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想做什么、能做什么并为此努力……简单一句话,从价值观到个人综合能力上了解你自己,know yourself;然后根据这个了解去学习,去追求,去奋斗,是人生设计的根本原则。
  这个二十一岁的年轻人,成为我今天咨询的欢乐亮点,点燃了我对大学生人生发展的希望之光,是一片“就业难”、“行路难”哀叹声中逆流而起的新物种起源。
  我鼓励他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他说自己不想出名。还引用曾国藩的某句话来说追求虚名的人会倒霉。我说:曾国藩时代,有名无名的人,随时都会有杀身之祸。用那个时代的思想,来指导今天的人生,简直是扯淡!他同意我的批判。
  一个新物种已经诞生,但他成长的道路,依然充满风雨的考验……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个失败的咨询案例(1)
元旦期间回到家乡,有亲友谈到孙小光这个孩子,令我郁闷不堪。因为,我觉得他的案例,是我咨询的一个重大失败。
  孙小光是我《图穷对话录》里的一篇文章“杭州的比尔·盖茨”的主人公。他是我父母官的儿子,专业是电脑通信,大学期间一直在新东方读英语,毕业时得到了美国专业排名第十和第十一的大学录取,应该很好。
  我对他的发展非常关注。认识他是因为他是父母官的儿子,但和他交往时,已经把他当作一个可爱的学生、一个进步神速,其发展令我骄傲的学生了。
  临近毕业,获得美国名校录取,孙小光的人生追求却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在一个从美国常春藤名校毕业回国老师的帮助下,在学校创业成功,大学第三、四学年一举挣了三十万人民币,如果按计划做下去,预计毕业后第一年就能挣一百万。他想先完成创业,然后再出国留学。
  四年大学生活,小光已经从一个腼腆得像小姑娘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技术精英,创业勇将,雄心勃勃地要在导师指导下,率领一帮大学同学大干一场。
  我当然赞同并鼓励他暂时搁置留学,把全部精力用于创业,这种千载难逢的机会,谁说只有美国才有?至于我为他留学付出的那些心血——不就是要他成功吗?成功已经在他手中,我还废什么话!
  但是他的父亲一定要他留学。父亲的意志如泰山般不可逾越。
  父亲心里想的是:一定要留学,老子让你留就得留。徐老师心里想的是:为什么要留?儿子心里想的是:留为什么?结果儿子被迫留学,现在我已经不和他们联系,所以去向不明。我希望他成功,爸爸骄傲。
  虽然孙小光留学回来,也可以成功,也可以挣钱,甚至可以挣更多的钱(我希望如此),为祖国做更大的贡献。但一个创业的机会在手上,而且已经获得了成功,眼见得可以在二十二岁时,就挣到人生第一个百万?提供十几个就业机会,为什么非要放弃不可?!对钱有仇吗?挣到手再把它施舍给我!或者其他更需要的人岂不更好吗?……
  孙小光眼看无法说服他父亲,就把最后的希望放在我身上,企图让我来做说服工作。
  我本来也信心百倍,徐老师的三寸不烂之舌谁能抵挡?但和孙父见面之后,却折戟沉沙,惨败而归。新东方是我的,孙小光是人家的。我只能回来继续鼓吹我的思想,而眼睁睁看着孙小光走一条他自己也不想走的路……那场景,配上二胡曲“江河水”,可以拍一部悲剧。
  我失败了,而且我在家乡还遭到了包括我妹妹在内一些朋友的批评,大意是:人家有人家的追求……你烦什么?
  可是,毛主席有毛主席的追求,邓小平有邓小平的追求。我走的是邓小平路线,不走这条路线,就抓不住老鼠、或者会把煮熟的老鼠又放跑了。虽然你后来也许也能抓住老鼠,但你为什么非要把今天的老鼠放弃,追求明年的老鼠?我真不理解这些逻辑。
  要知道,猫是手段,老鼠是目的。学历知识是手段,服务、应用、成功、幸福才是目的啊!创业成功,就意味着人生目的之实现,为什么要放弃到手的万里挑一的成功,要追求那些人人都在走的路子呢?
  想起俞敏洪。在他创办新东方之初,终于拿到了梦想已久的美国奖学金。但他想了一想:去美国,新东方肯定没了;不去美国,美国暂时不会被伊拉克占领……我自己到底要什么——新东方!于是,俞敏洪的新东方就没有关门。
  弃留学,追梦想,中国出了个俞敏洪……(老俞,看到这段给我加工资!)
  时至今日,我依然叹息孙小光这孩子失去的一百万、二百万、三千万……美国的比尔·盖茨、迈克·戴尔、斯提芬·乔布斯……这些技术精英,他妈的都是退学的啊……
  新年期间在家乡想到那孩子,依然痛惜他失去的中国机会和人生财富。我认为这是我的失败——因为我不能改变他父亲的观念。但是,我会为了我的理想奋斗到底!
