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隋末唐初名人录---英雄莫问出处- 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每次攻克城池后,所缴获的财物全部分给将士,自己分毫不取。

  夏王的生活也非常简朴,简朴到不像皇帝。

  他不喜欢吃肉,常食青菜、小米饭。

  其妻曹氏的穿着也同样简朴,手下的婢妾只有十几人;完全没有王后的气派。

  攻占聊城杀宇文化及后,俘获的宫女多达千人,并且都有姿色,但窦建德将宫女全部释放回家,不为己用。

  人无完人,优点越多的人往往其缺点越致命。

  窦建德有个大毛病……生性多疑,爱信谗言。

  曹操也多疑,但他不信谗言,他自己有很强的分辨能力。

  征战中,他收了很多的降将,比如张辽、庞德、贾诩等人,用人不疑。最大的错杀蔡瑁、张允,还是被周瑜用尽心机促成的。

  大将王伏宝随窦建德征战多年,勇盖三军,功绩在诸将之上,遭到诸将的忌妒,便进言说其谋反,建德不辨真假,便将王伏宝处死。

  王伏宝临死时言:“我无罪也,大王何听谗言,自斩左右乎”。自此后征战败多胜少。

  谋士宋正本经常忠言直谏,窦建德又听信谗言后将其杀死。此后人人引以为诫,无人再进忠言。

  可刘黑闼例外。

  已经是夏王的窦建德完全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马上任命为将军,并封汉东郡公,委以重兵,极为信任。

  刘黑闼确实不负所望,骁勇善战,率兵东征西击,少有败绩,军中称为“神勇将军”。

  此时的窦建德已经灭掉了宇文化及,在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南)称帝;大夏政权已拥有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南与洛阳的郑国王世充抗衡,西与关中的唐王李渊对峙,成鼎立之势。

  李世民消灭薛仁杲和刘武周后,解除了大唐后顾之忧。

  李渊为统一天下,于武德三年(620年)七月,命秦王李世民率军东征王世充,并遣使与窦建德商议互不侵犯条约,防止出现孙、刘联军火烧赤壁的一幕。

  十二月,王世充派其侄王琬等向窦建德求援。

  谋士刘彬献计,认为当今天下已成夏、唐、郑鼎足之势。唐强郑弱,势必破郑,唇亡则齿寒。应助郑退唐,先保三分之势,防止一家独大。

  窦建德纳其言,决定联郑抗唐,待机灭郑,然后再与唐争夺天下。

  应该说判断是正确的。

  当年华容道,孔明有意让关羽放曹操一马,就是为了防止东吴一家独大的局面出现,隆中对确立的思想就是先鼎立,待天下有变,北伐中原,后收复江东。

  可惜窦夏王身边没有孔明。

  即便是孔明也只维持了30年的鼎立之势。

  此非人力之败也,分久必合乃之天命大势,诸葛武侯之旷世奇才也难倒转。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建德亲率大军十余万自洺州南下援救洛阳,与秦王李世民军相遇于虎牢关(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一带)。

  坏就坏在了亲征上。

  刘备亲征东吴,大败而归,伤了蜀国元气,导致“益州疲弊”,三分天下难以持久。

  “若只欲伐吴,命一上将统军伐之可也,何必亲劳圣驾”,孔明之话仍在耳畔。

  五月,22岁李世民发挥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采用迷惑战术,声东击西,率4000人偷袭夏军主营,夏军大败,慌乱中窦建德被俘。

  唐军将窦建德押到洛阳城下与王世充见面,王世充见大势已去,不得已开城投降。

  窦建德在虎牢关战败被俘后,其夫人曹氏和左仆射齐善行率余部逃回洺州(今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南),多数朝臣准备拥立窦的养子为幼主,继续对抗唐军,救回夏王。

  有人不赞成。

  左仆射齐善行认为,以窦王的英明神武,尚且不敌李世民,是天意所为;以夏军目前的势力再与唐军对抗已毫无意义,不如干脆投降。

  尚书省有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左仆射就是当朝首辅。

  既然首辅说话了,而且这样或与可以换回夏王的性命,谁还反对?

  这种意见最后获得大多数将领的同意,于是窦军余部自动解散,愿降者降,愿去者去,府库财物都分给了士兵安家使用,让其各自去。

  然后齐善行与右仆射裴矩及建德妻曹氏率部下举山东之地,奉传国玉玺降唐。

  玉玺本在杨广的。

  但宇文化及杀死了隋炀帝,而窦建德又灭了宇文化及,于是就得到了玉玺。

  夏国,也就此灭亡了。

  刘黑闼等将领是不愿投降的,只所以不反对,是想换回他们所尊敬爱戴的窦王。

  可是他们的妥协没有换回夏王窦建德。

  武德四年,七月十一日,公元621年8月2日

  李渊不听李世民劝阻将窦建德夫妇杀害于长安。

  窦建德,时年50岁。

  在我看来完全是老朽书生齐善行误国,如果众人拥立新主,重整河山,要解救夏王的话,唐军方面为了招安夏国,很可能提出不杀夏王,不为难夏国旧将的承诺,当值唐之国基未稳,面临诸多势力威胁上之时局,李渊必不敢失信于天下。

