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存在很多这样的情况,不少人把治病当成了是养生的问题。
还有一次是在北京欧美同学会的讲座上,其中有一个会员问我,说他们这些会员基本上都是事业有成的人,经济生活水平非常好,而且还有这么好的条件能听不同的老师来讲关于养生的事情。但是,为什么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普遍没有生活在农村的或大山里的人寿命长呢?我说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好,这也是很多人的一个疑问。因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与自然离得就远,全被一些世俗的事情所困扰。而生活在农村或山里的人,在欲望方面虽然做不到无欲无求,但是他们毕竟更贴近自然,人与自然相合,与自然相顺。他们处在一种天人合一的状态,自然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寿命。
●都是补药惹的祸
我们中有些人的养生观念还仅仅是停留在表层上。比如关心说,今天吃什么,明天吃什么,后天吃什么;然后买了一大堆书,就按照书上的指点来硬套自己。我认为首先要搞明白一个问题,你吃什么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来决定的,一个10岁的人,20岁的人,50岁的人,或者60岁和70岁的人,在饮食上一定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这么看来,必须先弄清楚自己属于哪类的人,自己的身体到底真正需要什么。
有些人就说,我买点冬虫夏草吃,这个东西好,吃了肯定没有问题,对身体一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因为物以稀为贵,冬虫夏草也是这样,所以自然人们就认准了它。今天很多人有这么一种认识,说我吃了很多的营养品,吃了很多的好东西,那么就能够对我的身体有好处。其实,这种想法和观点是错误的。在人的身体的整个需求中,应该是你缺什么就吃什么,而不是任何所谓好的东西都容纳进你的身体,不是任何好东西都能治好你身体里的疾病的,这样你的身体能承受得了吗?
就拿感冒来说吧,一个十几岁的孩子、一个四五十岁的人、一个老年人,同样是感冒,但是我们给他们的用药是绝对不一样的,这就是中医上所说的“因人而异,辨证施治”。同样的道理,养生也要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和规律。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5、养生要弄清自己的目的
《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养生的第一要务是防病,防因情绪方面导致的内伤疾病,防因饮食方面而导致的内伤疾病,防因外感而导致的外感疾病。
● “三焦”——我们的脏腑容器
养生能够为我们带来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养生?其实说到底,养生的目的首先还是为了防病,防止疾病的发生可以说是养生第一要务,那么防的是些什么病呢?防因情绪方面导致的内伤疾病,防因饮食方面而导致的内伤疾病,防因外感而导致的外感疾病。
这是从防病方面来讲的,同时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我们人体的上中下三焦进行保养的一个过程。那什么是三焦呢?在这里的“焦”可不是烧焦了的那个焦,也不是焦点的焦。说白了,三焦就是装载全部脏腑的三个大容器,也就是整个人的体腔。古人将三焦分为三部分:上焦、中焦、下焦。上焦心肺,中焦脾胃、肝胆,下焦肾、膀胱、大小肠。《黄帝内经》上解释说三焦是调动运化人体元气的器官。上焦心肺一条线,中焦脾胃一条线,下焦肝肾一条线,基本上养生的原则就是围绕这三焦而来了。
大家也不要将这个上中下三焦给它物理划分了,实际上它的病是有转变规律的。所谓上中下三焦,实际上是来表明这个疾病的轻重缓急,也就是说不论是病毒也好还是病邪也好,只要它侵犯人体了,它会有说明这个病的深浅,并不是说病毒果真。侵犯了上焦、果真的侵犯了中焦,或者说病毒侵犯了下焦,并不是这个意思。
我们现在提到“三焦”,我把清代瘟病大家吴鞠通所列出的这个规律来介绍给大家,目的其实是希望大家有一个情形的、大体的认识,从中找出这些疾病的发病原因,再将这些原因还原到我们生活当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包括不良的生活起居,不良的饮食习惯以及情绪上的波动。
● “治未病”——圣人们的养生经
当前养生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这是件非常好的事,这说明我们自我保护意识、自我健康意识提高了。在《黄帝内经》里边有篇文章叫做《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里边是这样讲的:“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它这个话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说你如果等病已经发生了,那么就好比你渴了再去钻井,打仗了你再去铸造兵器,这样的话就已经晚了。因此养生的原则实际上就是一句话叫:不治已病治未病。预防才是关键。