  我的理想是什么——反对留学无意识,反对学历至上论,反对知识目的论、反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腐价值观,鼓励大家积极捕捉市场机会、商业机会、成功机会、中国机会……
  直到就连我的家乡亲友在内的全国人民都理解这一点。
  (附言:孙小光现在哪里?我很容易就会得知,但我故意不去知道。因为在我的建议被否决之后,我们的咨询关系已经结束。即使孙小光今天成为了李彦宏第二,但当时放弃的机会,谁能说他错过的不是陈天桥第一呢?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一个失败的咨询案例(2)
选择决定命运,价值观决定选择。我说的咨询“失败”,指的是我和孙小光与他父亲在价值观上交锋的失败,以及价值观指导的人生选择的失败,而非指孙小光具体的奋斗结局——我当然希望最后走了留学之路的小光获得成功与幸福!)
  

反对父母专制,提倡个性独立
lorraine在《一个失败的咨询案例》后发表回帖:
  父母官想必对创业机会不甚稀罕。即使孩子留学回来,找个切入点从头创业,人脉资金估计也不是什么困难。父母希望孩子多点知识多点异国阅历也很可以理解。
  所以徐老师不必郁闷。命运要自己奋斗,而机缘却因人而异。有能力的人,有斗志的人,只要他是正向的吸取他所经历的,成功是早晚的事情。不会因留学几年就耽误了一辈子的事业。
  “即使孙小光今天成为了李彦宏第二,但当时放弃的机会,谁能说他错过的不是陈天桥第一呢?”
  说得精彩,只是倒过来说,也未尝不可。何况财富对每个人来说含义都不相同,也许留学回来,他不再后悔,他有了新的逻辑去体会他自己所经历的。我们祝愿他成功,要祝愿他以他的方式成功。那就是内心的喜悦与成就感,金钱、创业都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徐小平回应:
  “父母官想必对创业机会不甚稀罕”……
  这就是我反对的思维。以及我反对的父母专制。我在《图穷对话录》中的文章“杭州的比尔·盖茨”,主要反对的是父母专制,而不是留学无意识。尽管文章中父母官的专制,就是为了推行他的留学无意识。
  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我不能容忍父母专制。父母专制,古往今来都是导致子女事业和婚姻悲剧的主要原因。第二才是留学无意识。
  所以,可爱的博友Lorraine在帖子里表达了两个观点:父母专制是可以容忍的。父母陈旧价值观也是可以接受并合理化的。
  父母的意见正确,我们可以听取。父母的意见不正确呢?我们可以出于孝敬姑且听之,但在综合听取同学、朋友、徐老师以及你自己心灵的呼声之后,一定要独立做出自己的决定。这样中华民族才有希望,民族复兴才能达成。如果每个儿子都在父母的压力下放弃自己认定的正确追求,中华民族还会沉沦。
  创业机会,是多么难得的机会,是稀有资源,凭什么不稀罕?其实人生也就这么一两次创业机会,成就成了,不成呢——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吧,当然可以继续寻找啦!找啊找啊找啊找,又找到一个创业机会——仔细一看,原来就是多年前放弃的类似机会。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张春桥说:“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父母官想:宁要出国留学花巨款,不要国内创业挣大钱。
  这也是我所有文章主旨之一。这个主旨,说实话,说到底就是邓小平理论在教育领域里的运用——“发展是硬道理”——应用是硬道理,为社会服务(及其能力)是硬道理,为市场服务是硬道理,为人生幸福服务是硬道理。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孙小光的人生,至少在那一回合,已经殆矣!——尽管他在留学之后可以继续追求,攀登更高的成功。如同中华民族在历经浩劫之后,依然能够辉煌崛起一样。
  But why?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不喜欢,就退学(1)
圣诞节过后,元旦前两天,一个叫丛蜀的新东方老师给我写信。他说虽然自己才24岁,但什么都有了:在清华读物理博士、在新东方教书挣钱、学生反映很好,声誉不错。但依然觉得前途渺茫,人生迷惘,时不时有些无名的痛苦,希望能够和我交流交流。
  我立即把电话打过去。这类通话,对我是一次非常普通的交流,天天发生。
  我问:“既然你什么都有了,你到底有什么问题?”
  说了半天我才明白,原来丛蜀不喜欢物理,不想从事自己的物理专业。一想到还有五年时间才能拿到这个物理学博士学位,对这五年寒窗生涯不寒而栗。
  他想搞教育。先在新东方教书,育人挣钱,挣钱育人。然后像他的许多同事一样,干上三五年有了足够的资金,再去哈佛耶鲁哥伦比亚读MBA、MPA、PHD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