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入影视界发展,投拍电影力捧旗下艺人。如郑中基在《龙咁威》、《我要做Model》中担纲,吴京在《杀破狼》、《黑拳》中大放异彩。当然,黄柏高最得意的电影制作还是叶念琛执导的《十分爱》(2007)、《我的最爱》(2008)。这两部古龙式都市爱情电影,不仅在影市低潮期连续创下千万票房,更将金牌旗下新人方力申和邓丽欣打造成风靡全港的超人气偶像!金牌娱乐有叶念琛、邓丽欣、方力申这个组合可谓自信爆棚,可惜最近黄柏高失势金牌,叶邓方的“迷你铁三角”也不复当年威风了。
相比财雄势大的英皇和稳扎稳打的金牌,同为经理人公司跨行做电影的星皓就有点前期雷声大近期雨点小。究其原因,在于王海峰太过专一,只捧林嘉欣一人。自2001年的《男人四十》以来,星皓出品的《异度空间》、《六楼后座》、《恋之风景》、《怪物》、《绑架》皆由林嘉欣领衔主演。这两年倒是略有改观,星皓投资的《阿嫂》、《出埃及记》、《大电影2》换为力捧刘心悠。至于公司艺人,如谭俊彦、卢巧音、张燊悦便没有担纲演出的机会。眼下,星皓已不再局限于开戏只捧两位“阿嫂”(刘心悠、林嘉欣曾在同一部电影中分饰新旧两代阿嫂),大量签约内地艺人如田原、郭涛等,开拍3D武侠喜剧电影《唐吉诃德》等计划也颇让人期待。
五、低调安乐脉广势强 东方破晓待骄阳
《英雄》、《十面埋伏》、《黄金甲》在北美动辄一两千家影院上映、票房轻易累计几千万美金,为何其他华语大片(周星驰的《功夫》乃哥伦比亚出品,另当别论)就少有这种待遇?世人皆谓张伟平之功,实则不然,真正让张艺谋赢得国际市场的幕后推手其实是香港安乐公司的江志强(高志森电影中的“南海十三郎”原型江誉球正是他家族的叔叔)!张艺谋张伟平三次拍武侠大片必与香港安乐公司合作,就是看重江志强的海外运作能力。因为在此之前,由江志强担任制片的《卧虎藏龙》在欧美夺奖大卖,已经正式让中国内地及台湾电影界认识到安乐的厉害。
战国2010 香港影坛群英传(5)
其实安乐在香港早就大名鼎鼎,该公司旗下的“百老汇”是目前香港最大的电影院线(分布港九新界,加上AMC和PALACE两家院线,合计13家影院,近70个放映厅)。安乐总裁江志强的策略向来是一手抓商业一手抓艺术,不仅经营院线(位于油麻地的老汇电影中心,每年必放映至少五十部以上的非主流电影,是香港艺术电影的天堂)如此,制作发行影片更是如此。早在多年前,江志强就曾先后投资田壮壮导演的《蓝风筝》和《小城之春》;而李安拍《卧虎藏龙》到一半之际,惨遭金主中途撤资,正是江志强及时补入资金,更包下全球发行。及至近年,江志强除投资并帮助“张艺谋作品”海外发行外,还投资发行李连杰的《霍元甲》、周杰伦导演处女作《不能说的秘密》及李安的《*》。相信这几部影片的成功足以证明江志强精准的眼光。
2005年,《华尔街日报》将江志强评为“亚洲最成功的制片人”。身为奥斯卡评委的他又被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这样评价:“在江志强的运筹帷幄下,华语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目前安乐集院线经营、投资发行(包括投资好莱坞大片《木乃伊3》并包中国地区发行),最近又尝试艺人经纪(目前只签了汤唯、桂纶镁两人),堪称香港最具国际视野的综合电影企业……江志强无疑是电影大亨,但耐人寻味的是,较之寰亚林建岳、英皇杨受成的高密度曝光率,做过那么多成功案例的安乐却很少有媒体聚焦。究其原因,还是江志强过于低调,以他13岁开始便走遍世界买片发行的经验,恐怕只能奉实力为王道……
1980年,安乐制作并发行了一部抗日题材的纪录片《惨痛的战争》(由江志强兄长江志文亲自执导),结果该片成为香港当年票房冠军。而在同一年,黄百鸣与麦嘉、石天成立了新艺城的前身……“奋斗”,拍摄的《咸鱼翻生》和《疯狂大老千》票房突出;徐小明则首次做导演,与袁和平、袁信义兄弟合导《佛掌罗汉拳》水准精良。时光荏苒,如今黄百鸣坐镇东方,徐小明成立骄阳,都是香港影坛的一方诸侯,虽然世道艰难,总算各有各招。
黄百鸣自新艺城解体后,先与罗杰承合组永高,不久自立门户,组建东方。90年代中期那几年,黄百鸣主打贺岁片强档,《大富之家》、《满汉全席》、《97家有喜事》成绩不俗,又以《白发魔女》和梁凤仪财经爱情电影引人注目。九七之后,东方逐渐由强变弱,连黄百鸣最擅长的贺岁喜剧《九星报喜》、《爱情梦幻号》和《大赢家》也接连失利。2000年以后,东方一度消沉,近年来则转攻动作题材,《龙虎门》、《导火线》内地票房鼎盛,近作《叶问》票房大卖,续集卖相更佳,看来黄百鸣绑定甄子丹的策略颇为有效。最近黄百鸣辞去东方电影公司董事局主席一职,独立开设天马电影公司,6000万元签约古天乐拍摄7部电影等等。对于这一系列举措,黄百鸣坦言都是为了儿子(黄子恒,现为编剧,代表作为《叶问》系列)开山劈石,可谓用心良苦。
