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链条终结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资本链条终结论- 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经济统治阶级需要这些标记利润的货币,实质上并不是把它们看成财富,而是看成一种工具,一种打通,自己资本通往世界所有生产过程的通道的工具,只要资本成功地进入到这些通道,那么一个掌控全世界生产的国王权力就被经济统治阶级抓在了手中。自己拥有的工具比例越高,那么那么剥削到的货币数量比例就越高,进而,出现一个只靠资本就能完全控制全世界的“世界之王”。

  这个世界之王不需要军队,不需要大臣,只要调动一下自己的资本,建立的经济秩序就会替这个“世界之王”完成所有的统治、剥削。

  我还要说明一点,这里的纸币数量肯定都是在不断增加,可是这里不一定会在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经济统治阶级其实并不希望,看到自己手中的货币发生通货膨胀,要是能一直稳固在一个水平上那才是最好的——整个国家的国民,为了增加自己的财富,物价、工资都不变的情况下,肯定只有发展生产力——整个国家的生产力就会飞速发展,每天增加的用来兑换利润的纸币,就可以有实际的商品作为后台——这些商品就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商品。经济统治阶级把这些商品丢到另一个国家,获得新的资本就可以开始在这个国家打洞,拓展自己资本进入这个国家生产领域的通道。也就说,把利润(增加的纸币)投入到其他国家去了,而本国的纸币数量却因此能相对稳定……随着纸币的不断增加,而币值又非常稳定,那么,其他国家的生产领域,被经济统治阶级控制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多,最终出现一个“世界之王”——不过,这里有个条件,经济统治阶级不能发生任何形式的内斗,否则,一切都没用。

  对于社会最底层的人来说,每天增加的利润以及代表这些利润的纸币,有何用处?当币值(我这里所说的币值并不是外汇,而是货币标记的价值量与实际价值量之间的关系)稳定的时候,应该没有,因为“劳动力”这个特殊商品的卖方一直都处于被经济统治阶级剥削的状况,剥削者不可能返还剩余价值。当币值不稳定的时候,就会出现状况了。如果,币值升值,那么整个国家的商品肯定都在降价,因为社会最底层所持有的纸币数量变化一般都很小,也就是说导致币值升值的,是经济统治阶级的资本运作——经济统治阶级进行这样的资本运作肯定有目的,应该就是促使国家增加发行更多的纸币。社会最底层的人们可能会在短暂的时期内受益,但是当此次资本运作结束之后,因为资本运作而被掩盖的货币很可能就会出现,加上多增加的货币量,很可能导致币值的降值,那么社会最底层受到的剥削应该就会变大了,至少不可能小到哪里去——也许这个国家还会在利润之外,制定一个长期的通货膨胀速度,社会最底层受到的损失就更多了。当然,在此期间,肯定会有部分经济统治阶级成员,根据币值情况改变了工人的工资,目的和结果应该还是让工人们不能得到一点好处。如果币值下降,很明显,经济统治阶级在通过增大剥削程度而积累更多的资金,对社会最底层没有什么好处。

  所以说,纸币按照公式法来增加发行量,是用来掩盖生产相对过剩商品的,是用来稳定币值的,最重要的却是用来侵略其他国生产的。通过资本的流动,凝集整个国家国民的力量(剩余价值),以商品、资本等形式进攻他国的生产,进而增加经济统治阶级在世界范围内的国王权力。

  新增加的纸币,又是怎样发行出来的呢?当然是通过中央银行等专业的货币发行机构发行,把新增加的纸币贷款给各大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再把这些纸币贷款给需要的,并满足银行要求的国民。

  货币的发行,在这里就涉及了存贷款利率的问题,前面已经有所叙述,这两个利率之间的差距,可以说就是整个国家纸币的数量增加速度。例如,货币发行组织,经过公式法计算,新增发行纸币1亿克黄金,假设:每天的贷款利率是1%(需要回收的纸币比例),每天存款的利率是(需要增加的纸币比例),而当天就全部放贷,流动完毕又全部流回来——大额款项全部都是转账、汇款等银行之间的结算,就算以现金的形式房贷了出去,经过流动后,这些现金很可能全部都会回到货币发行组织。

  只要在一段时间内,不管怎么流动,纸币当天还是回到了货币发行组织手中,那么第二天发行的纸币数量(对1亿克黄金纸币进行修正后的数量)是不是就该为1×(1+1%…)亿克黄金,第n天就该为(1+1%…)的n-1次方克黄金?很明显,这是不对的,算出来的答案是货币发行组织针对1亿克黄金,每天的纸币回收量,而不是每天的纸币发行量。也就是说,货币发行组织发行纸币后,立刻就会进行纸币回收,时间延续下去,新增加的1亿克黄金的纸币发行量,却会在社会上引发超过1亿克黄金的债务量,即每天发行1亿克黄金,却需要回收2亿克黄金以上,在达到这个数字时,或者之前,或者之后,货币发行组织应该会再次增加纸币发行量。

