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谢谢你的来信,使我获得了一次表达最深刻思想的机会。这个思想就是:青年人在追求捕鼠器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真正需要的是抓到自己的米老鼠,而不是捕鼠器。
  你的爱你也爱钱的徐小平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认识你自己(然后掌握自己的命运)(1)
一、“认识你自己”
  虽然谈论雅典奥运会是一个会逐渐冷却下来的热门时尚,但思考古希腊哲学却是读书人基本不会过时的脑力活动。
  手头拿着哈佛商学院两位职业指导专家撰写的《哈佛职业生涯设计》,心里却想起了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以及雅典所象征的人类智慧明珠的古希腊文明——为什么?
  一本教人如何求职、谋生、挣钱、养家的俗人俗书,与纯洁神圣的雅典奥运会和古希腊哲学是什么关系?难道我因为不能在奥运会上吸引观众眼球就想来这里借这个话题占有大家的注意力吗?
  不是。奥运会和古希腊哲学对于我,是星空和道德律,我只配、也甘愿做一个渺小而敬畏的仰望者,永远从它们那里寻找生命的美丽和先哲的神谕。
  而我手头的这本书,《哈佛职业生涯设计》,和奥运会以及古希腊哲学,确实有某种神秘的联系——至少我这样认为。正是因为这种联系,或者正是因为我发现了这种联系,我才觉得这本书将会对读者大众尤其是那些亟待获得正确职业指导以走出人生困境的朋友们,提供最大程度的帮助。
  “认识你自己”!据说这是镌刻在古希腊宗教中心戴尔菲阿波罗神庙墙上的一句箴言,又据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对这句话进行过论证和解说,更据说,这句箴言是古希腊哲学里面一个重要的命题,深深影响了人类两千多年来的思辨和认识。
  我真不知道这句话到底有什么高深莫测的哲学意义,但我旗帜鲜明、毫不含糊地知道:你是否能够正确地“认识你自己”,正确“认识你自己”的兴趣、能力、激情、欲望、压力、好恶、理想……并把这种对你自己的认识,融化灌输到你在职场上的追求与奋斗之中,是决定你奋斗成败、生活质量、人生价值的核心要素。
  《哈佛职业生涯设计》是一本帮助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从而为自己设计和寻找最符合自己需要的职业生涯道路的好书。
  从这个意义上,本书实际上暗中应验了古希腊阿波罗神庙上那句箴言。也是从这个意义上,我发现本书和奥运精神之间的某种联系:它让每个人带着对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全新发现和认识,投入人才竞争职场发展的奥运会,在这个永不熄火的竞技场上,争夺自己人生成功的金牌。
  二、为何要“认识你自己”
  我在新东方从事教育和职业咨询,其年头也长(从1996年回国至今,已经不觉冉冉十年已逝矣)、其人数也众(新东方学员每年以数十万计,大多数学员应该都曾暴露在我演说和文字的火力点下)。如果要我在错综复杂的咨询实践中提出我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的话,其实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
  在我的咨询实践中,我要大家认识自己的方法是:以你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一个中心”,以你自己的兴趣和能力为“两个基本点”,从这里出发,寻找你一生正确的职业定位。瞧!我在这里,借用了邓小平同志的著名方法论。
  而正确的职业定位——也即是说,基于自己对于生活的最根本追求(人生观价值观),分析自己对自己所做事业的兴趣和能力,确定自己到底追求什么职业目标——对于今日中国的读书人来说,读书人,我指中专到博士、从土鳖到海带这些职场生猛水产而言,则是他们人生稳固的根基,是他们生活滋润的水源,是他们实现自我的前提,是他们获得成功的坐标。
  职业定位和职业指导,对于今日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到社会稳定、家庭和平以及个人欢乐的重大战略问题。它和下岗职工、大学生就业、海归变海带等这些社会问题,假如不是同等重要的话,那就是比他们更加严峻。因为,假如后者是某种社会问题的后果的话,前者则是这些后果的原因。可以说,正是因为我们教育系统内职业教育体系的不完备,才导致了很多本来方向感很好而且既有就业技能又有兴趣和激情的人,却在职业就业市场上找南撞北,处处碰壁,走投无路。
  急剧变化的中国职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已经并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运动产生晕眩。否则在雅典奥林匹克射击场上,那个美国射手就不会把最后一枪瞄准隔壁枪友的靶子,虽然射中十环但只能获得零分了。变化产生迷惘,无数的中国青年,在十年寒窗之后正准备享受苦练之后金牌的荣耀时,突然发现他们原先精心瞄准的那些神圣的人生目标,突然之间成了错误的靶子,成为失败的标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认识你自己(然后掌握自己的命运)(2)
从来没有一个时代,身处其中的受过良好教育的一代青年,既拥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机会,却面临那么多进退两难的选择;既享受那么多经济繁荣的实惠,又遭受那么强心理失衡的痛苦。在这个中国社会正在走向世界走向未来走向现代化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最最需要的精神雨露之一,就是以职业市场(也就是人才市场)为导向的正确的职业规划、职业指导,以及我们手头这本书所精心策划的个人职业定位。
  我想你现在已经知道:为什么从古希腊神庙的神谕,到新东方徐小平的呓语,再到《哈佛职业生涯设计》的作者,都在强调同一个问题:即要你自己“认识你自己”了?我承认我的文字实际上是一些非常浅显落俗的实用性指导,我也承认我的咨询虽然应该但至今依然停留在一般性思辨的层面而没有进入科学分析的高度——但我保证我理解那些我咨询过并与他们一起痛苦过他们的痛苦欢乐过他们的欢乐的无数学生们,我知道他们的无数人生失败和挫折其实往往源自于他们不知道自己那个在职场上的“自我”是谁?哪种职业更符合他或她的本质?
