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滑入辛亥年: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历史滑入辛亥年: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1辛亥前夜- 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众领导放声大哭:皇上啊,你遭罪了。
  袁世凯:难不成大家真的穷得一两银子也拿不出来了?
  众领导:真的,我们家里一贫如洗,家徒四壁,袁大人你去搜,你能搜出一两银子来,我是你养的。
  袁世凯被感动了:真是好干部啊……大家哭成这个样子了,现在会议休息,大家吃点水果点心,幸亏咱们山东没让义和团给祸害,吃的喝的还不缺……
  各级领导去吃水果,这边袁世凯进了小会议室,早有人迎了上来:袁大人,查清楚了,各级领导在票号钱庄的存款有一百多万两银子……袁世凯接了过来,说:好,通知领导们继续开会。
  领导们嚼着水果再次走进会议室,袁世凯把票号里取出来的钱往桌上一堆,愤怒地谴责道:你们大家,都是两袖清风的好干部,可是这些票号的掌柜们也太可气了,他们竟然假冒你们的名字在票号里存款,败坏领导的声名和威信,为了惩罚这些别有用心的人,我现在把这些银子都给太后皇上汇过去,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
  众领导放声大哭:老袁,你这个杀千刀的……吃领导不吐骨头啊……
  。 最好的txt下载网

16 红灯区里的加班费 
关于袁世凯智取各级领导干部的私人存款一事,听起来决然不是他的风格,因为此人在部下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若是如此狠辣,是很难在官场上站住脚的。
  但这件事,是袁世凯的女儿写出来的,据说她是听哥哥袁克定说的,所以大家明知道这是俩孩子在说瞎话,可还得当真事记录。
  实际上,袁世凯这个人是很有情调的。
  袁世凯在山东的时候,有一个秘书阮忠枢,该老兄一次无意中途经红灯区,不巧遇到了头牌赵熙官,这赵熙官端的是名花丛中的状元,胭粉场上的花魁,比花解语,比玉生香,孤灯对坐,人比花娇……阮老兄一下子就意乱情迷、颠三倒四了起来。
  阮老兄爱上了赵熙官,赵熙官也想跟他回家,奈何这种事他们说了不算数,鸨母一开价,就吓昏了阮忠枢。
  没钱,阮忠枢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恰好袁世凯吩咐他起草电文,这老兄一手执笔,满脸是泪,写了半晌一个字也没写出来……
  袁世凯火了:老阮,你这是什么工作态度?
  阮忠枢哭道:问世间情为何物,何必难为我这么一个小秘书……
  袁世凯:原来不过是为了女人,你真他妈的没出息!
  阮忠枢:巡抚大人,你家里大小老婆十几个,敢情是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啊,我可不像你那么滥情,我和熙官两人已经发过誓,山无棱,江水竭,冬雷震夏雨雪……要休且等青山烂,水面上秤砣浮……
  袁世凯:浮你个头,给我滚!
  阮忠枢双手掩脸,失神而去,他脚步踉跄,向着自己的破蜗居走了过去。远远的,就看到一个熟悉的丽人身影正站在门前,向他招手,阮忠枢眨眼再眨眼,他没眼花,也没看错,正在家里等待着他的女人,赫赫然正是他日思夜想的赵熙官……
  好似猛虎下山,又如饿狗扑食,只听赵熙官发出一声夸张的惊叫,阮忠枢家的门前已经空无一人,只有房屋富有节奏地弹跳着,弹跳着……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浪漫满屋结束,阮忠枢老兄泣不成声:熙官……你怎么也跟我一样,上班的时候中途溜号了,要是让老鸨抓到,记你一个迟到早退,你这个月的奖金又该泡汤了……
  赵熙官道:没关系,我已经正式辞职了,以后只为你洗菜做饭,做你的小妻子,再也不回去了……
  阮忠枢:……可是你的赎身费……
  赵熙官:怎么?你不知道?巡抚袁大人没跟你说起吗?
  阮忠枢:说起什么?
  赵熙官:巡抚袁大人已经替我赎了身,以后我们两人就可以天天在一起了……
  天天在一起?阮忠枢心里说:你这丫头想得美,袁世凯待我如此恩重,以后我还不得天天加班啊?
  袁世凯义赎赵熙官,成就了她和阮忠枢的美事,一时之间成为了官场上的佳话。
  此后山东各地的年轻公务员,但凡见到袁世凯,莫不作出情深深意浓浓的神态,如被棍子打过的狗,在袁世凯的门外逛来逛去,不时地长吁短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休也不能休,水面上秤砣浮……
  不知道袁世凯怎么打发的这些小浑蛋……
   txt小说上传分享

17 中国不缺警察 
慈禧太后鸾驾回京。
  走到半路,老太太突然打滚撒泼,闹将起来。
  谁又惹着她了?洋人,还是洋人!
