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黑社会》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新闻黑社会- 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从顶礼膜拜到灰飞烟云原来是如此简单美妙的瞬间。

  列位知道,中国的纸媒,大部分都是二奶。于二奶而言,什么感情忠诚职业操守一往情深,那都是屁话,说说而已。这世上惟一值得她一往情深相濡如沫的只有一个字:钱。曾几何时,南周这个女人像女神一样高举自由、公平、正义的火把,让我们泪流满面,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是什么让我们如此刻薄如此无情地痛骂一个曾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报纸?是她抛弃了我们,还是我们苛责了她?

  也许人终究不过是一群仅仅为了高尚住宅和牛奶面包奋斗的动物。

  对于中国所有报业集团的老总来讲,所有的改变都是因为没钱的日子真的——很难过。老总们深谙在中国办报纸的奥妙,知道只反贪官,不反朝廷,潜规则是:“黑暗面从来都只发生在外省。”在老总们的英明指挥下,在一帮流浪记者的努力下,南方周末成了万人迷,成了我们心中不老的传奇。终于明白了,其实有很多东西,只是看上去很美丽

  赚够了眼泪和鼓起了钱包,老总们开个会议一下,拿下,挂上“记录时代进程”,很严肃地说,你们要老是指望我们说伸长光脖子说话,那就错了。

  离去者继续落魄,当初他们以为这里有良知,有正义,东奔西走,流血流汗,搞了半天,还是一盘生意。毕竟飞过,阴差阳错地在历史的良知与正义的天空留下了自己洁白新闻理想的痕迹,也够了。留下的干着干着就把自己干成了太监,写出来的编出来的东西像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媳妇说话,想说又不敢说,谓之打擦边球,像写八股文一样来写评论,血性与精液齐飞,臣子与党棍同乐。

  “社会精英”成了皮软“*”,占在“一号高地”之上,占山为王的弟兄们成了梁山好汉,有肉大家吃,有酒大家喝。

  于是至少十万人看到了,神女峰正在沉没。

  一天愤怒的民工来到了广州城,看到了在我的心中如布达拉宫一般神奇的南方报业大楼,不需要别人指,我一眼就看到了那块牌子:让悲观者前行,让无力者有力。俺还“哦”了一声,怎么“南周”的主楼上竖着“南日”的牌子啊?

  对于中国草民来讲,谈到中国媒体的价值,就是没有价值。

  从南到北,中国各省份的报业都叫这集团那集团的,杰出的集团们苦苦追求集团的利益最大化。从《新华日报》开始,媒体的作用就是“一份报纸抵七个师”,现在一份百万报纸果然就是集团的印钞机。

  有时路过报摊,扫一眼这份报纸的封面主标题,心中哀叹:堕落至此,夫复休求?

  对于一个我们深爱过的女人,现在做了二奶,除了痛骂,还有什么可以排我心中郁闷?二奶大都也很冤屈,我容易吗我?大家都是出来卖的,凭什么光骂我呀?当初想做烈女,不就是为了多卖点钱吗?

  作为社会公器,媒体的私利化是自杀的惟一匕首。

  南方周末之所以成为主流,那是因为它尊循了报纸的市场规律,做出了媒体真正应该做出的职责和功能,遵守了起码的媒体的职业道德,失去这点,当然就完蛋了。最关键的时候,我们以为它最应该或者最先出声的时候,它“沉默”了。

  原来记者和新闻是用来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工具或者是一把“集团利器”,所谓“良知与正义”只是他们获取商业利益的一种手段。当自身的利益受到威胁时,放弃良知与正义其实是万分正常的事。最终被他们欺骗的只是读者。当集团的钱袋子和官位子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所谓的正义和热血当然要为刊号让路了。有一些媒体活在我们的想象之中。

  主编由利益集团来定,报纸生命线由大众来定,水火共处一张纸,这也是中国的神奇。

  何时何地,媒体才能从党营转向国营,惟一服膺真理和文明?

  难道真的要到某一天,我悲伤地告诉我的孙子,很久很久以前,在中国的南方,有一份报纸叫《南方周末》,当然跟现在的那份没有关系。就像那份《大公报》。

  在这寒冬腊月,在这烟火时节,南周,你这曾经温暖民工脆弱心灵的女人,原谅他们吧,这些可怜的人们,他们只不过是希望你这曾经美丽的灵魂,不要走得那么快走得那么直接,消失在南方这无尽消魂的夜色之中。新春佳节,民工向你说一声,愿你幸福,平安,只要你的灵魂还没远走,尚在人间,俺就有一个天真的问题:

  10万人为你守灵,你会醒来吗?。 最好的txt下载网

书香,越少越好
书香,越少越好

  又到羊城书香时节。(2007羊城书展今日举行 展出书籍10万余种2007年11月01日 来源: 广州日报)身为一“文化工作者”,以前俺最喜欢去的地方是书店和图书馆。在那两地儿一泡就是半天,虽然工资不高常常手无余钱,但也总是限定自己每个月得去书城看看,买本书回来装点一下门面。可是现在俺去书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俺其实也深深怀念以前吃饭看书走路看书坐车看书上茅厕也拿本书的日子,抬头看看电脑边的同仁们,发现这样的情形好像很少了。某天在公汽上看见路边一青年左手扶自行车把,右手拿本武侠小说,边骑边看,大为感动。

