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同人)谋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同人)谋圣-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郭冬瓜笑道:“既然这大饼君子兄不要,丢了却是可惜。”逐于沟内拾起咬了大半的大饼,继续吃,吃着吃着便问曰:“不知君子兄如何称呼?”
  文若道:“我姓荀,名彧,表字文若。”
  自此,三子结识,日愈交好。
  一日,凸肚兴起,强要给郭冬瓜起字。
  “冬瓜……冬瓜……冬瓜应土而生——”戏凸肚仔细思考着,“君子兄以为奉土若何?”
  “冬瓜效土,效通孝,莫如叫奉孝?”荀文若问之。
  郭冬瓜抚掌大笑,“还是文若有文化,不像某人!”
  戏凸肚不解道:“奉土很好啊!皇天厚土嘛!大有气势,冬瓜兄为何不用?”
  “怪不得有人言凸肚兄眼睛很大!”
  戏凸肚得意洋洋自曰:“子曰:眼大者为美!”
  “眼睛大那叫——白痴!”冬瓜道。
  “那眼睛小是什么?”文若问。
  “眼睛小叫奸诈!”
  “怪不得伯母言冬瓜兄的眼睛最大最漂亮了!”戏凸肚摇头感叹。
  “怪不得伯父言凸肚兄的眼睛最小最有神了!”郭冬瓜大为叹息。
  “这么说,冬瓜单纯,凸肚狡诈咯?那彧呢?彧的眼睛若何?”文若笑而问之。
  “不大不小,四不像!”郭冬瓜朝戏凸肚眨眨眼。
  戏凸肚意会,道:“又单蠢又狡诈之人大概就是指文若这样的了!”
  文若闻之气结,一时说不出话来。
  在这段时日,荀彧之世叔爽终于找到了彧之下落。于是令人强拉荀彧入堂,一时硬灌酒数碗,郭冬瓜与戏凸肚看着只觉得好笑。又想起文若今天结亲,于是两子玩心大起,商量着要闹洞房。
  文若被灌得四仰八叉的,被抬入房中。新嫁娘入房,看着枕席上如兰君子,抿嘴一笑,煞是好看。
  迷糊中,荀彧只感到有一团火愈烧愈下。而实地,其皂荚尽落,衣衫褪尽,正是春意满堂。又感到有滑腻之事物粘上来,一时好不难受。文若尽只扭动着身躯,半饷,一双春葱似的手给其倒了杯醒酒茶。荀彧才感到好受了些。他睁开眼睛,看到新娶进的大妇正果呈其体,坐于他身上。荀彧脸上血色涌动,睁眼看天看地,就是不看新娶进之大妇。
  “夫君为何不看妾身?”那大妇调笑道。
  文若脸如猪肝,闷声动作。
  两人都是新娶进门的媳妇——头一遭,尽只磨合着,而比分居然是零比零。就在荀彧通红着脸,要翻身行那周公之礼时,新房的门忽然洞开。
  郭冬瓜拿着一壶酒进来了,那新入门的大妇惊叫一声,忙拿被褥裹住身体。荀彧以手遮掩形体,怒道:“朋友妻不可欺!”
  郭冬瓜似有点醉迷糊了,抚掌大笑曰:“君子坦蛋蛋,小人藏机机。文若是君子还是小人哇?”
  “你——”文若气急。
  郭冬瓜一时歪着脚出去,出去时长吟道:“君子坦蛋蛋,小人藏机机!”
  被这么一搅合,荀彧兴致全无。那新娶的大妇啜泣着,荀彧头一次看娘以外的女人在己前哭泣,当下乱了手脚,轻声劝道:“莫哭,莫哭了!”
  “我知郎君不欲娶我,前些日子还……逃婚……”那大妇愈说愈伤心。
  文若搂着她,轻抚其肩背,半饷感到胸前左边红缨一痛,两片小巧的嘴唇正在其上厮磨宛转。
  “不……彧没有兴致了——”荀彧脸泛潮红,又舍不得推开那柔软。
  大妇抬头一看荀君,顿时巧笑倩兮,好不动人。文若一时看呆了,言之:“你真……你真好看!”就算再白痴,此情此景,一个年青人是会对另一个年青人自然的起爱慕之心的。
  就在两人耳鬓厮磨,难舍难分时,忽然,洞房的门又被撞开了——戏凸肚拉着郭冬瓜大摇大摆的走了进来。
  这下,荀彧差点萎了,怒极。这两个家伙——到底还要不要人活的啊!
  他护着新嫁娘,用被褥仔细打理好新嫁娘的身体,又拿了一床掩住己躯,愤然:“你们两个……是不是故意的!该死的郭冬瓜,戏凸肚!!”文若眼睛通红,显然怒到了极点,“尔等前来不会是相戏于彧吧”
  “哪里!哪里!”郭冬瓜与戏凸肚不要脸的齐声道,“吾等负酒请罪而来,文若莫误会了我等好意。此处又无荆条,总不能负荆,所以负酒前来,邀文若同饮!”人要脸,树要皮,没皮没脸的人最可怕!
  文若视他两人目光坦荡如赤子,心知此时说什么也无用。叹了口气,心头的火气已然消下大半,“既如此,待彧更衣,与彧之大妇一同赏光。”
  “应该是穿衣……”戏凸肚嘀咕了一句。
  郭冬瓜嘿嘿笑着踹了戏凸肚一脚,“那文若快些!不打扰,不打扰了!以免文若真的与我等果呈相见。哈哈!”大笑拉凸肚抱酒坛走远。
  文若气苦,摇头叹息,“竖子!竖子!真是竖子!”
