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忆是故乡》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最忆是故乡-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听到这里,儿子又会羡慕地说,“妈妈,你们那时真好!”

那根沉重的扁担
牵动着中国千百万家庭的中考高考尘埃落定,是好是坏已有结果。这样的时候,成年的我们总爱想起当年。在我心里,放着母亲肩膀上那副沉重的担子,我经常在梦里、在泪光里看到当年母亲的身影,抹不掉,挥不去,愈久愈清晰。

  一九八六年七月,我参加中考。那时,我们家在农村,一如无数个中国贫困县,我们当地的贫穷也是可圈可点的。我们乡中学共有80多个初中毕业生,可经过预选具备参加当年中考资格的只有22人,我是这22人中唯一的女生。母亲为我感到骄傲,似乎已经看到了美好的明天,不让我做家务,更不让我碰任何农具。

  母亲自小爱书,因为贫穷,连到教室里尝试一下坐坐看的机会都没有。母亲痛下决心,再苦再难也要让我们读书。当时。父亲在离家很远的城市工作,每月都有几十块钱工资寄回家。家中上有八十多岁的祖母,下有五个都在读书的子女,有十三亩田地需要耕种,还喂着几头猪,几十只家禽,这一切都由母亲一人操持。今天的我,坐在电脑前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甚至怀疑当时状况的真实性。而母亲却不让我们任何人帮忙!只要我们好好读书。

  中考的结果出来了,第一天公布的是考取中专的学生名单,没有我的名字;隔了三天后公布的是考取重点高中的两位学生名单,也没有我的名字。两天后的晚上,大约七点多钟,我们全家都在乘凉,乡广播站公布了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名单,我排在第四,当听到我名字的时候,母亲高兴地笑了,而我就快气哭了:我怎么这么不争气!我怎么考不取中专!在那个时候,能考取中专的才是能干的孩子,考取中专就可以转城市户口,就跳出“农门”了,而我,却只考了个普通的镇高中!

  整个暑假,我就拼命地帮母亲干活,唯有这样,我的心里才会好过一些,暂时忘却稍许内心的痛苦。因为头脑走神,经常会在锄草的时候,将肥肥胖胖的油菜苗一起锄掉。那个时候真是好烦啊!

  母亲一点也不气馁,也可能是受到父亲的影响,母亲告诉我:必须考取高中才能考大学啊,眼光应该长远一点啊。实际上,我觉得那都是在安慰我,早就有无数的传闻传到母亲耳中,都说这所高中历史上就没有考取大学的!临尾他们都不会忘记安慰一下母亲:你家小巧肯定行的。母亲也多数次认真地告诉我,说我一定行的,还帮我准备了一个非常好的木箱。

  带着母亲的希望我出发了。八六年八有三十一日,我上高中第一天的经历我终生不会忘记。

  镇中学离家十二里地,上午十点多钟,母亲挑着六十多斤重的担子出发了,行李中有大米、衣服、被子、日用品、书本等等。我们一路上说个不停,母亲没有给我任何压力,只交待我要认真听课,别想家,真考不上大学也会不怪我。中途我要换母亲挑一会儿,她说,那不行,你是读书人,不能干太多体力活,我歇一歇就行了。我们就坐在路边休息,母亲用她粗糙的双手捋了捋我的短发,双眼那么慈祥地看着我说,我们家巧儿真聪明,母亲那双深切的充满希望的眼睛永久地映在了我的心底深处。有的时候我走在母亲的后面,这就盯着那个扁担,它就像个跷跷板压在母亲柔弱的肩上,一颠一沉,一颠一沉,随着母亲的脚步发出有规律的吱吱声响,立稳时才能换肩。十六岁的我鼻尖酸酸的,现在想来还有一种揪心的痛呢。

  中午我们吃食堂的蒸饭和母亲带来的咸菜。

  那天正好“逢集”,我就陪母亲到镇上去买一些需要带回家的物品。下午我们开完班会回到宿舍,母亲已经帮我铺好床,撑好蚊帐,母亲喜欢听有关学校里的任何事情,我就把班主任的说的话都告诉了她,重点强调一句,老师说,只要好好干考大学还是有希望的。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我送母亲回家。学校院墙门外就是无边的田野,二季水稻已有一尺多深了,绿绿的随风起伏,一波一浪。扁担上只挂了一个瘪瘪的轻轻的塑料袋,搭在母亲的右肩上。母亲走到田埂上,她的脚步明显加快,叫我别再送了。远了,我知道母亲看不清我的脸了,我再也忍不住,总算可以哭了。眼泪啊,你就大胆地流吧。我多么想留母亲在学校住一晚,可是家里没有母亲不行啊。母亲的背影在落日的余晖中只剩下一个点了,我就对着那个点说,妈,你放心,我一定要考取大学。

  这已经是多少年前的往事了,可当时的情景包括所有的细节,就在我的眼前清晰可见。我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读了研究生,到繁华的大都市谋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生活好得连我自己也很难想象。可是,当时的情景就一直留在我的心里,母亲肩上那根扁担就一直压在我的心上。尊敬的母亲哟,你的恩情女儿如何才能报答!

