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每个人应该按照自己的情况作出适合自己的时间安排,例如,我的TOEFL由于口语总是无法提高,就考了三次,实际上我报名了四次,但是有一次和竞赛冲突了,于是我就浪费了2000多元钱,所以合理的时间安排很重要;还例如,很多同学在2008年5月份先去完成了SATⅡ的考试,一是因为刚刚学完数理化,还比较熟悉;二是因为可以为10月份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准备SATⅠ的第二次考试。而我当时的想法是集中两个月的时间完成SATⅠ,毕竟SATⅠ的复习资料是有限的,只有第一遍才有最高的利用率,而且当时我也需要一次考试来证明自己。无论如何,每个人都应该按照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有特点来制定自己的流程安排。
一波三折的SAT考试
SATⅠ的考试对我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学习英语本身。
2008年刚开头,看着同学们要不就是过了学科竞赛的复赛,要不就是10月份考过了一次SAT,又考过了TOEFL,在家里准备着第二次战斗,而我却只有12月份一次101的TOEFL分数。我茫然地每天上着课,看着身边一张张空着的课桌,怀疑自己将来能往哪里走。
无论如何,那时的我已经有了出国的想法。于是在2008年的1月份,我去上了SAT的寒假班。当时听SAT就仿佛是在听天书一般,语法还勉强可以接受,而阅读则完全跟不上老师的速度,看不懂单词,更别提做题目了。因为4月份要参加江苏省的小高考,这个也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复习的,于是在2月到3月这段时间,我每天只是训练着语法和单词,想着先把可以掌握的熟练掌握。
小高考过后,6月份的考试前,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需要去背完单词,还要从头开始训练阅读。对我来说,这次的SAT考试是一切的证明,向所有人证明,也向我自己证明,证明之前的失败,竞赛、模拟联合国,这些失败都只是铺垫;证明我还是以前的那个优秀的学生;证明我虽然常常像个小孩子一样地放纵自己,但是当我对自己许下承诺后,无论多么困难,我都是可以完成的。
整整一个月,我请假在家,每天来回于两个地方,一是家,二是新东方。因为离家比较近,又有许多空的教室,新东方对我来说就是个理想的自习室。在考前的那一个月,我做掉了四十多套模考题,背完了一本绿宝书。我还修改手机的开机问候语来自我鼓励:
“Do it now!Don't regret,it's done。”
“Calmness,Confidence,FOCUS。”
“Only 2200+is worth the efforts。”
我也是从那时开始相信,一切付出终会有回报的,只要付出得够多。考试前一个星期,我去新东方做了三次模考,2120,2180,2180的分数更让我坚信我可以实现目标。
可是事情却永远是一波三折的,那次的香港之行像噩梦一般。香港暴雨、飞机晚点、我们考试前一天晚上11点才住进宾馆,而第二天考试时间就是早上7∶45,我们没有时间去看那20千米以外的考场,甚至不够时间睡觉。不过那一晚我也根本睡不着,不是紧张,而是太兴奋了,拼命回忆着这个月的努力。以前我从未为了一个自己的目标而如此地付出过,我坚信付出一定会有回报的。
袁瀚 我的电影(8)
第二天香港黑雨警报,我们5∶45起床,6点就开始在宾馆的门口等出租车,到6∶30才在大雨中上了车,可是司机却不认识考点,我们一车四个人也只是知道那个地址,也不知道具体位置,司机说粤语,而我们说普通话,说外语他也听不懂。在车上我几乎要绝望了,想着我半年来的努力就要因为跟错了旅行团而白费。最后司机让我们上了另一辆车,新的司机倒是把我们送到了一个名字差不多的地方,可是下车后却发现并不是我们的考点。我们在大雨中走了十五分钟后,幸运地遇到了一个南京的同学,他认出了我们的校服,把我们一起带到了考场。
到了考场,我们已经全身湿透。幸好那是香港的夏天,虽然下着大雨,气温依然很高。考前衣服也渐渐干了。考试的过程还算比较顺利,至少在最后五秒钟之前都很顺利。铃响时,我还有最后一个选择题没有做,习惯性地,我扫了一眼题目,直觉选了一个答案。填完才发现监考老师已经站在我的旁边了。他没有制止我,而是看着我写完后,很平静地把卷子收了上去,还注意了一下我的名字,我已经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老师收齐卷子后,宣布考试结束并示意我留下来。当我走上讲台时,老师说:“你多用了五秒钟时间答题,这种行为对其他同学来说是不公平的,所以我会把你的情况上报到college board(考试中心)。”
“会有什么结果?”
