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阳帆(救护徐良的卫生员):可以看出来。
鲁豫:如果是我的话,自伤不会打那么严重的位置,比如打个小腿什么的。
吴阳帆:对。
鲁豫:那时候徐良的情况特别危险吧?
吴阳帆:当然了,我所抢救过的伤员中可能他是最严重的一个,一般像他这种伤能抢救过来的,可能他是唯一的一个吧。
鲁豫:当时他的血不是向外喷的吗?你怎么帮他止血的?
吴阳帆:我们当时有那个急救包,打开以后里面有那种像小学生戴的红领巾一样的三角巾,三角巾里面有两个塑料块,一个大的像戴口罩一样,一个是小的。塑料块当时止不住血,因为动脉跟静脉都断了,他的血是向外喷射状的。枪眼从一边打进去以后,从后面斜的出来的,所以前面低后面高,当时血喷得止不住。我没办法,就把急救包里面那个大塑料块从枪眼开始用手指头往里面杵,给杵进去了。从后面也用那个塑料包往里面杵,杵进去以后止血带一扎,大腿根部不是粗嘛,(止血带)上面细,它往下滚扎不住,完了就用绷带在上面又缠,缠完了以后,又在绷带上面扎的止血带。”
鲁豫:这时候他已经昏迷过去了吧?
吴阳帆:没有,他是清醒的,应该说是半清醒半昏迷。他还知道,大喊大叫的,大叫的时候我还骂他。
鲁豫:你骂他,还是他骂你?
吴阳帆:我骂他。因为那个时候现场情况最害怕双方已经投入战斗在交火中了。我们都在抢救救他,他一喊一叫容易暴露目标啊,在那儿继续的人就会有危险。
鲁豫:但是他没法不喊不叫,那么疼谁能不喊不叫呢。
吴阳帆:可是究竟是战场上,没有办法。所以那时听到以后我们就使劲捂他的嘴。
鲁豫:你捂他嘴,他会啃你吗?
吴阳帆:没有,完了以后,就开始给他包扎了。包扎完以后我们是九个人,当时给他输了袋血浆,就连静脉加压那种,把那个血浆就压在他身底下,自己靠自己身体的动力,然后再往他静脉血管里输入嘛。之后,九个人连夜就开始把他往下送了。我的任务就是从连部一直要把他送到营救护所就算我的任务完成了,而在这一段时间呢,我要是出了问题是由我负责。送他到营部这段期间,是将近有五百多米吧。以前在报纸电视上面,所谓百米生死线嘛,而我们实际上有五百多米。这段距离大概就是四个人抬一副担架,跑了十米左右就开始换人,跑不起来。就那样把他给送下去。”
鲁豫:这个时候你一直还有知觉?
徐良:模模糊糊。
鲁豫:模模糊糊?肯定很疼。回去还有更疼的,因为这之后等着徐良的一共是九次手术,最后是一个轮椅。还有很多我们无法想象的无尽的疼痛在等着他。
沉浮·鲁豫有约:徐良(4)
一段二十年前的真实资料中,躺在病床上的是中弹后的徐良,经过九次手术徐良脱离生命危险,但因为左腿失血过多,从此他成了一名再也不能上战场的军人。
我宣誓:在战争中,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发扬我军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为祖国争光,为家乡人民争光,为牺牲的战友报仇,誓与阵地共存亡,誓与阵地共存亡。(影像资料回放)
徐良:经常感觉已经失去了的左腿,脚疼、关节疼、脚痒、脚趾甲痒、脚趾甲缝痒。这种难以忍受的痛苦,有时我经常痒得钻心。其实我哪还有脚,哪还有膝盖啊。痒得实在不行,我就说陈燕你给我挠挠,给我掐掐,实际上那个时候她还不敢多说,我又没有脚,她只有在床上脚的位置使劲拍拍床,而且实在不成整个手掌伸出来往我已经锯掉的残肢上使劲按一按。
陈燕:我看不住他的时候,他整个人就失去重心,趴在地上,那摔得你可想而知。起来以后他就掉眼泪,他说“我怎么没腿了”,那心情你想想,他说“我怎么没腿了,我不是有腿嘛,我刚才能走,可是走不了”。
在徐良接受治疗的医院里,还有另外一些受伤的老兵,他们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又乐观的岁月,(右下)这张照片就是最好的见证。
鲁豫:照片上这个人,你给我们介绍一下。
徐良:这是当时一个年纪非常小,我们师炮团的一个小战士,为什么我们俩关系好呢,因为当时我是这条腿没有了,他是另外一条腿没有了。
鲁豫:你是左腿没有,他是右腿没有?
