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装箱保存,1944年向吉县转移时全部烧毁),基本上稳定了统治区内的金融秩序。所余1000余万元则流落在晋东南、晋西北,分散在解放区人民手里。
按常规而论,金融秩序的恢复即可告一段落,可是,阎锡山却另有打算。他于1940年7月,以“为中央统一印制,防止敌伪套换外汇,打击敌伪经济侵略”为名,向中央财政部提出“整理晋钞”方案,建议“最好由中央另行新券,发交本省新组银行发行,并由中央照法令派员监理之,将原发流行各钞兑回”。要求在将新旧省钞分别整理后,如若能给另拨新券5079万余元,“即可将原发新旧省钞,悉数收清”。阎锡山还派代表邱仰浚驻于重庆,专门督催。
二、殚精自固(9)
中央财政部部长孔祥熙为此专门复函致蒋介石,明确指出“现在流通中之晋省四行号钞票,既系晋省府所发,自应责由该省府负责整理。”所以,“整理晋钞日前妥善办法,惟有任其自由流通,而在晋钞停止发行以后,数额既有一定,市价当可逐渐提高,一面巩固新银行所发钞票信用,以为永久之计”。这样,阎锡山想通过“整理晋钞”趁机向国民党政府索要一笔资金的计划,付之东流。
抗日爆发后,各路大军云集山西,仅山西省用款及垫支中央各军的军械弹药等款项,至1937年10月,已超过1000万元,无疑给山西的金融周转造成一定困难。确实需要相当的周转资金,以维持金融机制的正常运转。阎锡山在中央准许的情况下,印行部分晋钞,亦属正当的金融活动。所失之处是,他不听国民政府财政部“妥慎发行”500万元的规定,超额发行达近8000万元之巨,人为地造成通货膨胀。以后他又“亡羊补牢”,回笼纸币,对稳定阎统区财政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但给解放区的金融造成了一定的混乱。阎这一发一收,对他自己来说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实际上,他从中“赚”了相当一笔经费。自从1939年初发行新钞之后,阎锡山采取“搭配”的办法,将半数以上的晋钞作为军饷、薪资下发,而将中央所发之法币节存下来,并且,用晋钞在敌区套购小麦20000石。阎正是通过增发晋钞,从中积攒了经费与军粮,为以后迅速扩军提供了物质保证。
组建“铁血团”
阎锡山虽退据晋西,可他并不甘寂寞。为了求得“生存”不断扩充军队,更为了掌握军队,他于1939年成立了“三三铁血团”(也称山山铁血团)。
早在秋林集训时,阎锡山便授意集训团副团长王靖国在受训军官中组织秘密组织,对外称铁军组织。王靖国立即纠集温怀光、王乾元、高斌等十几个军官,在阎锡山家里秘密举行军事会议。会上,阎锡山不先表态,而是采用激将法,故意责骂旧军人不争气,不会练兵,不会组织,不会和共产党、牺盟会作斗争,以诱导与会人员。骑兵军参谋长温怀光,见风使舵,按照王靖国的指使立即表示:“我们是军人,是绝对服从会长(指阎锡山,因阎为“民族革命同志会”会长——作者注)的,会长没有让我们组织,我们就不能组织,如果准许我们组织,我们一定能够组织得更好,和会长同生共死、共患难。” 与会的其他人,立即附和,提出建立铁军组织。阎锡山故作姿态,借众人的要求,令与会者积极筹划建组织,练铁军。
会后,王靖国等以“整军会”的名义,继续拉拢伙伴,扩大组织,最后选定28人,号称“二十八宿”,作为发起人,拟定有关纪律等。
1939年11月15日,“三三铁血团”在秋林正式成立,团长由阎锡山兼任,杨爱源、王靖国、孙楚、赵承绶、郭宗汾5人为委员。“三三铁血团”成立时阎锡山便要求,一定要绝对保守秘密,参加者只能默记在心,不准对任何人说,包括自己的父母妻子在内。倘若有泄露者,则按纪律制裁。
为保证“三三铁血团”组织的严密与神秘性,阎锡山让发起者制定了严格的守约、纪律、誓词、发展办法,以及化名、编组、参加仪式等一整套规定。阎锡山还撰有“经典”,专门解释上述有关规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二、殚精自固(10)
守约为:“铁血主公道,大家如一人,共生死患难,同子女财产,为按劳分配、物产证券奋斗到底”。阎锡山对这个守约颇为赞赏,他说“这个守约,我们共同遵守的公约,就是共产党也是做不到的”。
纪律规定,凡触犯下列各条之一者处死:一、脱离组织、背叛组织者;二、阴谋破坏组织者;三、不服从组织决议及指示者;四、泄露组织秘密者;五、有诬蔑会长之言论和行动者;六、污蔑同志破坏亲爱团结者;七、不积极努力组织工作、致组织受重大损害者;八、犯烟、赌、赃、欺之一者。 这8条纪律颇似帮会的帮规。
为此,阎锡山要求参加“三三铁血团”的人,必须以生命付诸组织,与组织共存亡,始终到底。参加者必须有钢的志气,胶的团结,铁的纪律。如有违反纪律者,即给予最严厉的处分——自裁处死。
