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第一章.血与泪的旋侓
一.

  一阵凛烈的寒风吹来,吹黄了华北平原美丽的田野,而来得是如此叠银砌玉。

  自从昨天夜里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冬雪,此时正值雪后初霁,登高临远,但见视野豁然开阔,风光无限;一派红妆素裹的北国特有的壮美景色。

  古都北平纷纷扬扬的雪花,一片白茫茫的大地,虽无江南小雨的柔情潇洒,却有冰雪般的刚烈,冰雪样的玲珑。

  轻盈隽秀之中也不乏热烈执着之情,雪之千姿,亦是难以用语言尽数形容。

  当万物悄没了声音,静谧占据了整个时空。

  心里只有白的圣洁,白的畅想。

  凝聚着山水之光,变幻着云岭之彩,闪耀着悬月之色,雪就这样翩翩飞舞的走来了,她深情款款,她纯洁神奇,是大自然赋予她的美丽,让世人惊叹不已。

  而使冬日的长安街却别有一番动人的景色。

  此等景色再加以人工的配合,刻画出大自然美兼具人工美的图画,真使人流连忘返。

  人们却难以让这个冬天不再寒冷,不再凄惨而悲凉。

  满眼都是冰的世界,雪的景观,冷风冷雪冻煞街边沦落人。

  自从日本鬼子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制定了侵略华北的政策,其主要核心是将华北从中国中央政府的控制下分离出去。

  华北即将变成第二个伪“满洲国”。

  使北平的爱国学生们大声惊呼:“华北平原之大,已经再也安放不下我们的一张平静的学习书桌了。”

  战争的乌云遮盖了这具有古老文明而又穷困落后的神洲华夏大地,历史的暴雨狂风也在无情摇撼着这个多灾多难而又勇于奋起的民族。

  历史是我们祖先的脚印见证,一行行,一辈辈。

  经由无数人的努力才把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道路前仆后继铺到了今天。

  历史是是一艘永不停下的巨轮,不断地使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向前推进。

  历史是一个民族曾经抗争精神符号的记忆,它们曾经在竭蹶的背景,风雨交加的时代下彰显出和平时代所不能目睹的绚烂。

  从“九一八”到“塘沽协定”,特别是到“何梅协定”,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也是处于一个大动荡的时期,阶级关系有了重大变化。

  所以,大家都变得激进了,然而斗争并未结束,在斗争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那是1935年11月底的一天晚上,燕京大学的礼堂又在举行学生大会。

  讨论的问题还是在日本帝国主义越来越加紧侵略的形势下北京的学生该怎么办。

  那天晚上到会的同学很多,虽然没有做到全部都到会,图书馆里一定还有人在看书或写东西,但是那天到会的学生已经有很多,很多。

  将大礼堂坐得满满的,大家讨论的气氛也特别热烈。

  以王庆华,梦梅为代表一部分同学要求通电全国,上街游行请愿。

  王庆华慷慨激昂地说:“。在我们华夏民族的生死存亡之刻,一位又一位的爱国志士仁人拍案而起,横眉冷对乖戾凶狠的侵略者,这等于是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毅然自己放入了敌人的绞肉机中。”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但在这段不能忘怀的历史中,血写的事实,也在让中华民众也日渐觉醒,我们要理解并以实际行动支持爱国的前辈们以珠玉之身参与的抗日救国事业。”

  还有以徐澜涛为首的另外一部分同学反对,他们的基调是学生要以学业为重,国事听候政府处理,不要冲动等官方的语言。

  最后的决议,通电游行都没有通过,但不再是“爱国有心,救亡乏术”,而是“应有所表示”这样一个很抽象的决议,至于作何表示完全没有涉及,这“有所表示”便是一句空话。

  而且可以看得清楚,在大会上激进和保守的势力几乎旗鼓相当,主张要发宣言的提案被否决,而根本不作表示的提案也被以显著的多数否决了。

  那一天晚上的学生大会辩论和表决的情况就是这样。

  王庆华就是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梦梅也是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青年妇女的领导者。

  王庆华的天分,才情;是可以绝对使他成为与名人功悉力敌的大家。

  他并没有后悔;和千千万万的投笔从戎者一样,从没有后悔。

  那些抛家弃子的志士仁人们对此也没有丝毫后悔!

  二.

