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阳山本一山,河神巨灵,析开为二。事具在叙事中。
【豫镇 秦城】《周官》曰:豫州,其镇山曰华山。《汉书》曰:贾谊《过秦论》曰:“秦王缵六代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四合 二岑】《华山记》曰:华山高岩四合,重岭秀起。郭缘生《述征记》曰:华山有二岑,直上数千仞;自下小岑叠秀,迄于岭表,有如削成。
【莲峰 柏箭】《华山记》曰:华山顶生千叶莲花,《韩子》曰:秦昭王令工施钩梯而上华山,以松柏之心为博箭,长八尺,棋长八寸,而勒之曰:“昭王尝与天神博于此。”(棋作綦,非。)
【玉版 金液】崔鸿《前燕录》曰:石季龙使人采药,上华山,得玉版。《列仙传》曰:马明生从安期先生受金液神丹方,乃入华阴山,合金液。不乐升天,但服半剂,为地仙。
【骑龙 驾鹿】《列仙传》曰:呼子先者,汉中关下卜师,寿百余岁。临去,呼酒家妪急装。有仙人持二茅狗来。至,先将一与酒妪。俱骑之,乃龙也。上华山,常于山大呼,言子先酒母在此。《神仙传》曰:卫叔卿常乘云,驾白鹿。见汉武帝,将臣之,叔卿不言而去。帝悔,求得其子度世,令追其父。度世登华岳,见其父与数人博于石上,敕度世令还。
【石鼓 玉浆】《华山记》云:华山顶有石鼓,父老传云:“尝有闻其鸣者。”郭璞赞曰:华岳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
【归马 遗璧】《尚书》曰: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史记》曰:秦始皇三十六年,郑容从关东来,至华阴,望见素车白马,从山上下,知其非人,止而待之。遂至,持璧与郑容曰:“为我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
【天井 石榻】《水经注》曰:华山中路名天井,才容人行。迂回顿曲而上,可高六丈馀。山上有微涓细水,流入井中,亦不沾人。出井望空视明,如在室窥窗。《列仙传》曰:修羊公者,魏人,止华阴山石室中。中有悬石榻,卧其上,石尽穿陷。
【扪虱 持狗】崔鸿《前燕录》曰:王猛隐华山,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说当代之事,扪虱而言,傍若无人。持狗已见骑龙注中。
【毛女 巨灵】《列仙传》曰:毛女者,在华阴山中,山客猎师,世世见之,体生毛,自言秦始皇宫人。巨灵见叙事中。
【五里雾 千叶莲】范晔《后汉书》曰:张楷,字公超,隐居弘农山。学者随之,所居成巿。能为五里雾,后华山南遂有公超雾巿。千叶莲见叙事。
【集灵宫 望仙门】桓谭《仙赋序》曰:华山下有集灵宫,汉武帝欲怀集仙者,故名殿为存仙,门为望仙。
§诗
【隋孔德绍《行经太华诗》】纷吾世网暇,灵岳展幽寻。寥廓风尘远,杳冥川谷深。山昏五里雾,日落二华阴。疏峰起莲叶,危塞隐桃林。何必东郡外,此处可抽簪。
【沈佺期《西岳诗》】西镇何穹崇?壮哉信灵造。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傍见巨掌存,势如拓东倒;颇闻首阳去,开拆此河道。磅礴压洪源,嵬峨载清昊;云泉纷乱瀑,天磴矻横抱。子先呼其巅,宫女世不老;下有府君庙,历载传洒扫。皇明应天游,十月戒丰镐;微末忝闲从,兼得事蘋藻。宿心爱兹山,意欲拾灵草;阴壑已永闭,云宝绝探讨。芳月期再来,回策思方浩。
§序
【后汉张旭《华岳碑序》】《易曰》:天地定位,山泽通气,然则山莫尊于岳,泽莫崇于渎。岳有五而华处其一,渎有四而河在其数,其为灵也至矣。人主废兴,必有其应,故岱山石立,中宗继统,太华授璧,秦胡绝绪。布五方则受其西,列三条则居其中。若广兽奇虫,山经有纪;经有望秩之礼,典有生殖之祀。盖所以宗山川而报功也。四海一统,天子乘其祀;诸侯力政,强国摄其祭。其奉邑曰华阴久矣。
【西晋傅玄《华岳碑序》】易称法象莫大乎天地。天以高明为称,而岳配焉;地以广厚为基,而岳体焉。若夫太华之为镇也,五岳列位而在其首,三条分方而处其中。参两仪以比德,协和气之絪缊。济云行而雨施,兴雷风以动物,是以圣帝明王,莫不燔柴加牲。尊而祀焉。
§赞
【东晋郭璞《太华赞》】华岳灵峻,削成四方;爰有神女,是挹玉浆。其谁游之,龙驾云裳。
○恒山第六
§叙事
按:恒山,五岳之北岳也。《周官》:并州,其镇山曰恒山。《风俗通》曰: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亦谓之常山。(《白虎通》曰:北方为常山者何?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尔雅》曰:常山谓之恒山。《五岳图》云:恒山高三千九百丈七尺,上方三十里,周回三千里。有太玄之泉。神草十九种,服之可度世。《管子》云:恒山北临代,南俯赵,东接河海之间。早生而晚杀。五谷之所蕃熟,四种五获焉。《后魏书》云:道武立庙于其上,置侍祀九十人,岁时祈祷水旱。至文成帝东巡,亲礼其神焉。
