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对于权力有着狂热的追求的秦桧来说,参知政事并不是秦桧的最终追求,秦桧的最终追求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宰相才是秦桧的最高目标,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说,范宗尹都必须除去。
范宗尹,字觉民,襄阳人士。早年因为力主割三镇给金国而声名狼藉,在政坛上搞的灰头土脸。高宗即位后,范宗尹因为有拥立之功,所以赵构一直对他青睐有加,最后让他当了宰相。
最为宋代最年轻的宰相,只有寇准和张浚才能和他一决高下,寇准是宋代最年轻的参知政事,而张俊是宋代最年轻的知枢密院事(等同枢密使)。
能和寇准和张浚这样的牛人较量,范宗尹无疑是个牛人,不过他的牛人跟注水猪肉没什么两样。所谓牛人,只要比你牛的人死了,或者下台了,或者不在家,你就是最牛的。李纲被赵构废了,吕颐浩刚刚出局,张浚在川陕和金人火拼,有能力的,有实力的都不在朝廷,范宗尹当然是最牛的。
这个所谓的牛人当政期间也没有做什么事情,毫无政绩可言,勉强的做了两件事情,最终彻底残废,被秦桧在背后摆了一道,狼狈出局。
第一件事就是设置镇抚使。
因为当时南宋境内到处都是造反闹事的,开始时只是拿几把菜刀,抢几个商铺,最后跑到山上当土匪,后来金军来了之后,他们的起步价提高了,最低也要干掉知州,干掉之后就在城里打家劫舍,偶尔打打金人,金人大部队来了就跑路,反正地盘也不是自己的,一点都不心疼 。
如果地盘是你自己的呢?那肯定和金军死磕,范宗尹如是想。
于是,他主张在裂河南、江北等数十州设置镇抚使,与其让金军占领。还不如把土地给自己人占领,帮助朝廷抵御金军,财政、军事、民政等州里的一切都由镇抚使说了算,跟唐代后期的节度使没什么分别,名将岳飞就曾经当过通泰镇抚使。此后,这些镇抚使或死或降,最终不了了之。
这件事对范宗尹倒是没什么影响,毕竟谁来做都是一样。
第二件事是追夺宋徽宗以来“滥赏”官位之事,正是这件事情最终搞死了范宗尹。
所谓“滥赏”官位,说白了就是拿国家官位做人情。这种事情历代朝历代都有人做,一般在王朝快灭亡的时候做的更多、更毒、更离谱。
做人情的事情,不仅皇帝在做,而且宰辅大臣也做,不做白不做,反正国家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比如说宋徽宗这个“专业画家和书法家兼中国道教协会会长”,他的兴趣可不是一般的广泛,只要能帮他玩的开心、玩的潇洒、玩的大气,混个一官半职那是小菜一碟,在宋徽宗时代,只要有道士资格,都能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
比如说童贯这个死太监,在家伙常年在西北和西夏人干架,据说战绩十分不错,把西夏人打的是屁股尿流、哭爹喊娘,西北一系的将领全是童贯一手带出来的,要想别人跟你做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勾当,当然要表示表示,童贯是个很大方的人,跟他干的,行的不行的,最后都满载而归,童贯最后还封了个王,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太监封王户。
别人的大臣当然也不会落后,你做我做,搞得的最后大家一起在做。到了后来,什么动动笔杆子修书的,厨房里做饭的,挖河道的,送信的,看守犯人的都能捞到一官半职。
因此,当时有一首这样的民谣:“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
老是这样搞,肯定不行,毕竟国家的官职不是在菜市场卖菜,明码标价,有钱就可以上,甚至没钱有关系也能上。
于是,宋钦宗时代就来了一次大搜查,要把不是官员的官员的职务都撤掉,至少国家不要再付工资给你。最终还是不了了之,原因很简单,这年头到朝廷来混的,哪个身家是干净的,或多或少都有干过卖官鬻爵的事情。谁想搞这事情,断了大家的活路,大家还不先废了你。
高宗时代,范宗尹又旧事重提,活该他倒霉。别看这家伙文文弱弱、手无缚鸡之力,搞起人来那是比黑社会还狠,朝廷中家底不干净的全部遭殃。
既然你不给大家后路,大家何必要和你客气,废了你再说。
先出场的是同知枢密院事李回,这家伙家底绝对不干净,就和范宗尹干上了,最后范宗尹技高一筹,第一回合李回滚蛋。
接着出场的是户部侍郎高卫,这事情就是由他负责,那还不和你阳奉阴违,既是这样,你也滚吧!
