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医生,为什么大唐的医者会如此之少?为什么大军出征,仅仅有几名医官?为什么太医令都只能着绿袍?就是因为地位问题。从古至大唐现如今,在官府与读书人的眼中,医生的地位与乐师百工相差无已,也就是说,属于是贱业,这倒也应和了中国古代的一句老话,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所以,大唐的医者大多都为僧侣和道士,毕竟僧道不在俗家的圈子里,而且,学医有个好处,那就是容易获得百姓的好感,治病救人之术,自然能让人感谢,而对他们生起信赖之心。
对于这一点,我不仅仅跟老爷子在家中探讨过,也同样跟李叔叔聊起过这个话题。这,也同样开始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力,毕竟,孙思邈、袁天罡等大唐有数的名医,都在民间拥有很大的声望,这一点,李叔叔在收到了我呈递的调查报告之后才有所惊觉。
况且,虽然医生的地位低,但是亦有相当数量的读书人们挤上了这条道路,原本都是希望通过科举而走上仕途,奈何大部份的学子都会因为挤不进这根独木桥而屡屡受挫,其中亦有一部份人就转而学医,这绝对不是一个个别现像,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
就像现在的太医署里边正在对以国家名义修订的《新神农本草经》绞尽脑汁的医者中,除了一部份是僧道之外,其中有相当一部份,就是早年习儒,而后业医的读书人。
而且,我也多次地与李叔叔进行了研讨,那就是天下的读书人这么多,能当官者十不过一二,余者呢?他们干嘛?难道让他们辛苦学习到的知识都白费掉吗?又或者是让他们变成整日里只知道出入烟花之地,自怨自哀的蛀虫吗?
那样一来,根本就是浪费人材,凭着他们的头脑和智慧,完全可以为我大唐的各行各业献计献策,又或者是转而学习医术,减少我大唐百姓的疾病死率,同样也能减少社会上的闲杂人员。
李叔叔对我的要求并没有立即同意,他只是让我多用用手中的舆论工具,为医者造势,待时机成熟之时再说,李叔叔的判断确实很有远见,这个年代,做事绝对不能太过强势,至少要顺应民心,而且要懂得引导。所以我听他的,况且,医生治病救人之术是为了让人远离疾病,收获健康,读书人从来都不反感这对这一职业的宣传。而《大唐时代周刊》副部编辑骆宾王甚至笑言,若是当时没有进我的编辑部,怕是很有可能会去当一位济世救民的医者也说不定。
而且,每隔一段时间,我总会寻找到了些关于医者济世求民的事迹和文章来进行刊登,而且,特别是对于张仲景,这位后世被尊为医圣的名医,我更是强大了对他的宣传力度,最主要一点,他是一个很特殊的人。
因为他不仅仅是一名读书人,更是一位官员,而且还是一位相当有名望的医者,他的事迹一直在社会上流传着,并且,他曾经举过孝廉,甚至做过长沙太守,他这样一人兼三种身份的医者,在学术界能得到认同,在官府也同样得到认同,而在医界的诸位医者心目中,更是一个榜样,同样在民间,他有着极好的口碑在流传着。关于他的事迹更是大众都耳熟能详。所以,他成为了我打破某些规则和看法的一块撞门砖。
第778章 皇亲国戚队对老兵痞队
所以,我不仅仅宣传他这个人,更着力地宣传他的事迹,更是把他写在《伤寒杂病论》序中的一段话印成了头版:“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
而且,我大力地宣传着医者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的巨大重用,并且对于疾病对于人类社会的伤害和着医者与疾病之间的斗争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这倒也激起了很多士人对医者的好感,也让一些文人表现出对于医学的浓厚兴趣。
而且我亦把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句名句完整地抄袭了过来,嗯,应该是我提前发明,至于老范,不好意思,俺可不是故意气你的。这个理念一出,倒是在士子之间激起了一阵波澜,不过,是往好的方向发展。
并且,我为了把医生竖立成一个崇高的职业,首先一点,我把医者的道理规范定立在一个极高的标准上,无论患者贫贱与否,医者都有责任和义务治疗病患,不为所欲为,保护病人隐私,总结下来就是中国宋代一位名医,还是一本医学著作中所提到过的一句话:“无恒德者,不可以作医。”
总而言之,在医学地位的问题上,我把医生往上捧,但同样,我也把医生的道德标准鲜明地提了出来,就是为了更及时地规范医生的行为和他们的思想,把他们推到了一个道义的至高点上,让以后从医者都要随时地警醒,医者,医德第一!