§事对
【赵符 燕玉】《史记》曰:赵简子谓诸子曰:“吾藏宝符于常山中,往得者立为后。”诸子皆竞往,无所得。无恤曰:“常山临代,代可取也。”简子曰:“是知符矣。”遂立之。崔鸿《前燕录》曰:慕容俊寿光二年,常山寺大树根下得璧七十,圭七十三,光色精奇。有异常玉,俊以为神岳之命,以太牢祠之。
【率然 神护】《孙子兵法》曰:常山之蛇,名曰率然,一身而两头。击其一头则一头至,击其中则两头俱至。《神农本草》曰:常山有草名神护,置之门上,每夜叱人。
【珪璧 蓬蔂】珪璧见上燕玉注中。《列仙传》曰:昌容者,常山道士,自称殷女,食蓬蔂根,往来山下。见者二百余年,颜色如二十许人。
【临代 俯赵】事并见叙事中。
【虞巡 并镇】《虞书》曰:十有一月北巡狩至北岳,如西礼。并镇见叙事。
【两头蛇 五获谷】两头蛇事见率然注中。五获谷事见叙事中。
【毕昴之精 赵代之境】《春秋元命苞》曰:毕散为冀州,分为赵国,立为常山。宋均注曰:常山即恒山也,是毕昴之精。又曰:赵国有常山,临代也。
【无恤得符 昌容得道】得符事见赵符注。昌容事见蓬蔂注。
§诗
【西晋傅咸诗】奕奕恒山,作镇冀方;伊赵建国,在岳之阳。
【周王褒《渡河北诗》】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绝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文
【唐太宗《祭北岳恒山文》】维大唐贞观十九年,以大牢之奠,敬祭于恒岳之灵次。苍苍元气,纪三光而成象;茫茫后土,镇五岳以成形。衡岱启东南之趾,嵩华表西中之固。惟灵山之秀峙,亘朔野而摽奇。兽啸龙腾,风云之所吐纳;霓裳鹤盖,神仙之所往还。叠嶂参差,凝烟含翠,重冈纷纠,照日分红。绝壁千寻,孤峰万仞,桂华侵月,松萝挂云。幽涧冬暄,飞泉夏冷。宝符临代邦之美,灵蛇表阵势之奇。铄石七年,无以亏其大;含波九载,不能损其高。巍巍乎与乾坤而永固,隐隐乎横古今而不绝。属以授旗赵郊,誓师冀土,敢荐牲玉,惟神飨之。
【后魏孝文帝《祭恒岳文》】维太和十八年,敬昭告于恒岳之灵。天极构高,人晖肇启;幽明合欢,百神同悦。今龙旆鸣銮,载还伊室,迈历恒峦,路邻阴岳;惟灵作镇,出纳炎冰,帝道资功,坤仪凭德。故遣兼官以牲玉荐于恒岳之灵。尚飨。
○嵩高山第七
§叙事
按:嵩高山者,五岳之中岳也。《释名》云:嵩字或为崧。山大而高曰嵩。《白虎通》云:中央之岳,独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山。《续汉书》云:汉武帝礼登中岳闻言万岁声三,于是以三百户封奉词,命曰崇高邑。至后汉灵帝,复改崇高为嵩高焉。戴延之《西征记》云:其山东谓太室,西谓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总名也。谓之室者,以其下各有石室焉。少室高八百六十丈,上方十里,与太室相埒,但小耳。《杂道书》云:自岳神庙东北二十里至一山,名曰东龙门,其东有三台山。昔汉武东巡过此山,见学仙女,帝观之,遂以名焉。南有许由山,高大四绝。其北有颍水,尧聘许由,其处犹有坛墠。昔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凤鸣,游伊洛间,道人浮邱公接上嵩山。三十余年,往来缑氏山。缑氏山,近在嵩山之西也。汉世有道士,从外国将贝多子来,于嵩高西脚上种之。有四树,与众木有异,一年三花,白色香美。
§事对
【二室 三台】二室,太室、少室也,已具叙事中。三台山,汉武帝立名,在嵩山上,事已具叙事中。
【神岳 天镇】《诗》曰:嵩高维岳,峻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庾阐《建武颂》曰:邈彼华岱,维岳之峻;岩岩高大,配天作镇。
【金璧 凤鹤】孙严《宋书》曰:高祖表曰:“沙门释法义于嵩高,庙所石坛下得玉璧三十二枚,黄金一鉼,符彩润洁。河南太守毛修之以灵岳降瑞,送诸神府。”《列仙传》曰:王子乔,周灵王太子晋也。好吹笙,作凤鸣。浮邱公接上嵩高,三十余年。后见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缑氏山头。”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乃举手谢时人而去。
【玉人 金像】卢元明《嵩山记》曰:岳庙尽为神像。有玉人高五寸,五色甚光润,制作亦佳,莫知早晚所造,盖岳神之像,相传谓明公。山中人悉云,屡常失之,或经旬乃见。《仙经》云:嵩高山大岩下有佛图奇妙,有一大金像在中,来语寺僧密公。密公时在嵩寺,寺在嵩山脚下,闻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