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人生设计第一人徐小平:仙人指路- 第4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要使屈辱不再重演,我们就要卧薪尝胆;要使烈焰不再肆虐,我们就要西天取火。
  从圆明园焚毁之后满清政府的洋务运动,到甲午战争惨败之后康梁变法的改良维新,从五四运动中来到中国开启民智的德赛二师,到邓小平改革开放之初就大力提倡的留学政策,中国人去西方取经的道路越走越宽广,向西方学习的目标越来越深入。
  仅有能工巧匠,不能保护圆明园在一场大火中烟飞灰灭;仅有船坚炮利,不能防止大清海军在一场海战中全军覆没;仅有家国仇民族恨,不能抵挡巡航导弹对我使馆和主权的轰炸;仅有爱国心赤子情,不能确保我们在瞬息万变的国际竞争格局前,永远保持强劲增长、自信地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中国的人均GDP,比起日本,依然只是三十几分之一。中国的生活质量指数,比起美加,依然滞后七八十名。中国在社会发展各方面的指标,和美国日本这样先进国家相比,依然有令人震惊的巨大差异!今日中国青年肩负的向西方学习的使命,即使没有容闳时代那么曲折漫长,至少也同样地任重道远。
  留学之父容闳所开启的“西学东渐”之风,从太平洋彼岸吹来,穿越时空的隔膜,跨过文明的沟壑,依然强劲而清新地在大河上下、长城内外送寒迎春、染绿催红。
  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推动的新时代留学政策,从中南海向大洋彼岸吹去,迎来送往,游子如梭,为编织环球经济的交流网络,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人才储备。
  新时代留学生,他们是谁?他们将在中国走向未来的伟大进军中扮演什么角色?他们将在薪火相传的民族责任接力赛中,建造什么样的历史丰碑?
  “新东方成立以来,到底培养了多少学员?到底送出去多少留学生?”
  我问被称之为“留学教父”的俞敏洪。敏洪笑笑,什么也没说。我知道他不知道——为了新东方疲于奔命的敏洪和他的团队,根本没有时间关注这些抽象的数字。但我知道,从他呕心沥血十几年如一日创建新东方、打造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英语学习和留学培训基地的狂热和痴迷中,我看到一座新的丰碑已经镌刻在“西学东渐”的蓝天下、中国留###动的青史中。
  想到我也忝居其中的新东方,想到我也正在添砖加瓦的事业长城,我的心里开始涌动另外一种自信自豪的冲动与激情,我对在圆明园废墟边向敏洪提出来的那些问题,看到了答案。这些答案,也许令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我感到痛苦,但同时令我感到振作;也许令作为华夏儿女的你感到羞惭,但同时也应该感到危机感带来的激励:
  我们的文化,确实带有某种疾病;我们的民族,确实缺乏某些素质;我们的文明,确实应该经历脱胎换骨并洗礼更新;我们的人民,确实必须经历烈火重生从而凤凰涅槃!
  这个悲情天问,从圆明园大火就已经映透天空;这个历史难题,从容闳赴美就开始破解答难——这是中华文化的更新与重生,这是中国人的更新与重生。中华民族不仅能在圆明园废墟边上,建起北大清华中关村新东方,中华民族还能在五千年精神废墟上,建起一座荟萃中西文明精华重振大国雄风的擎天高塔。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人的更新与文化的更新(3)
一种新文化正在降生,一种新人类已经莅临。
  欲知这种新文化的端倪,欲看这个新人类的模样,请来圆明园废墟边上,在北大清华附近,有一个地方,叫新东方,有一群人,他们都是新的东方人……
  三、走近新东方
  车轮滚滚,时光滔滔。紧贴着圆明园废墟穿梭创业的新东方,迄今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
  生活飞流,思想常青。散发着圆明园废墟刺鼻烟尘的《新东方精神》,迄今也已经出版了五年整,发行了数百万,感动了当代无数新东方同路人。
  紧握着容闳传递的“西学东渐”历史接力棒,追随着邓小平开辟的留学新方向,十二年来,新东方主导了世纪之交中国留###动的潮流,吹皱了中国民办教育的一池春水,引发了学习英语的举国热情,激励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理想……
  十二年如一日,新东方培训了数百万学生学英语,送出数十万学生去留学,提出中国机会论,推出彩虹计划,倡导留学生回国创业。新东方提供的外语培训、教育规划、人生激励、文化理念,改变着无数青年的个人素质、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
  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到底是什么?