  在运动的酝酿期间,以什么为指导方针,采取何种斗争形式,提出怎样的口号这些关键问题,王庆华,梦梅,黄敬,郭明秋他们当时并没有直接得到来自党的上级机构关于行动的指示。

  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华北大部地区已落入日本侵略者之手,民族矛盾已明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全国人民一致要求抗日,华北人民,尤其是青年学子,更是群情激愤。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适时地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而他们只是通过各自的渠道,从外文报刊上看到了《八一宣言》的有关资料。

  这个《八一宣言》指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要建立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为了实现统一战线,共产党必须消灭自己队伍中自满自足的关门主义,“力求在具体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纲领的基础上,同民族革命组织和民族改良组织采取共同的行动。”

  经过领会分析,黄敬,王庆华,梦梅等敏锐地发现,基于民族矛盾上升的客观现实,党的方针政策已有变化,因此北平工作的方针策略,应该做相应的调整。

  他们认为抗日救亡是党的首要任务,主张用一切公开合法的方式去发动和组织所有民众,尤其是要用抗日,民主,自由的口号去动员和组织广大青年学生。

  为此他们在北平市学委会议上,提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争取利用一切公开合法方式发动救亡运动的意见。

  王庆华指出:“战斗并没有结束,对付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只能拿起自己的武器。

  为国家,为民族,与他们血战到底。”

  那是让人难以忘记的1935年 12月9日,寒风凛冽,滴水成冰的北平。

  在黄敬,郭明秋,王庆华,梦梅等共产党员的组织和指挥下,参加抗日救国请愿游行的爱国学生涌上街头。

  走在队伍前列的是东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学生。

  警察当局事先得知学生要请愿游行,清晨即下达戒严令,在一些街道要冲设了岗哨。

  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等城外学生被军警阻拦,在西直门同军警发生冲突。

  上午10时许,城内一两千名学生冲破军警的阻拦,汇集到新华门前。

  请愿游行学生在军委会北平军分会驻地新华门前提出六项要求:

  一.反对华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员会及类似组织。

  二.反对中日间的秘密外交;向大众公布中日交涉经过。

  三.不得任意抓人捕人。

  四.保障民众的言论,###,结社和出版自由。

  五.停止一切内战。

  六.保卫领土安全。 

  就是这么6项极正当的要求;却使北平军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吓得躲了起来。

  学生们的抗日请愿不成,一时间群情激愤。

  在请愿不得结果的情况下;北平各校学的生代表们经过协商,当即决定改为抗日爱国示威游行。

  王庆华,梦梅他们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振臂高呼着: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五省自治!”

  “收复东北失地!” 

  “打倒汉奸卖国贼!”

  “武装保卫华北!”

  等抗日口号,他们真诚地表达了北平各界市民要求抗日救国的强烈呼声。

  队伍由新华门出发,经西单,西四,然后奔向沙滩,东单,再到天安门举行学生抗日宣传大会。

  一路上,不时有冲出军警包围的法商学院,北平大学医学院,中法大学,燕京大学等大中学校的学生加入游行行列,队伍逐渐扩大到五六千人。

  行进中,学生们向沿街的群众宣讲抗日救国的道理,散发反日传单,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鼓掌和支持。

  当游行队伍前锋到达王府井大街,后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时,大批警察手执大刀、木棍、水龙,对付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

  爱国学生不畏强暴,队伍仍在继续前进。

  王庆华,梦梅,黄敬,郭明秋,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

  手无寸铁的学生面对着手持水龙头,棍棒和刀枪的军警毫无逊色;顽强搏斗;在长安街,西直门;在天桥;在宣武门,鼓楼街;到处都留下爱国学生的鲜血。

  这时,警察打开水龙,冰冷的水柱喷射在学生们身上,接着又挥舞皮鞭、枪柄、木棍残暴殴打手无寸铁的学生。

  学生们与军警展开英勇的搏斗,有百余人受伤。

  游行队伍一度被打散。

  但是他们高喊抗日的口号,高唱爱国的歌曲,冲破阻拦,毫不畏惧,奋勇前进。

第二章.书香门第
一.

  被旧文化浸润滋养了许多代北平的老人们,无论社会的变化有多大,总还是保留着一些旧有的,非常传统的东西。

  也许在,自己不经意中,会表现出来。

  明明是喝茶,偏偏雅称为“品茶”,似乎着意于品尝人生的滋味,这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是普通老百姓可望而不可及的。

  老北平街头的茶馆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是清净之地,甚至常常是喧哗且热闹的。

  这跟北京人的性格有关,他们怕冷清,爱交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