  如果商业银行不把自己获得的纸币贷款出去,那么商业银行每天就会增加这么多的债务,但是当这些纸币以贷款形式进入社会以后,所有的贷款人就得负责这些债务,随着纸币发行量的不断增加,整个社会的负债量也会越积累越多,最终的结果就是,货币发行组织成为一个国家国民的最大债权人,也就是说纸币的发行其实是剥削国民的一个手段。

  对于经济统治阶级而言,货币发行组织到底是算该阶级的成员,还是算跟该阶级对立的所在呢?因为货币发行组织的纸币发行量的控制是依照一定的公式法,就算是站在经济统治阶级之外的第三方,也是在为经济统治阶级服务的,而不是在为受到剥削的社会最底层服务,除非贷款利率比存款利率低。

  这里存在着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想要进入各个生产领域的经济统治阶级成员,能够从新增加的货币发行量上得到什么好处,不能只便宜这个货币发行组织?

  当经济统治阶级所控制的生产,在获得大量贷款之后,一是扩大手中的生产,掠取超过贷款利率的剩余价值,一是投入到新的生产领域,并获得超过贷款利率的剩余价值。整个社会本身具有的纸币数量就那么多,经济统治阶级要剥削超过贷款利率的纸币,只有两个途径可以处理:提高商品生产相对过剩量,在维持或者提升物价的同时全部销售出去;提高纸币流动的速度,通过增加交易涉及的纸币数量增加剩余价值。当然,这里所说的方法不但适合经济统治阶级的内斗,也适合于对其他国家的经济侵略。

  不过,全世界的人口数量就那么多,无论怎么增加肯定是超不过纸币的存贷款平均利率的,也就是,人类每天创造的价值量一直都很平稳,但是依据人类创造的价值量为基础的经济,却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的价值量。也就是说,经济统治阶级获得的剩余价值其实都是价值量的泡沫,而各种各样的泡沫都有个体积的限制,一旦超过这个限制,经济统治阶级所进行的入侵就会失败。

  在纸币大行其道的时间里,有部分纸币成为了能够在多个国家的共同使用的纸币,这个时候,纸币的发行量控制又有什么新的变化呢?

  首先,这些纸币的发行量控制,肯定还是掌握在这个国家的经济统治阶级手中,虽然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他国家的影响,但是纸币的发行量控制肯定是先为这个服务,然后再是为经济统治阶级服务,次之是社会的其他各个阶层,最后才是其他国家,否则,这种纸币就变成了“太阿倒置,授人以柄”——而且这种纸币正适合于,前面所说的用纸币侵入其他国家的生产领域,进而把自己国家的过剩产品换成在其他国家实实在在的利益,经济统治阶级最多是在货币发行量的控制公式上,加上一个或几个有利于自己的国际因素。

  其次,这种纸币的流通很可能都不是具有真正的超主权货币性质的,它们很可能只是作为一种外汇储备存在,是另外一个国家通过持有纸币发行国纸币的方式,随时准备着抵抗这个国家对其展开的掠夺性经济活动,而不会让这些货币流入到这个国家的各种交易中去。也就是说,另一个国家持有的货币自己国家的货币,并不一定真是要把纸币当货币使用,而是当作一种威慑性武器使用——外汇储备。

  综上所述,公式法仍然没有脱离剥削法的本质。

1。2。2。4 按需分配法
货币发行量控制,使用按需分配法,怎么越听越觉得不对劲儿。这样一来,通货膨胀会达到什么程度?无论是交换还是交易,因为货币的不统一,普通定价原则的失灵,受到的阻碍又会有多大?货币数量的控制会不会把货币发行组织给累死?还有,从公式法的过渡又会有多艰难?

  ……一句话,这个方法的问题多多。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得先了解一下“按需分配法”控制货币发行量的条件。

  按需分配法,本身非常好理解,就是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在干任何事情的时候,需要任何种类、数量的商品,都得按照其需求给予满足。这种分配方法的确有很多弊端,最明显的就是建立这个分配方法的基础条件——各种商品的生产能力,必须已经接近无限,就是拿去扔都扔不完。

  这个最基础的条件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前人提出了以下的前提: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们觉悟水平极大提高。但是这些个前提根本就无法进行量化,什么时候能满足这些条件,谁也不敢完全肯定,还不如我说的扔都扔不完好量化些。

  我在《界限资本论》里叙述的按需分配法,主要是针对工作,而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