,因为加了绿豆,有些隐隐的绿色,口感也比纯黄豆浆要好一些,没那么涩。我很喜欢喝,小米更喜欢。不仅把自己的一杯喝光了,还把我的一杯也抢走,喝了大半才还给我……
  关于莲子,总是会想到《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那低首的采莲女子,必是“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清湖采莲,低头弄莲子的温柔,如此美好,如此旖旎,光是写在纸上也足以让人倾倒。
  我读诗,一向爱断章取义,就像这《西洲曲》,如果只读这几句,总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