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天外曰:鸟兽自是可感,但无唐、虞音乐耳。
毕右万曰:后世之鸟兽,与唐、虞无异,但后世之人迥不同耳!
【译文】
尧舜的时候,音乐可以感动鸟兽。这大概是尧舜时候 ;的鸟兽容易被感动吧。如果要是后世的鸟兽恐怕就不是这样了。
【评析】
自然界的和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们现在为了更多功利性的东西,而在无节制的破坏自然的生态平衡,以至于出现了文中所说的后世的鸟兽们恐怕不会被音乐所感动了。
尧、舜的时代,是历史传说上的最清明的时代,那时的民风纯朴,作者为了强调自然的和谐发展,讲到就连鸟兽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而被感染。然而,鸟兽的通乐能力,古今皆然,没有区别。作者只是为了强调社会世风日下,人们给予自然太多的破坏,自然开发,竭泽而渔,肆意捕杀,不讲生态平衡,使鸟兽不敢与人和谐共处,人成为鸟兽的天敌,鸟兽虽能通乐,但是害怕人类的捕杀,避之惟恐不及,自然不会再亲近人类。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了生态平衡对生存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应该吸取教训,并且为自然的和谐发展作贡献,只要我们持之以恒的做下去,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也可以与鸟兽共享音乐。
痛可忍
【原文】
痛可忍,而痒不可忍;苦可耐,而酸不可耐。
【原评】
陈康畴曰:余见酸子偏不耐苦。
张竹坡曰:是痛、痒关心语。
余香祖曰:痒不可忍,须倩麻姑搔背。
释牧堂曰:若知痛痒、辨苦酸,便是居士悟处。
【译文】
疼痛可以忍受,但是痒不可以忍受;苦可以忍耐,但是酸是忍耐不了的。
【评析】
痛与痒,苦与酸是人身体上的感受,在人的生理反映。痛苦是可以忍受的,只要意志坚定,咬咬牙就可以过去的,像关云长刮骨疗毒不可谓不疼,但咬咬牙也是可以撑过去的。但是痒就不同了,痒时让人难以承受,再有定力的人也是招架不住的,如唐僧定力好,可是如果没有孙悟空及时帮他去痒,他也差点从高入云霄的台上掉下来。
苦是可以忍耐的,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再苦的药人都能吃下;橄榄虽说苦,可是吃多就会感觉到是甜的。在生活中,也是这样。铮铮铁骨经不住糖衣炮弹,对长期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是忍耐不了的。对于吃苦耐劳,可以承受各种艰苦、考验、非难于打击的人,对于酸,却不知如何对待,狠也不是,怜也不是。
这则文字明说生理上的感觉,实际上是在抒发人生感慨。
镜中之影
【原文】
镜中之影,著色人物也;月下之影,写意人物也。镜中之影,钩边画也;月下之影,没骨画也。月中山河之影,天文中地理也;水中星月之象,地理中天文也。
【原评】
恽叔子曰:绘空镂影之笔。
石天外曰:此种著色写意,能令古今善画人一齐搁笔。
沈契掌曰:好影子俱被心斋先生画著。
【译文】
镜子中的人影,是涂了色的人物画;月下的影子,就是写意的人物画。镜子中的影子,是勾勒出的人物画;月下的影子,是没有骨架的人物画。月色中山河的影子,是天体中山川形态的写实;水中的星月,是地理中的天体形态。
【评析】
我们观察事物,从不知道的角度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镜中的人影就会真实的反映人的客观存在,将人的各个方面全面的再现出来,就像画像将人们用各种颜色呈现在画布上。月下的影子不能像镜子那样将人看得清楚分明,但是月光给人一种朦胧模糊,若隐若现的感觉,使人在月色之下多了几分妩媚和朦胧美。
镜子中的人影,棱角分明,分毫毕现,清清楚楚,通常将细小的皱纹也能很清晰的显示出来,就像画家用画笔勾勒出事务的所有,丝毫不放过一点小细节。月下的影子,就不想工笔画那样细致,它就像肖物大笔染就的没骨画,不要求细致入微的显出事物的本来面目,但却尽显神采。月亮中映出的山川河流,在人类看来,就像是天体中的地理再现。而天上的日月星辰倒映在水中,又像地理中包含进了天文一样,看不分明。
影像交替写出,虚实结合,朦胧模糊,似真似幻,看不真切。
能读无字之书
【原文】
能读无字之书,方可得惊人妙句;能会难通之解,方可参最上禅机。
【原评】
黄交三曰:山老之学,从悟而入,故常有彻天彻地之言。
【译文】
能够品读没有文字的书,才能写出惊人的妙语佳句;能够领悟难通难解的文字,才可以领会最高的禅学要义。
【评析】
