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生涯之贾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红楼生涯之贾环- 第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前头说到薛贾联姻。薛宝钗要嫁人,那么按照规矩,薛蟠的婚事就被提上了日程。

    薛姨妈为什么要让薛宝钗嫁给贾家,不就是为了这个宝贝蛋。然而,薛蟠的婚事却没有那么顺利。凡是高门大户,皆是看不上薛家一介皇商。也有小官之家,看着薛贾两家的姻亲,这才愿意把庶女嫁给薛家。

    薛姨妈能同意这样的婚事么?当然不能。她恨不得把前天下最好的姑娘娶来给薛蟠当媳妇,给自己当儿媳妇。

    就在薛姨妈急的上火之际,王夫人带来了福音。

    “二太太今儿怎么来了?”薛姨妈看着王夫人,殷勤的说道。

    王夫人眯了眯眼,想起今早夏家送来的厚礼,面上也笑开了:“这不是看你急的,看看有没有能帮的上忙的地儿。”

    “这是说的什么话。”薛姨妈因为薛宝钗的亲事定下了,一反之前的态度,很是亲热的说道:“二太太能来帮忙,那是我的荣幸。”

    看着薛姨妈的热乎劲儿,王夫人很是享受:“我听说你最近在打听合适的姑娘,这不,我想着帮你掌掌眼。”

    “你能来帮我掌眼,那可是求之不得。”说着,薛姨妈又苦恼道:“那么多人家,我也是挑花了眼。这时间又急,我都不知如何是好了。正想着要去找你呢,你就来了。”

    “要我说啊,这找媳妇,关键是看……”王夫人说着她的经验之谈。

    倒是薛姨妈,因为前头的事,倒也是长了几个心眼。不过,有句话倒是说进她的心坎了:“可不是,我也不求这家世好的。就求个贤惠的,我也就放心了。”

    “哦,那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听着话头,是有中意的了?王夫人心一跳,镇定说道:“有合适说来听听。我也能帮妹妹你相看相看。”

    薛姨妈没把王夫人的话放在心上,得意的说道:“还真有两个,我看着是不错,还是官家女呢。可惜,是庶女。”

    呸,也不瞧瞧你儿子那样,人家能把嫡女嫁给你儿子。王夫人心里嘀咕,面上却笑道:“这官家的,还是庶女,也太没诚意了。我看,还不如娶个门户低点的嫡女。”

    “可不是,我正苦恼这个。姐姐您可要帮我拿拿主意。没得到时候娶进门,出了差错,那我找谁去啊。”

    听了这话,王夫人暗暗思量。本来,王夫人也没料到,这薛家还能娶个官家女。这下有点难办了。这夏家…

    这夏家的家主死的早,只剩夫人苦苦撑着家业,膝下唯独一女,夏金桂。眼看着,这女儿也大了,再留就成了老姑娘了,心里能不急么。再一个,自家的女儿,从小被娇惯着,养了一副坏脾气,都是传遍了。找夫婿更是困难。

    可巧,王夫人和夏太太又是打过交道,听王夫人说薛家小子要娶亲。夏夫人一寻思,这家世也配,自家的女儿也是个浑人,倒是不怕的。

    于是,就有了今天这么一出,王夫人说亲记。

    王夫人本就得了好处夏夫人的好处,又私下打听了夏家女儿的事。这一打听,更是合了王夫人的心意。于是,王夫人就更加卖力的推销把夏金桂了。简直是把夏金桂夸的天上有,地下无。

    夏金桂是什么人呐,众所周知的母老虎。要和王熙凤比起来,夏金桂能比王熙凤还强悍。整一个母大虫,薛蟠这个呆霸王的战斗力在夏金桂那儿就是被秒杀的份。王夫人能把夏金桂说成那样,也是口才了得啊。

    这人呐,本就不经夸,再加上薛姨妈又是个耳根子软的,立马对夏家闺女就有了好感。不过,鉴于之前王夫人的不良信用,薛姨妈还算hold住,没立马答应下来,只说道:“这姑娘是不错。不过,我就蟠儿这么一个,让我再想想。”

    王夫人听薛姨妈的话,自动脑补了一下:“嗨,我也知道,这为娘的,总是为儿子好不是。不过,你可得快点,人夏家,提亲的人多着呢。这么好的姑娘你上哪找去啊。”

    “那可不是,我就蟠儿这么一个儿子。这夏家姑娘听你这么一说,想来也是好的。”薛姨妈没立马答应下来,但话里却是**不离十了。

    “那成。我出来也够久,年关府里事儿多,我还赶着回去呢。到时候给我个回信就成。”王夫人心想,没把话说死就成。到时候,薛家的银子……这样想着,王夫人笑的眼角都能夹死一只蚊子。

    薛姨妈目送王夫人出府,心里想着夏家的事,还是有些拿不定主意。

    “妈,姨妈怎么这时候过来?”薛宝钗上前扶着薛姨妈坐下,一边问道。

    薛姨妈想了想,自家女儿是个聪明的,说不定能拿个主意:“是这样。你姨妈过来是来帮你哥哥说亲的。”

    薛宝钗可不是薛姨妈。同为母女,薛姨妈是缺心眼,薛宝钗是心眼多。一想到自家姨妈来说亲,薛宝钗的心就提了起来:“妈,你答应了?”

