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晰的线路如一把古老的钥匙,韩东为我打开南京的风景之门,款款岁月流逝于森秀的绿荫,“到处都是树呀!”我感叹着面前的秋阳和晨钟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鸡鸣寺一间清雅闲淡的茶室,凭窗眺望,烟波浩渺的玄武湖尽收眼底,小桥连接着几个岛屿,其中有一个岛叫梁州,是昭明太子萧统编选《昭明文选》的地方。在古意盎然的山水间垂柳拂岸,初秋的云彩高悬于湖面,成群的水鸟停在水上或轻轻滑过水面享受着凉爽,“千里江山寒色远”,南国的清秋就要开始了。我们一边远眺,一边品茶聊天。他说话不多,缓慢而准确,很难看到他情绪的流露,犹如昨夜我读过的诗篇,他只在诗中流露含蓄的理性热忱。他以这种一贯的理性热忱保持了对当代生活的高度敏感和心细如发的洞察力。很注意个人修养,从最初到后来他都给我留下这样的印象。无独有偶,我接着见到的许多江南诗人都有这种性格。这或许是江南文人的一个传统吧,靠思想或文字而不是靠酒或怪癖进入当代诗歌。他们是这样做的,成都的钟鸣也是这样做的。吃罢精致的素面和一盘豆腐干丝我们登上寺后的古城墙,墙上生长着齐腰高的荒草,在爬满青藤的城墙下面,曾流传过多少古代刺客的传奇——他们就是从这密林杀出重围,轻身跃过水中的小桥去某间密室做最后的一刺。我们漫步于长长的城墙,直到日影西斜、落霞散金,这时我已完全忘却了旅途的疲劳。晚间我们去了繁华如织、灯火通明的夫子庙,汽车运送着游客,店铺五彩流光。红楼、暗树、风俗、绸衣、摩肩接踵的人流在古色古香的秦淮河两岸一点也不显得拥挤,倍添人间之趣。我们在平凡而亲切的热闹间漫步胜于信步在幽寂的闲庭,韩东引我走上一座“车如流水马如龙”的石桥,石桥的对岸就是典型的“秦淮人家”的深巷,月色朦胧下的乌衣巷依稀可见,我想起两句陈旧的诗来:王谢堂前双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第一句有误,原文应为“旧时王谢堂前燕”)。我们在石桥上稍稍伫立,墨黑的秦淮河从桥下流过,两三只画舫从逝水上飘来“夜泊秦淮近酒家”的轻歌,我看见临桥“得月楼”上悬挂的灯盏在晚风中摇晃,杯光交错的人影在镂花的长窗里闪烁着。我渐渐跌入时光的旧梦。
一、往事(2)
时光的流逝在旧梦中慢下来了。一个新学期已经开始,我在南京农业大学继续教书的生活。南京农大位于中山门外,中山门是一个界限,以内是美丽而悠闲的世俗生活,以外是神圣得令人敬畏的中山陵——中国最伟大的风景圣地,我的学校就位于这片圣地之中。
10月的阳光浸润我平静惬意的身体,这身体在深绿的草坪和飘满落叶的小径踱步、梦想,澄碧的天空和明亮的钟山抬头可望。我迷上了这里的秋天,深邃无涯,渐渐变浓,流溢着暗红的黄铜之光;在这古朴的秋光里,我也迷上了这里精美的素食和柔和稠红的山楂酒,乘着秋兴,我常独自晚酌,消遣白日教书的疲劳。意不在酒,在晚酌中,我的思绪漫游开来,更多地堕入回忆,“下午”的童年、灯芯绒女孩、古老的鲜宅、初秋的山洞、中学时代的忧郁、抽烟的女教师、大坝上的夏日少女、青春的热病、歌乐山下贫困的铁路……如今这一切都过去了,恰似“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就在这一年10月的一个夜晚,“往事”借着浓郁的山楂来到秋天的纸上,一首诗编织完他中年的伤感:这些无辜的使者
她们平凡地穿着夏天的衣服
坐在这里,我的身旁
向我微笑
向我微露老年的害羞的乳房
那曾经多么热烈的旅途
那无知的疲乏
都停在这陌生的一刻
这善意的,令人哭泣的一刻
老年,如此多的鞠躬
本地普通话
温柔的*的假牙
一腔烈火
我已集中精力看到了
中午的清风
它吹拂相遇的眼神
这伤感
这坦开的仁慈
这纯属旧时代的*韵事
呵,这些无辜的使者
她们频频走动
悄悄叩门
满怀恋爱和敬仰
来到我经历太少的人生
