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亲人的爱。有许多年轻朋友,居然仇视自己的亲人。
当辛劳的父母,早早起床,为孩子准备了早餐。却可能碰上孩子的“起床气”,看都不看一眼,只撂下一句:“我不吃!”就砰一声,冲出门去。
当辛劳的父母,赶得满头大汗,把车开到学校门口,却可能遇上一双愤怒的眼睛,砰一声,坐进车,对父母吼:“同学都走了,为什么你迟到?”
许多年来,也不知有多少父母来对我说:“我的孩子居然在学校对他老师说我恨他、讨厌他、不关心他。”
然后当他们接受我的建议,多表现些对孩子的关心之后,换来的却可能是——狠狠瞪一眼:“你少肉麻、少假了好不好?”
偷偷走到你床边的身影
各位年轻朋友,你的父母真会恨你、讨厌你,对你肉麻、作假吗?
他们可能为了保护你,而去恨别人、讨厌别人;也可能为了赚钱,让你过得好些,而对别人肉麻、作假;他们甚至可能去骗人、去害人,只为了他们自私,急着想让自己有个富裕的家。但是,他们不会害你,他们即使骗你,也只为爱你呀!
他们可能为了事业,而忙得无暇跟你说话;他们可能因为个性不合,而终日争吵;他们可能有着严重的人性弱点,他们也可能俗不可耐。但是,他们跟你的血亲关系永远无法改变。
在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归来时,你可能已经睡了,不知道他们曾经偷偷走到你的床边;当他们分道扬镳,你可能跟着一方,不知道远处总有个想你想得垂泪的心。
分享同样记忆的人
各位年轻朋友,你的兄弟姐妹真会恨你、讨厌你、排斥你吗?
这世上确实有许多阋墙和争产的手足,但我认为那是因为外来的诱惑,一时掩盖了他们的良知,也可以说因为上天没有给他们一个机会,像是那个救自己妹妹而抽骨髓的姐姐,表现出手足之爱。
想想,如果有一天你正和兄弟姐妹不高兴,突然碰上外人来欺侮你的手足。你会袖手不管,还是为保护自己的亲人一战?
当有一天,你们的父母去世了,是谁会跟你站在一起,擦着泪水,伤恸欲绝?他们为什么跟你一样伤心?因为他们与你有着一样的记忆、一样的亲情、一样的历史、一样的出身。
每次有年轻朋友怨他的父母、手足,我都说这段话。今天说给你听,希望你能记在心上。
。。
谈计划
如果你作个学生,
却把“学习”这件事给忘了,
就算你“四海”,
又可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吗?
热狗与冷猫
有一天,我跟家人聊天。聊了一半,到我该读书的时候了,怕影响他们的兴致,我就偷偷离开,去了书房。
“爸爸呢?”隔了一阵,我听到儿子问他妈妈。
“去看书了。”妈妈回答。
“爸爸好像一只猫。”儿子带着抱怨的语气说。
又隔了一阵,我看到个段落,就走出书房,好奇地问儿子:“你为什么说我像一只猫?”
儿子笑笑:“是啊!你不像猫吗?猫就是自己有什么事,闷不作声地走开。”
“形容得真好。”我也笑笑,“刚才我是有点失礼,但是话讲回来,如果说我今天在事业上,还稍有一点成绩,就因为我像一只猫,总在心里有个自己的计划,该走的时候,绝不留。”
热狗族与酷猫族
我家附近一栋建筑的墙上,挂了幅大大的海报,上面印着一只狗和一只猫,标题写得很妙!
“热狗冷猫(Hot Dogs; Cool Cats!)”
每次我经过,都会欣赏一下那个由保护动物协会印制的海报,觉得标题用了双关语,很有意思。“热狗”和“冷猫”一方面让人想到“热狗面包”和“很酷的猫”,一方面又形容了狗和猫的个性。
自从儿子说我像猫,我就对那海报更多了分感触——“热狗”和“冷猫”不是也可以形容人吗?有一种人特别热情,一天到晚追着朋友,跑前跑后、大呼小叫,像是热情的狗。
另一种人则是我行我素,有他自己的计划、自己的主张,也不管别人欣赏不欣赏,就是执意去做。不正像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冷猫”吗?
搞好社团、当掉功课
我也想起以前在中学搞社团的一批朋友,许多人不分昼夜地为活动奔忙,把功课耽误了,甚至弄到留级。
还有那些在大学搞活动的朋友,先在学校出风头,又被校外的人看上,整天往外面跑,因为旷课太多,有两个居然被“勒令退学”。
记得当时他们退学,大家还办了欢送会,那两个人也沾沾自喜,认为不是被退学,而是早一步成功,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成功”。
只是后来知道,他们并没有被校外人士继续重用,结果蹉跎了一番岁月,还是想办法“重考”,再回到学校,完成未竟的学业。
相反的,那些要玩能玩,要读书又能专心读书的同学,一个个后来都很成功。
如果把整天忙碌搞活动的人看成“热狗”,把书呆子看作“冷猫”。那些能玩又能用功的不就集“热狗”与“冷猫”于一身了吗?
