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 | 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自己去领悟时间的概念。
场合 | 在孩子问起有关时间的问题时,可以向孩子解释小时、分、秒的含义。
游戏方法 | 要教会孩子如何看时间,没有必要非给孩子买一个玩具手表,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去领会反而是更简单有效的办法。首先要留心孩子的提问,孩子老爱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啊”这样的问题,一般爸爸的回答是“一会儿就回来”或“很晚才回来”,这样的答案只会让孩子感到无趣,能够促使孩子关注时间观念的回答应该是“爸爸7点15分13秒回来”。一般孩子的知觉能力还停留在从表上最短的针来判断大概时间的阶段,对于分和秒还不太能看懂,孩子内心始终存在着“到底分是什么,秒又是什么”的疑惑,而爸爸说话时老是提到它们更增加了孩子的求知欲,没过多久孩子就会向爸爸或妈妈求教分和秒的含义,通过这个过程孩子逐渐理解了时间的概念。孩子总爱模仿爸爸的言谈举止,经过一段时间,当爸爸问孩子“你几点钟从幼儿园回到家里”,孩子即使不能理解分和秒的真正含义,也会回答说“3点25分23秒”。使唤孩子出去办事时问道:“你几点钟回来?”孩子会非常自然地回答:“1点12分15秒回来。”周末家人围坐一起时,试着向孩子提问:“现在几点了?”孩子就会告知几点几分几秒。当孩子能熟练地说出点、分、秒后,再对孩子说明60个1秒钟是1分钟、60个1分钟是1小时的六十进制就十分轻松了。
游戏效果 | 消除孩子对表示时间的点、分、秒的恐惧感,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孩子反而会经常向妈妈或爸爸提出有关时间的问题。
缺点 | 短期难见效,欲速则不达。
注意事项 | 根据孩子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很重要,操之过急会给孩子带来伤害,而开始教育的时机较晚又容易强迫孩子一定要学会,给孩子带来压力。
对重量的理解(克、千克、吨)
对性格的影响 沟通》秩序意识》自信心 年龄 5岁左右
游戏时间 1分钟以内 人员 爸爸和孩子
特征 | 孩子通过每天的吃饭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重量的概念。
场合 | 到了准备吃饭的时间。
游戏方法 | 这个游戏需要夫妇俩事先制定好方案,到了吃饭时间全家人坐在饭桌旁,丈夫就对妻子说:“请给我盛123克的米饭。”妻子将盛好的饭递给丈夫时说:“你今天好像挺饿的,我给你盛了148克。”3~5岁的孩子听见父母这样的对话,完全摸不着头脑,根据孩子年龄的不同,可能在理解上所花费的时间也不同,但当某一天孩子也会傻乎乎地对妈妈说“妈妈,请给我盛853克米饭”的时候,表明孩子已经开始对重量的概念有些入门了,此时妈妈就把饭锅里的饭都拿来,对孩子说:“你要是把这么多米饭都吃了,肚子还不胀破啊?”孩子这才意识到刚才所说数字是多么的可笑。
度量单位游戏(3)
家中如果有体重仪的话,全家一起来称量体重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体重要精确到克,如果体重仪反映不出克这个单位,也要编出一个数字来告诉孩子。家中的各种小碗、哑铃、足球都可以拿来称一下。当孩子关心起人体的重量后,就会对大象、老虎、牛、狮子、狐狸、鲸鱼、鲨鱼等动物的体重也开始感兴趣,此时向孩子说明重量时就可以使用吨这个单位,当然孩子会搞不懂吨的含义,这就需要再给孩子作进一步的解释。如果家里有弹簧秤的话,则更容易激起孩子的兴趣。
游戏效果 | 吃饭时间就是学习重量的时间,就这样和孩子做游戏,孩子终有一天会理解重量的概念,而吃饭时间也成了快乐的游戏时光。
缺点 | 如果和孩子的关系不是十分亲密的话,会影响学习的速度。
注意事项 | 这个游戏不是对孩子的灌输式教育,是一个让孩子自己通过生活体验来逐渐理解的过程,如果家长过于强求孩子在短时间内将其掌握,反而会适得其反,就让孩子抱着游戏的态度,孩子便会在潜移默化中融会贯通。
对距离的理解(千米)
对性格的影响 沟通》秩序意识》自信心 年龄 5~7岁
游戏时间 10分钟 人员 爸爸和孩子
特征 | 孩子的距离感很容易在汽车里形成。
场合 | 在汽车里呆很长时间的话孩子会感到很无聊,因为没有什么游戏可玩,这时可以做一些与距离相关的游戏来打发时间。
