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刻》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类群星闪耀时刻-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十字架终于还是倒下了!它落地时发出了巨大的声响,震撼了整个教堂,同时也震撼了整个西方世界。
  十字架倒了,这不仅使罗马、热那亚、威尼斯那些沉湎于争权夺利的人对自己的危境有了清醒地认识,也使法国、德国开始了对本国安全的思索。
  此时,整个欧洲才幡然醒悟:他们为明哲保身而置拜占庭的陷落于不顾,这正好为土耳其这个后来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那扇几乎已经被遗忘的凯尔卡门,竟然会将欧洲卷入一场长达数百年的强劲风暴中,这是他们始料未及的,他们为此懊悔不已。
  但这就是历史,客观而无情。有时候,哪怕一个小小的过错,也会造成永远无法弥补的损失,即使用千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都无法挽回。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三章 滑铁卢一分钟(1)
卷土重来
  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能像拿破仑一般得到命运的数次垂青。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那么举世瞩目,或许他天生就是一个伟大的人物吧!
  1769年,拿破仑出生于科西嘉岛上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1789年法国爆发革命,年仅20岁的他加入革命军。在革命中,法国政局动荡,他趁机在军界和政界出人头地,从此扶摇直上,他伟大的事业由此开始。
  1799年11月9日(雾月十八日),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登上了法国“第一执政”的宝座,法国从此置于他的独裁统治之下。1804年,拿破仑变共和国为帝国,自称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之后,他便开始发动对英、俄的战争,南征北战,权势显赫一时。1812年,拿破仑兵败莫斯科。1813年,拿破仑在莱比锡战争中失利。1814年4月13日,拿破仑被迫在巴黎的枫丹白露宫颁布退位诏书后被流放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上,波旁王朝路易十八复辟。
  与拿破仑的独裁统治相比,复辟的波旁王朝更令人们深恶痛绝。在这种情况下,1815年3月,拿破仑秘密返回法国,3月20日回到巴黎后在14万正规军和20万志愿军的拥护下再次登上皇位,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百日王朝”。与此同时,第六次反法同盟在维也纳的分赃会议正在举行,他们在体面的交际舞会和虚伪的商谈的掩饰下,争得不可开交。但他们没有想到,战利品还没来得及瓜分完,拿破仑就卷头重来,重新建立了帝国,这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紧接着,四面八方的信使纷至沓来,带来的尽是一些令人恐惧的消息:拿破仑攻陷了里昂;拿破仑赶跑了国王;拿破仑得到了军队的拥护;拿破仑返回了巴黎;拿破仑攻占了杜伊勒里王宫。
  20年艰苦卓绝的战争,损失惨重的莱比锡战役取得的全部成果,顷刻间全都化为乌有。刚刚还为一点私利争得不可开交的欧洲各国的君主大臣,现在又像被一支拿破仑的“利爪”紧紧扼住了喉咙。他们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讨作战方案。
  最后,他们派出一支英国军队、一支普鲁士军队、一支奥地利军队、一支俄国军队一起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以70万重兵彻底摆平拿破仑。
  欧洲的君主们人人自危,竞相催促军队上路,尽快解决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联军兵分几路进攻巴黎:万英荷联军在英国的威灵顿将军的率领下,从北边进攻法国;万普鲁士士兵在布吕歇尔元帅的统领下支援威灵顿的部队,从另一个方向挺进法国;万士兵在奥地利元帅施瓦尔岑贝格的带领下,驻扎在莱茵河畔,整装待发;15万人的俄国军团是后备军,他们将带着全部辎重慢慢地穿过德国,再向莱茵河中游进军;另外还有万奥意联军,30多万后备军等,从四面八方凶猛地扑向巴黎。
  拿破仑意识到自己的处境非常危险,只要这四支军队汇合在一起,他就难逃失败的命运。因此他决定先发制人,不让这种情况发生:他必须在普鲁士人、英国人、奥地利人的第七次反法同盟结成之前,在他的帝国没落之前,把他们逐个击破;他必须迅速行动,不然就会引起人民的怨声载道;他必须赶到共和党人卷土重来之前,赶在他们与保王党人联合之前就取得战争的胜利,这样才能保住皇位;他必须趁他的警务大臣富歇与前外交大臣塔列朗勾结起来一起对付他之前,借他们之力获取胜利;他必须趁目前军队斗志昂扬,一鼓作气将四面八方的敌人全都除掉。

第三章 滑铁卢一分钟(2)
时间非常宝贵,浪费一天就会产生非常大的损失,浪费一小时,就意味着增加几分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拿破仑除了先发制人外别无选择。在仓促间,他把赌注押在了欧洲阵亡最多的战场比利时。他想在比利时拦住反法军队,将他们全部吞掉。
