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才观》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我的人才观-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室里的“花朵”在移出温室之后,还要接受风雨更严酷的考验,到那时他们感受到的苦和痛比先前更多、更多。小鸟最终是要飞向碧空的,人总是要长大的。

  现在很多农村还有这样一种情况:父母都外出打工,儿女丢在家里由爷爷奶奶照看,这个群体被媒体称为“留守儿童”。记者到留守儿童家里,儿童知道给大人搬凳子坐、倒水喝。自己的父母不在家里却懂得关爱他人,常常会让人感动。有的孩子自己受到委屈时并没有在人前大哭嚎叫,而是藏在被窝里或躲在角落里偷偷哭泣。有的所谓的教育专家身居都市,看不到留守儿童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场景,感受不到他们的坚强与善良,而用考试分数代替一切,把害羞说成胆怯,把成熟与坚强说成冷漠,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说法。我虽希望父母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但并不认为孩子离开父母就一定得不到健康的成长。其实,很多留守儿童因父母的远离而及早成熟,这是不幸中的幸运,是痛苦中的成长。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留守儿童很多地方比“小皇帝”更优秀,我们要看到这一点。

  
  仁爱通向天堂

  你可知道天堂是什么样,地狱又是什么样的吗?

  有一个人向上帝说出了自己的愿望,他想亲眼看看天堂与地狱到底有什么区别。上帝看他很虔诚,就答应满足他的愿望。上帝说:“我先带你去看看地狱吧。”

  他们来到地狱。看到许多人正在围着一只煮粥的大锅坐着,他们眼睛直呆呆地望着大锅,又饿又失望。每一个人手里都拿着一只汤勺,因为汤勺的柄太长,所以没有办法把食物送到自己的嘴里。

  “现在我们去看看天堂。”上帝又带他到了天堂。这里的情景和地狱的一模一样,也是一大群人围着大锅坐着,他们的汤勺柄和地狱的一样长。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又吃又喝,有说有笑。

  这个人看了之后很好奇,就问上帝:“为什么同样的情景,这边的人是很快乐,而那边的人却是愁眉不展呢?”上帝微笑着说:“难道你没有看见,天堂的人都是把自己的勺子伸到对方的嘴里吗?”

  过去我们认为天堂一定是富贵华丽的地方,地狱一定是阴森简陋的地方,天堂与地狱的差别主要是物质的差距。我们错了,仁慈的上帝本没有建天堂,也没有建地狱。天堂和地狱建在我们内心深处,天堂和地狱只是由两种心态垒成的不同感受。如果你是仁爱的,你走到哪里,哪里都是天堂;如果你是自私的,没有一点帮助他人的仁爱之心,走到哪里都是地狱。你认为你的生活是像天堂还是像地狱?如果像地狱,那么你的地狱是上帝造的还是你自己造的呢?我想,不论谁造的都是过去。而面向未来的你,展示你的仁爱,多一些给予,少一些贪欲。仁爱一些,再仁爱一些,你会发现,你往日简陋的家会更显得温暖,你往日冷漠的邻居会变得热情,你往日呆板的同事会展现他的幽默,你往日苛刻的领导会变得体贴。他们的缺点或因你的仁爱而感化,或因你视角转变而重新看到他们的优点,以前你因自私错怪了他们,自己宽厚了,看别人优点就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你感觉到了那么多的仁爱,就像步入人间天堂。

  倘若你已养成了自私的习性,很难做到仁爱,你很痛苦,那么,你可以想想你的长辈、邻居、同事,谁是仁爱的?你举三个例子。你找到这些仁爱的人之后,会发现他们是和蔼的、慈祥的、温和的。你与他接触时,会感受到他的温暖、体贴;你愿意与他合作,因为与他合作,你会感觉安全放心,甚至愿意给他一些东西,他在你心目中是很有分量的人,是有仁爱之心的人。你有了幸福的感觉,你会发现一切都是美好的。

  那么他到底做了什么,会给你带来如此美妙的感觉?他乐于助人、与人为善,他不仅能感受到你的痛苦,而且还能恰到好处地解除你的忧愁。他不是做作、装样子,也不是作秀、出风头,他的爱犹如清澈温暖的泉水,可以解除你的干渴,滋润你的心田,他的爱给你一种“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感受。他不仅受到你的尊重,而且还受到周围所有人的尊重,别人尊重他,信任他,这会使他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你可曾想成为他这样的人?感受他受尊重的感觉?你是可以做到的,不过你得先修炼你仁爱的品德。修炼仁爱之心是你成功的捷径。

第三节 爱在人间
第二节 爱 在 人 间

  仁爱就在我们身边

  父母的心愿

  让同学间的友谊地久天长

  尊重领导要从内心给予理解

  请为同事祈福

  以仁治企;企业兴旺

  博爱的中国共产党

  
  
  
  
  
  
  
  