  (写于2001年6月28日)

那些美丽的倩影与传说
在所有人眼中,故乡都是最美。我尤甚。

  日日夜夜,在我心中都会浮现出故乡的影子,甚而幻化成最美丽、最清晰的影像。白天带着故乡的美丽工作,夜晚带着故乡的传说入眠。故乡构成了我精神财富最重要的方面。

  有几个地方,一直有清晰的影子,不时在眼前闪动,历久弥新。再回故乡时,一定要去找寻她的芳踪和倩影。

  一是东边村口那一大片竹林。每天早晨是它迎接第一抹阳光,在阳光映射下的竹林美得令人心醉。每逢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到竹林中去捡拾竹竿上刚掉下来的厚竹叶,回去洗干净就可以包出香香的端午粽。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每年必须进行一次的“扫尘日”。一大早,定会有很多人去竹林砍一些边边角角的小竹枝,往家中的大竹竿上牢牢扎住,做成大扫帚,用它就可以完成一整天繁重的年终扫尘。屋顶上、横梁上、高大的柜子上、墙角,凡是平时碰不到的卫生死角,都在大大长长的竹扫帚“哗哗”的歌声中变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

  二是,“滚山头”腰间的那个泉井。无论是路过,还是砍柴、打猪草、干农活,累了渴了的,双手一捧就可以美美地喝到干净清冽的泉水。那个泉水井在山腰处,往山上有个泉眼,泉眼滴出的水刚好被小井接住,水满后自然向山下流出。

  那个泉眼出水不是“流”,而永远只是一滴一滴地“滴”,近处的人才能听到这“嘀哒嘀哒”的清脆声响。那干净的泉井永不干涸,默默地为路人提供饥渴时的甘泉。在我眼中,那方小井和那坛清泉是有生命的,充满生机,以她不朽的生命力召唤着有需要的人。

  三是一块叫“长三斗”的水田。那块长方形的水田“包产到户”时恰恰分到我家,不发大水的年份,有很好的收成。可是在记忆中它却总是发大水,洪水经常把我家的秧苗冲倒。尔后,母亲就会带上我们,全部下田劳动,将那么一大片无边的稻田里的秧苗一棵棵扶正。现在想想,整个工作量大得令人吃惊。

  我们几个孩子不知世事艰难,每次扶秧苗时,经常丢下母亲,自个儿跑到田边的小河里去抓鱼抓虾,不务正业。母亲真是太和善,向来是睁只眼闭只眼,由着我们玩乐高兴。

  有一年,我刚买了一双塑料凉鞋(那可是稀罕物,不是谁都有的),就在“长三斗”扶秧苗的时候被水冲走了。我伤心哭泣,承诺,谁帮我找到凉鞋,我就把过年未舍得花的二毛钱压岁钱给谁(那时,在电影院看一场李连杰演的《少林寺》只需要5分钱)。弟弟兢兢业业,刻苦找寻,功夫见效,在一大堆沙子底下真的找到了我的新凉鞋。凉鞋失而复得固然让我欣喜,可惜我那二毛钱啊,那可是我大年初一坐在锅台底下劳动一整天的所有收获啊,就那么生生地给了弟弟。这事印象很深刻。

  “长三斗”很难有丰收,母亲说,即使施了肥,田里的肥料也都会被大水带走的。所以,每年“长三斗”的收成全靠碰运气,而它,却耗费了母亲无数的精力和汗水。

  第四应该是“劳动大山”。在记忆中,“劳动大山”是个邪恶的地方,那里有许多可怕的传说,听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比如,有个怀胎六月的孕妇跟婆婆闹不和,喝了农药自尽,就埋在那个山腰,每天中午,那里都能听到婴儿的啼哭。

  有个大暑节气的中午,姐着带我和哥锄黄豆地,烈日炎炎,目的就是为了把锄出的杂草晒死。我们忙到正午时分,方圆目击之内没有一个人,在“劳动大山”的方向,竟然就亲耳听到了那可怕的清脆的哭声向着我们飘来,吓得我们弃锄而逃。

  现在想来我都难以相信,但,那哀伤的啼哭至今我和姐都有清晰的记忆,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特别想回去弄弄清楚,或者选择某个大暑的正午再去听听,或向故日的某位老者打听一下现在的情况。

虎子成了植物人
虎子出事那年,才刚五岁。

  虎子大名叫马槐。未出事前的马槐,聪明活泼,人见人爱。因属虎,村里人就称他的小名“虎子”。虎子家住在我家屋后,家中两个姐姐,虎子是老三,也是马二家唯一的儿子,宝贝得不得了。

  虎子喜欢来我家玩,因为我家门前绿树成荫,夏天的中午,总是有很多大人来树荫下乘凉,很多孩子来大树下嬉戏。我家院子里可玩的东西很多,有画着象棋盘的大石块,有自制的乒乓球拍和球台,有“散老窝”专用的十四个小坑,有多次使用、大小一致、漂亮光滑的一堆“抓子”,有一块平地专用跳绳、“跳房子”和“丢手娟”,还有两张石台子用来看书、做作业……

  虎子最喜欢我哥做的那个小木滚。就是找来一段十多厘米长的木头圆柱,一块长约四十厘米、宽度与木柱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