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籍厂长凑近操控室自动测温记录看了看,说:“没问题,温度超过了1650摄氏度。”
但中国工程师坚持自己的想法:“自动测温也有可能不准,请相信我。我用炼钢镜做过无数次判断。”
他们争辩的内容,是这炉钢是否达到了合同规定的1650摄氏度以上。这炉钢将用于生产能够抗硫化氢腐蚀的厚壁钢管,根据技术要求,其硫含量应低于,因此在采用喷射冶金过程处理时,出钢温度应高于1650摄氏度。现在,操控室自动测温记录显示,炉内温度已经达到了规定标准。但这位中国工程师用自带的炼钢镜看了之后断言,温度只有1600摄氏度左右,甚至更低,于是他提出停止钢包喷吹处理。
“但愿这次是你的眼睛不准。”英籍厂长用了一句英国式的幽默,然后就准备按原计划喷吹。
“如果你真要坚持的话,那么,我也要坚持一下,”中国工程师说,“我要坚持的是,这炉钢不应列入供货计划。”
英籍厂长显然还没有领会中国工程师的严肃态度,他拿起笔来,在炉前记录上写道:“徐教授认为这炉温度不够。”然后笑着将笔递给中国工程师,“请你签个字吧。如果温度不够,责任当然在我。但我相信,这炉钢没问题。”
中国工程师毫不犹豫地接过笔,写下自己的名字:“徐匡迪。”
结果,果然有接近200吨钢水冻在包中,造成了一次较大的事故。从此以后,每次出钢时,徐匡迪的炼钢镜都会被用来看一看温度如何。由于这副炼钢镜是徐匡迪从国内带去的,所以又被称为“中国眼镜”。
徐匡迪是一位优秀的工程技术专家,他是我国特殊钢生产和电冶金、喷射冶金领域的专家,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院士,2003年5月当选瑞典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还是英国皇家土木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和英国皇家工程院荣誉院士。但我认识徐匡迪的时候,他已从科研一线走到党政领导岗位上。在上海市,他先后担任高教局局长、计委主任、副市长、市长等职,是我国第一位院士市长。作为科学家,他是一流的,作为政府领导,他也政绩突出,广受拥戴。
在他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我每次到上海,他都会抽出时间款待我这个军方人士。我很早就知道他外语很好,外交能力很强。有一次,我陪同他会见外国代表团,他直接用流利的英语与外宾交谈,对于一位不是从外交领域成长起来的领导人而言,这是很难能可贵的。
后来,徐匡迪调到北京,担任中国工程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我们的接触更多了。徐匡迪是中德对话论坛的中方主席。这个论坛是根据中德两国领导人的共识而成立的,轮流在两国举行。其中,2006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第二次会议,2007年7月在柏林举行的第三次会议,我都受到邀请,并且积极与会。对于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工作,徐匡迪也非常支持。有时候,我们的外宾请他接见,他在很忙的情况下也总会抽出时间。2007年4月23日,我们邀请德国前总统赫尔佐克访华,徐匡迪在上午开会,下午出差的间隙,还抽出中午时间与赫尔佐克共进午餐,令我很感动。
在北京,我们的住处相距不远,甚至徐匡迪还曾经和夫人遛着弯儿就到了我们家。这时候,我也会和夫人沏上清茶,请他们在院内小坐,无拘无束、海阔天空地聊个痛快。有时候,他还会随手捎来一些可口的上海小吃,增添茶兴。
2005年4月,《徐匡迪文选(钢铁冶金卷)》由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我很快得到了签名本。对于钢铁冶金知识,我几无所知,但书前一篇《我的学术生涯》生动而翔实地记述了徐匡迪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治学、科研历程,我非常喜欢。本文一开始讲到的故事,就载于《我的学术生涯》。另外,在这篇学术自述中,徐匡迪还以题外话的方式,讲述了他的名字的来历——
匡扶正义、迪吉平安(2)
1937年日军侵占淞沪后,徐匡迪的父母随着难民潮向我国西南撤离,当时徐匡迪的母亲正身怀六甲。当年12月11日,在浙赣交界处一座古庙里,徐匡迪早早地来到了人世。在没有医生和助产士,甚至农村的接生婆都找不到的情况下,父亲在母亲的指挥下为徐匡迪接了生。为使徐匡迪铭记国仇家恨,遂为他取名“抗敌”。这个名字一直用到1944年徐匡迪在昆明读小学二年级时,语文老师说:“日本侵略者失败已成定局,抗战胜利在即,我给你改个谐音的名字好吗?”说着,就用毛笔在毛边纸上写下“匡迪”,寓意“匡扶正义,迪吉平安”。从此,徐抗敌更名徐匡迪,沿用至今。
。 想看书来
女部长、女将军的签名书(1)
女子到此是豪雄:女部长、女将军的签名书
