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天下的中国女孩刘芳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感动天下的中国女孩刘芳艳-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以工换食
2004年春节过后,新的学期开始了。刘芳艳向辅导老师请求,能否在校内找一项勤工俭学的差事做,以缓解极度的经济压力。辅导老师及时向学校分管后勤的领导汇报了这一情况。学校后勤处高度重视,决定安排她打扫九个教室及走廊、阳台,每学期发给900元劳务费。
  领了这份工,刘芳艳心里更踏实了。踏实的原因之一是每学期有900元经济来源,另一个原因是她已习惯了在学习之余去劳动,读小学中学时就是这样。如果说那时候有时还因体力不支,有点被动的话,现在她就完全是自觉自愿的了。
  她每天早晨比别的同学起得早,晚上比别的同学睡得晚,因为只有趁同学们休息的时候打扫教室,才不至于影响大家的学习。干事不惜力气,仔细认真,她将九个教室的内内外外扫了拖,拖了擦,拾掇得一尘不染,所以,老师和同学们一直认为,这位大学生清洁工比那些专业清洁工做得还专业。
  此后几个学期,刘芳艳一直负责清扫教室的工作。
  2006年,她携母返校后,母女两个人的生活困难更大,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后勤处为了解决她们母女的伙食问题,就让她中餐、晚餐到食堂给同学们卖饭菜,免费提供她们两餐饭。为了学习,为了生活,再苦再累,她都一路坚强地挺过来了。
  

独闯天津
2004年7月初,大学放了暑假。刘芳艳早就开始盘算:一定要好好利用近两个月的暑假到外地去打工,挣个千儿八百元学费回来。
  到哪里去?对一位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的确是一个难题。她思来想去,决定到天津去。因为高中时的同桌薛银霞在天津上大学,她在那儿应该有一些熟人朋友,兴许可以给自己介绍一点事做,至少在没有找到事做之前能有个落脚之处。
  7月上旬,当她风风火火赶到天津后,却没能找到薛银霞。于是,她只能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撞大运。在街上只要看见餐馆要招服务员、美容院等服务行业招聘临时工的,她都走进去谈一谈。仅一天多的时间,她就在和平区滨江大道的一家小餐馆里找到了一份端盘子、洗菜、干杂活的差事。
  她干这种活,手脚却很麻利,吃得苦,活儿干得利索,还不分分内分外,哪儿需要人干事,她总是抢着干,很得老板赏识。
  8月底,她告别了那家小餐馆,回到了学校。近两个月,她挣到###百元钱,初尝了打工的甜头,也增添了她依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完成学业的信心。
  

贴身“拐杖”
母亲从小双目失明,在家里忙活全凭感觉摸索,走多少步就到了厨房,喂猪食朝哪边走,冥冥之中仿佛有特异功能,可以准确无误。但是外出就不行了,必须依靠一根拐杖。
  我们这里要说的是另一根“拐杖”,那就是她的女儿刘芳艳。
  自打三四岁起,小芳艳就成了母亲的贴身“拐杖”。母亲想出去走走,小芳艳就牵着她出去,这儿有个坎,那儿有条小沟,小芳艳都会一一提醒母亲。什么花开了,是红的还是黄的,小芳艳都会很仔细地向母亲介绍。这时,小芳艳就是母亲的眼睛。过年过节了,母亲想到侄儿家、姨妈家去串串门,她就会牵着母亲的手走过一程又一程,亦步亦趋,形影不离。
  小芳艳###岁的时候,一次牵着母亲到姨妈家去。路上,遇到了一个半米多宽的水沟,小芳艳告诉母亲,水沟里没有水,但有一尺多深呢!要先走到沟底,再走上去才能过沟。担心母亲上上下下不方便,闹不好就会摔跤,小芳艳索性要把母亲背过去。母亲说:“你哪里背得动呀,你还是牵着我慢慢摸索着过吧!”小芳艳却偏不干,不依不饶。母亲没办法,只好听凭女儿摆布。她将母亲一把拉到她的背后,费了好大的力气,没将母亲背起来。她不作罢,再一用劲,竟然连同母亲一起滚到沟里去了。母亲满地乱摸,问女儿摔着了没有,擦伤了没有,好是担心。好在母女俩都没摔伤。最后还是女儿牵着母亲从沟里慢慢走上去了。
  有了这支贴身“拐杖”,杜桂兰感到盲人沉沉无边的黑暗中显现了一片光明,不仅少摔了一些跤,而且孤单寂寞也减轻了许多。手牵手,心贴心,晓冷暖,知甘苦,患难与共,母女俩就是这样搀扶着坚强地生活着。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两心相牵
2003年初秋,刘芳艳考上大学必须离开家乡,远赴荆门读书。
  “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是一个从未走出过黄土高原的女孩子?与此同时,女儿对母亲的牵挂,更是寝食难安。如果是换了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家庭,一部手机就能让母女亲切交谈,宛若促膝。但是刘家是不敢奢想的。当我们江汉平原户平手机超过部的时候,刘家三人谁都不曾有过手机,即便在外打工的刘仓也是如此。怎么办?刘芳艳想了一个办法:将电话打到村里离家最近的有电话的人家,约定时间,叫母亲按时去接听电话,听到女儿叫唤妈妈的“原声”。
  女儿这边,每当拨通电话,对着听筒叫一声“妈妈!”时总是禁不住泪水涟涟,一时不知说什么好,经过情绪调整,她才能回复到正常状态,想起自己得赶紧问母亲的身体怎么样,病过没有,看没看过医生,家里的面粉吃完了没有,并告诉母亲,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都好,请母亲不要放心不下。
  一个月打一两次电话,电波将母女俩拉近了,把女儿的孝心送到了母亲的身边,送进了母亲的心田。打一个电话算不了什么,可是我们又有多少人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问声好呢?“为长者折枝”这样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好多人都不愿去做了。刘芳艳却懂得母亲的心思。
  

