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老人重新来过自己的一生,他当然会选择没有那样深重的痛苦经历。但绝不会得到如此深刻的人生感受和理解。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老人对于苦难的人生毫无补偿的愿望,无所要求,无所悔恨,宽怀面对过去,原谅理解了一切,原谅理解了别人,原谅理解了世界,原谅理解了自己,宽容与和解了,也就意味着放下,意味着不需要继续承受那难以承受的过去。
小说是作者探讨人生之苦难、无奈、矛盾、冲突的一个较为满意的结果:宽容与和解,也只有宽容与和解才能获得内心的安宁与平静。
二、语言文字的简单、洁净、纯朴,叙述的通俗流畅,表达的真实贴切
在小说中没有那些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子,作者几乎从不运用那些艰涩难解的词语去写作。在作者看来,也不需要运用那些艰涩难解的词语来表达什么,简单的词语足以表达所需要表达的一切。而且,作为小说的叙述人,福贵也并不具备如何深厚的文化素养,他所述说的也只是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简单的语言文字更为符合人物的真实身份。
在这简单洁净纯朴的文字之中,读者所阅读的是一份似乎事情本身正发生一样的真实。读者所得到的是一份珍贵的伴随着优美文字的呈现和时间递进流逝而源源不断的哀伤感动,是一份深入心灵、在阅读之后很长一段时期仍然绵绵不绝,容纳了作者全部的感情和思考的哀伤感动。而在这哀伤感动的同时,表达出幽默与趣味、讽刺之尖锐、人生之欣慰、亲情之珍贵的点点滴滴却散落穿插于文字之间,随处可见。
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小说的主人公所经历的全部生活的苦难、不幸以及命运的不公,体验到小说的主人公所体验过的全部喜、怒、哀、愤,也在小说的末尾,体会到最后的辛酸和最终的感悟:与人生、世界的和解的态度。小说在娓娓叙来的开篇与友善的老人自然而然的结识、在令读者身临其境的文字叙述、在故事发生发展、在情节的不断演变推进中,在最后的完美结局中,完成了内容与形式、语言文字与其表达愿望的完美结合。
小说的意义在于它所叙说的故事和故事所叙说的。很多时候是故事决定了语言,很多时候又是语言决定了故事。很多时候是作家在把握着语言,很多时候是语言把握了作家。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很多时候是创作在改变着作家,很多时候是作家在改变着创作。对于很多优秀的中文作家来说,写作是他们的宿命,中文也是他们的宿命。在文艺方面,确实有着天才的存在,天才与才能的不同首先在于天才追寻前辈天才的有所获并有其独立精神的根源,其次天才对于语言的美感有着非常切实的把握。在作家身上,天赋与才能是决然不同的两种东西。有天赋的作家会摸索出最终自己感觉亲切并熟练运用的属于自己的语言,虽然随着叙说内容与题材方式的不同而不断相应调整,但却始终是自己的那一整套可以区别于他人的语言。从语言、叙述、表达这三方面来看,《活着》可以被认定为一个文艺天才的成功创作。
三、出于内心的需要去写作的态度
当女儿凤霞发现的地瓜被抢,当主持公判的生产队长私自夺去地瓜的一部分,当儿子有根日日辛苦饲养长大的羊被生产队宰杀,当儿子被抽血过多而死,当读者想到福贵以前的家凭什么后来又成了队长的家时,读者显然是感到愤怒和不平的,作为小说主人公自己的福贵也肯定是有过内心冲突、有过计较、仇恨、愤怒、责怨的心理。
福贵也在这几十年的中国历史上走过了一个普通老百姓的心路历程,并以其个人人生经历从侧面反映、印证了这几十年的中国历史的真实状况。小说中所蕴涵的记录历史事实的客观态度、政治态度与社会批评是显而亦见的。在小说中随处可见的是饱含激愤的对社会的荒唐与整体性的愚昧的讽刺。
在历史上的某些时期,出于政治目的,不但当时历史的记录已经完全背离了历史上真正发生的事实,就连其以前的历史记录也由于被篡改歪曲而变得不可置信。虽然事实被记录在那段时期生活着的人们的心中,但是在那些人死后,历史的事实也就无从得知。从许多被称为史籍的书中,后来的读者会发现许多甚至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的荒唐记录以及其他的矛盾和错误。而许多小说,比如现在所谈到的《活着》,却不带有任何政治目的和偏见,从人物人生经历的角度切入,真实记录了那段历史的一部分,作出了对于那一段时期社会历史的公正批评,或把批评的权利留给了读者。读者会根据自己的判断来阅读那一部分事实。当读者读到家家户户好端端的锅被砸烂拿去煮钢铁,这种历史的集体的疯狂与荒唐也就被作者拿来给读者重新审视评判。
