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两个人愁太多了,动不动的话,总是哭哭啼啼,要闹啊。还有这个意味,写得不错。林黛玉呢,写得那是非常灵巧,看着她聪明机巧,写白海棠说:“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你看用“偷来”“借得”写得很有风趣。实际就是讲它像梨花那么白,那么有风韵。又有梅花的精神,“借得一缕魂”这种措辞,看出她的巧。但这两句诗是借势的。我后面引了两句就是,卢梅坡的诗里面曾经写到,雪同梅花的比较:“梅须逊雪三分白”梅花比起雪来,没有雪白,比雪差三分,“雪却输梅一段香”,雪比起梅花来,梅花有一段香,雪没有。就是最后,雪同梅到底哪一个好,高下难分。这同林黛玉写的诗并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有启发。这种不叫抄袭,这种叫借势。就是活学前人好的地方,能够借他的“势”。但是最后,迟到的史湘云又做了两首,大家一看的话,以为这两首诗,以为大家都做得差不多了,很多白海棠诗了,结果她做的诗,就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她的诗给人一种语言非常自然,清新洒脱的感觉。我这里引了一句,“也宜墙角也宜盆。”因为大家都押“盆”字韵,我觉得这句就是随口讲出来的,说这花好,种在盆里也好看,种在墙角也好看,这很像她的人生态度。在家里,她父母死后,人家待她不好,过得很苦,她也能适应,到贾府来了后,换了一个很好的环境,她也合适。一个人随处都能适应,这个意思放进去了。还有“自是霜娥偏爱冷”,“霜娥”是神女,是“青女”,管霜雪的了,这里来比白海棠,但脂评说“不脱自己将来形状”,史湘云后来的婚姻在人家看来是非常美满,丈夫也长得漂亮,有才有貌,忽然之间婚姻破裂了,一直到老,变成牛郎织女了,“白首双星”,到白头,成为牛郎织女。“双星”两个字不是一对,而是对牛郎织女星的特别称呼。这种似谶式的句子还有“花因喜洁难寻偶”,花因为喜欢洁难寻偶,在其他地方他(脂砚斋)曾经说“湘云是自爱所误”。这个我们没办法解释,因为我们看不到曹雪芹原来是怎么写的,反正他们夫妻两个人是分开的。现在有文章说,她的丈夫卫若兰怀疑史湘云和贾宝玉有什么关系,什么金麒麟从哪里来的?一下子两个人的关系就分开了。还有别的猜测,我们不去管它,反正她是自爱的。所以,用“喜洁难寻偶”这种话来写。但脂砚斋认为,就诗论诗,写得最好的是那一句,吟咏白海棠,“秋阴捧出何方雪”。我不知道在座的人,喜不喜欢写诗词,我看了这句,我也觉得写得真好。清初李玉写过一个戏剧叫《一捧雪》,但这个是形容一个玉杯,白玉的杯子像一捧雪一样,她这里拿来形容白海棠,既然讲雪那就是冬天,但白海棠开在秋天,秋阴之下是没有雪的,所以要用“何方”,哪里来的雪呀?“何方”就是一个疑问,这个就比得很好,“秋阴捧出何方雪”,所以脂砚斋说“压倒群芳,在此一句”,脂砚斋也懂得诗的,把所有的人压倒的话,这个是根本,不是光弄巧,直接描写白海棠用一捧雪,一捧雪把它分开,就“捧出”,什么地方捧出雪来?这个表示惊讶。那么史湘云第一了,她得金牌了。
但是拿菊花诗来说的话,十二首菊花诗,大家都做了很多。结果,林潇湘夺魁,冠军是林黛玉。当然史湘云的诗,薛宝钗的诗也写得很不错,从小说里去看,它都有评论,而且哪一句写得好,都有。但是特别写得好的,把林黛玉的一首《咏菊》诗给拿出来:“毫端运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写律诗,要和题目扣得紧。这两句里有没有“咏”?当然有“咏”。通过话来咏也可以,通过笔来咏也可以,通过口来咏也可以。有没有菊花?有。修辞方面是隐藏在那里的,“霜”“月”都是秋天。特别是下面一句“口角噙香”,吟出来的诗句非常好,可叫“口角噙香”。漂亮的女孩子,本来嘴巴就香,口角噙香,何况吟出香句来,如果嘴里再含一朵菊花的话,就更香了;对月而吟,这种用衬托的办法写菊的句子,的确写得非常漂亮。后面一联很自然,其实我也认为她写得非常好。甚至更能看出作者喜欢林黛玉:“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素秋心?”“素怨”“秋心”是互文。这个“素”字,不单单是平素的,“素怨”就是秋怨,素秋了。咏菊的意思都在里面了。自己写在了咏菊花诗里面有很多怨恨的寄托,自己自怜,满纸怨恨,有几个人能够懂得我的心情?“秋心”就是愁了。吴文英的词里面,宋代的人,“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心上面有秋天的“秋”字,就是“愁”字。我觉得这两句诗里面,仿佛听到了曹雪芹的声音。曹雪芹写“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对象不一样,“一把辛酸泪”,它也有作者。但这里面好像从林黛玉诗里面,听到了曹雪芹题那个诗的回响,所以她诗得第一,那是毫无疑问的。