  1815午6月15日凌晨三点,拿破仑仅有的一支大军的先头部队率先越过边界,开进比利时,这标志着他们的反抗之战正式开始。
  16日下午两点,7万法军主力在林尼遭遇8万普鲁士士兵,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战争以法军的胜利而告终,法军不仅成功地占领了林尼村,同时还冲出了普军的包围圈。由于布吕歇尔元帅在作战中受伤,普军一哄而散。这是拿破仑重获自由后取得的第一次胜利。可惜的是,盟军虽然遭到了沉重打击,但并不致命,溃散的普军纷纷逃往布鲁塞尔。
  接下来,拿破仑将枪口对准了威灵顿率领的军队,法军的第二波猛击由此开始。他不仅决定不休整,也坚决不给对方任何机会喘息。他清楚地意识到,如果拖延一天,敌人就会增强一分力量。更何况,此刻的法兰西和陷入苦难深渊的法国人民最希望听到的就是胜利的消息,这足以使他们如痴如醉。
  17日,在拿破仑的带领下,法军站在了四臂村高地前。
  人们通常称拿破仑的对头——威灵顿为“铁公爵”,他擅长于防守而短于进攻的战术,是拿破仑的劲敌。在与拿破仑交手之前,他极为谨慎,重于防守,早早便修筑好了防御工事,严阵以待,蓄势待发。
  这一次,拿破仑的部署也是异常谨慎。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再三酝酿应敌方案,所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全都被一个不漏地囊括其中。为了避免逃散的普军重新会合,再在这里与英军联合情况的出现,拿破仑决定先派部分兵力去追剿他们,赶在他们与英军会合之前将他们一举歼灭。但是拿破仑并不知道,事实上他早已错过了追击普军的最好时机——他们已经在瓦弗方面重新会合,成了法军新的威胁。
  一失足成千古恨
  在世界历史上,拿破仑是不可多得的盖世雄才。但他怎么也没料到,仅仅一个错误的决定就将二十载的心血化为乌有。
  追击普军的任务交到了格鲁希元帅手里。就在这一天,一向平庸不堪,只会唯唯诺诺的格鲁希元帅被推到了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仅在一瞬间就成了命运之船的掌舵之人。然后,再在未来的某一天,或者一瞬间,唯唯诺诺的他转而刚愎自用,就是那么一个小小的失误,就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仅仅只是一瞬间的事。究竟是怎样的一瞬间呢?
  无论从长相还是气质上来看,格鲁希都没有一点过人之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他老实可靠,工作认真负责,作为前任骑兵队长很称职,但仅此而已。他既没有缪拉过人的胆识,也没有圣西尔和贝尔蒂埃的惊人谋略,更没有内伊的英雄气概。他追随拿破仑东征西讨20载,从西班牙到俄国,从尼德兰到意大利,参加的战争数之不尽,遗憾的是,他苦劳很多,却鲜有大功劳。在漫长的20年里,他历尽千辛万苦才艰难地成为人人艳羡的元帅,可谓一步一个脚印。他之所以能登上军中最为耀眼的职位,靠的不是过人的表现,而是20年的浴血奋战和岁月的历练。

第三章 滑铁卢一分钟(3)
这个既没有传奇经历,又没有显赫功绩的格鲁希,却轻而易举在拿破仑的战争神话中获得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荣誉和地位。更出人意料的是,他之所以能够名留千古,正好是拜他的平庸和厄运所赐。因为一秒钟的一念之差,成就了人类历史上一个永恒的词语——滑铁卢。
  也许拿破仑也非常清楚,格鲁希根本就不具备英雄般的气魄,也没有过人的谋略,只不过是一个循规蹈矩、食古不化的普通人罢了,终究难成大器。但当时,他信任的老部下大部分已经阵亡,其余的则坚决待在自己的庄园里过安居乐业的生活。对此,拿破仑绞尽脑汁却无计可施,只好寄希望于平庸的格鲁希。
  林尼战役胜利的第二天是6月17日,这也是滑铁卢战役的前一天。上午11时,拿破仑首次将独立指挥权交到格鲁希手上后,命令他率领约万右翼兵力追剿普军,随时将普军的动向报告给他。
  在这个关键性的历史时刻,世界历史里正式出现了格鲁希的身影。命运下了一场令人害怕的赌注,将自己寄托在一个平庸之辈身上。
  按说,格鲁希带走了法军三分之一的兵力,并且任务也并不复杂,因此取得胜利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但前提是从这一刻开始,他必须彻底改掉以前唯唯诺诺、一味盲从的陋习,蜕变成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元帅。不过,拿破仑并没有完全放手,他明确规定格鲁希必须随时与主力部队保持密切联系。也就是说,不管情况如何,做出最终决定的仍然是拿破仑自己。归根结底,这都是因为拿破仑对格鲁希没有足够的信心。
  就连格鲁希自己也怀疑自己的实力,他知道自己并不具备执行这个命令的能力,他犹犹豫豫之下接受了这个任务。但在拿破仑的殷切期望下,他顿时对自己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信心。而且,他意识到自己手下的将军们都有异议,因此他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不辜负皇帝的期望。大概这就是宿命吧,总而言之,此刻的格鲁希格外地踌躇满志,他似乎胸有成竹。再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