人生社会是一部大书。我们要学会在这本无字天书中寻找经验、获取知识。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人生,从而把握人生的真谛。我们一般读书时,只是解读一些有文字记载的书籍,其实在这些书籍中包含的只是很有限的一些知识。而在无字的书籍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包罗万象、形形色色的事物,只有领悟其中的奥妙,就可以有独特的见解,从而才有可能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境界。
宇宙人生的要义是无法言说的。阅读经籍也是这样。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般人能想到的,能理解的,只是一些浅显的道理,是小智慧。那么真正可以参透一般人认为极难的道理的,是需要大智慧,需要有睿智的头脑和极尽思考的精神,只有这样才可以感悟至高的境界。
做事情也一样,非独立思考,就只能停留在和大多数人一样的位置,只有亲身体会,才有可能到达最高处,去领略别人所不曾领略的风景,才能体会到一种全新的感受。
若无诗酒
【原文】
若无诗酒,则山水为具文;若无佳丽,则花月皆虚设。
【译文】
如果没有诗歌美酒,山水就只是形式上的空文;如果没有美丽佳人,那么鲜花明月都是形同虚设。
【评析】
山水、花月是一些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们只是在被某些人赋予了感情之后,才能表现出特有的内涵,否则它们就只是以一种很单纯的事物存在的。
山水、花月对于诗酒、佳丽来说只是一种形式;山水对于人的意义,在于它蕴涵着人文精神,能使人从中得出某种特殊的人生感悟;但是如果没有美酒使人降入佳境,写出精美篇章,那么山水就将失去任何意义;只有在有诗酒的前提下,山水才显示出它的亮色。
描写美人多用花容月貌、闭月羞花这些意向的东西,是因为美人的意蕴寄托在花和月的身上,所以花和月才有了这些美好的象征。如果没有美人,花也没有了灵魂,月也就没有了姿色,两者必然形同虚设。所以说事物的存在的意义,不是必然的,它是在某种特殊意向下才有的。
'36'十六
才子而美姿容
【原文】
才子而美姿容,佳人而工著作,断不能永年者。匪独为造物之所忌,盖此种原不独为一时之宝,乃古今万世之宝,故不欲久留人世,以取亵耳!
【原评】
郑破水曰:千古伤心,同声一哭。
王司直曰:千古伤心者,读此可以不哭矣!
【译文】
才子们长相俊美,美人又擅长吟诗作赋,就一定不能永远长寿。这不仅仅是被造物主所忌妒,大概是这种人原本不只是一时的宝物,乃是古玩今来千秋万代的宝物,所以不想长久的留在人间,以免招来亵渎。
【评析】
古玩今来,才貌双全的人终究是人们宠爱和羡慕的对象,但是才貌双全者,可以说是屈指可数的。这些人是社会的佼佼者。
也许拥有了这些资本是知道炫耀和欣慰的,可是,如果将这些条件,作为永远值得骄傲的资本似乎是不求上进的一种表现。其实,世世代代都不乏这种人的存在。她们天生丽质、才高八斗,家庭里捧为明珠,于是不再专心学业。而相貌丑陋者往往刻苦读书,以致满腹经纶,出口成章,成为了真正出色的才子。
作者深知这些事实,他的意图不过是借此为由头,寄寓其社会针砭而已。他认为当时社会污浊、世风日下、人心叵测,这样的环境,如果才貌双全的人存在,置身泥污之中,终是亵渎美好事物。所以他借此抨击社会的污浊现实,同时也警示世人,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才是最重要的。
陈平封曲逆侯
【原文】
;陈平封曲逆侯,《史》、《汉》注皆云“音去遇”。予谓此是北人土音耳。若南人四音俱全,似仍当读作本音为是。(北人于唱曲之曲,亦读如去字。)
【原评】
孙松坪曰:曲逆,今定县也。众水潆洄,势曲而流逆。予尝为土人订之,心斋重发吾覆矣。
【译文】
汉代陈平被封为曲逆侯,《史记》、《汉书》注释都说音是“去遇”。我认为这是北方的口音。如果要是南方人四音俱全,似乎仍应当读作本音才对。
【评析】
各地域不同人们的平上去入四声不同,于是就有了后来不同的记载,从中可以判断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地域。这也是就声韵学方面研究文学的一个方面。
这则文字就是从声韵学角度,分析《史记》和《汉书》中用的是哪一地区的方言。作者“曲逆”这两个字,是北方口音,由于北方没有人声,而方音读法就是该读成入声的“去遇”。因没有人声,所以“曲”由入声字“去”代替。如果这两个字让有入声的南方人读,读其本音入声就可以了,就不用再代替了。从古音讲究四声言,作者的这番话是有道理,但从普及官话来讲,就不能肯定了。
古人四声俱备
【原文】
古人四声俱备,如“六”、“国”二字皆入声也。今梨园演苏秦剧,必读“六”为“溜”,读“国”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