“妇女能顶半边天”,新中国成立后,在这个口号的指引下,我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取得了巨大进步。在世界范围内,我国女性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也居于先进行列。套用一句俗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我国,真正做到了“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杰出女性”。
在我国政界、军界,女部长和女将军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胸襟开阔,干练豁达,领导一方,业绩出色。与须眉男儿相比,她们的坚忍顽强毫不逊色,而温柔细腻又常常胜出。无论在什么工作岗位上,女部长和女将军都会使这个工作岗位盎然生出引人关注的别样景色。在女部长和女将军身上,记录着我国女性自尊、自立、自强的前进脚步。
集中了许多女部长签名的《今日女部长》和许多女将军签名的《中国女将军》,是我的签名书收藏中,特殊而有趣的珍品。
1995年7月,为迎接即将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全国妇联组织联络部和辽宁人民出版社联合编辑出版了一套“当代中国杰出妇女丛书”。其中的一本《今日女部长》,收录了描写当时中央和国务院6位女部长的纪实文章,她们分别是化工部部长顾秀莲、外经贸部部长###、纺织工业部部长吴文英、国家科委副主任朱丽兰、中联部部长李淑铮、统战部副部长万绍芬。由于我和万绍芬认识,1996年2月22日,她将一本《今日女部长》签名后赠送给我。
这时候,我已经开始收藏签名书。为了扩大收藏范围,我决定提高这本《今日女部长》的“含金量”。我把这本书寄给顾秀莲,并附上一个便笺:
我是签名书收藏爱好者,敬请以下各位女领导签名留念。谢谢。
(请传顾秀莲、###、吴文英、朱丽兰、李淑铮同志,尔后退总参谋部熊光楷)
很快,1996年4月28日,顾秀莲收到这本书并签了名,随后,###等同志也一一签了名。
《今日女部长》并非这些女部长的著作,而是关于她们的纪实文章。这些文章的可读性都很强,在这里,我想着重谈谈关于###同志的文章,以及我和###同志的交往。
《今日女部长》关于###的文章,题目是《女子到此是豪雄》,下面是文中记载的一些故事:
上世纪60年代,不满30岁的###在燕山石化的荒山上打眼放炮,开着推土机拓荒;在又脏又累又危险的常减压车间,她曾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被气浪弹得很远;在修复一条烟道时,身为技术员的她曾经背着砖和工人们比着干。
###到北京市担任副市长,上任伊始,就采取了龟缩政策,给自己定下了第一年不出国、不休假的纪律。她干什么事情,都全身心投入,非干好不行。骨头越硬越敢啃。她这样形容自己:“我这个人,第一,肯干;第二,能够干一行,学一行,爱一行。”
调任外经贸部副部长后,###成了西方人眼中强有力的谈判对手。她在国际贸易谈判圈里的威望提升很快,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坦率务实,机敏明快,刚中有柔。她从不打官腔,讨论问题不兜圈子,擅长直截了当地把对方最不愿听,但又必须讲清楚的问题捅出来。这种单刀直入的风格,颇有“铁娘子”的味道。美国《商务日报》曾经这样评价###:“不要在她高雅迷人的外表面前放松警惕,她可是出了名的难以对付。就是她,曾使美国政府在知识产权、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问题上陷入困境。”
虽然《女子到此是豪雄》的创作距今已经超过10年,###也早已离开部长的工作岗位,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了,但文章中描写的那位真诚、敬业、人缘好的###,一点都没变。
早在###担任北京市副市长的时候,我就和她认识了。她担任外经贸部部长之后,有一次来我家做客。当时,我的母亲还健在,已年逾80。我给她们介绍:
“这是我们国家的外经贸部部长###同志。”
txt小说上传分享
女部长、女将军的签名书(2)
“这是我的母亲。”
“说起来,你们还有一些缘分呢。外经贸部原先有一幢出口大楼,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母亲就曾经在出口大楼管理处工作,还担任过管财会的科长呢。”
###听完后,哈哈一笑,向我的母亲拱了拱手:
“那您是老前辈了。向老前辈致敬!”
我们都跟着笑了。
身为国家部委的领导,###对一位早已退休、普通不过的老人还如此尊重和客气,这也鲜明地反映出了她的亲和与爽朗的性格。
《中国女将军》的收藏过程与《今日女部长》极为相似,而且二者的收藏还是一个“交相辉映”的过程。
为什么说是“交相辉映”呢?这是因为,我首先得到的是《中国女将军》,但在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要请书中描写的女将军都为我签名。后来,在我请女部长们签名的同时,我也以同样的方式请女将军们为我签了名。
据编辑者介绍,《中国女将军》(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是“中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