不仅如此,阎锡山在其“经典”中称“三三铁血团”为:“终身组织,只准入,不准出,如果脱离组织,除本人处死外,上一级受连带处分”。
“三三铁血团”的发展形式为三三制,即1人发展3人,递层发展。以28个发起人为第一层,每人所介绍的3人为第二层;第二层介绍的3人为第三层,依此类推,层层发展,预计发展到20层。
为保密起见,“三三铁血团”各层的人均用化名,取守约的前12个字的谐音为姓。由于守约的第11个和第12个字联起来为“共生”,阎锡山认为“共生”有“共产党生”之嫌,于是改为“同生”,意为“同志会生”。这12个字用五台方言便读作“戚续朱巩岛,戴贾茹伊任,仝申”。以这12个字作为前12层的姓。又把守约末句“为按劳分配物产证券奋斗到底”,作为每一系统的名字,如第一层第一人名称“戚为”,13人为“戚底”。第二层以下者,增加一个数目字,代表同层三人的顺序,如“朱奋三”,代表第三层第十系统排行第三。这种以“代字”的方式,横分为系,竖分为层,个人与组织间只以系统秘密联系。阎锡山说,这种方式“既可以区别系统,又可以分别层次,如果失掉联系,只要向组织说出代字,就可以归队,所以这种代字,比任何组织的化名都好。
除此之外,参加“三三铁血团”还必须履行严格的手续,先由介绍人提名,经王靖国或阎锡山(前三层者)审查、核准,再经一周左右的训练,方可在阎面前宣誓加入。其誓词为:“誓以至诚,亲爱团结,用铁、血拥护会长阎伯川先生,坚决实现会长‘物产证券’与‘按劳分配’的主张……以生命付诸组织,与组织共存亡,始终到底。如有违犯,愿受组织最严厉的处分。谨此宣誓。”
宣誓仪式极为神秘,据李维岳回忆:
宣誓时,都在深夜,先把阎院子里的卫士撤到大门外,由第一层的几个人代替,有时介绍人也参加,有的把门,有的守路。然后由王靖国引导宣誓人到阎锡山的住室。室里正面墙上接着阎的肖像,靠墙放着一张短腿小长条桌,桌上燃着两支蜡烛,并放养“守约”和“纪律”,前边铺着红垫子。桌旁摆着一把椅子,阎锡山坐在上边。另一旁站着司仪王靖国。宣誓人进室后,先向阎行三个九十度的鞠躬礼,向前走三步,跪在红垫子上,开始背诵纪律,表示决心。再用预带的针,用右手刺破左拇指,在纪律最后自己的名字下,盖上血印。阎锡山开始指着红绸上写的“三三铁血团”五个字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不准说出口来,如果你听到有人说,你就把他打死,你要说出,组织上就要处置你,父母妻子也不能告知。”宣誓人立起,阎伸手同宣誓人握手,同时说几句鼓励的话。宣誓人后退三步,再向阎行鞠躬礼,向后转,走出房子,才算礼成。……阎锡山在经典上说,这是古今中外最完善的宣誓形式。
最初都是单独进行宣誓,以后发展的人员增多,阎锡山规定可由各系统代为主持,必要时可集体参加。但是手续依然如故。
“三三铁血团”成立不久,阎便发动了“十二月事变”。事变后,阎锡山更加积极扶持“三三铁血团”,使之得到迅速的发展。王靖国也因此而飞扬跋扈起来,居然以阎锡山的继承人自居,引起军人内部的倾轧,尤其是被排斥在铁军组织外的一些高级将领,极为不满,彼此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阎锡山为了调和内部矛盾,便将杨爱源、孙楚、赵承绶、楚溪春、郭宗汾、彭毓斌、杨澄源等人,吸收到铁血团之内,并称之为“特团”,作为铁军的领导机构,以杨爱源为主任特委,其余人为特委,分担一些有名无实的工作,“三三铁血团”实际上仍由王靖国把持。因为与“特团”并存的机构是作为铁军组织公开的最高机关——“整军委员会”(1943年改为建军委员会,并把“二十八宿”称作督建委员),由杨爱源、孙楚、赵承绶等人兼主任委员,但王靖国始终任办公室主任,一直把握着铁军组织。
三、扶旧抑新(1)
组织“同志会”
太原失陷后,山西的抗战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军事上,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结束,以八路军为主体的游击战争进一步展开;政治上,阎锡山的旧政权逐渐缩小,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众运动日益壮大。看到这些,阎锡山并不是十分高兴的。
1938年2月10日,阎锡山在临汾西南温泉村召集军政民高级干部,举行“第二战区抗战工作检讨会议”,即“临汾会议”。会议按照阎锡山提出的“认识上适合需要,行动上把握现实且推动现实”的主要精神,作出了“抗战工作总决议案”。
该决议案规定,凡山西的政治工作人员应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