心急如焚
历史上有一个“啮指痛心”的故事:曾参入山打柴,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咬自己的手指,曾参觉得心痛,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了家中,正所谓母子连心。
  2005年5月的一天,刘芳艳上课时总是心神不宁,预感到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她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一下课,她立即去给母亲打电话,可是电话的主人告诉她,母亲上山打柴时摔伤了,不能来接电话了。刘芳艳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怎么,我妈摔伤了?摔得重吗?”接电话的阿姨说不太清楚详情,只知道是刘芳艳的堂哥路过一个山坡时,发现了她那滚到山坡下的母亲,才将其背回家去。刘芳艳心急如焚,她迫切地想知道所发生的一切,便央求阿姨去通知堂哥明天上午11时来接听电话。
  第二天上午11时,刘芳艳与堂哥的长途电话准时接通。
  原来,母亲是独自上山拾柴时,一不小心,从山坡上摔倒,滚到十米多深的山沟里,头部、腿部、腰部多处摔伤,但未伤及骨骼。堂哥出门时,发现了在山沟里呻吟的五妈(刘芳艳的母亲),就把她背到村诊所去作了检查,发现除了外伤,没有其他内伤,进行了包扎涂药后将她送回家。现在她除了疼痛还未完全消除外,没有其他影响。堂哥叮嘱她不要担心母亲,要安心学习。并告诉她,他会经常过去照顾老人的。
  放下电话,刘芳艳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
  同学们见她如此悲切,纷纷围拢来问她原委。得知情况后,便安慰她:没有伤筋动骨就是不幸中的万幸,劝她不要过分伤心。他们约她去吃午饭,她没能吃下去,动了一下筷子,就再也没有食欲了。
  那天晚上,她在床上辗转反侧,怎么也难以入睡,寒假回家时见到母亲时的那一幕幕孤苦伶仃的惨状像放电影一样映现在她的脑海里:
  那天,当她踏进家门时,本想给母亲一个惊喜,于是蹑手蹑脚地进门,可是屋里没人。来到卧房一看,母亲一个人静静地坐在炕上,炕里没有生火,零下十几度的气温,炕上冰冷冰冷的。厨房里也没有任何菜,只有几个冷馒头扔在那儿……
  她决定再也不能让母亲一个人这样孤苦无助地留在家里了!
  第二天,她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休学,带着母亲去打工,等攒够了学费,再将母亲带在身边,边照顾母亲边完成学业。
   txt小说上传分享

申请休学
主意已定,刘芳艳马上向老师递交了休学申请书。
  老师问她:“申请休学与家人商量过吗?他们同意吗?”
  “这件事我完全可以作主,不需与家人商量。”
  “学费问题没有其他办法解决,一定要休学去打工吗?”
  “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只差一年就要毕业了,因为休学而耽误一年,这个代价你应该慎重考虑。”
  “对我来说,一生还有许许多多的一年,迟一年毕业没什么关系;但我母亲没人赡养,没人照顾,又没有生活来源。她还能有几个一年呢?所以我没有退路,只好休学了带着她去打工,等挣够了学费和我们母女俩生活所必需的费用,我会带着母亲回到学校来重新完成学业的。”
  学业和老母亲,哪一个刘芳艳都不忍心丢弃,所以她只能作出这样的选择。
  老师将刘芳艳的休学申请递交给学校教务处,并就她的学习情况和家庭的实际困难向教务处作了专门汇报。
  申请休学,这在大学里是有的,但通常是一些因患病而不能继续学习的学生。申请休学去打工挣钱来解决学费和赡养母亲,这在荆门职业技术学院还是第一例。
  学校经过认真研究,觉得刘芳艳同学的说法有道理:自己的生命长河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一年,但老母亲却是活一年少一年。所以特事特办,学校批准了她的休学申请。
  2005年放暑假,刘芳艳回到母亲身边,这时,母亲的伤已经痊愈了。见到瘦了一圈的母亲,刘芳艳扑进母亲怀里伤心地哭了起来。母亲抱着女儿,拍着她的肩膀说:“别哭,别哭,妈的伤已经好了,见了妈该笑哩,还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