后世我看病可是心有余悸得很,小小的感冒能收你两三百,医生用药也同样是不求最适用,但求最好又最贵。三清道尊在上,愿您用天雷把那些已经丧失了道德基准,还枉自为医的家伙给劈了算了,省得见着闹心。
接下来的时光,仿佛又回到了我刚穿越到大唐的第一年,每日有暇,必会让李恪拖着东奔西走,四处流窜,东家蹭饭,西家蹭酒。吃得不亦乐呼,而李治这位太子爷,就像是一条永不言悔的跟屁虫子,在我们的身后摇旗呐喊擂鼓助威,希望看到我跟李恪变成两个醉鬼,不过,大多时候都是李治这根墙头草被我们给拿翻掉,趴在地板上数蚂蚁。
……
而就在十二月中旬,大唐军事学院冬季运动会准备召开的前三天,地球上最强大的大唐帝国皇帝陛下李叔叔已经下诏,将于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出行,封禅泰山,这是大唐建国以来,第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而李叔叔的诏令,出奇地没有受到以往的反对,因为,李叔叔东征高句丽,破百济、灭倭国,北破东突厥,后破薛延陀,西征高昌,南定林邑和南部六诏的伟大功绩,已经将李叔叔在大唐的威望和名望推向了一个至高的顶点。
“陛下之前,止有一统华夏之秦始皇,逐破匈奴的汉武帝,以及重兴汉室的光武帝此三人尔。今毕下之武略远胜,文治亦远胜此三人,封禅泰山,无人敢言陛下不够资格。”老爷子坐在了矮榻上,笑眯眯地摸着发红的额头,一脸的欢喜,连娘亲也乐的搂着二妹直亲。
李叔叔封禅泰山,已经下令,封禅期间,太子李治监国,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但凡还活着的,一律随李叔叔封禅泰山,也就是说,老爷子的名字也将勒石泰山之上,这种盛大的,千古流传的荣耀,绝对不是任何一位普通人所能抗拒的,至少我家老爷子这么正直的人都没办法抗拒,更别说旁人了。
不过老爷子见边上的我眼馋的劲头,乐呵呵地一笑:“这可没你的份!陛下有命,谏议大夫褚遂良、中书令兼太子右庶子马周等人留辅皇太子监国,而你,亦在其中。”
“我?”头昏,李治监国干我屁事,留我干吗?本公子后世今生都还没上泰山溜达过,早就想怀揣利刃上到泰山顶上,刻下:“优秀穿越青年房二随唐太宗封禅时到此一游!”作为历史遗迹,没想到,竟然把我给留在了长安,我鄙视李叔叔这个无耻老流氓,他妈的,千万根中指都不足以表达我对他的敬仰之情。
见我很是不忿,娘亲都笑了起来,戳了我一指头:“混小子,留就留罢,这有甚子,真有本事,日后多多辅佐君王和太子,再更上一层楼,怕是日后,也能弄个跟你爹爹一般的名声,那娘就心足了。”
“娘亲教训得是,孩儿谨记在心。”我只好摆出恭顺状,对娘亲的话加以附合。接下来的日子里,热闹开始了,大唐军事学院冬季运动会,在李叔叔亲自主持之下,轰轰烈烈地召开了,这一次,吸引的观众比往年都要多少几分,而且,几乎所有在京官员都来凑了份热闹,百姓们在长安至大唐军事学院的宽阔水泥直道上来往络绎不绝。
而今年,比赛场地又有所增加,因为滑冰的冰鞋出现,所以又增加了一批运动项目,例如各种距离的速度滑冰等。
而我的妻妾和孩子们,甚至我爹娘和二妹和老三也都全聚到了观众台上,为我大唐军事学院的运动员们加油呐喊助威,而且,每个进场的观众手里都会领到一面小红旗,每当激动之时,挥舞的旗帜在观众台上形容了一片红艳艳的海洋。
而军事学院的学员观众们的呐喊声和动作永远都显得那样的整齐和有力,统一、笔挺的制服,整齐划一的动作,一张张热情而坚毅的面庞,若能惹得旁人的注目,经过了长时间的调教,这些学员们早已褪去了一股子兵痞的气息,取而代之是给人一种经过了铁与火洗礼的钢铁之师,纪律之师。
“贤婿啊,若老夫起兵之时,能得此练兵之法,怕是我大唐,亦能早得天下数年。”李叔叔看着那迈着整齐的步伐鱼贯而入场地,然后齐齐坐下,没有发出一丝其他不和谐声音的大唐军事学院观众,不由得拍得我的肩膀感叹道。
“父皇,现在也不晚,如今,我大唐雄师,天下间,无人能撼矣。”李治也惊叹了半天,朝着李叔叔进言道。
李叔叔点了点头:“呵呵,稚奴这话也有几分道理。战薛延陀、讨高句丽,征百济,灭倭国,皆有这些勇士之功!日后,再有个十年时间,想来我大唐的军人素质,必然能得以提升。贤婿,莫要辜负老夫的期望啊。”
……
“岳父大人但请宽心,小婿就算是肝脑涂地,也定要为陛下,为大唐,打造出一只不惜以生命和鲜血来捍卫我大唐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的钢铁之师。”我向李叔叔恭身郑重地承诺道。
“今年,老夫还要亲自上阵,再搏一阵……”李叔叔抚了抚长须,扫了一眼周围的人群,把江夏王李道宗招了过来,低声耳语了一番,两人齐齐坏笑了起来,不知道想干啥子坏事,看得我跟边上的李治和李恪面面相窥,心里边总觉得有些瓦凉瓦凉的。
果然不出我所料,李恪和着随后从各个封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