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食温热性食物
所谓的温热性食物,一是指直接感受到的温度过高、过烫的食品;一是指属于中医药性划分中的温热之性食物。因为过于辛热,容易损伤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所以这类性质的食品最易诱发的是消化系统的肿瘤。
过烫饮食是导致食道癌等消化道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饮食过热,会损伤、刺激食道黏膜上皮,长期刺激下将诱导组织恶变。中国人的消化道肿瘤明显高于西方人,就是与中国人多喜热食,一日三餐均喜配以热汤,如菜汤、面糊等有关;相对于中国人,西方人的饮食较为简单,平时少见热汤,而多饮用果汁、可乐等冷饮。
酒为辛热之性,长期饮酒,是消化系统肿瘤发病最常见的因素。山东西南地区为食道癌的高发区,就与这一地区饮食中嗜热、嗜酒有关。其实,早在196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认为酒精饮料的过度消费与口腔癌、喉癌及食道癌有关。在分别对江苏启东县肝癌相对高发的通兴乡与相对低发的西宁乡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前者肝癌病死率是后者的倍。而两乡只有一路之隔,自然环境基本相同,吸烟率也相当,所不同的是肝癌高发区的人们爱喝酒,低发区的人们则喜欢饮茶。
同样属于中医热性食物的还有煎炸、熏烤的食物,这类食物因经过高温的油炸和烤制,亦随之变为热性食品。经研究证实,长期食用此类食品,易于导致胃癌、肠癌、肝癌等。
就像中国人嗜茶一样,西方人多喜喝咖啡。美国学者在经过5年的流行病学调查后认为,咖啡因对胰腺癌和膀胱癌的形成有一定影响。经常饮咖啡的人比不饮咖啡的人患这两种癌的可能性大2~3倍。在胰腺癌患者中,至少一半是由于过多饮用咖啡引起的。
* 五味失调
中医认为饮食应五味调和,甘、苦、酸、辛、咸的食物要均匀食用,任何一味偏食,都可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在引起肿瘤的因素中,肥甘厚腻太过与咸味太过是常见因素。
肥甘厚腻太过
中医的肥甘厚腻之品,属于甜味、油腻性食物。从临床研究来看,甘味食物即淀粉类、糖类食物,摄入过量易导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能促发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肿瘤属于积证的范畴,《内经》认为,积证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滞,而肥厚饮食,容易助湿生痰,无疑会加重这些病理产物的凝聚。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说,经常吃高脂肪饮食可促使肝脏分泌更多的胆汁,进入肠道后,胆汁中的初级胆汁酸在肠道厌氧细菌的作用下转变成脱氧胆酸及石胆酸,而这两种物质均是促癌剂,可以使肠道黏膜癌变。同时,脂肪还能为多种肿瘤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咸味太过
除了食盐,咸味食物还包括咸菜、咸鱼、咸肉以及其他腌制食品等。根据相关研究显示,常食腌制食品者食管癌发病的危险性是不常食用者的倍。嗜食咸味食物最容易导致的癌症是胃癌。嗜食咸鱼的日本渔民,胃癌、食道癌的发生较为普遍。嗜食咸鱼亦是致鼻咽癌的一个重要因素。马来西亚研究人员发现,沿海居民患鼻咽癌较多,原因与他们爱吃咸鱼有关。我国普查资料证明,在胃癌高发区,人均每天摄人食盐50克;而胃癌低发区,人均食盐摄入量仅为6克左右。
实际上,盐本身并不致癌,引起癌变的原因是高浓度的盐溶液易破坏胃黏膜保护层,引起黏膜糜烂或溃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遭到致癌物质的入侵,就会产促使胃黏膜细胞局部癌变。盐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只是不可过量食用。一般认为,正常人摄盐量应控制在每天6克以内。
* 食用变性食物
霉烂食物
黄曲霉毒素已被公认为是最强烈的致癌物;而黄曲霉菌富含于霉烂的谷物、玉米、花生中,该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易于生长繁殖,研究发现其可诱发实验动物的多种肿瘤。这种因素是导致亚洲、非洲某些地区癌肿高发的重要原因。
腌制食品
亚硝酸盐也是公认的致癌物,蔬菜、鲜肉等腌制后会产生大量的亚硝酸盐。盐腌的干鱼中,发酵的腌菜、泡菜、酸菜中,隔夜的煮熟白菜、香肠、肉类中都含有亚硝基化合物,如果经常食用这些食物就有致癌的危险。
肿瘤患者常见的饮食误区
肿瘤本身就是一种消耗极大的疾病,肿瘤一旦发生,最常规的治疗方式是手术、放疗、化疗。无论哪一种方式,都会给患者的身体造成极大的损伤,所以多数患者会表现出极度虚弱,甚至恶病质的状态,不仅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治疗,就连维持基本的生命活动都很困难。因此,这一阶段的饮食,对患者的恢复显得极为重要。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肿瘤患者却陷入了以下饮食误区。
* 过用补药
