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甜心》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美国甜心- 第3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五类为废邮件类。在美国,邮政局是属于政府部门的,各地邮政业务兴旺发达。 

  
  虽然美国的电子通讯业务日新月异,但是蓬勃发展的电子通讯业务并没有使传统的邮政业务萎缩,相反,由于各种公共服务机构,如银行、信用卡公司、保险机构、汽车服务机构、商业机构、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城市管理部门、医院、学校、房屋管理机构,以及所有和人民日常生活发生直接、间接关系的部门和机构都是通过邮件和客户进行沟通和交流,或者通过邮件进行商业活动的,所以,美国的邮政业务依旧兴旺,也使得大量的邮件成为美国人们日常生活里的最常见的垃圾。 

  
  每天,每家每户打开信箱,都少不了一堆信件和邮件,少则五六封,多则二三十,如果有两天外出没人取信,多半得请朋友或者邻居带为收取邮件,不然,回来时自己家的信箱就得爆棚。因此,处理邮件是美国人日常生活的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而废邮件的回收又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第六类是杂志和电话号码簿。美国的杂志出版业是极为发达的,各种杂志为人们提供了很多精神上的需求和实际生活上的需求,杂志和书籍不同,多半属于时尚类,看完就可以扔的那种,各家各户都要及时处理;很多商业机构为了做广告还免费提供杂志,这两类东西数量也很惊人,当然要及时回收。 

  
  在美国,电话公司的电话号码簿经常更新换代,电话号码薄往往都是厚厚的几大本,新的来了,老的自然要扔掉,杂志也好,电话号码簿有好,都是纸制的,不回收岂不是浪费资源?要知道,所有的纸制品都是用树木制成的呀,虽然美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巨大,但也不是说就可以随意浪费,随意挥霍的,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对美国人来说是责无旁贷的,美国人里面有环保意识不在少数,因此,杂志也好,电话号码簿也好,统统列为可以回收范围。 

  
  第七类为报纸。规定这类还包括所有的插页,理由同上。  

  
  第八类为卡纸板和碎纸板。规定包括面巾纸盒子、干食品的盒子,象燕麦、蛋糕粉以及干果的外包装盒子,鞋子和礼物盒子、手纸芯的纸卷都是可以被回收的。这类可回收物品规定,不包括肥皂盒子、或者清洁剂盒子、6到12罐容量的罐装啤酒和苏打水的外包装盒子、以及冷冻食品盒子。

  
  第九类可回收垃圾为纸质牛奶盒子。除此之外还包括各种类似饮料盒子,但是规定要求要事先把盖子拿下来,因为那些盖子是塑料制品。 

  
  第十类可回收垃圾为铝制品,包括各类饮料罐、冷冻食品盘、馅饼碟子、酸牛奶上的铝箔盖子和食品容器。 

  
  美国人爱喝苏打水类饮料,如我们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可口可乐、雪碧、百事可乐等,这类饮料一般都是以铝罐为外包装,其消费量当然大得了不得;而馅饼是深受美国人喜爱的甜食,几乎是普通的美国人每天都要食用的食品,美国人的早餐和午餐都很简单,但是晚餐就比较讲究一些,一般饭后都要有一道甜点心,而这道甜点心多半就是馅饼,有草莓馅的、兰莓馅的、起司馅的、南瓜馅的,因此,馅饼的消费量也是很大的。在美国的各家超级市场的点心专柜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馅饼供应,这种馅饼多半是成品,被装在铝质托盘里,顾客买回家以后只要放在烤箱里稍微加热以后,就可以食用。这两大类食品食用的铝制品包装被列为可以回收行列,铝资源的浪费自然就减少了。 

  
  第十一类可回收垃圾为金属。规定所有的食品罐子,只要状态良好的,金属盖子、金属用具、汽车轮子的金属圈、废金属、空的喷雾器罐子、纱窗纱门、庭院家俱、金属衣架等都可以被回收,但是规定要求大家事先要把金属家俱和金属纱窗门上的所有的橡胶线、网子都拆下来,因为这些东西不能放进回收垃圾。 

  
  美国的垃圾回收工作,除了以上常规垃圾回收以外,对于电池、旧电器、废汽车、旧家俱或者有毒物品容器和油漆容器、废机油等还施行特殊回收业务,每年都有数次专门回收活动,居民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需要进行回收的物品运送到指定地点,就可以了。平时如果需要提供此类服务,可以给垃圾回收部门打电话,他们就会派车来接收需要回收的垃圾,但是,对于各种大型垃圾,诸如旧电器和汽车等,会相应要求居民支付服务费。 

