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会改变中国人的经济地位。(参见诸葛尔《陈逸飞的“大视觉”》,《中国文化报》2004年5月18日)
在陈逸飞的晚期,他的大视觉文化观在实践中逐渐获得了完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他的理论指导他的实践,他的实践又丰富了他的理论。他把一个城市看成一个整体的大视觉,认为一个城市就是一座视觉学校,是一个大的视觉学校。现在来看陈逸飞过世前几个月发表的阐述大视觉文化观的《一个城市就是一座视觉学校》:“一个城市就是一座视觉学校,是一个大的视觉学校。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我1980年从上海到纽约去,因为熟悉,我到纽约去,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的震惊,虽然不一样,一个是大格局一个是小格局,但是从外滩来看还能看到一点小纽约的感觉。但是也许从青海、甘肃去的,他会觉得一下子无所适从,这里有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实际上就是一个视觉学校对你的教育。所以我们要重视、保护、提升这个城市视觉学校本身的功能和它的质量,实际上就是我们在谈论的质量感。”(《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6月25日)陈逸飞认为,不同的城市就是不同特色风格的视觉学校,而不同视觉学校培育出来的市民也是不一样的。上海这座大视觉学校与北京这座大视觉学校培育出来的市民就不完全一样,视觉的文化性格不一样,市民的文化性格也就不一样。这样一来,各个不同城市的不同文化性格就显现出来,各具特色,异彩纷呈。城市的文化性格是历史沉淀的结果,但文化人在建设城市这所大学校的过程中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陈逸飞把毕生献给了他构建的大视觉艺术和大视觉产业。距他病逝只有3个多月的2004年年底,在上海举办的中国创意产业发展论坛上,陈逸飞发表了题为“创意文化产业化的市场趋势”的演讲,随即又就这个论题接受中国文化报实习记者唐韵的采访。在这次演讲和访谈中,陈逸飞再次对他构建的大视觉文化理论进行了补充和丰富。这次补充和强调的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意产业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陈逸飞认为,现在很多学者或者政府官员在谈及创意产业时,都是从概念到概念,钻进了理论的胡同。事实上,创意存在于所有的行业之中,所以应该在不同行业里采取不同的具体措施,来提升艺术对经济的贡献和效能。他认为,现在提的“创意产业”概念太空泛。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七章 大视觉文化产业(3)
二、创意产业背景下的艺术经济和“大视觉”概念。陈逸飞认为,视觉艺术不是仅指平面的美术作品,作为从事美术的工作者,我们有一种责任,即如何使我们在造型艺术中通过对美的悟性,再以各种手段和载体把城市变得更加美好,这是我所谓“大视觉”的涵义。它既包含视觉艺术,也包含视觉设计。1939年照相术的出现对绘画艺术来说是致命的一击,实际上绘画也是在思考自己的出路。现在许多学科的界限是模糊的,我们的绘画艺术和设计的界限也模糊了,实际上现代艺术很大的成分就是设计。艺术在创意产业时代已经非常重要,尤其是视觉设计能够产生利润,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可中国的视觉创意非常落后,他质问说,一个城市里有很多艺术家,但这个城市看起来却一点美的东西都没有,那么,这个城市需要艺术家干什么?
三、视觉艺术与创意产业的对接。陈逸飞认为,视觉艺术产业化并非饭后余兴的事。也许有人会说:我们现在还处在发展时期,哪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搞什么视觉美,等我们有了钱再谈视觉吧。其实,视觉恰恰是一个商机无限的产业,一个没有钱可以生钱的产业。陈逸飞举例说,比如意大利,它没有什么石油资源,也没有像我们那么多的自然资源,但它能在世界的工业强国中有自己的地位,就靠它以设计为核心的视觉产业。它有华丽的服装,经典舒适的皮鞋、箱包,有法拉利——世界上最棒的跑车,这些其实都是视觉产业发展造就的产物。在它的国民经济中,有关视觉产业和设计的含量占相当的比重;还有我们的邻国日本,虽说只是个弹丸之地,却有着发达的视觉产业,设计系统四通八达,二战以后,它加入了WTO,后来又有奥运会举办国的条件,当时的日本曾经提出了“设计强国”的口号,今日的经济成果,很大程度上就是靠这一口号经几十年努力的结果。陈逸飞说,现在的中国,在视觉设计方面应该进入一个“补课时代”,我们的很多产品,在技术含量和品质上,并不逊于任何其他国家的产品,但为什么就是竞争不过人家?中国是一个世界工厂,但其中却不得不加一个定语:廉价劳动力的加工厂。在世界著名品牌中,不乏有在中国加工生产的,但又有多少是属于中国的品牌呢?这里,设计起着一种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离产品以结实、耐用为准的时代已经越来越远,视觉产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技术迅速普及的时代,越来越举足轻重。陈逸飞说,以全球的视野看市场,视觉设计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它能直接产生利润,肯定会在国民经济产值上创造出无法估量的价值。
