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为祖国而战-风尘儿女英雄- 第6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

  根据战前的敌情侦察,军区前指分析认为,印军部署特点是:前重后轻,两翼暴露,纵深短浅。

  部队前指决定采取两翼开刀,迂回侧后,包围分割,各个歼灭的打法。

  各部队按作战任务,于10月19日下午乘夜幕来临之前翻过拉则山口,利用河北岸密林作掩护,秘密行进到各自的出击位置潜伏下来。

  在越国境作战中,后勤补给工作做得很好,根据军区部署的作战计划各

  部队都很好地完成了隐蔽穿插至预定攻击位置的任务。

  10月20日早上7时30分,指挥所上空升起三颗红色信号弹,这是我边防部队发起反击的信号。

  早已憋了一肚子气的战士一跃而起,端着枪向敌人冲去,枪声、炮声、喊杀声、手榴弹爆炸声,顿时响成一片。

  上午,以连为单位分别向3个据点发起冲击。

  攻打第一个据点的部队,一鼓作气战斗30分钟即摧毁了敌工事和地堡21个,攻克了印军的据点。

  攻打第二个据的部队,冒着印军猛烈的机枪射击,英勇顽强,前仆后继,激战1小时,攻克了25个地堡,拔除了据点;攻打第三个据点的部队,以果敢迅猛的动作,扫荡印军边部,摧毁了据点。

  针对印军“铜头,锡尾,背紧,腹松” 的特点,部队灵活大胆机动地采用了大纵深的迂回,多路穿插,分割等战术。

  而战士们不受高山恶劣环境的影响,很好地发挥了我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最终将印军击溃。

  印度政府在第一阶段作战中虽遭惨败,但仍不认输,悍然拒绝了我国政府的三项建议公然要求恢复到1962年9月28日以前的即印军侵占中国大片领土后的边境状态,攻击中国的和平建议是“一种骗局”。

  印度方面毕竟错误估计了形势,它以为它当反华急先锋和南亚霸主,会得到美国和西方等国的援助和赏识。

  以为当时中国经济困难已严重到不可克服的程度;以为美国支持台湾国民党当局正企图窜犯我东南沿海,牵制了我主要国防力量,西南地区防务空虚,以为中苏裂痕加深,中国“孤立无援”。

  所以,它认定此时还是在中印边界全线进攻的“良好时机”,不管它怎样进攻,中国是不敢还手的,因而利令智昏,走上了军事冒险主义的道路。

  印度政府进一步掀起反华浪潮,加紧战争动员和准备。宣布全国处于“紧急状态”,成立了“应付紧急情况的”内阁。

  公开向美国等西方国家乞求军事援助,从全国各地调兵遣将,日夜向边境增派军队,赶运武器,一心与我国再作军事较量,与我军一决雌雄。

  到11月中旬,印军在中印边界东,西两段,增加了2个师部,9个旅以及炮兵;装甲兵部队各一部,总兵力增至30000人。

第一百章.扬我国威军威
一.

  走过一百多米的乱石滩,进入“一线天”峡谷。

  这是喜马拉雅山主脉向南延伸的一条支脉,有如魔剑鬼斧劈开似的, 巍然屹立,底部光线阴暗,苔藓潮湿。

  说是一条“小路”,其实哪里有“路”,只不过丛林中有钻得过去的缝隙,山崖上有踏得住脚的地方。

  窄窄的山路,一侧是峭壁,另一侧是深谷。

  大部队加上驮炮的骡马,前拥后挤,坎坷难行。

  艰难地走出“一线天”后,便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行程约三小时才到鲁克塘。

  大部队在此休息,埋锅做饭,中午才吃上早饭。

  离开鲁克塘,在古木参天的森林中又走了四个小时,来到一块小小的草坪盆地,这里绿草丛生,阳光和煦,温暖宜人。

  部队稍事休息,待走出盆地,已是迫近黄昏。

  这里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掩映在浓密的森林里,不过早已是人去屋空。

  河对岸不远处便是西山口,印军重兵把守,人员,车辆来来往往,严密地监视着我军的行动,并不断向我军进行袭扰性炮击。

  为了监视西山口印军的活动情况,前指决定各营,连,派出观察哨,师,团组织观察所,形成对敌观察网。

  勇敢并不是表面上的气势汹汹。恰恰相反,在印军的虚张声势挑衅恐吓面前,我军战士表现得最平静从容,面颊从不紧张,双脚从不退后,枪口从不打抖。

  记得当时人人都会背的顺口溜:“困难象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这次反击作战,是在号称“世界屋脊”的喀喇昆仑山上和喜玛拉雅山主脉南侧地区进行的。该地区地势险峻,气候恶劣,人烟稀少,交通不便。

  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对作战行动有严重的影响,作战的艰苦性是罕见的。这里山高坡陡,交通不便,高寒缺氧,荒无人烟。

