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翼翼地分开窗帘,只见小阳台栏杆外面有几百名男孩和穿着运动服地小伙子,在明亮的月光下列队展开,立正着,虔诚地对着我们的窗户在唱赞美诗。我赶忙叫醒梦露,她迷迷糊糊地,来到窗前和我一起向窗外窥视。 我们身后没有灯光,从外面看不见我们,我们站着静听窗外传来的唱诗声,寒夜的空气使我们冻僵了。 “我们该怎么办?”她问道。 她仍然处于半真实、半梦幻般的境地,我已经全然没有了主意:我们可以走上阳台向他们招手,但没穿外衣会显得不伦不类。我们应该去穿上衣服吗?看来类似的问题层出不穷。除此之外,从阳台上像一些皇家贵族夫妇那样招手会不会显得荒唐可笑?而不那么就是否显得不大方? “可能你要穿上一件晨衣,向他们挥手。” “我?” “是的,他们不是向着我歌唱的,亲爱的。” 她唉声叹气,筋疲力尽,我开始觉得在这种现实面前没有更充足的理由能去说服她,伦敦警察厅一位便衣警官在陪伴我们从机场抵达这里时曾告诫过我们,在英国有各种类型的疯子,因此规劝梦露在没有警卫人员在近旁时,无论如何不要接触群众,甚至连唱诗班的孩子也会招惹麻烦。 “可能就这样站着,”我说,立即意识到我在自己一生中还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这样我俩就毫无目的地站着,她半睡半醒地摇晃着身体,与此同时,几百个虔诚的声音达到了高峰,经过那湿冷的英国之夜,继续向我们汹涌澎湃地压过来。 在我们打定主意之前,主旋律轻轻地停顿了。我拨开帷幕向外窥视,只见唱诗班全体小心谨慎地越过树篱与栅栏,像小人国地居民返回蘑菇荫下似的消失在黑夜中,显而易见,他们为总算将歌声送入玛丽莲·梦露的美梦而感到心满意足。 总之,玛丽莲每到一处,都受到公众的围观,他们竞相争睹这位好莱坞红星的风采,还争先恐后地请她签名。 影片《王子与歌女》拍摄期间,米勒夫妇住在英格汉姆的园林院落里,地处温沙公园附近。那里碧树参天,绿草如荫。每到傍晚,他们都会到幽静而美丽地公园里散步、放松。 终于,《王子与歌女》开拍了。劳伦斯也已经听过一些和玛丽莲·梦露合作的一些头痛的事情,但他认为他能够应付。他跟曾经与玛丽莲合作过的三位导演约翰·赫斯顿、比利·王尔德和乔舒亚·洛根打听过玛丽莲的情况。洛根曾经反复写信给劳伦斯,警告他:“请你千万别告诉她如何表演,她可能是世界上最懂得表演的人,不要去向她下命令,这会使她甩手不干,你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第八章:阿瑟·米勒(7)
《王子与歌女》是一部古装喜剧片,以乔治五世加冕之际,英国王子与美国歌女之间的爱情故事为情节。这部作品原为舞台剧,由劳伦斯·奥立佛及其夫人费雯丽主演,他们的舞台表演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这部电影搬上银幕的时候,女主角由费雯丽换成了玛丽莲·梦露。在四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和以往一样,葆拉·斯特拉斯伯格和梦露一起呆在拍摄现场,对梦露进行现场指导。但是影片的导演、男主角扮演者奥立佛希望她的表演能够贴近英国古典戏剧的风格。梦露的丈夫米勒也认为斯特拉斯伯格的“无意识”表演,对于玛丽莲成为一个“演技功力”深厚的大演员,没有什么好处。但是玛丽莲坚持留葆拉在身边,对奥立佛的指导听不进去,最终使得他们两人所演的角色神色各异,像是不在“同一情景”之中。三人各执己见,各不相让,使得玛丽莲·梦露的精神大为紧张。最后,不得不把她的精神分析医生——玛格丽特·霍恩博格从纽约专程请来。 关于这个表演艺术上的争执,也很难说谁是谁非。但好莱坞著名导演比利·王尔德对玛丽莲的表演评价中可见一斑,他说:“如果玛丽莲要演戏,那还需要她对角色进行更深入、广泛地理解。她是继卓别林之后好莱坞最出色的喜剧演员。她的表演特点是:只要告诉她所扮演的角色和台词,而不用理解镜头如何,让她轻松自如地表演,就能很好地体现角色的性格,并且能演得相当精彩。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她就像是儿童演员和动物演员一样,是靠本色表演的。而斯特拉斯伯格对她所传授的,并不是演技,而是根据自身的性格特点,本能地表现角色的性格。” 在四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劳伦斯对玛丽莲的迟到;在镜头前的不知所措;有时不友好地合作而烦恼透顶。他试图帮助梦露克服怯场的毛病,但操之过急。他让玛丽莲坐好以后数到三然后念台词。但这样做失败之后,他终于不耐烦的朝她大喊大叫:“你连数数都不会了?!”梦露认为这损害了他们之间相互尊重的关系。