  丹青下墨,荀文若连连叹气,这是一段从军前的好时光。可……为什么要叹气呢?
  “香父亲,在想什么?”荀粲于案头问曰。
作者有话要说:  

  ☆、十七,文若,你老了……

  “粲儿,父亲在想过去的老朋友。”荀彧回答。
  “可……父亲为何要叹气呢?”那孩子大是不解。
  荀彧没有回答儿子的话,叹息着看那宣纸上俊逸飞扬的字迹:
  半生相望,半生相思,花落人憔悴
  半生飘零,半生缘尽,白发徒伤悲
  一生执念,付与菩提,忘却红尘泪
  青灯长明,无悲无喜,不知心恨谁
  半生相望,半生相思,花落人憔悴
  半生飘零,半生缘尽,白发徒伤悲
  今生夙愿,来生约定,与君共轮回
  志才……奉孝啊!那时,正是他们风华正茂季节。
  在奉孝没进曹公阵营之前,一直是志才与己相铺相成。一日,志才染疾。初,不觉是重症,待重视时,积骇已深,病入膏肓。殒前,志才笑问荀彧:“我该有个怎样的墓碑志?”
  “从军者,山河即是墓碑。志才。”荀彧克制着己伤感之情,道,“志才,我会将你骨灰洒入山河并为你题字。”
  志才大笑:“甚好!有劳文若了!”逐闭目。半饷再看已离去多时。
  荀彧果然带了戏志才的骨灰置于山河中,并水墨丹青题字竹简:一见惊鸿。
  而后,郭冬瓜加入了曹营,与荀彧亲善共事。两子分工得力,于兵荒马乱之时,助曹公踏平多少诸侯。
  这个不羁而狂,才气纵横的青年在文若的印象中一直是最重要,最稳妥的挚友!足以后背相托。
  有时,两子对弈时谈到荀彧狼狈的新婚之夜。逐,会心一笑。挚友,挚友莫过如是!只是,黄金三角缺失了一角,到底不美。后来,荀彧时常想起他自弱冠起结识的这两个朋友,有时他们是在一起的,有时他们是分开的,但他们截然不同,不可替代。
  击溃绍公后,郭冬瓜向荀文若辞行,言其要与曹公南征了。
  “我会回来的。”他撇下这么一句话。
  荀文若看着账外,唯余风息。
  荀公达给荀文若带来了郭嘉的亡讯。
  文若感叹曰:“半生缘尽挚友!半生缘尽啊!”
  “文若,我代郭兄向你讨教一局棋吧!”荀公达言之。
  于是一人白子,一人黑子,展开千军压城,万马奔腾的局势。
  血尽残阳后便是朝阳如新。
  荀文若坐于床塌前,床塌周围很安静,空余其咳嗽声。他看着刚才公达和他尚未下完的棋局发愣,眼前摆着空空器盒——一个空食盒。
  文若展开宣纸,开始酝酿提笔,写一封或许永远都无人复之的笺。
  荀令言:
  自随丞相,今已数十寒载。众人俱言曹公之恩无从回复,彧自觉无何报答,愿呈赤子之心,为丞相开疆辟土。若蒙不弃,彧亦愿自横尸于地,不愿与丞相三分归陌路矣!然,彧既为汉臣,当报陛下之恩德,不可以一恩换一恩,不愿以丞相至诚换我大汉万里江山,虽痛恸伏地,至于牢狱,此心亦不改。惟顿首于地,望空器盒怅廖莫已。
  虽今求生不得,彧复之丞相无相负,并无报复之念。且将令儿孙世代效忠陛下及丞相。望丞相勿逼我族人,荀氏一族当倾力报丞相恩典。若彧血脉尚可幸存,彧殒后有知亦是……瞑目。
  犹记丞相初见彧,将彧比子房,彧岂敢比之留侯?彧去后,身后事宜简不宜繁。况,丞相后方当有继承彧位之人。如公达言,无彧亦可成事,彧老了,彧累了。不欲再争。似奉孝故去多年,营中帐下皆有代其位谋其政者。故,对丞相言之,彧故去后亦与奉孝故去一般,凡事如常,无从改。彧留待笔录事务于吾子粲,其莫敢代劳,但求助力后方。丞相常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吾却言,成败虽人事,亦是待天定。
  虽丞相智计殊绝于人,然宛城,赤壁之败,如倒兵山,亦不可不查。夫兵者,诡道也,虽胜于殊谋,然人心定决当是关键。临敌,若东吴,若西蜀,丞相切不可大意,已失坐定。
  吾后方之事务已付予可信之人,可助丞相弘股之臂。丞相挥师南下之际,当有托粮草,人卒,宫中若有异变,可指一人引为内应。以保陛下,以成丞相世臣之名。彧言及此,丞相若念,听与不听,但凭丞相裁决。
  写完,连叹数声,服毒而终。其妻子含泪收检其尸。
  几个时辰后,公达复来。其子对公达言其父之志,说荀令了无牵挂。牵挂何?牵挂大汉,牵挂……曹公!
  人事渺渺,不复音讯。唯余一张写满字迹的薄纸耳!
  荀彧生前写给曹公的书信一摞又一摞,鸿雁传书,曹公回予的书函也一摞又一摞。公达是这些书信现在的主人,这是其世叔留给他的遗产之一。
  他翻开一封封书信,看毕又一页页将纸张入火焚之。焚毕哭绝于地。
  第一封书信写就时,荀彧只合二十九岁,笔迹还稍有不达通圆润之意。此后的书信一封比一封清秀通雅,甚有王佐之风。
  有一封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