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境外升值境内贬值:咀嚼人民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民币境外升值境内贬值:咀嚼人民币-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中国这种小血汗工厂不仅没有出口经营权,往往为了省钱,它在国内证照都未必齐全,于是它只能忍受中间商的盘剥。美国的沃尔玛想来中国买一万条牛仔裤,和谁签约呢?只能找国内所谓正规的、大的、合法的贸易公司——其实它们什么都不生产——合同价为22美元/条。沃尔玛挣了8美元的名义差价,已经很满意了,要知道外国公司虽然贪婪,但20%—30%的毛利率足够刺激了。 。 想看书来

1。1 人民币升值的烦恼(3)
拿到了合同的中国的贸易公司转手就以18美元/条的价格卖给了更小的私人贸易公司。这私人贸易公司接了合同后,把任务分配给业务员,给他们的灵活谈判权限是:最高15美元/条。
  拿到任务的业务员就像“饿狗叼着了骨头”,马上去寻找他的下家,他当然会找到那个什么证照“都不齐全”的血汗工厂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后,用13美元/条的价格甩给了那个血汗工厂。血汗工厂还得暗中给这个“业务员能人”1美元/条的回扣,没法啊!
  很清晰了吧,血汗工厂实际只拿到了12美元/条的合同!
  也许读者会问:美国的沃尔玛为什么不直接找血汗工厂生产?贸易利益集团的阻隔、现有的制度设置让这种可能性降为零!
  22美元/条到13美元/条之间的巨大差价进入了极少数人的腰包。国内的大贸易公司的背景是中国的贸易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往往是有“香港背景”的大陆人;国内的小私人贸易公司是前者的“影子部队”——他们往往是有大陆背景的“香港人”!
  改革开放30年,上述两种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幕后逐渐走到台前,逐渐发展成为贸易既得利益集团。他们豢养了大量有知识无道德的专家学者,为他们的利益摇旗呐喊,他们天天叫嚷着人民币升值的害处、当然也是他们杜撰出“日本经济逝去的十年”这样的恐怖故事。
  2005年7月—2008年5月人民币汇率升值了21%,那些恐怖的谎言本应该不消自灭:出口贸易不是谎言所说的减少,而是大幅度的增长;贸易顺差不是谎言所说的减少,同样是大幅度的增长。但贸易既得利益集团们却装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于是中国迅速伸出援助之手——大大增加了那令人痛心的出口退税——相当于“放我们全国人民的鲜红的血”去补贴外国人!
  好了,现在人民币汇率升值了(当然是假设中的),由:1升到:1吧。美国人的意思,在沃尔玛超市里,那条来自中国的牛仔裤还是标价条!
  可是,那条牛仔裤的生产者——血汗工厂,还是给他12美元/条的话,他受不了了,因为升值前他可以得到元人民币/条,而升值后他只能得到66元人民币/条。他要生存下去,就必须拿到美元/条的合同(折合还是元人民币/条),这相当于血汗工厂的报价必须上涨至少美元/条!
  于是,升值前有美元—12美元=美元的被剥削空间,而升值后这个空间就缩小为美元/条。这就意味着:如果让血汗工厂“活下去”,贸易既得利益集团和他的影子队伍及“准影子队伍”就必须让“利”美元/条,可是他们不肯,这就是我们无法摆脱“升值”的苦恼!
  贸易出口部门依靠着对中国廉价劳动力血淋淋的剥削,得以高奏凯歌,大赚“顺差美元”。其中很多“顺差美元”在香港被过滤掉了,这就导致了中国和美国之间关于贸易顺差的计算,有巨大的“误差”。这个误差保守的估计每年有600亿美元之巨!这也是“升值”的苦恼!
  留给境外的烦恼
  西方经济逻辑中的两个担心——“就业”和“通货紧缩”问题日益凸显出来。于是美国人就以为中国人抢了他们的“饭碗”。每到美国的选举临近,中国人民币汇率问题总是美国政治家的炙手可热的话题,2010年美国中期选举的临近,又使这个问题的热度空前高涨!
  这输出“通货紧缩”又是怎么回事呢?当“中国制造”以廉价商品的身份巨量的、无孔不入的挤入国际市场时,必然会造成这样的一种竞争:墨西哥、巴西、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等这类国家也得纷纷“降价促销”啊。于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在低端商品领域的廉价优势,却造成了西方国家“通货紧缩”。不得不插一句,西方国家的高端商品可从来都没有过什么“降价促销”。