  
  在了解了这么多的规定之后,我就开始认真照章办事,每天把可以回收的垃圾于不可以回收的垃圾分开,一段时间实践下来发现:施行了垃圾分类以后,自己家的可回收垃圾竟然占很大的一部份,不可回收垃圾竟然没有多少,充其量也就是一些食品垃圾,剩菜剩饭,菜叶菜皮或者手纸、餐巾纸之类,这类东西多半是有机物,在进行垃圾掩埋之后一段时间内就可以分解,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小,由此便联想到美国的整体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这垃圾回收看起来是日常生活的小事,但其意义重大。

  
  在美国,据有关机构的住房统计数字表明,约百分之六十的美国人是住在HOUSE里的,也就是说是住自己房子的,只有百分之三十的人是住公寓的,而美国的城市HOUSE管理模式是统一的小区管理模式,这类小区在社区服务、绿化、垃圾运送、清洁卫生方面基本都是一样的管理方式,就垃圾回收这一项来说,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乡镇,早就都施行统一化的垃圾分类方式,这样算下来也就可以说有百分之六十的美国人参与了垃圾分类回收。

  
  除此之外,美国很多公司和商业机构也实施垃圾分类回收,如果有心观察,一些公共场所都设有分类垃圾箱,饮料罐、塑料瓶、纸制品都分开投放,便于回收管理。

  
  当我初到美国,我很感叹这个国家的整洁和干净,住得久了就更加欣赏这里的环境。当我们有机会外出旅行,开着车行驶在一望无际的美国西部高速公路上,

  
  我总是忘记旅途疲劳,睁大眼睛东张西望,尽情感受那纯净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以及清新自然的自然环境。在我的印象里,除了偶然出现的一些人工垃圾以外,可以肯定地说,美国的大片土地仍然是保持其原本就有的处女地的概念,完全没有被人为破坏。  

  
  住在这种环境中的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拿我周围的环境和我过去生活的环境比较,论垃圾的制造量,不客气地说每个美国人都是垃圾制造大户,也许是越文明越消费的道理,美国人的享受和文明都是建立在高度消费的基础上的,他们在消费时候的浪费也是很惊人的。 

  
  关于美国人的消费和浪费,我刚来的时候很不习惯。  

  
  我是生于六十年代初大饥荒刚刚过去的那代人,虽然自己没有尝过饥饿的滋味,但是,父母一代人的的讲述在我心中留下的苦难印记是那么深刻,以至于成为一个永远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 

  
  我记得我年少的时候最担心的事就是“饥荒会不会再来?” 我想我是被父母的讲述SHOCK(震撼) 住了,以至成为我一生中的一个心理困绕。虽然岁月流失,生活改善,饥饿和物资匮乏对我们来说几乎已经是故事,我自己的经济状况也日新月异,算不上大富大贵,小康总是有的。但是过上了富裕生活的我,对童年时候所有的记忆却始终难以忘怀,现在的富裕和悠闲并不能医治好我的病根,相反,那种困绕会时不时的冒出来,以至我不得不有意识地和它做斗争,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现在的生活方式受干扰。 

  
  比如我总是喜欢收集纸片和笔,因为我小的时候很缺笔和纸,我就养成了一片纸正面写了反面写的习惯,后来纸再多我也还是这么做;又比如我我每次把吃剩的饭菜倒掉的时候,都有犯罪感;再比如我总是舍不得扔掉旧衣服买新衣服,我先生和朋友老批评我,说你那么节省干什么呢?干什么?老实告诉你们,我有病!要知道,在我小的时候,这些旧衣服都是宝贝,是我用来做鞋底的材料,我怎么舍得仍掉它们呢?  

  
  后来我在读了一些专业文章,我惊奇地发现,有我这毛病的人很多,所有经历过物资匮乏的人或多或少的都有这毛病,这毛病叫:萧条综合症。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经历过物资匮乏的特殊世代,凭票供应制度留给我的是不仅仅是贫困的记忆,也留下了物质萧条时代特殊的烙印。也许因为从小就接受勤俭持家的教育,也许是被物资匮乏搞怕了,所以,人到中年的我无论何时都保持省吃俭用的良好生活作风,因为我的脑子里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有不同常人的深刻理解。 

  
  经历过那特殊时代的我在中国的时候还好,因为,很多中国人是很节俭的,到了美国就不成了,因为美国人多半很浪费。刚到美国的时候,我经常看不惯美国人的浪费,也经常为美国人美国式的消费方式而心痛。从小生活在美国的人大都没有经历过物资萧条,也不知道挨饿的滋味,他们从小就丰衣足食,就这么生活,就这么消费,因此,他们用起东西来就那么大手大脚,就那么理所应当,就那么财大气粗。  

  
  我的一个女朋友嫁了个老美,她经常批评他丈夫的浪费行为,说他吃个饭简单一道菜,他要使用几个一次性的纸盘子,还说他吃了饭擦他的嘴要用整整一大张餐巾纸,厨房里有个冰箱还不过瘾,非得在车库还按个冰箱,也就是冰点水什么的,为的是从车库走拿东西方便,最令女朋友生气的是,她那老美丈夫为了整理花园那一点点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