——《往事》仿佛有某种命运的契合吧,身世飘零的江南游子在良辰美景的南京同沧桑言归于好了。南京这个蕴含了中年之美、充满往事的城市在一杯沉郁浓稠的山楂中消融了我青春的烦躁。夏日已逝,但恍若昨天,我想我初来时的日子,辞别韩东后我独自一人来到这间空旷无人的学校。在诗人闲梦的帮助下我暂且安顿下来,寂寞高大的梧桐、夏日午后的蝉鸣、干枯的落叶和葱茏的草地陪伴我消磨一个又一个白日。中山陵紧靠我的学校,步行略10分钟便可进入它广大的风景区,那是我常去的地方,后来我在不同的季节不知去过多少次。沿着它漫长而宽广的林荫道,走过清澈而古老的石象路,我来到明孝陵一个幽暗的拱门旁,在一株年深日久的荫凉大树前坐下,有时我会坐很长时间,看着夕阳西下的柔光反映在明孝陵斑驳陈旧的红墙上,柔光散落、明暗不定、树影拂墙、凉风习习,真是徒劳而忧伤啊;有时我走进黑暗的拱门,踏着潮湿而冰凉的石梯登上陵墓高处的平台,举目四望尽是层层叠叠的苍翠,透过逶迤的烟霞可以看见薄暮时分南京城内起伏的民居,和平的生活,甚至绮丽的高飞于天空的黄昏的风筝……一阵清越的铃声会把我惊醒,项颈挂着小小铜牌的梅花鹿正成群地在洒满夕辉的密林里跳跃、奔跑,它们是传说中的神鹿,为长眠于此的洪武皇帝守灵。我流连忘返,在夏日的感恩中,领略着光景流逝的平淡而不是火热的青春的抒情,这时我会从口袋里拿出一本一位老人送给我的发黄的旧书,随意翻到一页读下去,正是晏殊的《珠玉词》: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风景中的漫游接近尾声。一天中午我去拜访一位上了年纪的女艺术家,她微笑着欢迎我远道而来,态度仁慈缓慢,谈吐得体而有修养,我在她那里感受到了南京最后的夏天,她给我留下真正难忘的印象,这印象(相当奇怪)竟然成了“往事”的出发点,连我自己想来都不可思议。一个虚构中完成的故事从这里开始了,她蓦然触动了我内心神秘的某一点,接着让我同过去经验中很多点或形象连成一片。一个又一个故事交相浑融,跃跃欲试,故事的主人不是催迫而是慢慢酿造,不是璀璨夺目而是悄悄叩门,终于一首诗天然而出,一吐为快。
我幻想了这样一个场面:一个游子从远方归来,他轻叩锃亮的门环走进一座深院。在一间寻常的房间,两个人在正午见面了。一个青年,一个老年在层层注视、对话之后,在漫长的夏夜(诗的最后一节),故事已到达一个激动人心而又耐人寻味的幽会之所。令人感怀的夏日先是带着它白热的年华,然后是欣慰中的疲倦,最后在湿润的两眼里结束了,这里面包含了多少激烈,蹉跎、缅怀、失落和重获的复杂之情。夏天让我们想到一个诗人秘密的憔悴和悄然的流逝,想到接近中年时他那常常相逢的言说的困难,或许终其一生也无法说出夏天之美……而夏天的精髓是秋天般的,是美人迟暮、无人问津、独在层楼;它不仅带给我们饮酒、看花、纳凉、赏月,也带给我们对青春时光或儿童时代的追忆,带给我们对成熟的母亲般的美人的梦想和依恋……
是的,这青年历经沧桑但仍天真烂漫,天真中流露细腻的礼貌和最后冲向极端的气概;这老年深藏着不轻易的感情,礼貌掩饰了她天性中长存的天真,多么可怕,她从未真正大胆而天真过。终于在一个夏日的中午,老年面对一位归来的青年燃起奇异的情感。谁更天真、更可爱?我无法用庸长和我运用得并不精确的散文语言来描述并说破这个故事的“极左”之谜,诗歌已足够让人感受到它的微妙……
在清癯的秋夜,在优雅而丰满的一个片刻,急躁的望气者因经历太多的热烈与悲哀、因一杯秋天的山楂而最后成熟了。一个时代“左边”的挽歌在接近它的尾声……
二、春日(1)
一个早春的夜晚,我来到诗人闲梦的住处后宰门(骑自行车略10分钟路程)。他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现在南京一家无线电元件厂工作。我在南京期间,与他交往频繁;他一贯提倡“非非”革命,精于黄老之术,是我饮酒聊天的朋友。是夜,我们饮着我们共同的老宠物山楂酒,闲谈过去或当今文坛的趣事,偶尔他从书架上取出一册诗来读读,共同评点一下,甚是好玩。他最推崇的当代诗人是杨黎,一个胖大的极左派诗人。他认为我和杨黎都属奇人异相,我瘦他胖,而“身居高位的人个子胖大的好,年轻人同婴儿也要肥胖的好,太干瘦的,想必性子很急躁吧”。“但诗人还是瘦子的好,瘦子是左派,是世界上的革命力量。想想看,如果世上缺乏瘦子,将失去多少反对的快乐,瘦子是瀑布般优美的破坏者……而瀑布又是无声的好,瀑布轰鸣,多么可怕呀!”对谈胖与瘦,实在有趣得很,我们相视而笑,又同饮下一杯浓酒。接着我也取下一本书(红色封面)——由徐敬亚与孟浪编选的《地下诗歌总集》,我随意翻阅,耐心寻找最契合我此时心境的诗来读,突然西川的几首短诗令我精神为之一爽,我读到这样一个意境(原句记不起了),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似乎是一个战地士兵,他爱去一个嫩叶青葱的山坡,山坡上有株洒满春日夕辉的山楂树,每个黄昏他就坐在这株树下读一本1927年的旧杂志。我被这个意境完全迷住了。这正是我此时的心境,也是我来南京后一直细心养育的心境,我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