后来菊花诗做完了以后,贾宝玉又去做《螃蟹诗》,我看他是引诱人家写好诗,所以他也随便地写了一首,抛砖引玉,贾宝玉抛出一块砖头。林黛玉说,这种写法,我一百首都能写出来,随口就来了一首,当然写得也不好,随口出来。最后倒真的引出一块玉来,那是薛宝钗。全首诗讲螃蟹,但是从其中两句呢,在写《螃蟹诗》里面有所寄托。寄托什么呢?寄托人诡计多端,心事花样很多的人,横行霸道一时,最后被人家吃掉了,最后落得个悲惨下场,就像螃蟹一样。“眼前道路无经纬”,螃蟹不是这样直着走的,它不知道经纬,不管纵横,横行一时。“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皮里春秋,过去讲,肚子里褒贬人,“春秋”,用春秋笔法来褒贬人,不露声色地,肠子里鬼花样特别多,螃蟹里边花样是多,有黄的有黑的,是不是?它的皮里,就是壳里。“空黑黄”,一个“空”字,说徒劳,因为你最后还不是被人家煮了吃掉了么?所以这一联对得也工。所以众人评:“这是食螃蟹绝唱!这些小题目原是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只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曹雪芹放到这些地方来讽刺,让薛宝钗写得最好。薛宝钗对人情、对世故比较精通。读得书也多,学问也广博,看问题也看得深,城府也深,思考也深。所以她写出这样的诗来,不像林黛玉很单纯,不像史湘云这样随口的,她也不大讥讽的。这个地方,所以《螃蟹咏》又以这个为最好。本来《红楼梦》常常是以小来见大,以家喻国,他写的范围是一个家庭,实际上,常常发挥,让你想到一个国家。比如说“王熙凤协理宁国府”,你说这是管家务,办丧事,仅仅是这个意思啊?不是。她就像一个国家的宰相、国务院总理,处理很乱很乱的国事一样?有这种才能,这一点,小说最后都指出来了,叫“金紫万千谁治国”悬着金印,穿着紫袍的,万万千千个大官,哪一个能治好国家呢?“裙钗一二可齐家”姑娘一两个就可以把一个家庭弄好了。治家治国,小的地方同大的地方。他常常借小来见大。他说“这些小题目原是要寓大意,才算是大才”。这实际上也是曹雪芹《红楼梦》里面一个重要的特色。
我再举一个史湘云的。有一次开玩笑做谜语,有一次弄谜语给大家猜。大家猜不到。《点绛唇。耍的猴儿谜》:“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事终难继。”这一点不错,猴子是从野外捉来的,是从溪壑里捉来的,这是野外的,它离开野外以后,到红尘来游戏的。“真何趣”者,有什么趣味呢?让它带着帽子,穿着官服,沐猴如冠,这就是名,就是利,这是虚的。“后事终难继”,人家还不懂,为什么叫“后事终难继”?史湘云解释,耍猴的猴子哪一个不是剁了尾巴去的?把尾巴剁掉,这就是“后事难继”,但你说这首词的话,如果来讲贾宝玉,来讲贾府的话,合适不合适?《石头记》的石头,合适不合适?钟情溪壑分离,到红尘来游戏,来享受,有什么趣味呢?名利都是虚的,后事终难继,最后出家做和尚了,还继什么后事呢?所以作者写着写着,不再告诉你,谁写的诗本领更高一点,而只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气质,这是最重要的。所以你要说,林黛玉诗写得最好,也对,你说三个人都好,也对。
最后,我要来讲一讲,贾宝玉的诗才如何。是不是不如宝钗、黛玉、湘云呢?好像是如此。但这个话绝对不能说死。作者在描写贾宝玉和众姊妹在一起做诗,联句,带有比赛的性质。贾宝玉从来不争胜,不想跑得最快。他与这些姊妹相比总是处于下风,而且每次自己处于下风还特别高兴,最希望林黛玉能得第一。有时候李纨评还是薛宝钗的好,他就不高兴,“我看还是林妹妹的好”,他自己认为,我是最差,但没关系。所以他一次也没获胜过,这是有原因的:一个呢,也符合贾宝玉性格的塑造,他在女儿们面前,在姊妹面前,从来喜欢“做小”,不想逞强,不想比他们强。他这个不争。另外也就更突出这些女儿的聪明、有才,突出林黛玉才比宝玉还高,最明显的一点就是元春叫大家做诗。元春省亲的时候,这就像皇帝叫臣子做应制诗一样的,一个一个叫大家都写首诗,题个匾,她来评好坏。但是她弟弟,她是特别喜欢的,别人做四句就够了,你要做八句,不是做一首,而要做四首。她认为最好的地方,比如说潇湘馆、比如说蘅芜院,后来的还有稻香村,这些地方都叫他每一处做一首诗。做得贾宝玉苦得不得了,最后林黛玉看不过了,就“作弊”了,最后一首没写完,就是那个稻香村。“杏帘在望”这首,她就写好以后,写小纸团里面,扔给他,结果他马上就抄进去,最后评下来,这首诗最好,所有诗里面这首诗最好。“杏帘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