电子书 分享网站
6、男人四十岁以后就得注意身体了
女性生命是以七为单位,男性则是以八为单位。女性从三十五岁、男性从四十岁开始,身体状况就逐步下滑,这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的旺衰有直接关系,因此道家气功就有“藏精葆元”的说法。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衰老基本上有三个原因,一是肾气衰,二是五脏衰,三是阴阳衰。
首先,我们应该来了解我们人是什么。对于人的理解,《黄帝内经》认为是“人与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也就是说,我们人是自然界阴阳二气的产物。那么既然是以“人与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因此要遵循天地之间的规律,人肯定也要有生壮老死的,这就是大自然的规律,从生到长到壮再到老而死去。一般而言,完成这么一个巡回我们叫做天年。有人对天年的解释是一百岁,也有人对天年的解释是一百二十岁。现在一些学者也研究说天年指的是一百五十岁。其实不管是指多少岁,也就是说若是一个人能够无疾而终,能够活到这么一个高寿,这就是天年了。
从养生学的角度上讲,影响我们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肾气的衰老,另外一个是五脏之气的衰败,最后一个就是人体的阴阳失衡。我们如果要想长寿,要想活到一个天年,就必须想办法延缓肾气和五脏之气的衰败,并尽可能维持自身阴阳之气的平衡。
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上古天真论》里边,对男性跟女性的“肾气”有非常清晰的一段描述:说我们人体的肾有一个自然的衰老规律。女性从七岁开始一直到七七四十九岁,而男性则是从八岁开始一直到八八六十四岁。当然这是一个一般的规律。《黄帝内经》上它是这样讲的,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也就是说女性到了七岁的时候,她的肾气开始生长发育,也开始换牙齿,头发开始生长的比较旺盛,用来象征旺盛的生机。“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二七就是一十四,也就是十四岁的时候。天癸指的是经血,也就是说女性的初潮开始了。在这个情况下“太冲脉盛”指的是女性的这种经脉开始旺盛起来,“阴阳和故能有子”,即在这个时候如果要是结婚的话也就可以生孩子了。当然,现在社会我们不主张这样,我们提倡晚婚晚育。生育是有一个最佳的年龄段的。
从这个方面讲一直到五七,就是到三十五岁开始,“五七阳明脉衰”,我们人体还有一条经脉叫阳明脉,那么“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这个时候人体开始走下坡路了。
肾气对于男性而言则是从八岁开始,“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那么这就不难理解了,也就是说男子从八岁开始发育旺盛,到十六岁就产生遗精现象,若此时结婚便可生育。男性一直到“五八肾气衰”,即从四十岁开始走下坡路。
从内经上面,我们把男子跟女子的这种生理功能与肾气有直接关联而发生的这种规律叫做“七所八欲”,所以我们若能够懂得这个规律,也应该说就基本上掌握了人体肾气盛衰的这种自然规律。根据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有效地找到适合于来保养自己肾气而不过早衰老的方法。
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与肾气的旺衰关系密切。可以说,一个人衰老的快慢,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于肾气的强弱。故道家气功就有“藏精葆元”的说法。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7、吃东西要“五色入五脏”
说到养生,有一种说法,叫“五色入五脏”。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可以滋补肝心脾肺肾。《黄帝内经》中说:白色润肺,黄色益脾,红色补心,青色养肝,黑色补肾。人体作为一个内外统一的有机整体,通过五色和身体调和并顺应五态,就可以调整人的容颜和身体。也就是说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同的。
● 青养肝——多吃梅子少喝酒
如果喝酒的时候可以配一点青梅子,那么青色和酸味就能对喝酒者的肝起到双重保护的作用,从而减少酒精对肝的损害。青色食品包括绿色蔬菜和水果等,是维生素的主要来源,主要功效是清理肠胃、促进生长、排毒。
● 红滋心——苹果山楂抗疲劳
红色食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对心脏非常有益处,如红苹果、山楂、红枣、西瓜、山里红、红心萝卜、桃子等。红色食品还可以起到减轻疲劳、抗衰老、补血、补心、祛寒等作用。
● 黄益脾——南瓜香蕉助排毒
像南瓜、柑橘、香蕉、黄豆、玉米等黄色食品,就可以起到养脾的作用,黄色食品可以提供维生素A和D,抗氧化,促进排毒,延缓衰老。
● 白润肺——萝卜豆腐也可贵
白色食品可以养肺,如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