至此,范宗尹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秦桧的机会来了。
秦桧的算盘打的很精,他一开始就支持范宗尹的,如果成功,自己将得到范宗尹的提携和皇帝的信任,现在风向不对,风往哪吹秦桧当然是往哪里倒。
秦桧出马,成为压死范宗尹的最后一根稻草。
他对高宗说:“宰相大人做的这事情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搞的好是能挖出些国家蛀虫,搞不好的话,把人都吓走了,谁来帮陛下管理国家,这简直是乱搞,祸国殃民啊”。刚巧,秦桧说完不久,赵构就听到一首打油诗《行香子》:“不如归去,作个齐民。免一回来,一回讨,一回论。”这还得了,如果官员都跑到了伪齐去,那他赵构还不玩完。
最后,范宗尹下台,从此消失在南宋的政治舞台之上。 txt小说上传分享
6PK吕颐浩
秦桧很高兴,因为范宗尹终于滚蛋了,按照规矩,升任宰相的肯定是自己,可是秦桧很快就笑不出来了,因为赵构派人叫范宗尹的老对手吕颐浩紧急回朝,白痴也知道赵构是想用吕颐浩为相。
论资历和声望吕颐浩无疑是此时南宋朝廷里最牛的牛人,还是那句话,牛人死光了,或者下台了,就是你最牛。李纲彻底残废,张浚远在川陕,除此之外,天下再无敌手。
不过吕颐浩这牛人并非是注水猪肉,这家伙确实有两把刷子。吕颐浩出道很早,宋徽宗时代就活跃在朝堂之上,曾经因为反对宦官(童贯)开边,差点被童贯搞死。建炎年间,和他同一资历的死的死、废的废,他时来运转,能当的官他都当过,作为坚定的主战派,他在天下的名望少有人能匹敌。
最关键的是,作为苗刘之变的首批勤王大臣,他对皇帝赵构够忠心,和赵构的关系够铁,一起被金人追杀,一起下海流浪过,患难见真情,朝廷之中没几个人能和皇帝赵构的关系这么亲密。
秦桧这种外来户跟吕颐浩绝对不是一个档次上的。
解决范宗尹还可以躲在背后阴人,对付吕颐浩只能真刀实枪的干。
秦桧从来不是坐以待毙的人,以前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既然吕颐浩为相已成定局,那么自己应该先登上宰相之位(南宋初年,朝廷一般设左右两相),网罗一批人先掌控朝政,到时候即使你吕颐浩是个人物,我也要让你变成文物。
计划已定!
于是,朝廷突然传出参知政事秦桧有二策,可以耸动天下,人的好奇心都是无穷的,纷纷跑去问秦桧,到底是哪二策,说出来大家研究研究,秦桧装模作样的说道:“今无相,不可行也”。
经过一番炒作,再加上之前秦桧搞倒范宗尹的行动,得到了军方实力派辛道宗、辛永宗兄弟的赞赏和支持,他们纷纷上书皇帝赵构,支持秦桧任相。
绍兴元年(1131)8月24日,南归一年的秦桧终于达到了他的目标,成为南宋帝国的右相。
计划一已经成功实现,开始启动计划二。
秦桧决定拉拢文化界的大腕胡安国。
为什么?这里的渊源很深,涉及赵宋的立国的意识形态问题和秦桧本人的社会关系。
靖康之变发生之后,文化界的名人们从思想意识形态反面开始了拨乱反正,曾经被王安石新学压制的死死的周程学说(指周敦颐和程颐、程颢兄弟)咸鱼翻身,一时间成为赵宋帝国的救国良药,王安石则被一棍子打死,成了祸国殃民的代名词。
秦桧是一个实用主义者,本身没有什么固定的信仰,哪种学说对他有利,他就崇奉什么思想,现在朝廷是周程学说的天下,作为宰相支持这种学说,肯定可以拉拢文化界的朋友支持他。
而文化界的大腕胡安国就是周程学说的代表人物,当然、首先是秦桧拉拢的第一个对象。
都说文人是桀骜不驯的,凭什么受你秦桧的拉拢?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名声高过一切,大腕胡安国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宋徽宗时代,蔡京权倾天下,时任太学博士的胡安国就是不鸟他,“足不蹑权门”愣是没有拜访过这位蔡相爷,这里面固然也有信仰的缘故(蔡京信仰的是王安石新学),但胡安国桀骜不驯看不起祸国殃民的政治暴发户蔡京才是主要原因。
一句话,要拉拢这个文化界的大腕,难于登天。
但是,秦桧就做成了这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
其实胡安国一直很欣赏秦桧的。早年的秦桧在密州当太学教授的时候,曾经陪知州翟汝文和二程高徒游酢一起吃过饭,估计是秦桧说了一大堆大话,把这二程高徒给唬住了。游酢见人就夸秦桧是人才,在他的师兄胡安国面前也是如此,他还把秦桧比作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说他“无事不会”,从此胡安国就记住了秦桧。
靖康之变后,秦桧上书乞存赵氏,结果全家沦为战俘。胡安国知道这事情之后,更加崇拜秦桧,逢人就说秦桧是人才,比张浚之流的人物强多了。
现在秦桧请他入朝为官,当然就来了。
胡安国的影响可不是一般的大,据史书记载,胡安国担任中书舍人兼侍讲(和皇帝讲经说史)之后,“一时善类多聚于朝”。
隐隐之间,秦桧的势力大增。
吕颐浩于绍兴元年(1131)9月20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