    “嗨,这不是还没有呢吗。”薛姨妈一点也没察觉自家女儿那攥紧的双手,自顾自说道:“我这不是想着给蟠儿娶个好的,有些拿不定注意呢。”

    那就好,薛宝钗松了口气。想起在贾府这么些日子,薛宝钗可没有薛姨妈这么乐观。这贾府的人,那个不是心眼十足。就一个小小的姨娘,都能把府里搅得翻天覆地,何况其他人了。这姨妈的本事她可是领教过的,压根就是见钱眼开。谁知有没有安好心:“妈,这姨妈说亲的人家,是什么样的人?”

    薛姨妈本就想让人拿个主意,薛宝钗这么一问,就把事情从头到尾详细的说了一遍。

    薛宝钗听着薛姨妈的叙述,越听越心寒。好一个皇商嫡女。她本就是皇商,在金陵,那也是一等一的。谁知,到了京城才知道,皇商根本不够看。为了身份,她吃了多少苦头,老太太不喜欢她,可不就是因为她是皇商的身份么。这姨妈想干吗?这老太太本就看不上她的身份,若是哥哥再娶个皇商,那她在贾家还要不要立足了。不管怎么样,她都不能答应:“妈,姨妈想来也是好心,但…”

    “我的儿,就咱们娘俩,有什么不好说的?”薛姨妈也想听听女儿说什么。

    “妈,不是女儿不孝。咱们家就是皇商,原先咱们没觉的不好,可到了京城,您也看到,那根本就什么都不是。若是哥哥再娶个皇商嫡女,咱们家…”薛宝钗想着王夫人的用意,一边极力劝阻。

    这话一下说薛姨妈的心坎里。她想到在贾家那些日子,自己的女儿在老太太跟前服低做小,还不能到人到了家跟前理伦,为的不就是商家的身份么?自己的姐姐,明明在借钱时答应的好好的,老太太一个脸色下来,她这个贾府的二太太连哼都不哼一声。

    切肤之痛啊!想起这些事,薛姨妈恨不得把贾家的人都活撕了。不过:“儿啊,那你是个什意思?这贾家。”这贾家你还嫁不嫁了?这句话薛姨妈没有说出来。她虽然恨二太太和老太太,但却不敢得罪贾家。而且,那么费力让女儿嫁入贾家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给蟠儿帮衬么。女儿再重要,那也是没有男孩重要的。贾家再不好,那还是要嫁的。

    薛姨妈说的再隐晦,薛宝钗还是听明白了。但是她能说什么呢?哥哥对她又好,她年龄也不孝了,嫁进贾家也是最好的选择。何况,这贾家不就是看在钱的份上,才让她嫁进贾府。这姨妈打的什么主意,她是不知道,但是,她也必须要有娘家帮衬,娶个官家庶女也比商家嫡女好。这么一想,宝钗为了将来幸福,更是极力劝道:“妈,女儿在身份上受的苦,您都忘了吗?咱们家又不缺银钱,官家的庶女的教养想来也是更好的。难道您想咱们家做世代皇商么?”

    见过官商的区别,又想到后代子孙,薛姨妈一个激灵,可不就是这个道理。想着,薛姨妈一脸庆幸道:“还是我儿有远见。”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薛蟠的官配就这样没了。从此,薛家和谐了。

红楼生涯之贾环 第 72 章

    说到张家,那就要从前朝说起。前朝的张家一直是世家大族,世代从文官。直到前朝文皇帝继位,文皇帝继位以来,从不问朝政,把朝堂搞的乌烟瘴气,更是弄的民不聊生,奸臣当道,又偏听偏信。张家的祖先当时是个太傅,因得罪了奸臣,被判入狱,后又流放,全家充军。

    想来是命不该绝,在发配的路上,遇上了熙朝的开国皇帝,又听张家祖先说是被奸臣迫害,就解救了下来。此后,张家的祖先感念开国皇帝的恩情。在当时开国皇帝还是山贼头子的时候,就为其出谋划策。

    天下乱,群雄揭起。张家祖先因感念开国皇帝的救命之恩,遂,一直跟随其身旁。在开过皇帝成功一统天下时,张家便是一大功臣。比起当时的八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然,张家祖先是个聪明人,推拒了开国皇帝的爵位,甚至在临死之际,还曾命令张家子孙,后代皆从文不得入武。

    开国皇帝本就愧疚,又听到此家训,心里更是感动。这是多么好的臣子啊,在张家祖先逝世时,开国皇帝,孝惠帝一时脑袋发热,给了张家一道手谕。

    这道手谕一出,张家家主和家主弟弟不淡定了。张家先祖,张志有两个嫡子,嫡长子张礼,嫡次子张衫。张家两儿子看到这手谕,差点没被吓死。这哪是手谕啊,这简直就是催命符。这是一道什么手谕?能让张家如此,原来,手谕上写的是:张家世代嫡系血脉可掌一半的暗卫。这不是要人断子绝孙么?

    本来张家家主和其弟是要请皇帝收回,谁知,在给张家手谕没几天就驾崩了。这下可好,有苦无处诉了。

    孝惠帝一死,那就有新皇帝了。新皇帝是皇后胞妹的儿子,那时才17岁。前头有年长的皇子,均有不小的势力,后有年幼的皇子外家看着。皇帝新登基,非常为难。

    这时的张家家主做了个决定,把暗卫的手谕交了上去,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