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宋江的具体管理手段则各有不同。金钱,感情,道义,这些都是他在组织协调时运用自如的工具。反正运用的东西恰恰都是这些人急需的,这样才会收到最好的效果。“及时雨”的绰号不是白叫的。所以晁盖的退位就是一个必然,因为宋江建立的网要比他的大得多。
水浒中的统治术
从某个角度上说,《水浒传》也是在研究统治方法,不过是隐含晦涩罢了。统治方法不是一个可以供人做饭后谈资的。不过在其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影踪。统治方法是人对于人的统治术,要通过构建人际关系来实现,受制于所处人群或族群个体彼此的人性空间。所以,离开了对成为人际关系基础的人性的观察,我们永远不能准确理解社会政治的真实结构和形式。
如果在一个社会,人人都具有独立的个性意识,把自我尊严和自由问题放在人际关系的首位,那么任何压制就都不可能,统治方法就要转变为关系协调技术,政治结构在这个社会就要发生根本的改变。水浒故事之所以发生并那样发展,宋朝压制政治之所以可能,道理都在这里。水浒好汉从来没有进行真正的抵抗,而只是进行了挣扎,进行了命运上的挣扎,这就好比溺水的人抓住一根稻草。不过这里沉溺在的不是自然之水,而是专制政治社会的水。翻开中国历史上的反抗史看,大抵都是如此。所以,归顺招安也是梁山泊人性格命运的最终归属。
《水浒传》对于社会政治结构最基础所在的把握,不能不让人叹服!它不是伟大的人性悲剧作品是什么?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者明白对付有些所谓新生精英的最好办法,就是给他们一些官爵之类的,这样他们就永远不会为尊严生存或社会正义进行抵抗了。在中国古代政治话语下,政治家不需要讨论*与自由问题,只需要讨论压制的限度——“有限压制论”才是主导的政治学说。
第三章 说组织 话管理(5)
自由者必定支撑起自由的天空,但苟全者也必然奠基苟全式的政治社会。这造就了一个真实的《水浒》。
理解寓于品味,理解增进品位。古典四大名著是千年古国孕育的瑰宝,它需要我们用心吸收,发展其中的精髓。不管从何角度作切入口,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我认为至它们问世以来想必有不计其数追求升华的研究者将眼睛瞄准它们,这也是无可非议的。它们的优秀更是让我们学习的蓝本,今后还要多加研究,会有更多惊奇的发现。
做大,做强,做垮!
梁山泊的故事让大嘴想起众多现代企业的命运,那就是——做大,做强,做垮。
《水浒》中梁山众人的创业经历似乎和中国的民营企业家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他们以宋朝社会中的叛逆者和颠覆者的身份上了梁山,在最短的时间内汇聚了大量的人员和力量,最后以“招安的方式将自己瓦解。而现在众多的企业家也是以传统的叛逆者和颠覆者的身份进入大众的视线,在最短的时间以左右逢源的手腕和“大无畏精神”成就功业,以“紧急迫降”或是“高台跳水”的方式终结自己的辉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现代宋江。在这个名单上,我们可以看到广东健力宝李经纬,上海房地产巨头*、钱永伟、许培新,沈阳欧亚实业原董事长杨斌,华晨集团前董事长仰融,广东爱多原总经理胡志标等等。
有不少资料也表明,中国的民营企业生得快,死得也快。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但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多家;民营企业有60%会在5年内破产,有85%将在10年内死亡,演绎着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法则。
所以,一部《水浒》,有人看出的是忠义,有人看出的是权谋,有人看出的是*……现在,还有人看出了经营与管理。
有人说中国文人就一个臭毛病,能把什么外国先进玩意都找出中国祖宗来。也许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然而,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大到文化与哲学,小到经营与管理,所有的这些,都是有其文化背景的。马克斯?韦伯说过,如果说我们能从经济发展史中学到什么,那就是文化会使我们所处的局面几乎完全不一样。
关于管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一直是件争吵不休的事情,但是我们不能不看到这样的一个客观现实,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眼中或者行为中,商业更像是一种权谋术,管理更像是一种儒家的思想教化。究其原因,中国上下五千年来,就根本是一个感性的国度。对于战争——不论是政治上的或者是商业上的——我们讲究的是上兵伐谋;对于伦理,我们讲究的是礼义廉耻;对于生意,我们讲究的是论语与算盘的结合。在水浒故事中,我们所看到的管理几乎就是一种艺术。