  在新东方,我们深刻地认为,就是人的素质。发生在十九世纪中期的那场鸦片战争,是两万骠悍自信的人和四亿积贫积弱的人之间一场不该发生的战争。而二十一世纪的竞争,其实依然是不同素质的人之间一场永不休战的竞争。
  人的素质与文化有关,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文化。进步是由进步的人推进,落后是被落后的人拖落。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邓小平冲着圆明园废墟、对着中国近代丧权辱国历史所做出的最精辟的论断。但问题是:中国为什么落后?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在哪里?我们能够为根除导致中国落后的病根做点什么?
  1996年的春天,新东方虽然已经名满京城,但远远没有今天这样的规模。我们还没有现在这种自命不凡的使命感。但是,就在俞敏洪和他的团队每天以圆明园为轴心的往返穿梭中,形成了新东方过去十年奋斗的原始动力、崇高目标,以及未来的终极价值。
  这个原始动力、崇高目标和终极价值是什么?
  面对历史的回音壁,想起不远处的那片废墟,我想我在这里能够替新东方人做一个响亮的回答。这就是:人的更新,文化的更新。通过人的更新完成我们文化的更新,通过文化的更新实现我们人的更新。通过让学生掌握一门新的语言从而去学习一种新的文化,通过让青年学习一种新的文化从而去追求一种新的人生。
  只有当一代青年都能理解中西文明的优劣比较,并如饥似渴地吸纳采撷各国文明中的优秀成分,并用它们来不断更新强盛我们自身传统文化时,中华民族才能彻底摆脱那种盛衰交替、强弱更迭、腥风血雨、国破园毁的悲惨轮回!
  新东方,只是一个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新东方人,也只是一群自信而普通的英语培训者,上述的目标也许很大很大,但是,比起每个中国人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我们的目标其实很小很小——因为我们深深记得这些基本道理:位卑未敢忘忧国,天下兴亡匹夫身。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自身命运、民族命运和国家命运的主人!不要说我们只是一群空想者,我们要参与改造、更新我们古老的文明。
  “我们”是谁?“我们”是新东方人、新东方学生、所有新东方同代人……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土人更要警觉“马太效应”
前一篇文章:“人的更新与文明的更新”,是我为新版《新东方精神》写的序言。
  为了这篇序言,我熬了好几个通宵,严重影响了我更加看重的博客写作。但毕竟熬了出来。我在博客上几次对大家提到这个要命的任务。
  文章写出来之后,我就再也不敢面对,因为我怕自己呕心沥血写出来的东西自己不满意,导致精神崩溃……直到昨天亚哲兄给我发来一个短信:序言写得不错!小平真能写!
  听到他的表扬,我心里很温暖,如同阿Q听到人们夸奖他:“阿Q真能做一样”,立即飘飘然了起来,于是打开这篇文章,自我欣赏一番。
  结果读完这篇序言,我自己也很感动:这是我写的吗?怎么写得这么好!(虽然并不如我期待的那么好,但时间太短了!)
  《新东方精神》是一本内部刊物,在学生报名的时候同时赠送,迄今已经赠出了几百万本。这本我曾经担任过几任主编、反映新东方教师和同学精神风貌的内部出版物,学生家长都说好。
  它好在哪里?
  《新东方精神》,也就是新东方精神,紧紧抓住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改革开放,向一切优秀文明学习,为我所用,为我所强。
  新东方精神,可以说是邓小平理论在教育领域里最尖端的实践、应用和发展;可以说是“先进文化”在青年发展领域里最成功的代表;可以说是在“人”的自我提升中最直接的熏陶、培训和激励。新东方十二年来培训人数超过二百五十万,新东方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才的培养塑造,做出了非常伟大的贡献。
  至今,还有些土人,说新东方促进留学事业是“人才流失”。可悲啊,这种观点,往往发生在更加需要读书、接受更好教育的人身上,这就形成一个悖论:越是需要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人,越是不懂得教育的价值;越是需要了解现代世界的人,越是拒绝面向现代世界。这是一种人的素质的马太效应。
  所谓马太效应:越有的人越给,越没有的人越拿走。而人的素质的马太效应则是:懂得向西方学习的人越学越懂、越懂越学、越学越成功;不懂得向西方学习的人,越不懂越不学、越不学越不懂、越不学越不成功,然后就越悲惨!
  义和团扶清灭洋,都是最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他们连“两国交战,不斩使者”这样的中国文明古训都不懂,被人灭掉,也就不难解释;毛泽东闭关锁国,是有巨大的群众基础的,中国被封闭得如同铁桶,人人都感到了窒息。直到邓小平,提出大胆派遣留学生、提出改革开放、提出向一切先进文化学习,甚至提出学习各国执政党经验……
  别说向西方学习是知识分子、城市白领的事,即使温州农民,如果不向西方学习,那个小小打火机还得被欧盟禁止,那双香香的高跟鞋还得被西班牙烧毁、那些微不足道的纽扣,还得被标上反倾销的标签,被人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