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路途虽然颠簸,但并不太远。

  李密和他的忠实信徒王伯当终于来到了心中的瓦岗。

  意料之中,王伯当受到了翟让的亲自接见和热情款待,因为他毕竟带来了很多人马,在造反界有人就是资本,冷兵器时代人多就可以做大。

  意外的是,李密却被晾在了一边,或者说是被看管起来,根本没有机会向翟让阐述他一统天下的战略思想。

  翟让这么做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他不知道该怎么对待李密。

  一、李密曾协助杨玄感起义,收留他可能会引来官兵的围剿,徐世勣等人就建议将他赶走。

  二、李密足智多谋、一代枭雄,难以久居人下,日后会有异心。

  三、如果不收留或者杀掉,必使瓦岗人心尽失,天下英豪不敢前来,何况王伯当也不会答应。

  看到情形对李密不利,王伯当忧心忡忡,而李密却不慌不忙,只是让王伯当给翟让捎了一段话。

  “当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方乃巡游扬、越,委弃京都,此亦刘、项奋起之会,以足下之雄才大略,士马精勇,席卷二京,诛暴灭虐,则隋氏之不足亡也。”

  核心内容是”吹”:

  一、 吹翟让文武全才,雄才大略。

  二、 吹如有能士辅佐必成大事。

  三、 李密就是能人。

  王伯当的口才虽不及李密,但也很有感染力;翟让显然有些动心了,但手下众将的意见仍然不一。

  最后反对派徐世绩拿了一个主意,先试用李密一段时间,一试李密是否真才实学,二试是否对瓦岗忠心。

  于是,翟让当即决定召见李密。

  被软禁多天的李密,听到传令,没有丝毫怨言,高高兴兴的跑到大厅拜见寨主。不卑不亢的拱手和众人见礼,言称能来到瓦岗得见寨主乃是三生有幸,如不嫌弃定当犬马效劳。丝毫不提此前翟让对他的不友好行为,就好像从没发生过。

  李密的态度之好,有点出乎翟让的意料,心中有些惭愧,决定宴请李密,正式为他接风洗尘。席间李密表现的大方得体,和众人谈笑风生,慷慨饮酒,丝毫不见戒心,同时也获得到了翟让、单雄信这些豪爽之人的好感。

  次日在议事厅,面对众人,李密把自己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全盘托出,加之有王伯当在一旁附和,只讲的热情澎湃、手舞足蹈,一时间大帐内鸦雀无声;

  听懂的佩服,听不懂的也被他的气势和语言所震慑,都陷入了平静之中。

  翟让徐世吉、单雄信等有见识的将领是同意李密的见解的,他们也一直在苦苦思考和探索着山寨的出路,只不过百思不得其解,始终难以突破思想的瓶颈,而李密的出现为他们指明了方向,捅透了窗户纸,顿时有醍醐灌顶之感。

  看来,他就是瓦岗急需的人。

  翟让马上让李密上座,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慢怠了这位人才;李密反倒毫不在意,口称新到山寨未立寸功,实不敢受禄。并表示愿前去说服各路反王前来瓦岗效命,以报寨主收留之恩。

  翟让犹豫了,他显然不相信一介书生能说服各路山大王,秀才和兵是说不清道理的。一旦劝降失败,失去了刚找到的参谋,真是得不偿失。

17、应者云集 …(上集)
徐世歵却力主李密前往游说,这倒不是因为他相信李密能够说服几路藩反王,相反那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他根本不抱希望。

  他的算盘是试探李密,这也是他一贯的主张。

  一探李密的本领,不过失败是肯定的,至少徐世歵这么认为。

  二探李密的忠心,这才是主要的;是否受到不公待遇后,假装效忠,借机逃跑投奔别的山头。

  忠诚比才能重要,是山寨界的所信奉的至理名言;

  他的意思,翟让是明白的,这也是二人长期配合建立起来的默契。

  翟让同意了。

  但这是有条件的同意,既然是去劝降不是打仗,那就用不着派大队军马;只允许他带200名士兵前往,显然是怕李密策反军队另立山头。

  李密欣然从命,但也有条件的:

  一、 师出有名,瓦岗必须给他一定的头衔和职务,并且级别不能太低,这样才有说服力;并要翟让出具亲笔书信并加盖大印,以消除各位山大王的疑虑。

  二、 王伯当熟悉地理,需由他统领军卒陪同前往。

  两个条件一提出,翟让、徐世吉、包括王伯当、单雄信在内就明白了李密的意思:

  一、有王伯当保护性命无忧,山大王和瓦岗的随从不会加害自己

  二、万一无功而返,瓦岗不会拒之门外,因为还有伯当这位虎将,翟让舍不得。

  三、王伯当的现身说法,对广大山大王来说是再好不过事实论据。

  翟让也不好拒绝,因为李密的理由很正当,无懈可击;于是同意王伯当率部下200名士兵前往;封李密为瓦岗涉外特使,并给与了他军事部副参谋长虚职,(当然副参谋长有好几个,参谋长就是徐世吉)又亲笔书信一封交给李密。