肿瘤患者常表现为极度虚弱的体质状态,因此,很多患者及家属,最容易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给病人大量进补。希望通过进补改善患者体质,提高其免疫力。但从临床来看,大量进食补品的结果往往是患者胃口越来越差,饮食日减,不但未见体质增强,反而更加虚弱。因为放化疗后的病人本来脾胃功能就很差,处于“虚不受补”的状态,此时再大量食用补品,反而会进一步影响脾胃功能,导致饮食营养难以吸收。而且这些食物各有特性,如燕窝、海参、银耳、蜂胶、甲鱼等比较滋腻,易于导致患者胃口变差;而人参、枸杞子、桂圆等虽能益气养血,但其性甘温,湿热偏盛的患者食用后会进一步导致湿热内盛。
科学的补养法,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状况适度进补,从量到性味均有所选择,以患者食用后身体逐渐舒适、胃口逐渐好转为目的。
* 限制补品
对于患肿瘤后服用补益品的态度,存在两种常见的误区,除了上述无限度地补益之外,另一种是不吃或极少吃补品,甚至日常身体需要的蛋白质都不肯食用。他们的观点是,食用补养品后,肿瘤细胞会摄取其中的大部分,这样一来,肿瘤会生长得更快。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肿瘤细胞是机体中疯狂的掠夺者,无论人体的营养状况如何,它们都会以其自身的生长特性强势攫取人体的营养,如果营养不足,首先饿死的绝对不会是肿瘤细胞,而是正常的组织。因此,试图以减少营养来阻滞肿瘤生长的做法是错误的。事实上,很多肿瘤病人最后死于脏腑功能的衰竭,都与正常组织失于营养密切相关。
* 过食抗肿瘤食品
食品中有很多具有防癌作用,如大蒜、海带、香菇、猴头菌、薏仁、百合、芦笋、胡萝卜、灵芝等。很多患者在发现肿瘤之后,会大量食用这些抗癌食品,想通过这种方法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反而最后导致饮食偏嗜,这种做法对身体而言是弊大于利。事实上,目前所有抗癌食品的抗癌作用,均只处于根据其成分进行推测的阶段,尚未得到严谨研究的证实。并且,我们可以这样推理,肿瘤细胞生命力之强大,使用类似生化武器的化疗药,以及核武器的放疗药都对其无法根除,我们又如何期待作用平和的食物能够意外将其消灭呢?因此,对于抗癌食品的选择,我们一是主张多在肿瘤发生前食用,起到预防的作用;一是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使用,如百合性滋阴,入肺经,可以用于肺癌治疗;薏仁性平,入脾胃,性主化湿,可用于消化系统肿瘤等;灵芝性温热,可用于阳虚症状明显的病人等。
基于上面出现的各种饮食误区,肿瘤患者面对手术、放疗、化疗又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饮食呢?也许下面的内容会帮你做出正确、明智的选择!
手术后
手术最易损伤气血,因此,手术前应尽可能增加营养;补益气血,增强体质;为手术治疗创造条件。术后多数患者以气血虚损、津枯血虚为主,因此,术后患者的饮食宜进食补益性较强的食物,如鱼、虾、羊肉、甲鱼等;多选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 如各种动物的肝脏、蛋黄、番茄、菠菜、杏、桃子、葡萄、柚子等。同时,辅以人参、黄芪、当归、枸杞子、银耳、红枣、桂圆等补益气血的药物,以增加机体的耐受性,恢复体力,抵抗病邪。
化疗后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常用方法之一,一般适用于失去手术机会或手术后、放疗后复发的患者。化疗期间;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一定损害;产生相应的、巨大的毒副反应,肿瘤病人不进行营养治疗;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必然受损。而合理的饮食能预防和减少因治疗带来的体重减轻、营养不良;提高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因此;化疗期间应合理安排饮食。
放疗后
大约有70% 以上的恶性肿瘤病人需要放射治疗,但放疗在杀灭癌细胞的同时,也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很多正常细胞。所以,放射治疗期间病人会有各种各样的不适。放疗在中医被视为热毒之邪,最易耗伤津液,出现气阴两虚的症状:口干纳少、全身乏力、舌红无苔、时有恶心等。因此,与化疗导致的病症以阳虚为主有所不同,放疗后的病人多偏于阴虚。放疗后的饮食应禁辛热、香燥伤阴的药物和食品,可多吃滋阴、清凉的食物和补药,如燕窝、甲鱼、银耳、海参、莲子等,以及杏、桃、李子、葡萄干、红枣、菠萝、杨梅、橙子、橘子、柚子等水果,但也不可过多,否则会影响患者的胃肠功能。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不可不知的糖尿病
糖尿病是现代社会发病率很高的疾病,在我国城镇人口中的发病率达5%左右,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人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根据调查显示,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700~1700美元时,正是糖尿病的高发期。因为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开始步入温饱,但又难以顾及科学饮食,很多人在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