  有人把兴趣爱好当作才能,贸然辞去自己最擅长领域的工作随意改行,虽然尝试不同职业如同神农尝百草一样,但最终却被不熟悉、无经验、缺技能这样的毒草一下子麻翻在失业大道上,然后再走到我的咨询桌前面来寻找解药……
  有人把劳动就业当旅游娱乐,认为自己对这份工作不喜欢无激情,于是就可以爱干不干、能少干不多干、能偷懒不勤劳、能恶心不爽快,结果几年下来走到人生十字路口,发现别人都已经突破了职业的终点而自己还停留在起跑线上,甚至奥运结束别人已经功成名就了而自己还没有抵达雅典……
  更多人面对职场各种飘逸的锦旗闪光的金牌完全彻底失去了人生的方向,也就是说失去了最最重要的人生最高追求和终极理想:从政?从商?搞学术?搞实用?求名还是求利?短跑还是长跑?眼前利益还是长远利益……左右徘徊、举棋不定、声东击西、一步一个跟头,人生没有了中心价值,没有了根本方向。失去了自我中心……
  我给那些找上门来的读者和学生应有的帮助了吗?也许。
  这类的帮助是否能够满足中国社会日益紧迫的需求呢?绝不!
  因此,当我看到《哈佛职业生涯设计》得以翻译出版,从专业的角度心里得到了深深的欣慰:虽然中美之间在职业指导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美国专家既不能大批量来到中国提供专业服务,中国社会也难以大规模培训我们自己的现代化咨询队伍,至少,我们可以大规模出版美国市场上获得读者认可的专业著作。这样的著作已经引进过不少,但每出版一本书,我们会看到中国市场更多的空白。这样,我们就可望更多的著作能够达到读者手中,成为他们职业发展道路上的良师益友。
  《哈佛职业生涯设计》作为一本货真价实的好书,对于嗷嗷待哺的职业指导市场来说,可以说是填补了中国职业指导的一个空白,回应了一个巨大的需求。我相信读者只要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和使用此书,就可以从中获得巨大教益。
  获益?
  获什么益?……认识你自己!
  为什么要认识你自己?使你的职业竞争,能够早获成功,早获金牌。
  

12月13的咨询手记(1)
为了让读者读起来方便一些,我把两天的咨询手记分开,一天一篇。同时,我把这两天接待的学生的时间次序稍微调整了一下,更有利于读者快乐阅读。
  一、学会爱自己和自己的身体
  上午11点,来了一个学经贸的女生。由于高考不那么好,进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学校、并不喜欢的专业。她的问题是:即将毕业,是考研,还是出国,还是工作?这是幼稚的问题,也是经典的问题。
  我发现这个女孩有一个问题:她的面孔很漂亮,瓜子脸,但是她的身体很肥硕,反映在脸上,葵花子变成了西瓜子。而且她在和我讲话的时候,眼睛只敢偶然看看我,一旦我们的目光相遇,她立即像惊恐的兔子一样,把脸躲闪到其他地方去。
  我想起一句成语:“静如处子,动若脱兔”。虽然她逃离我的目光的动作有点“动若脱兔”般地迅捷,但从她纷乱嘈杂的眼神里,我看到某种令我不安、令她不静、令世界不美的东西。所以我不能形容她静若处子。什么东西搅乱了她的视线、喧嚣着她的心灵?
  我说:实话实说,绝无奉承——你应该是一个很美的女孩。美丽是一种财富。你本来应该很富有。但你的表情,惊恐不安,你的身体,肥胖不堪。什么东西导致你不爱自己的身体?什么东西使得你暴殄天物?又是什么东西使得你不敢正视世上最慈祥的徐老师?
  考研、留学、工作,虽然每个人情况不一所以选择也未必一样,但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