徐小明虽是电影童星出身,后来又因与内地合拍《木棉袈裟》、《海市蜃楼》叫好叫座成为佳话,但说到他最成功的事业却是电视领域。上世纪80年代,徐小明主导亚视创作,《大地恩情》、《霍元甲》、《再向虎山行》屡创收视佳绩,90年代买入《还珠格格》香港播映大败无线亦是他得意之作。进入21世纪,徐小明入主香港有线电视任运营总裁后,便极力游说公司投资电影。因为这样一来,电视台既可获得免费片源,又拥有电影版权(可反复卖版权盈利);电影则可免费利用电视台资源,节省大量宣传费。 。 想看书来
战国2010 香港影坛群英传(6)
2005年,有线投资的电影公司……“骄阳”正式成立,几年下来,已投拍了《犀照》、《情意拳拳》、《墨攻》、《双子神偷》、《跟踪》、《蝴蝶飞》、《三国之见龙卸甲》、《车票》、《夺标》等作。尽管这些电影成本有大有小,口碑有好有坏,票房有高有低,但徐小明借助电视平台打造这种华语地区少见的电影公司模式,还是值得嘉许的。
六、包拍制片举步维艰 UFO新人新招
纵然香港电影从业人员数量锐减,又普遍呈高龄化,有青黄不接之忧,但仍然人才济济,由知名影人开办的电影制片公司依然高举招牌,继续包拍制片。只是,在港片市道不景气的今天,若非大公司投大片,就是小公司拍小片,两极分化的结果是,令很多经营包拍制片业务的电影公司举步维艰。即便徐克之电影工作室(近作《深海寻人》、《女人不坏》,后者由内地公司吉安永嘉投资),刘伟强之基本映画(近作《人在江湖》、《危险人物》由星空传媒投资),尔冬升之无休映画(近作《新宿事件》由成龙英皇投资,《窃听风云》由内地博纳国际投资),王晶之影王朝、陈嘉上之仝人、彭浩翔之不是兄弟……这些名家为电影项目找投资固然各施各法,却也不复当年那么轻而易举。
相比之下,倒是曾志伟和陈可辛这对“UFO”出来的“兄弟”,在找投资包拍制片方面颇有建树。
陈可辛曾于2000年创立ApllausePicture(曾志伟也有参与),筹集多国资金,致力走亚洲电影路线,邀请韩国、泰国、日本导演拍戏。《见鬼》、《晚娘》、《三更》、《春逝》等作尽管成绩突出,但陈可辛仍觉费力不讨好。2007年,陈可辛与好莱坞制片人安德鲁·摩根合组“摩根·陈”,融资拍摄《投名状》获得巨大反响。目前陈可辛与黄建新、于冬成立“人人电影”,做回监制本行,创业作为《十月围城》,寻求新导演新项目,进军内地市场。
当年曾志伟成立“UFO”就成全了张之亮、陈可辛、李志毅、陈德森一批新锐导演。近年曾志伟继续扶植新人,成绩有目共睹。投拍《大丈夫》及《江湖》,先后令彭浩翔和黄精甫获得香港金像奖的新晋导演奖。新成立的黑白映画则投资新导演郭子健的《野·良犬》和黄修平的《魔术男》,并包拍了王晶的《七擒七纵七色狼》。此外,曾志伟还利用各种关系帮新浪潮老将谭家明找来投资,拍了拿奖拿到手软的《父子》。近年,曾志伟的“UFO”又出品了程小东执导的《江山美人》;同时投资、监制了台湾新导演林书宇的《九降风》,还有亲自导演的《七十二家租客》……无论这些电影项目以什么公司或形式呈现,但幕后都少不了曾志伟的勤力身影,说他是华语电影界最活跃分子绝不为过,否则第32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增设“焦点影人”环节,岂能首位即锁定曾志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邵氏VS嘉禾:输赢成败 又争由人算(1)
香港影界有如武林江湖,电影公司亦似不同帮派,一样少不了龙争虎斗、恩怨情仇……当年“邵氏”与“嘉禾”银海争霸,两大掌门人邵逸夫和邹文怀渊源极深,却又势同水火,四十年机关算尽下来,输赢成败只是一时气数。旁观者自以为清,二十年前眼见邵氏停产,便认定邹文怀打败了邵逸夫。孰料风水轮流、时过境迁,后来竟轮到嘉禾一度停止制片业务,甚至与内地橙天合组橙天嘉禾。反观一直待机而动的邵氏却雄心不死,偶有动作,亦能惊起江湖波澜。如此看来,虽然邵逸夫邹文怀尽已退休,但邵氏嘉禾之争,到底谁负谁胜出,至今仍是未知之数。
既然难卜,不如回顾。邵氏VS嘉禾,银海争霸,浮沉随浪,只作谈资吧。
一、扛鼎重臣萌异志 多年宾主反成仇
1970年,那是一个春天,年过六旬的邵老六正因最近的几件事而心情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