  其实这才是李密最想要的结果,哪怕给的是虚职,但是我的级别在那摆着那,山寨开会也好、商议重大决策也罢,我都是要参加的,也就是说给了李密以后一展才华、雄辩瓦岗的长期机会,而且是合乎程序的合法的机会。

  一箭三雕。

  临行前,翟让还特意拉着王伯当的手嘱咐了几句,生怕王伯当一去不返,至于李密虽然听起来才华一流,但毕竟还没有做出过实质的贡献,山寨眼下最需要的是冲锋陷阵的猛将。

  一介书生,随他去吧。。 最好的txt下载网

18、应者云集(下集)
当看到李密和王伯当的时候,一直在等待消息的山大王惊诧不已;第一反应是李密逃出来了!

  因为此前他们听说李密被关押了起来,心想此行定是脱逃避难而来,还想到翟让会不会追杀到自己山寨来?

  个个带着满腹的疑惑和复杂的表情,一时间都无语了。

  倒是李密一如既往的面带笑容,并主动向他们问好,侃侃而谈。在大家急切目光的注视下,拿出了翟让的书信给大家,一旁的王伯当不失时机的向弟兄们介绍李密同志外交大使的身份和瓦岗副参谋长的职务,当然省略了副参谋长的之一。

  事实胜于雄辩!

  有王伯当这个鲜活的例子摆在面前,众人确实无话可说。

  对于李密大家心里是服气的,但纷纷表示事关重大,还需考虑一些时日,毕竟想去和真的要去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就好像我们一直想调动工作,但真要动地方的时候还是需要下一些决心的,人的内心总是有些抗拒变化的元素。

  可以说我们害怕变化,所以我们需要改革开放。

  轮到各个击破了,李密和王伯当单独的和每一个山寨主深谈、详谈、秉烛夜谈;利用王大哥的影响力和李密深入浅出的晓以利害,再加之反复的车轮战,因该说工作做得很到位,但还是缺少一个推动力。

  就在此时,一个神秘事件的出现,帮助了李密,也加速了大隋的灭亡,至今仍然深不可测。

  这是一则民间歌谣,名叫《桃李子》。其大意是说杨氏亡,李氏兴。 山寨的这些员工不愿意听天下大势,却很容易相信民间流传的神秘歌谣。当他们耳边回味着歌谣,心中想着李密的宏图大业时,这意味可就深长了。

  大家纷纷联想到李密高贵的出身和几次传奇经历,屡遭磨难但总有贵人相助,而且雄心壮志,不屈不挠;气质高贵,颇有帝王之威,莫非就是他???

  这种情况总是越看越像的。

  怪不得王大哥对他死心探底的,原来如此呀。

  终于有人先表态了,愿意投奔瓦岗。

  时尚是会流行的,决断是会传染的;一个屈服,同样的群体成员就会动摇,经过一番甚为剧烈的思想斗争,经历了幻灭和挣扎的思考后,这几个人决定听从李密,全部归顺瓦岗。

  探马来报,山寨不远发现大批人马时,翟让顿时跳了起来,他还以为有人来抢地盘,迅速的召集人马准备迎战。登上箭楼后观望半天后,还是不知是何方之敌来犯,因为杂牌军旗号不统一,只见足有五六千人,中军的大旗上书“蒲”字,但可以肯定一点不是官军。

  各位头领想了半天,也想不出那个山寨有姓蒲的大王,而且看样子规模还不小。正在困惑之时,探马再次来报,李密已说服几个山寨前来效力,很快到山寨。

  翟让登时大喜过望,传令大小所有头目出寨隆重欢迎,自己拔腿就往门外跑,这时军师贾雄提醒小心有诈;翟让稍一迟疑道:“李公既回,足显其心,我岂能不以诚待之,或敢来投于我?,不过贾雄还是暗中安排弓箭手做好准备,以备不测。

  来到寨前时,翟让与众人已在等候,满面喜色;李密下令原地待命,自己单独上前拜见翟让,翟让一把拉起李密,“李公真乃当世之苏秦、张仪也,让愚钝,险误先生也”。

  李密敢忙表示效忠寨主,当为瓦岗鞠躬尽瘁。

  接着由王伯当带领几位寨主参见翟让,而军士原地不动,也彻底打消了众人的怀疑,纷纷上前问候李密王伯当,以及几位反王。

  整个瓦岗乐翻了天,因为这次的胜利没有流血牺牲、没有冲锋陷阵,甚至都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而是凭借一介文人的雄辩之术得来的,更显得弥足珍贵,价值无可估量;很多人都第一次知道了“不战而屈人之兵”,原来战场所能获得的成果,别的方式可也以做到。

  鼓乐齐鸣;

  翟让隆重宴请各位寨主,席间让李密紧挨自己坐下,以示敬重,并当即将位寨主封为山寨要职,其部仍由李密、王伯当统领,打消了人的疑虑和担心,酒会很快就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这的确是高兴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