游戏方法 | 从首尔到釜山的距离大约为420千米,仔细观察高速路中央隔离带,会发现上面每到1千米处就有一个标示牌,用数字显示还剩余多少千米。用这个其实就可以玩个简单的游戏,比赛看谁能正确地猜出下一个标示牌的出现时间:从刚过去的标示牌起开始闭上眼睛,感觉到了下一个标示牌后赶紧举手,举早了不行,举晚了也不行。如果觉得没意思的话,还可以将距离改成10千米。另外在国道上大约每隔50米就有一个电线杆,孩子们可以比赛看谁数的电线杆多,10个电线杆是500米,50个电线杆是2500米,通过这些游戏孩子们渐渐地有了距离感,对于数字也具有一定好感,于是孩子开始想知道首尔到康陵或到木浦的距离是多少;眼光更远一点的话,会想弄清楚韩国到日本、中国和美国的距离。
游戏效果 | 不用刻意强迫孩子去理解距离的含义,仅仅通过游戏就能让孩子很自然地产生对距离的好奇感,从而逐渐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定的概念。
缺点 | 孩子越多玩起来越有乐趣,爸爸和孩子两人玩会没有意思。
注意事项 | 这个游戏三四岁的孩子就能玩,如果刻意地去教授孩子有关距离的知识,反而容易受到孩子的抵触。
对面积的理解(平方米)
对性格的影响 沟通》秩序意识》自信心 年龄 小学高年级
游戏时间 10分钟左右 人员 爸爸和孩子
特征 | 孩子可以弄清楚房间和客厅的面积大小。
场合 | 周末感到无聊时和孩子一起测量房间的面积。
游戏方法 | 如果孩子上小学低年级,可以让他用双臂来测量客厅和孩子自己房间的面积,得出数值后,大概就知道哪个房间比哪个房间大多少了。如果孩子上小学高年级,由于已经知道平方米是用来表示面积的单位,就可以直接用5米的尺子来丈量,长和宽各1米则面积为1平方米,房间的长和宽分别为4米和5米的话,长和宽相乘则面积为20平方米,100平方米的房间如果长为10米,则宽也为10米。客厅比房间的面积更大,一个人难以测量,要和孩子共同来完成,记录下各个房间的长度后再进行计算,最后将结果贴在客厅的墙上,孩子会更有成就感。
度量单位游戏(4)
游戏效果 | 和爸爸一起通过游戏的方式来熟悉面积的概念。
缺点 | 对于未入学的孩子来说难度稍高。
注意事项 | 对于低年级的孩子,一开始就教给他平方米的概念,反而会给孩子造成负担,首先要让孩子用两臂来测量,等孩子产生兴趣后再向其讲解平方米的概念。
特征 | 孩子通过自己爱喝的牛奶或饮料来了解容积的概念。
场合 | 孩子向家长要牛奶或饮料时。
游戏方法 | 这个游戏需要夫妇俩事先制定好方案,就餐时间丈夫对妻子说:“给我倒183毫升的水。”孩子会很不理解,水就是水,为何还要加上数字?使用这种方法持续一周或一个月后,孩子就会提出疑问,或是很自然地模仿起了爸爸:“妈妈,我也要10毫升水。”妈妈于是递给孩子少量的水,通过这个过程让孩子了解到数字和水的分量之间的关系。孩子有兴趣后就开始寻找身边有关容积的数字,电冰箱里常有的牛奶和饮料罐上、酸奶瓶上都印有多少毫升或多少升,通过这些数字便可得知容积的大小。经常在吃饭时间和孩子进行这样的对话,孩子就会自己尝试着用计量器皿来测量各个杯子的实际容积。
游戏效果 | 孩子在家中喝水或饮料时就逐渐形成了对容积的概念,孩子越多的话就越容易激发孩子的好胜心,效果也就越好。
缺点 | 如果强求孩子学习,反而会使孩子因为厌烦而中途放弃。
注意事项 | 不要总是执着于让孩子更快地提高能力,而是要以游戏的方式慢慢引导,过于强求反而会带给孩子伤害。
对钱的理解(元、角、分)
特征 | 通过使唤孩子办事,让孩子了解钱的概念并体会到钱的来之不易。
场合 | 让孩子去超市买东西。
游戏方法 | 让孩子去超市买东西,一定要将所买的东西名称、要找多少零钱写在纸上让孩子拿着,通过让孩子跑腿可以让孩子逐渐区分出10元、100元所代表的不同价值。另外,在找零钱的过程中孩子会好奇为什么会出现零钱,从而开始形成了钱的概念。在和孩子一起逛大型超市时,快到结算台时可以拿出100元钱让孩子先跑过去结账,再让孩子自己收取零钱。当然父母要在孩子的身边,这样孩子才不至于产生恐惧感。孩子收到零钱后还可以简单地问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找这么多零钱,这样孩子就会明白钱是如何流动的,以及钱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当孩子熟知本国货币后,就可以教孩子认识美国的美元、英国的英镑、欧洲的欧元这些货币。
游戏效果 | 让孩子跑腿办事是父母与孩子间沟通的重要手段,当孩子完成所交给的任务后,要简单地称赞两句。
缺点 | 如果超市距离较远则不适合年纪太小的孩子。
注意事项 | 每次让孩子干一件事就给孩子钱作为奖励,这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好。这样孩子的心中很容易会产生“跑腿就能赚钱”的想法,要让孩子把跑腿办事看成家庭成员间的一种合作,是自己应负担的一部分责任。
对速度的理解(时速、秒速、马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