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奔腾澎湃的创造激情和犀利睿智的思想锋芒,完成了一部《阿Q歪传》,几乎是年年有新作问世,时时给人以惊异和激励。在老一辈作家群体中是不多见的。
这部长篇小说,是韶华韶华先生思索的锋芒、强烈关注当代中国历史的激情,找到了一个新的喷发口,一个新的载体。《阿Q歪传》。他追随鲁迅先生的创作道路,继承鲁迅先生未竟的事业,批判盘踞在我们民族肌体上的劣根性,在阿Q这个不朽的典型身上,又寄寓了对当代历史的深入思考。
大智大勇的鲁迅先生,借阿Q这个典型,深刻地、尖锐地、辛辣地、不无痛惜地揭露国民性的痼疾:欺软怕硬,麻木愚昧,盲目跟风,吹牛撒谎,抛弃自尊,拼命护短,得志便作威作福,遇挫就下跪求饶……从而抒发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愤和焦灼。鲁迅的目的只有一个,祛除劣根性,培养高尚、纯洁、刚毅、宽厚的民族精神,从积弱积贫、备受宰割的绝境中杀出一条生路,开创中华民族光明的未来。鲁迅深知改造国民性、振奋民族精神是一场持久的斗争,期待后继者能在二三十年后完成他未竟的心愿。他也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性,深信阿Q不会断子绝孙,所以他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苦笑着说,现在阿Q掌权了。
经历了这么漫长的岁月和这么急剧的社会变革,鲁迅的心愿并没有实现,一直没有后继者继续剖析和揭露国民劣根性的集中体现——阿Q及其徒子徒孙们的精神。今天,有着高度历史使命感和忧国忧民情怀的韶华先生,秉承鲁迅先生的遗志,自觉地承担起了这项任务,继续和延伸了对阿Q身上集中体现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清算了这种劣根性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消极作用和破坏作用。从革命战争的岁月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年代,韶华在丰富而漫长的人生经历中,深刻体悟到了极左路线为害之烈,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之重;恶劣的人性往往是为“左”倾机会主义路线推波助澜的帮凶,而极左路线的肆虐又促使了这种劣根性的恶性发展。所以,这本《阿Q歪传》既是对国民劣根性的继续批判,也是对极左路线的揭露,表面上近似荒唐的文字,实际上是极其严肃、沉重的,含有血泪交织的人生体悟在内,有深意存焉。以重生的阿Q为载体,表现这种双重主题,对于韶华这样一位老战士、老作家来说,是责任,是使命,是才情,是飞扬的想象力,是娴熟的创作技巧的体现。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阿Q和历史同行(2)
韶华笔下的这位获得新生命的阿Q,是一个亦真亦幻的人物。他是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的,有鼻子有眼,活灵活现,而且兴风作浪,捣鬼有术;他脱离了创造他的鲁迅先生的控制,奇迹般的重生,因吃了长寿仙丹,具有一种长生不老的异禀,得到大笔不义之财,居然可以从辛亥革命时代一直活跃到改革开放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应当说,这种处理技巧不算很新鲜,但为了依托一个二十年代创造的文学形象展现二十世纪中国的风云变幻的历史,特别是我们的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也还是必要的和妥当的。好在这位“新阿Q”身上的魔幻色彩并不重,他基本上是一个现实中的人物。韶华基本上遵照了鲁迅的创作思路,不但延续了阿Q的生命,也遵从了阿Q性格发展的逻辑,“发扬光大”了阿Q的精神,保持了体现在阿Q身上的劣根性。
这位长生不老的新阿Q,“参加”革命的历史就是他投机革命的历史,损害革命的历史,也许他的本性并不像赵太爷、假洋鬼子们那样凶残,他心中有朦朦胧胧的革命要求,但是,一旦这种革命要求成为现实,他心中的“劣”和“邪”的因素就会拼命膨胀起来。好像韶华笔下的阿Q比鲁迅笔下的阿Q少了些愚昧呆傻,多了些邪恶狡诈,在复杂多变的时代,阿Q也逐渐成熟老练起来,变得诡计多端。他和连长一起谋害团长,劫夺巨额财宝,伪称起义混入革命队伍。他假冒党员和老革命,混迹土改炮制假经验,假公济私,多分好地,浑水摸鱼,变成投机典型,捞取小官耀武扬威,借助权势强娶民女。三面红旗的日子阿Q为浮夸风推波助澜,吹出了未庄亩产万斤水稻、日产500吨钢铁的天大牛皮,说出用扇子扇风炼铁的混话,写出头脑发昏的狗屁“诗歌”。“文革”时期他造反起家,组织阿Q造反大军,陷害镇长、党委书记,迫害无辜百姓,挑动群众斗群众……
韶华用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恶劣的国民性不经过教育、改造、斗争和深刻的自省,不会自己消亡,遇到适当的环境,会迅速膨胀,会花样百出,会严重损害我们的事业。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在阿Q生活的很长的时间内,他的背后,还有一位“靠山”和“指路人”——是张部长在呼风唤雨。此人成熟而阴险,思想极左,老谋深算,惯于政治投机,既支持着阿Q,热衷于树立阿Q这个典型,抓他的“典型经验”,捞取政治资本。可以说,是玩弄阿Q于股掌之上的阴谋家。阿Q毕竟是一个文化很低,谈不上什么觉悟的流浪农民,当然不能负路线问题的责任。韶华已经尖锐地提出问题,我们应当给于给阿Q——国民精神劣根性的象征,以什么样的引导和启发?是提高其阶级觉悟,树立革命理想,还是利用其“跟风”的投机习性培养一个政治打手?是树立其高尚纯朴的战士人格,还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奴才小人?