玛丽莲在几年后说:“劳伦斯爵士试着和我友好的合作,但他做不到,就好像将我当作从贫民窟来的人一样对待我,我就存心和他作对,我总是迟到,他最恨我迟到,我想你既然不尊重你的艺术伙伴,你也不会和她合作得好。尊重别人是每个人应该做到的。” 就在这部影片快要拍摄完毕的前夕,奇迹真的像一些先前与玛丽莲合作过的导演所体会过的一样,劳伦斯也体会到了,那就是玛丽莲竟然变得非常合作,使得最后的一些拍摄工作进行得非常顺利。劳伦斯自己也在回忆录中写道:“玛丽莲是太奇妙了,是所有演员中最好的一个。” 1957年,影片《王子与歌女》拍摄完毕并上映。尽管这部电影的票房价值不高,玛丽莲本人也认为这次的表现与在《公共汽车站》中的相比,倒退了一大步,但她仍然在英国是轰动一时的人物。在离开英国以前,在一个为皇家放映这部电影的晚会上,伊丽莎白女皇接见了她。玛丽莲显得格外谦恭有礼。她在劳伦斯的坚持下,向摄制组的全体工作人员道歉:“我希望你们大家都能原谅我,但这不全是我的过错,我是病了。” 关于这部影片,影评界的人士还算认可。评论家诺埃尔·科沃德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劳伦斯的演技是超等的,玛丽莲非常漂亮可爱,但太强调了胸部和臀部,不过对我来说它还是一部媚人的片子。” 1958年,玛丽莲·梦露凭借《王子与歌女》中的歌女一角,获得了意大利艾尔西表演奖。而在伦敦著名的塔桑德夫人蜡像馆里,玛丽莲有了一个不朽的蜡像。“她”穿了一件富有魅力的长袍,手中拿了一杯香槟酒。 米勒在回忆这次合作的前后经过时写道: 新闻界对玛丽莲·梦露一会儿捧上天,一会儿又打落在地。我的出现势必激怒了诸如《纽约每日新闻》这类报纸。因此在玛丽莲拍完《公共汽车站》回来后,这些报纸就认为,不仅必须诋毁她,而且要中伤她的美貌。这些在当前显得更加重要,因为据说她与著名莎剧演员劳伦斯·奥立佛联袂主演的梦就要实现了。她不再置身于无数想要脱颖而出的新星之列,而且可能在我们婚后不久就要去英国,拍摄《王子与歌女》。因此他们必须采取行动! 我们立即准备去英国。玛丽莲将与也许是世界上最受瞩目的男演员劳伦斯·奥立佛共同主演新影片《王子与歌女》。奥立佛还将出任导演。 我俩乘飞机飞了整整20个小时,才横跨大西洋到达英国,然后就是出席记者招待会。据说这次记者招待会是英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有大约400名来自全英国的新闻记者出席。至于问了什么,回答了什么,我当然忘记得一干二净,回忆不起来了。因为当时所有人都因为玛丽莲·梦露出现在他们中间而惊诧不已,仿佛看到一位女神从英伦三岛周围冰凉的海水中浮现出来。 我们到达伦敦后的第一天,奥立佛就来拜访我们。在晴朗的日子里进行礼节性拜访看来充满着希望,阳光洒入窗内,空气清新。他显然为玛丽莲所陶醉,殷勤地向她展示了她拍片所需要的爱德华时代的时装以及场景照片。但玛丽莲把一切都归还给他,渴望在一周左右开始拍片前痛痛快快地休息一下。她看来心事重重,而且比我意识到的还要疲劳。。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八章:阿瑟·米勒(8)
玛丽莲很快就意识到,奥立佛所以要来接她来,仅仅是因为他需要钱,同她主演一部电影能赚钱。我对此只相信一半。即使奥立佛的动机不纯,他不会降低他的艺术鉴赏水平来让玛丽莲饰演这个角色。现在到了必须维护奥立佛的时候,我所以如此做是要她正视现实,否则我就是支持了处于幻想中的玛丽莲。但这却导致了她开始怀疑我对她那绝对的忠诚。这种摩擦逐渐使我意识到她再次预感到要被冷落。她不能忍受别人反对她的主张,而奥立佛有意使她的期望落空。 但更糟的是,她绞尽脑汁也要找出在这件使她失望的事情中我的立场。我不得不为自身利益而惊恐地反驳她,同时也是为了我所看到的事实。我坚定的立场使她不再固执己见。过去谁要是反对她,她就不能爱他。尽管如此,也还是有“美好”的日子。我们骑车破雾穿行于树木参天的温沙公园之中,或者我们乘车去布莱顿,流连忘返于风景如画的海滨大道上。玛丽莲尽力使自己看起来不像是一个需要别人小心服侍的病人。 我俩谈论未来,准备在乡下购买一幢住宅。她梦想拍完这部电影就做一个妻子,平静的生活。在拍摄影片的日子里,她不吃药就根本睡不着——这种镇静药比我当时所知道的更危险。我自己也吃过几次药片,确实有半天时间都是迷迷糊糊的。我相信玛丽莲在白天不得不为了保持头脑清醒而努力。但这一切立即该结束了。我们只要努力坚持到底争取到电影摄制完成,然后,真正的生活就能开始。 四、真正的生活 《王子与歌女》一片不成功,米勒夫妇回到纽约,玛丽莲·梦露电影公司宣告解体。米勒夫妇期待的“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