四、产业化和商业化可以作为艺术的传播方式。陈逸飞认为,说到底,商业只不过是一种流通的机制。艺术商业也是如此,与原先的绘画作品相比,视觉产业可以突破产量和价格的限制。产业化和商业化可以作为艺术的传播方式。他还说,有那么多的朋友跟我谈过,陈逸飞你的画卖得很好,而且世界上重要的画廊——MODE画廊在代理你的东西,你为什么要转行一会儿去做这一会儿去做那?我觉得这个一点都没有要转的意思。实际上,绘画艺术就是视觉产业中间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我们过去的绘画实际上是一个记载的功能。
五、大视觉要产业化而且要民营。陈逸飞强调,一定是需要产业化,而且是民营的。
六、上海的视觉艺术产业需要进一步培育。陈逸飞认为,有一种说法是,在一个城市,创意、设计人才数量的多少,体现了城市的先进度。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上海视觉艺术产业的基础仍然薄弱,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留不住艺术人才,在这方面,北京做得更好一些。上海需要建立更多的时尚书店、设计博物馆和设计学院,有更多的创意学院,创意产业的基础是美育教育和创造力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另外,陈逸飞认为,发展创意产业,民营资本必须要进入这个市场,相比国有企业,它们能够更好地与资本市场对接,对市场的需求也更为了解。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而不是具体项目的执行者,政府应该在政策上支持创意产业,而不是直接操作。
七、艺术人才是艺术经济的关键。陈逸飞说,有一个报道让我印象很深:据一个大型调查机构的报告,从事创意工作的人口百分比是一项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指标,成熟的国际化大都市从事创意行业的人口一般都处于总人口的10%,纽约是12%,伦敦在14%左右,而我们的近邻日本更达到15%。他们所谓的创意人群就是一个从事视觉设计工作的大的职业人群概念,从建筑设计、广告策划到发型、橱窗布置,甚至餐台摆放设计,都包含其中。从视觉文化的角度来说,今天不是一个出大师的时代,我们处于一个集体补课的时代。无论是视觉产业的发展还是视觉形象的提升,我们不但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更需要包括决策者和民众在内的全民意识和水准所构成的巨大基础和推动力。在许多国家,都有大量的培养视觉设计类人才的学校,源源不断地为视觉产业输送新鲜的创意血液。此外,陈逸飞认为,还有一个由设计师、制造商、最普通的消费者、艺术评论家、学术活动策划人等诸多社会力量构成的严密的设计系统,将设计变为产品,并推向社会大众,保证设计产业的良好运行。在我们的城市之中,几乎没有真正的所谓设计系统的建立,也就是说,没在一个有序而科学的流程可以让许多设计人才的有趣构想转变成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陈逸飞说,现在,我们已经有了高科技的硅谷、电子硅谷,我们也应该建造视觉产业的硅谷。视觉产业的硅谷可以吸引全世界的设计人才和力量,他们带来的,将不仅仅是由设计直接转化来的产品的价值,而且还有全新的视觉理念。
第七章 大视觉文化产业(4)
八、视觉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陈逸飞认为,我们有幸处于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但一定还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是我们以前所忽略的,这其中就包括视觉产业。他说,这一点格外需要我们,尤其是决策者、引领者们的关注。也许我们已经注意并体会到科技带给我们的发展和进步,但在今天,视觉在经济发展和竞争中的作用和力量,绝对不亚于甚至正在超越科技。它们正如一对翅膀,可以托举经济的腾飞。视觉问题绝对不是个别几个人的问题。视觉理念下涵盖的应该是一个广泛的群体,而非某一方的单纯努力。进行视觉上的补课,不仅是城市建造者们,也是我们文化艺术工作者,同时还有普通大众都需要面对的问题。一个城市的民众对视觉文化有多高要求,这个城市的视觉环境就有多好。历史上有一位美国总统夫人曾经提出“国家美化运动”的口号,这很了不起。全民对视觉有了美化要求,这个国家的视觉文化又怎能不好?在国外生活时,让我很有感触的是,在美术馆中,小朋友、学生是主要的观众。他们每人都拿着一本小本子,认真地跟随着一位老师或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讲述中,他们都很热闹,有的认真做记录,有的举手提问。陈逸飞认为,如果今天的上海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甚至好的画廊能多出现这样的情景,那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