  克节朗,位于中印边界东段西藏山南地区,印军第一一四旅5个营约5600人,分散配置在这一地区600公里正面的77个据点内,其中1300余人分布在侵入中国境内的43个据点内。

  印军第一一四旅受过山地战训练。

  旅部及1个营位于瓦弄城,查谟克什米尔国民军第十四营驻守邦迪拉地区,杰特联队第五营侵占娘姆江曲河谷。

  印军在侵占的据点外设置障碍,组织较严密的火力,各点均有独立作战的能力。

  他们企图凭借其据点,伺机侵占我国领土。

  西山口印军向我集结地共发射炮弹,最多时一天一夜打1000多发,光打在师指挥所周围的炮弹就有380多发。

  白天,印军只要发现我集结地森林冒青烟和晚上火光,便像下冰雹似的向我军开炮。

  部队首先实施炮火急袭,尔后从印军侧后西,南两个方向进攻反击。

  一部由正面佯攻,一部从侧后直插西山口主峰,另一部直捣入侵印军平台阵地,攻击分队以爆破筒,炸药包,喷火器歼灭负隅顽抗之印军。

  经1个多小时的战斗,驱除了入侵印军,夺回了西山口主峰。

  前来增援的印军眼看大势已去,于是半途撤回。

  部队在向印军炮兵阵地的攻击中,工兵战士许光明在排长排雷负伤的情况下,奋勇冲雷区排雷。

  在排雷中,他的左腿,右臂相继被地雷炸断,排雷器材已用完,眼看雷还未排完,部队无法前进,他以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用身体向雷区滚进,为部队开辟冲锋道路,最后壮烈牺牲。

  战后,军区授予他“战斗英雄”称号。

  二.

  当天,克节朗地区的印军大部被歼,其一部份溃逃。

  22日,中国国防部宣告,我军没有必要受非法的“麦线”约束。

  我山南地区部队歼灭棒山口之敌一部,占领棒山口。

  接著我军兵分5路实施追击,直取达旺。

  印军仑惶向达旺河以南之西山口一线撤逃。

  我边防部队又以一部渡过娘姆江曲,昼夜兼程,沿下地、龙拉、沙泽一线急进。

  清除棒山口入侵印军的另一支反击部队,于24日占领了东新桥等地。

  几支反击部队相继进占达旺。

  尔后,其中一部继续向南推进到达旺河北岸。

  克节朗—达旺之役遂告结束,首战告捷。

  全歼印军第七旅及其他一部,俘虏印军第七旅旅长达尔维准将,共歼印军1900余人,收复了克节朗河以南,达旺河以北,不丹以东,达旺以西的全部领土,并在事实上否认了所谓麦克马洪线。

  尼赫鲁没有听取反对意见,相反他任命了一些顺从的军官担任高级职务,这些人执行了他的命令,最终导致了印度的耻辱。

  此时印度国内的反华势力却依然活动猖獗。

  他们支持西藏叛乱分子在新德里举行活动,还把“西藏问题”和“中国在西藏侵犯人权”议案提交联合国大会。

  与此同时,印度政府又把侵占的中印边界东段9万平方公里土地由“东北边境特区”上升为“阿鲁纳查尔中央直辖区”。

  此时,中印关系虽有缓和迹象,但印度并没有诚意采取实质性的举动。

  在印度人看来,准将帕特尔认为陆军最高司令部的政治化是造成印度失败的一个原因。

  当年印军装备不佳也是战败的重要原因。

  这确实有些接近事实,与中国完成换装“五六”系列步兵自动武器相比,印度军队主要装备一战时的“李.恩菲尔德”老式步枪。

  中印边境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

  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印度政府就千方百计地干涉中国政府和平解放西藏;企图维护在西藏的特权;保护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度;支持西藏上层叛乱;使西藏成为中印两国间的缓冲地区。

  他们还公开向中国政府提出全面领土要求;并派军队越过传统习惯线;抢占非法的麦克马洪线以南中国9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为了维护祖国的统一;保卫祖国主权完整和领土不受侵犯;保卫西藏、新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果;创造和平谈判解决中印边界问题的条件;在忍无可忍,退无可退的情况下;被迫进行自卫反击。

  得到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入民的称赞和拥护。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0月20日展开对印自卫反击战,到11月21日战斗基本结束,共历时一个月。

  战役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10月20日到10月28日,第二阶段是从11月16日到11月21日。

  两阶段共歼灭作战中,全歼印军3个旅,基本歼灭印军3个旅,另歼灭印军5个旅各一部,消灭印军5千余名,其中毙旅长以下2886人,俘2177人,缴获枪3840支,炮187门,汽车416台,坦克9辆等大批军用物资,我军牺牲225人,伤477人,在整个战斗中我军无一人被俘。

  在这次自卫反击战中,我解放军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领导和指挥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