  大预言家比尔&;#8226;盖茨兄曾经说过:“不久的将来,电视、书籍,一定会消失的。”

  俺是个典型的网上阅读者。每次和朋友讲起不买书的理由就是:一是支持环保,书店里的那些书,其实都是树的尸体,况且书都是用油墨印刷的,那油墨闻着虽然香,可是其实都含苯类有机物,简单点说就是白血病的原凶;二是现在看书,网上大部分都有啊,而且因为我国的版权保护任重而道远,目前大部分都是不要钱的免费下载;三是有时去书店转转,汗牛冲栋啊,围着新书走一圈,可惜,真正能引起读欲的实在不多。所以说不买书并不表示俺不读书,现在很多新书基本上都是先在网上走红,点击动不动就上百万,然后由书商看中出版的,可是这里面就有一个问题,很多从网上看过文章的网友还会买书吗?即使买,可能更多的是买回来的作纪念吧。

  甲不屑地说:“你也不怕看得眼睛疼!”乙说:“还是拿本书心里妥贴,网上看,那只能叫浏览。”丙说:“人家辛辛苦苦地写出来,你一分钱不花就看完,有点不仁义了吧?”

  我无言以对只好脸红耳赤了。 。 想看书来

胡一虎,让神仙们都来你这儿打架吧
胡一虎,让神仙们都来你这儿打架吧

  南方有神鸟,其名曰凤凰。

  列位,话说2007年元月6日,香港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播出了“跨年度巨献”《反“伪科学”是否阻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一直追着这档节目的民工刚好这期没看。好在还有网络,正片虽没看着,网络上有文字版视频版,更主要的是关于这期节目的各种“加演”及小道消息绵绵不绝于耳:节目录制现场险成武斗场……各家媒体是这样跟俺描绘的:

  “‘废除伪科学’的争论越来越离谱,凤凰卫视第二次举办‘废除伪科学’辩论,节目录制现场却发生了一幕闹剧。正方现场嘉宾包括‘反伪斗士’司马南、清华大学教授赵南元等。反方则包括宋正海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傅景华、易经研究者董易林人等,一言不合双方差点上演全武行。演播厅现场来了两个端着氧气袋的医护人员,因为‘来了很多老年嘉宾,节目组怕出现意外’,现场口哨倒彩不断,录制现场一片混乱,双方对骂扬言单练……”

  如此活色生猛的学术争鸣有幸看到,民工心情比较激动。以前民工委实哪见过这阵仗?看得太多大陆电视台搞的那些不温不火和气生财的组织生活会型或者背台词举拳头喊口号式的烈士就义型辩论,这种景象确实是把民工吓了一跳。不违心主义地说,民工喜欢这样。以前温文尔雅,神圣不可方物的中国学术坛各位大虾斗士们哪个不是宝相庄严?今天被一虎同学给一锅煮了,端的是活色生香有滋有味啊。

  民工百度一下一虎兄弟的资料:

  他曾经连续5年成为“台湾最受欢迎的十大主播”之一,更被国际著名时尚杂志《CO*OPOLITAN》的女读者评选为“全台湾最*男主播”;也是凤凰卫视最受欢迎的主持人之一。在台湾完成大众传播学位后,远赴美国著名学府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所进修。特别热衷国际新闻的他,曾独家专访南非总统曼德拉。加入凤凰卫视后让他实现了主持两岸三地新闻时事节目、沟通全世界华人桥梁的梦想。他主持的节目包括《纵横中国》及《凤凰全球连线》。介绍中国文化地理的益智节目《纵横中国》获“2002最佳文化、生活及专题类节目”。

  最早知道小胡,当然是纵横中国里他跟王鲁湘的最佳凑合,不过这个节目主要还是成全了老王。当时的易中天在里面也是常务客窜,油嘴滑舌的没个正形。老易成名后民工看过一篇他的专访,大意思好像是:“我不过是用人话来讲学术”,不过民工觉得那时的老易说的话更像“人话”,自进入皇家电视台的百家讲坛,眉间隐约有点大仙相了。

  话说昔日的凤凰三剑客如今已劳燕分飞各表一枝去了。不过民工最为婉惜的是王鲁湘,当初民工跟人说凤凰,言必王鲁湘。那时的纵横中国,小胡递个眼神——老王你也说两句。老王张嘴就来,那个气势,那个磅礴,真的是叫纵啊横的。只可惜当初俺最看好的老王现在沦为一节目主持人角色了,搞的啥子文化中国,纯粹就成了一“面对面”的捧哏记者,连王志都不如,活生生的杀鸡用牛刀,这活儿在凤凰随随便便拎个美女主持在那些个文化巨匠身边红袖添香,就完全可以搞掂了,有几期老王还很仙风道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