在*时期的许多文艺作品,大多是顺应政治潮流或时势所需。而我想在历史上很多时期,在那些顺应政治需要的写作者写作的同时,在那些言不由衷的文字大行其道的时代,也一定有着很多秘密写作的作者,在他们鲜为人知的文字中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状况,以及他们内心的另一份真实。那种记录是出于他们内心的真实需要,而也只有那种记录才能引起千百年后读者心灵的真实感动。读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作品,也可以从作品中去体会自己的人生。
文学是记录真实历史的一种方式。作家有着记录真实历史的责任,而余华可以说令人钦佩的履行了作家的责任。就像那些曾经秘密写作的作者一样,他有着出于内心的需要去写作的正确态度。贴近真实是审美价值的基本要求,而要贴近真实的基本方法就是出于内心的需要去写作。作品创作是对创作者的内心感动的形式化,而作品的被阅读则是对被形式化的创作者的内心感动的重新理解与体会。小说的真实是一种符合内心判断的真实,负责的作家永远是第一个挑剔的读者。
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文艺不过是政治的附庸,政治家的利用工具和娱乐工具,文艺家不过是政治家蓄养的一群爪牙和小丑,完全是出于迎合政治家的政治需要与欣赏趣味而创作。那些历史时期的作品虽然经过当时社会权势的大力追捧,然而却即使传于后世,也只能招人唾骂。名著有三种:过去的名著、现在的名著、将来的名著。过去的名著、现在的名著要成为将来的名著就必须获得将来的读者的认同。而能够深入一个人内心深处深深的打动一个人的东西,在任何年代,都会获得读者的认同。
文艺是一门相关于历史、音乐,相关于文明、文化,相关于所有科学的与不科学的知识的一门学问。但更主要的是,它相关于创作者自己的思想境界与倾向于真实的一面。阅读是对作家内心世界的复制,伟大的作家也因此才永远生活在他所创作的作品之中。
四、《活着》与作者其他优秀长篇作品之间可贵的共同之处
余华简洁的文字叙述的要点之一在于抓住了人物至关重要的细节性的个人特征和叙述与这些细节的完美结合。余华非常完备准确的认定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会留下印象的那些事物和细节的内在特征;并以一种有意思的方式将这些特征呈现出来。这是对生活有着深刻而细致的体察并经过一番聪慧的思索的成果。几乎在作者的所有长篇小说之中,都有着这些一下子就可以进入人心并让人据以区别他者的细节性的个人特征的描述。这是一种似乎习取于漫画之中的类似简洁的线条的勾勒手法。
在《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和《活着》这三篇作品之中,有其显而易见的共同的创作手法:
1、以平和的心态清晰的叙述令人激愤的事实
2、以黑色的幽默尖锐的讽刺矛盾荒唐的现实
3、以质朴的语言温和的叙述令人感动的故事
4、以可悲的事实不断的引发读者深切的伤痛
5、以动人的情节反复的表达人间亲情的珍贵
每次读到《活着》中的许多片段和文字:
那天晚上我抱着有庆往家走,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抱累了就把儿子放到背脊上,放到背脊上,心理就发慌,又把他重新抱到了前面,我不能不看着儿子……
我看着那条弯曲着通向城里的小路,听不到我儿子赤脚跑来的声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满了盐……
感觉就像往伤口上撒盐!是一种真实、实在的疼痛!
而在作者的所有长篇小说之中,都可以找到这样摧人泪下令人心痛的片段和文字。
我总觉得并相信余华的所有小说都是在真实的心理体验和严格的自我要求之下创作的产物。
《活着》作为三部有着这些共同之处的长篇的首部,自然是在首次同类型创作中作出不断尝试的结果,因此在这三部长篇中几显得更为可贵。《活着》成为了后来的《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的创作的借鉴样板。不论是从创作实践还是从阅读理解的角度,针对《活着》的分析和阐释都可以运用于《许三观卖血记》、《兄弟》。《许三观卖血记》、《兄弟》和《活着》,这是三个同样讲述亲情与人生的感人故事,也是三段关于中国人的一部分真实历史的符合历史真实的文字记录。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行为艺术MADE IN CHINA
行为艺术MADE IN CHINA
这些日子以来,我颇为关注行为艺术。
1961年,法国著名艺术家Yves Klein张开双臂从高楼自由落体而下,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了不起的行为艺术作品——《自由坠落》。
文学是一种以语言为表达元素的艺术形式。音乐是一种以声音为表达元素的艺术形式。电影是一种以声音、影象为表达元素的艺术形式。行为艺术,则是一种以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