1。1 人民币升值的烦恼(4)
这种“通货紧缩”,一方面要给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造成困难,另一方面中国本身的这种发展模式又不可持续。
  讲个故事来解释:有个叫老华的果农,家里徒有四壁,领着一家人过着清苦的生活,靠一片果园种苹果、卖苹果来维持生计。
  可是这老华是个认死理儿的人;不管市场周边小商贩们2元/斤的苹果实际售价,只顾自的卖元/斤。
  这下可好,老华的生意红火啊,苹果卖得越来越多,可就是不赚钱,他的家越来越穷,他的老婆孩子觉得生活越来越苦,老华只好在家里做忆苦思甜的思想工作来维持着家庭表面的和谐。
  可是,在市场这边老华越来越受到其他苹果商贩的攻击,他们都骂他傻,大家都逼他“升值”。
  消费者乐了,老华的苹果太便宜了,比土豆都便宜,土豆还元每斤,比其他水果更便宜。于是大家连普通蔬菜都很少买,其他水果更不想问津,只大量的买苹果吃苹果了!
  老华为了维持这个销售火爆的场面,几乎在自己家里的果园“掘地三尺”卖掉了所有的“资源”。过着清苦生活的老婆孩子们越来越忧郁了,但老华越来越高兴,简直是天天兴高采烈,因为他手里掐着一大把“绿色的纸币”,好像叫什么外汇。
  在市场这边,老华人际关系却越来越不好过了,不仅卖苹果的逼他升值,现在热闹了,卖香蕉的、卖桔子的都来找老华的麻烦,大家都逼他升值。
  老华这个郁闷呐,我卖苹果的,咋卖,卖啥价,关你们屁事啊?可是……老华还有一个不知道的事情呢,等他明天去市场,他就会知道的,那些消费者由于“过度消费”只吃他的苹果,导致营养单一片面而“不良”,正纠集在一起打算明天来揍老华呢!
  老华错在哪了呢?老华制造了“通货紧缩”。
  既然这样,人民币升值是应该无法回避的问题,长痛就不如短痛了。
  至于我们的出口创汇,它赚取了大量的“顺差美元”,这“顺差美元”又以国家外汇储备的名义重新流回了西方金融市场,主要是购买了各种形式的美债,其数量有万亿美元之巨。换句话说,它去支持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并没有转为国内的资本或者是购买到国内迫切所需要的技术。这种把钱由“穷人”流向“富人”的做法,在“富人”那里只能催生“泡沫”;这“穷人”费力不讨好啊。
  但我们却为出口贸易而支付了巨额补贴,中国似乎“费力不讨好”,显然这也不是出于经济动机啊!天天“赔了夫人又折兵”的背后必有隐情,这样的贸易迟早会引起经济冲突的,历史上曾有过一页!
  这样,围绕着贸易就必然会产生中国与美欧的斗争。这个战场就是人民币汇率战场。西方国家压迫中国的人民币升值就会成为一个必然的手段。
  事实上,人民币升值主要是“心理障碍”,经济障碍事实上不存在。现在只差政治障碍了——看来,人民币“技术上”升值不成问题!
  

1。2 热钱的阴影(1)
中国有大量热钱吗?
  这热钱本意是指外国投资者的快钱,它们能快速进出或暂时潜伏,目的是获取预期的高利润。由于它们规模大而又来去匆匆,所以被称作热钱。
  可是,回到中国的具体国情,这外国人的的热钱是怎么进入中国的呢?能进来吗?
  改革开放初期,外商投资往往是以机器设备等硬件方式进入。
  比如:某港商在沿海某县投资办厂。首先到日本买了一批旧缝纫机,200台,每台50美元。然后,做点手脚,“把它们打扮成”新设备,摇身一变每台300美元。我们的海关某些人员配合一下,自然就来了6万美元的“外商投资”。
  国内再寻个“托儿”,于是这种“中外合资”的“服装厂”诞生了!这6万美元显然不是热钱。
  接下来这“硬件投资”玩不转了,大家都懂了。于是开始玩“软件投资”了。
  又比如:某台商在沿海某市投资办厂。一套“鸡”的一条龙屠宰兼处理流水线设备,100万美元,货真价实没问题。但产品必须帖“某某”牌商标,这商标价值150万美元(其实一文不值,需国内有关人员配合就值钱了)。于是,某某鸡肉加工厂诞生了。外商投资了250万美元!不过,这所谓的250万美元还不是热钱啊!
  再接下来,国内的“聪明人”出现了。“聪明人”发现了外资办企业所享受的“超国民待遇”。于是,拿1000万元人民币换了100万美元,这钱通过香港去了维尔京群岛,然后又回到了香港,接着又进了沿海某开发区投资办厂。这100万美元投资有点像热钱了,但仍不是热钱。
  继续,这“假外资”100万美元,在国内流窜了多年,深感“挣钱”不易啊。终于感觉这房地产行业,可能“一夜暴富”。于是那100万美元就一头扎进了房地产业。这100万美元已经更“热”了,但它没打算“流出国”啊,它还不是热钱!
  所以,问题出现了:热钱在哪呢?
  热钱,“索罗斯”们的热钱正在“狙击”人民币升值啊!国内有搬弄是非的人如是说。
  好了,回到“索罗斯”们的思路上来吧。
  有一个“大傻—索罗斯”拿了100亿美元,真枪实弹的热钱,来势汹汹投资人民币,赌升值。突然发现,他的钱进不了中国,原来中国是资本管制的。那意思是一次只能进500万美元,需“审批”来“验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