  原来,慈禧太后结束了对西北地区的“考察”,要回京,来的时候太狼狈了,回去的时候,那是不能再狼狈的了,但要命的是,回去的路上经过天津,而按照中国和列强刚刚签署的辱国条约,天津是决不允许中国驻军的,也就是说,如果慈禧太后要是经过天津的时候,就必须像做贼一样悄悄地溜过去……这让慈禧太后如何能够容忍?当场她就闹将起来。
  看老太太闹得实在不像话,荣禄急忙致电袁世凯:
  阿凯,交给你一个光荣而神圣的使命,替老太太摆平天津的洋人。
  至于如何摆平,这事荣禄就不管了。
  于是袁世凯离开山东,出发去从洋人的手中接管天津。
  到了地方,洋人搬出账目来:这是我们接管天津时的财税账目,这些日子以来收了多少钱,维护地方治安花了多少钱,还剩下五千五百两银子,请您查收。
  袁世凯笑嘻嘻地把钱票接过来,往怀里一揣,然后向后一招手,就见五百名穿着奇装异服的清兵冲了上来,洋人大怒:袁世凯,你敢违背国际公约?
  袁世凯茫然:哪里有?
  洋人:怎么没有?公约上明明约定,你们中国人不许在天津驻兵的。
  袁世凯:是啊,我也没带兵来啊。
  洋人气急:怎么没有,你身后的几百名士兵是怎么一回事?
  袁世凯摇了摇头:乱讲,不要以为你是洋人就可以乱讲话,你这样乱讲话我一样可以告你诽谤—我身后这些人哪里是士兵,他们是警察。
  洋人顿时晕了:……什么什么,你们中国哪来的警察?
  袁世凯:废话,我们中国什么都缺,就不缺警察,你就等着瞧好吧。
  这就是中国第一支警察队伍的来历。
  首创中国巡警制度—这袁世凯,让洋鬼子们顿时全都傻了眼。
  于是众公使纷纷进宫,说道:你们中国这不是有明白人吗?放着袁世凯不用,我说你们这脑子是不是进水了?
  慈禧太后摇头叹息:这袁世凯,比不了李鸿章啊,虽说这两人一样的能干,可是李鸿章书读得太多,人就比较傻,所以才会闷头替我大清国卖命不吭声,可是这个袁世凯……他不读书……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自古以来,举凡不读书之人,哪有一个靠得住的?
  荣禄:那……怎么办呢?
  慈禧太后:还能怎么办?加官晋爵吧,控制使用吧,谁让这个大清国四亿五千万废物点心,就这么一个明白人呢?
  圣旨下:袁世凯升任北洋大臣,直隶总督。
  这个官在全中国四亿五千万人中,排行老三。
  慈禧太后是老大,光绪笨皇帝是老二,老三就是袁世凯了。
  他这官,升得实在是太快太快了,快得让人民群众无法接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18 老太太眼睛贼亮 
袁世凯升任了全国老三,头一件事就是……要求维新变法。
  而且他的步子,迈得比康有为大得多。
  维新党人就为了一个变法,掉了也不知多少颗脑袋,这袁世凯,难道就不怕掉脑袋吗?
  可是袁世凯这人,他总是饭熟了才肯上桌,经过了义和团这么一番折腾,八国洋鬼子的欺凌,变法的时机已经彻底成熟,这时候中国人就连吃奶的娃娃都晓得,大清国不变法,是不行的了。
  总之,康有为变法的时候,是阻力重重,所以逼得他要杀慈禧太后。
  等到袁世凯变法的时候,是顺风顺水,从慈禧太后到革命党,全都支持他。
  仍然是康有为当年的老路子。
  第一步,先废科举。
  康有为废科举的时候,他的大弟子梁启超差一点没被京都举子活活打死。等轮到袁世凯,举子们早被义和团砍得皮毛不剩,所以这科举已经是名存实亡,没有一个人提出反对意见,只有一片支持声。
  第二步:兴教育,建学堂。
  现在国人全都领教过了洋枪洋炮的厉害,已经知道了孙悟空猪八戒等神仙是靠不住的,所以这条建议顺利通过,只不过……要建学堂,钱从哪儿来呢?
  于是袁世凯推出第三步:兴实业,建工厂,铺铁路,造机车……这些活都是早年李鸿章干的,就因为干这些活,李鸿章被义和团封为中国头号大汉奸,现在轮到袁世凯,又是一片鼓掌声。
  实业带来财富,如今的袁世凯是大清国最有钱的人了,他全面接收了李鸿章原来的人马,那些忐忑不安的老学究来到袁世凯这里,工资立即翻番,众人大喜,于是立即卖命苦干—袁世凯这人特会捞钱,有一个唐绍仪的留学同学,叫梁如浩,被袁世凯收在旗下,并派他去接收关外铁路,据说他每个月都能给袁世凯捞上来八十万两银子,所以在袁世凯这里,只要你能干而且肯干,钱是绝对少不了的。
  有这么多的钱,袁世凯截长补短,拿出一点来意思意思,办百八十所学校,还是相当容易的……
  然后袁世凯又干了一件事:公派留学生出国!
  慈禧太后最担心的,就是这最后一条。
  由于留学生有相当比例都是湖北人,慈禧太后忧心忡忡地说:
  造就人才是湖北,我所虑的也在湖北。
  这老太太,眼睛贼亮贼亮的,我们知道行将爆发的辛亥革命,就是在湖北,在大武汉爆发,这老太太竟然一瞧一个准,这就难怪她能够趴在龙椅上好多年了,这眼神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