想通了这一点,我又跑去对儿子说:
“你上次说我像猫,是不对的。你应该说我像狗也像猫,我是爱动也爱静,是能玩也能认真工作的‘热狗冷猫’。”
在家工作的条件
记得不久前,在美国的《每日新闻》报上看到一个统计,大意是说:
“现在由于传真机和电脑网路的普遍,已经有愈来愈多的人在家里上班。大公司为了减少人事支出,也开始以‘按件计酬’的方式,把事情交给那些‘在家工作者’。”
统计报告上提出建议:
“如果你想在家工作,一定要把持得住自己。不能因为没有老板监督,于是看到旁边有电视,就打开来看看;想到冰箱有食物,就抓来吃吃:见到卧室的床,就躺下来打个盹。否则你必定事倍功半、一事无成。”又说:“督促自己最好的方法,是虽然你在家工作,仍然严以律己,对所有的朋友宣告:‘我上班时间,若非急事,请勿打扰’。当然,在你工作告一段落,也可以邀三朋四友,到家里好好聚聚。”
看这段文章里形容的后者,不正是个“热狗冷猫”吗?
动与静之间
我相信成功的作家,一定都是“热狗冷猫”。
想想,一位作家如果写作时不专心,怎能写出好文章?相反的,终日创作,却不接触外界,又怎能有丰富的灵感产生?
于是你可以想象在田里跟农夫一起割麦子的托尔斯泰;在海滩为爱妻撑伞、跟孩子玩耍的毕加索;到非洲打猎、古巴冲浪的海明威;经常游泳、长跑,甚至打拳的萧伯纳;还有那位总是参加宴会,且以开玩笑著称的马克吐温。
在他们生动的画面之后,你更可以想象“荧荧一灯”下的“茕茕一影”。
把自己拉开
各位年轻朋友,我为什么说这“热狗冷猫”的故事给你听?
因为我发现太多年轻人,为了表示自己豪爽、爱交朋友,终日跟朋友们聚会,又不好意思离开,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业。
如果你作个学生,却把“学习”这件事给忘了,就算你“四海”,又可能获得别人的尊重吗?
我们常骂人“忘本”,那“本”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正业啊!
“假使一个男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自己从女人身边拉开;一个女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自己从孩子身边拉开;一个孩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把自己从电视前面拉开。他们都不可能有杰出的成就。”
这是我常说的一段话,它可能有些武断,但必然有相当的道理。
请问:你是“热狗”,还是“冷猫”?又或是既能玩,且知道适可而止,收心工作的“热狗冷猫”?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谈同性恋
如果他恰巧遇到个同性,
对他有感觉,
两个人相爱,
甚至共同生活,
我们不是应该为“他们”高兴吗?
如果他是同性恋
最近有个女生很伤心地对我说,当她高中的时候,在公车上认识了一个男孩子,两人聊得很投缘。为了能跟男孩同一班车,她常在早上盯着公车看,看到那男生,才上车。好几次没盼着,害她迟到。
两个人也一块儿去图书馆K书,而且幸运地考上同一所大学。女孩兴奋极了,放榜那天,主动找到男生家,约他一起去庆祝。男孩子的父母也蛮喜欢她,眼看就有一段美好的岁月。
可是,才开学,有一天陪男生出校门,那男生突然站住了,对女孩急急地说:“不要爱我,我是同性恋!”说完就转身冲回学校。
当性别错乱的时候
“我恨他!”女孩子忿忿地对我说,“他为什么不早讲?”
我笑笑,回问她:“那男生说过他爱你吗?”
“没有。”
“那么,他讲得并不迟啊!”我说,“想过去的时代,很多同性恋的人唯恐别人知道,明明对异性没有感觉,硬去交个异性朋友,甚至结婚。如果他也这样,挽着你的手,在人前出入,当做挡箭牌,不是会误你半生吗?连大明星洛赫逊,都到临死才承认自己是同性恋啊!”
“但我还是恨他,而且一想起,就觉得他好恶心。”女孩子的气,还是没平。
她的感受,我能了解。在美国就曾经发生过好多起“非同性恋的男孩子,去砍杀同性恋男生”的事件。
据心理学家分析,青春期的孩子,常会对这种所谓“性别错乱”,产生仇视的心态。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知道“人各有体”,勉强不来,见识广了,心胸宽了,仇视的心理就会消失。
人各有体
“人各有体”,这句话说得很对。
记得我初到美国的时候,朋友就对我说:
“在派对里什么都能谈,就是别谈种族和性别。”
“为什么?”我问。
“因为这些都是难以改变的事实。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