徐良:他右腿没有,而且当时他也是高位,但是他可能比我还稍微(多)留个十公分、八公分的,但是我们俩当时鞋差不多大。我们买袜子像我买最合适了,一双可以当两双穿,买鞋真亏,有时候不舍得买鞋,最后,我们俩凑上了买了一双鞋,他买了一双鞋给我送那只来了,我买一双鞋给他送那只去。反正我买的鞋呢,他的那只脚穿得稍微大一点,他买的鞋呢,给我那只我稍微穿紧一点,差不多,没问题,我们俩反正一人一只鞋,我们俩老是脚凑一块的话,就是一个人。
鲁豫:徐良说的这个小战士叫赵惠根,这次因为我们要做徐良,在网上就征集观众,然后赵惠根说是希望来参加节目。你是不想让他来,为什么呢?他千里跋涉来挺不容易的。
徐良: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我本来是希望他来,但是谁来照顾他呢?他本身就不方便,而且他这几年身体可能跟我比差远了,他的精神状态差。
鲁豫:我跟你说,我特别不喜欢搞突然袭击,但是不是我们要他来,他自己坚持要来他就来了。我们有请赵惠根。
赵惠根:徐哥,徐哥!
徐良:来,坐下。
鲁豫:今天俩人穿的鞋不一样。
徐良:关键我们没在一起了,要在一起的话肯定买。
鲁豫:这多浪费呀。要在一起的话,鞋就买一双就够了,还能分着穿。
鲁豫:我发现惠根那身材一直还保持得不错。
赵惠根:这个没办法,身体状况一直也不是太好。鲁豫:当年你们俩一起在后方的医院待了多长时间?
赵惠根:待了半年时间。
鲁豫:听说在医院走廊里面哪都能听到徐良大喊大叫的声音,是吗?
赵惠根:这个是肯定的,全医院能听到他的怒吼,可以说确实还是在忍无可忍、无法忍受的情况下爆发出来的。
鲁豫:他又是搞声乐的,声音格外地洪亮。
徐良:谁的声都能听见,现在我坐在这儿了,他肯定开始说我。其实每天早晨开始换药的时候,我们整个外科病房此起彼伏的声音就像屠宰场似的哪屋都喊。
鲁豫:我看你们俩在一起也会有快乐的时候吧?
徐良:嗨,那时候我们在一块,不就是精神上互相支撑着,每天迎接着乐观的生活呗!
鲁豫:听说当时你们俩一块儿,还把一辆车开出去过?
徐良:他开不行,我开行。
鲁豫:哎,说是你们俩合起来的?
徐良:他帮我踩一下。
鲁豫:哦,那个时候没有自动挡,对吧?
赵惠根:对,我踩离合他踩油门。
鲁豫:医院的护士怎么能让你们把车开出去呢?
徐良:嗨,我们那时候什么事都能干。
鲁豫:为什么你要把车开出去,干吗呢?
徐良:玩呗,那还能干什么,我们那时候还干什么呀?我们出去也不偷,也不抢,就出去玩玩呗。
沉浮·鲁豫有约:徐良(5)
赵惠根:老憋在病房里挺闷的,出去兜兜风吧!
鲁豫:开的什么车啊?
赵惠根:大解放。徐良:卡车。其实我喜欢开车。可能失去腿的人对速度的反应度非常强。鲁豫:那时候你们想过今后的生活会怎么样?你们俩一起聊过吗?徐良:那时候没想过。那时候我们一帮伤员真是想永远在一起,永远住在医院
里,那个时候我们确实也是年轻,可能有欢乐,有同类型的人共同陪伴着。说句实话我看见他,我心里就平衡多了,他看见我他也平衡多了,我们相互心里支撑。鲁豫: 嗯,你那时候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英雄,荣立一等功什么的,压根没
想到过?徐良:这些东西不是我想就给我的东西,那我想的东西多了,有人给吗?鲁豫:通常战争当中负伤的总会立功啊?徐良: 那你记住了,想着自己立功的,准立不了功。鲁豫:当时,徐良自己确实没有想过这些,因为毕竟眼下最需要时间去适应
生活中的变化。但是在他负伤后短短几个月里,徐良的事迹就开始出现在各全国性大报上。
的确,身为大学生到前线去而后负伤的徐良属于极为典型的英雄人物,加之年轻俊朗,他学的又是音乐,很快便树立起了英雄的典型形象。那时候虽然徐良的伤还没有完全痊愈,但已经开始到各地去做报告、做讲演了。
1987 年的除夕,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已经成为中国人不容错过的年夜饭, 就在晚会进行到高潮的时候,人们看到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和一位年轻的女子,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徐良缓缓地走上了舞台。
陈燕:我就记得李双江老师说,你是军人的妻子,是上前线的这个英雄的妻子,你就是给人感觉你得朴素、朴实。我记得我穿一个绿裤子,一个红衣服。后来上完春晚回来以后,当时凡是见过我的人、了解认识我的人都说怎么这么难看呀?怎么这么土啊?我妈也说你怎么那么难看呀?后来我说,我也不知道。以至于后来好多认识我的人说,当初以为徐良找了一个农村的媳妇呢。因为负伤了嘛,一条腿了嘛,肯定从农村找一个媳妇,城里找不着了。
这一天是徐良二十六岁的生日,就在这一刻英雄的歌声带着徐良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血染的风采》成为徐良的代名词,没有人能够计算徐良一共唱过多少次《血染的风采》,但是第一次走上舞台,始终是他最感动的记忆。
鲁豫:如果当时你没参军的话,就像你同学一样从音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