  
  仁爱就在我们身边

  仁爱的核心是“理解”。可以根据自爱和对别人的爱所摆放的位置,判定你仁爱之心的境界。一般人主要是先爱自己,后爱别人,凡事先为自己打算,再为别人打算;而有仁爱之心的人,是先为别人打算,再为自己打算。爱人者不仅思想高尚,而且给人的感觉是他很有智慧。人们常说“理解万岁”,你理解了别人,别人会呼你万岁。所以理解别人很重要,理解别人再给别人以关爱,是了不起的人。在古代就是圣贤之人,在当代就是高尚之人、智慧之人。那么如果我们要修炼这方面的品德,应该怎么做呢?我们要爱他人、要理解他人,不仅要有一个爱的期望,而且还要有爱的行动。

  其实,爱就在你身边,就在每一个细节上。生活中的每分每秒都可以表现出来。吃饭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却很能反映一个人是否有爱心。饭桌前你是不是让别人先落座?看到别人吃饭时找不到筷子、杯子,你能不能先把自己的送到别人面前?倘若你饭桌上能够处处想到别人,好吃的与大家一起分享,你能为每一位同志夹菜盛汤,添茶倒水,让大家吃得都很开心,他们会感受到你的爱意。饭后出门时,你请长者先走,自己走后面再帮忙看看大家有没有落下什么东西。这样,所有参与吃饭的人就会感觉到你对他们的关爱。打电话也是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公众场合有的人大呼小叫,有的人则是尽量压低声音并用一只手捂着手机,生怕吵闹了别人。这个小小的举动,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一个人内心的仁爱。这些以别人为先、为重的行为,都是一种爱的体现。这种爱的行动会给他人留下很深的印象。如果你是长者,这些人会感受到你是能够体谅他人的、和蔼的、平易近人的老人,别人都愿意和你交往;如果你是年轻人,别人会感觉你是一个成熟的、能关心他人的、难得的好青年。

  当你在上班途中,走在马路上,看着擦肩而过的人,你赞赏他的服装,就不要吝惜你的微笑;看到迎面走来的老人,你侧开身子给他留出宽宽的道路,老人会还你一个慈祥的微笑。你回到家里,能扫扫地,擦擦桌子,做做家务活儿,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看到家人的微笑,你一天的烦恼也会一扫而光;在单位,你给同事递上一杯水,同事也会还你一个感激的微笑。心里揣着为他人服务的美好愿望,这个愿望化为行动,这个行动换回他人的爱,他会因你的爱感到幸福,你又因他的幸福而幸福,你会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

  父母的心愿

  有这样一篇文章,叫做《家书无字父爱无言》。那无言的爱,深深地打动了我。

  有一位部队干部当兵20年,收到家书近百封,却没有一封是有字的。因这位干部家住湘西南偏远贫穷山区,他当兵时,村里识字的没有几个,他的父母也不识字。一次儿子回家探亲,父亲说:“求人写信不方便,以后还是我自己写吧。”儿子吃了一惊:“你写?”“是的,要是家中一切都好,我就在信封上画个‘○’,要是家中有什么事情,我就画个‘△’。”为了减少父亲翻山越岭求人代言之苦,儿子同意了。第二天他就跑到二十公里以外的邮电所,一次买了五十个信封和五十张邮票,并在每个信封上写了部队的通信地址。这样每隔一两个月他就会收到一封别人看不懂的家书。后来,这种家书又添了新的内容:比如春天信封里夹一片小麦叶或油菜花,表示小麦油菜长势很好;秋天信封里加几缕玉米须或棉花絮,表示种了什么作物;寒冬来临,父亲画了一件只有儿子能看懂的棉袄,表示天冷了,嘱咐儿子快加衣服。这样一封又一封家书寄到军营,在这期间,爷爷去世,奶奶病故,父亲母亲多次病重住院,父亲却从来没有画“△”,而都画成“○”。

  家书无字,父爱无言爱无边。

  父亲惦记着千里之外的儿子,冬天要儿子穿暖一些,注意身体,他就画一个“○”;理解儿子心中的牵挂,为了让儿子放心,就在棉花、玉米丰收时,画上一个“○”;亲人离别是永远的悲痛,爷爷奶奶去世,父母亲病重,为了不让儿子心中难过,能安心工作,父亲的家书依旧画的是“○”。

  20年的家书上都画着圆满的“○”。这些“○”是父亲用自己的苦与痛抹去了“△”的棱角,盼着儿子的圆满,父亲是伟大的。做儿女的,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念父母的一片爱心,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孝敬父母呢?

  “百事孝为先。”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对父母有没有仁爱之心,往往是别人看我们有无仁爱之心的一个重要标志。你心中的父母是啰嗦烦人的,还是可爱可敬的?扪心自问一下,假如要钱时,父母表现得吝啬一点,你会生气吗?你很想吃的饭菜,父母没做,你会生气吗?你想穿的衣服鞋子,父母没给你买,你会生气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