  窦建德的灭亡,却把刘黑闼推上了政治前台,他将再起风云十余载。

  ====================================================================================================

3、 刘黑闼反唐

  武德四年(621年)五月,夏政权灭亡后,刘黑闼回到了乡里,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开始种菜。

  其实他一直都是农民。

  参加军队的也是农民起义军。

  隐居之下,他的心境并不平静。

  一直牵挂着窦建德的安危,等待着窦王的消息。

  在他平静等待的这段时间里,河北大地却并不平静。

  唐政府向夏国派出接收大员;是陈君宾、李君实、秦武通。

  陈君宾曾任唐邢州(河北邢台,距永年30公里)总管;窦建德攻陷邢州时;曾被活擒;打算将其斩首;在谋士凌敬的劝阻下;将其放走。

  他是和窦建德打过交道的人,也是一个和夏军将领有过节的人。

  他们采取的政策不是怀柔,不是润物无声的同化,而是铁腕手段。

  窦建德兵败后,他的部下大都各自带了一些财物,散居民间,躲避追杀。

  安定下来后,大多没有像刘黑闼那样韬光养晦。

  反而买地置田,做了地方的财主;由于平时行为粗暴,横行乡里,反成了当地百姓生活的祸害。

  不知是有意还是一视同仁,唐朝官吏对留有前科的他们本来就没有好感,根本没有先礼后兵。

  偶有行为犯错,官吏们就捆绑抓捕,严刑拷打,搞得窦建德旧部人人自危,担心秋后算账。

  正在这时,窦建德的死讯传来,诸人气愤不已,声言要为夏王报仇。

  恰好李渊下令召窦建德旧部范愿、高雅贤、董康买、曹湛等人去长安。估计是怕他们在地方聚众闹事,图谋不轨。

  调到长安,一是 脱离了他们的根据地。

  二是 在眼皮底下可以盯住

  三是 方便杀他们

  李渊对待失败的对手从来就不宽大,自唐以来被打败的各路反王没几个有好下场,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人不是暗杀被就是公*死。

  先前又有王世充手下大将单雄信等人被杀的先例,都认为李渊的召见是不怀好意的。

  去长安就是死;不去就是抗命也是死罪。

  不是的可能只有一个,反。

  记住是可能,不是绝对。

  在起兵前,按照惯例,先算了一卦。

  结果表明刘姓人为首大吉。(实际上几百年后篡唐的人姓朱,朱全忠)。

  刘姓???

  姓刘的人不少。

  可是愿意造反的人不多。

  他们先想到的是大将刘雅。

  很巧和,刘雅的家乡也是漳南。

  于是一同到漳南,将计划告诉了刘雅。

  夏王被杀,刘雅很悲痛,也很气愤。

  但他不同意造反。

  他说:“天下已平,乐在丘园为农夫耳。起兵之事,非所愿也。”

  隐藏的意思其实是说,当时夏王起义,因为隋朝无道,民不聊生。而如今大唐统一,天下就要太平,再起兵为的是什么???刀兵四起,不是为百姓,是为自己。

  那就不是起义了,而是反唐,是要做枭雄。

  刘雅说的很对,说明他很有政治认识,很有思想。

  怪不得这些人首先就想到了推举他为首领。

  果然不同反响。

  道不同不相与谋。

  众旧将非常生气,因为刘雅的说得很对。

  说得对,说得再对也得杀。

  因为怕计划被泄露,于是将老朋友刘雅杀死。

  由于就近原则,他们想起了漳南的另一个姓刘的,夏王的铁哥们。

  范愿说道:“汉东公刘黑闼果敢多奇略,宽仁容众,恩结于士卒。吾久常闻刘氏当有王者,今举大事,欲收夏王之众,非其人莫可。”

  得到了大家的响应。

  此时的刘黑闼正在悲痛之中。

  他等了两个月,等来的却是窦建德的死讯。

  连哭数日,悲痛欲绝。

  复仇的火焰已经在他的心中开始燃烧。

  老友相见,;自然欣喜。

  可是他们先是抱头痛哭,悼念夏王。

  鉴于先前的刘雅不同意反唐,这会范愿等人并没有开门见山。

  随后刘黑闼宰杀一牛;摆下酒宴;和众人叙旧,席间群情激昂;谈起眼下许多旧将有的已经坐牢被害;有的被发配充军; 还有他们也即将坐牢,无不义愤填膺,说起夏王更是声泪俱下。

  借着酒劲,越说越激动。

  史书记载了这样一段话:“夏王往日擒获淮安王,全其性命,遣送还之。唐家今得夏王,即加杀害,我辈残命,若不起兵报仇,实亦耻见天下人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