大嘴这么说并不是完全否认了西方管理思想与技术对中国现代企业的作用,但是,我们也更应该看到,西方企业其实和我们一样,在他们众多优秀企业的管理思想中,也无不浸润着西方的理性主义和基督教的思想影响:对数字分析的偏好、自由平等的原则等等。他们的实质不同于我们的实质,那就是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大嘴可以很肯定地说,就像梁山集团一样,由一群中国人组成的企业中,管理首先要是一种艺术。这种艺术需要你有宋江那样的领导才能,吴用的那种足智多谋,甚至是高俅的一些暗黑权谋。
第三章 说组织 话管理(6)
大嘴带点偏见的认为:中国人最擅长的是感性的思维,比如在围棋对弈中,一些高手经常会说,大致是下这个方向,感觉这里有薄味等等。这种思维模式,西方人往往是很难理解的。因为他们的思维是逻辑、计算与精确的刻度。殊不知人的大脑本来就是一个变化无穷尽的黑匣子,天平也许可以称出物体的精确重量,却不能帮助西方人知道包一个饺子需要多少肉馅。
呵呵!不可否认中国人的逻辑思维也是很出色的。但中国的管理就是要有中国的味道,我们可以在混沌中感觉自己的做法对不对、却还必须要以平衡、制约与控制,的逻辑性思维去推理。
王国维说过,学问有三重境界。第一个阶段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第二个阶段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第三个阶段是“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管理也是如此, 需要有自己的境界。
做大,做强,然后做垮——这似乎是中国企业一个可怕的怪圈,对此,许多人都会有疑问:中国企业这是怎么了?中国企业得了什么病?究竟是企业家的人格集体出轨造成颠覆?还是病态的企业文化互相传染导致恶果?
就梁山而论企业,容易给人以警醒,而宋江的结果似乎和现实中的商界人士如出一辙。作为梁山集团的首脑,宋江存在很多问题。而在现实之中,一些企业首脑把把赚多少钱定为目标,什么赚钱搞什么,什么热做什么,赌博心理很重的问题不也处处可见吗?大嘴在此奉劝中国的企业家,千万不要学宋江。
“求同”也要“存异”
梁山是经过几次兼并重组才具有汇集一百单八将的规模的。大嘴认为梁山集团的基本构架是“一大”加“四小”,就是说有一个“大公司”和四个“小公司”,其“总部”设在梁山。“一大”是原来的梁山人马,“四小”指的是青州的二龙山、桃花山、*山和华阴的少华山。它们的关系就好像是一个大集团公司的核心层企业和松散型子公司的关系。后来“三山聚义打青州,众虎同心归水泊。”才成就了一个所向披靡的梁山集团。
众山同归水泊,梁山真正的壮大了起来,但大嘴觉得人多了是实,然而“同心”却未必能结得成。众山会师同归梁山,是为了生存,免得被政府军各个击破。他们和梁山有共同的利益——即活下去,但同样有一些分歧。
作为梁山大企业的老总,宋江有更长远的政治追求,显然不是李忠、王英、周通那样仅仅为了过着有银子有美女的日子,那么他的追求是什么呢?那就是招安。而且招安之后,宋江、吴用等作为主要人员也许能进入皇帝的视野,而他们作为一般的跟随者,命运如何更未可知。尤其是武松、鲁达这些和原来体制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的一帮人。
梁山泊排定座次后,宋江名正言顺地当上了梁山的老大,他便立即为自己和梁山人找出路,打出了“招安”的大旗。让乐和唱《满江红》,唱到:“望天王降诏,早招安”时,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
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
李逵也大叫:“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鲁智深说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刷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第三章 说组织 话管理(7)
三位刚烈的汉子同样反对招安,可是宋江对他们仨的言语完全不一样。对李逵是“大喝道:‘这黑厮怎敢如此无理!左右与我推去,斩讫报来。’”而对武松与鲁达却是这样说的:“兄弟,你也是个晓事的人,我主张招安,要改邪归正,为国家臣子,如何便来冷了众人的心?”“众兄弟听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清史留名,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
在归附梁山的四座山中,二龙山的实力最大,他们的头领是武松、杨志、鲁智深、施恩、曹正、张青、孙二娘。鲁、杨、武三人名望很高,更兼武艺出众,是真正的重量级成员,不亚于原来梁山的任何一员战将。因此在梁山排座次后,这股势力在四个地方分公司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鲁、武、杨都进了三十六天罡的领导核心层,级别较高。且在职务分工中,分充了先锋使和步军头领。其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