txt小说上传分享
阿Q和历史同行(3)
这位长生不老、永具活力旺盛的阿Q,不但能混,而且能滑,靠了他的无耻和无赖,虽然作恶多端,居然平平安安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极左路线已经成为过去,时代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平等发展的机遇。是成为一个积极进取的改革先锋,还是一个投机取巧的混世虫蚤,主要靠个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人格。以阿Q的性格,他当然不会自甘寂寞,从政府官员摇身一变,成为企业家。先是挖出了埋藏已久的那笔不义之财,当了董事长,大红大紫,创立阿Q牌服装,接着就贪污受贿,上当受骗,不但丢失了他的金银财宝,还糊里糊涂为美籍华人骗子赵思乡的大骗局承担后果,再次锒铛入狱,差一点掉了脑袋。从阿Q第一次判处死刑到这次判处死刑,已经是七八十年过去了,这是他的一个人生轮回,还没有爬出既悲惨又可耻的人生泥潭。而伟大的中国却走向了繁荣富强,中国人以高尚坚强的主人公的姿态真正屹立于世界,生机无限,前程辉煌。可是,残存于我们民族的国民精神的劣根性依然存在,振奋民族精神,纯洁民族的心灵,尤其是培育精神健全的下一代,依然是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总之,《阿Q歪传》是一部轻松而沉重、追夕而抚今、空幻而真实的作品,它是对鲁迅先生的伟大作品《阿Q正传》的继承和发展,是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提醒和棒喝。它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有待于广大读者的认同。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 审案认亲(1)
“把阿球押上堂来!”县太爷厉声喝道;一拍惊堂木,“叭”!好像响了一个炸雷。
拿着水火棍的众衙役齐声高喊“威武!……”咋听起来好像是“噢!…。。”一时天摇地动煞是吓人。
这位县太爷姓赵,是新上任的。有几个死刑犯等待处决,新上任的县官对原来审结的大案要案,总要重审一次,以免前任判决有误。因为赵太爷控告阿Q参加抢劫团伙的罪状,是用毛笔写的,师爷又不会写英文字母;所以‘Q’字写得像个撒了气又拴条小绳的皮球,县太爷也不认识英文,才把“阿Q”叫做“阿球”。
几个狱卒把带着镣铐的罪犯拖上来,阿Q像块烂泥似的瘫在大堂上,半天才挣扎着面对大堂跪着。
“站起来!”坐在县太爷旁边的师爷大声喊,接着又像自言自语地说:“都到民国了,还下跪,真是奴性十足……”
可是狱卒怎么也无法把阿Q搀起来,只好任他跪着。
阿Q是在三个多月之前;以抢劫犯的罪名被抓到县衙门监狱里的。当时他很害怕。过了两天,在监狱里有吃有喝的,用不着自己去给人家舂米“讨生活”,又想“人的一生也许不免要坐监狱的”,心里也慢慢平静下来。今天被带到大堂受审,他又想“人生也许免不了要受审的”,心中便又加了一层平静。
待阿Q半卧半坐地稳定了一些,县太爷问:“阿球!你可知罪!?”
阿Q战战兢兢地说:“小人知罪,小人知罪……”
县太爷又问:“你讲;你是怎么勾结土匪抢劫赵太爷家里财物的!”
“大老爷;是这样”阿Q喘了口气说:“那天半夜,我正在土谷祠睡觉,有一帮人闯进来喊我:阿Q,你不是早就参加柿油党了吗,咱们是一夥的,造反吧!去抢赵太爷,他还不准你姓赵,此仇不报,等到何时....这些人全穿着白盔白甲,我迷迷糊糊地被他们架走了……”
“后来呢?接着讲!”县太爷接着问。
阿Q说:“后来……我跟他们到了赵太爷的院外,他们爬墙进去了,让我在外面接应。我只听到几声枪响,还有妇女小孩的哭叫。他们抢了不少东西,就走了……”
“你都抢了什么东西,讲!”县太爷严厉问。
阿Q说:“他们走后,我见地下落下一些琐屑碎物,就拿回了土谷祠。”
县太爷说:“将赃物呈上来!”
一个狱卒拿出物证:一个包袱,打开,抖露出一条四五尺长的裹脚布,一个女人束胸用的小红布肚兜兜,一双三寸金莲绣花鞋。
狱卒正要把赃物摆上堂案,一股臭气熏鼻,让县太爷阻止了。狱卒将赃物放在地下。县太爷又问:“你要这些干什么?”
一 审案认亲(2)
阿Q答:“启禀太爷,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小的总要成家的呀!那时我媳妇会用得着的。只是那缠脚布太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