“这个由他们决定。可能你的成绩被取消,也可能什么也不影响。”
我只是觉得很讽刺,半年的努力,仅仅是因为这么最后五秒钟就付诸东流了。我求了那些老师,说情说理,我想这五秒钟时间,虽然在规则之外,却是在情理之中,我希望他们可以通人情,可是他们没有。
回去的路上,我绝望了。功亏一篑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我心里不舒服并不是因为我的SAT成绩将被取消,而是因为我不能知道自己这半年的努力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我觉得我被开着作弊器的命运打败了。一直以为付出会换来回报的我,被事实彻底地打败了。不过我还是想,我也并不是没有学到东西,这个结果至少让我学会了坚持。为了目标而努力,要一直坚持到目标实现,不然,很可能就败在了那最后一秒上。
回去后的第一个星期,我不停地问以前的同学被report之后的情况,我还打电话去college board进行解释。第二个星期,我学会了接受事实,不过就是再来一遍,我可以做一遍,自然也可以做第二遍。第三个星期,我在网上查到了自己的成绩:2280分。看到分的一刹那我真的震惊了。妈妈说我的手都一直在抖。毕竟我的心理预期是cancel,而这个分数却已经实现了我的目标。虽然命运在过程中不断地折磨我,可是原来它只是想让我多学习一些东西。付出,最后还是会得到回报的。
第一次支教给我的启示
出国申请最特别,也是最困难的地方就是要提早与社会打交道。美国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很大程度上是依据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程度和能力。所以,每天穿梭在学校——家两点一线世界里的我们,为了申请,必须踏上社会,至少是初步地接触社会,在这个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在学校里面没有获得的经历。
2008年的暑假,我去红山民工子弟小学支教。我们在一个三年级的班上支教,一个班上有将近八十个同学,教室的环境还算比较宽敞,设备却是简陋到极点了。全部的教学工具只是黑板和粉笔,我们带着英文磁带本来想去教他们唱英文歌的,却发现那里连录音机都没有。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有些紧张,第一次当老师,虽然大概有了些准备,上场时却犹豫着该从哪里引入。“老师,我能要那个苹果吗?”一个小朋友忽然问我。我忽然自然了起来:“你要是能说三个英文单词来形容这个苹果,老师就把苹果给你。”我回答他。这些小朋友都丝毫不会紧张,我们老师还有什么好紧张的呢?于是第一节课就这么开始了。上课的过程很顺利,一方面使我们准备了很多互动的活动,例如猜词之类,另一方面这些小朋友也很积极地配合,所以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每一个问题问下去,都会有十几个小朋友举手发言,他们还喜欢站起来,或者跑下座位,生怕老师看不见。他们知识面很广,除了英语之外,还和我们讨论了很多,讨论了美国,讨论了NBA,等等。他们很聪明,我们一节课教了二十多个英文单词,课后检查的时候发现大部分同学都能记住十个左右,还有几个特别好的学生基本上全掌握了。让我感动的是,下课的时候,让他们每人画幅画,来帮助记忆单词,画收上来后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在画的背面写上了“谢谢老师们”,虽然是很简单的几个字,但是我看着这些稚嫩的笔迹,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袁瀚 我的电影(9)
走之前,我承诺他们一定会再来的。在回家的路上,关于这次支教的经历我想了许多。一次经历让我学到的,比看一本书还要多。以前都是在电视中见到这样的学校和小朋友,而现在我站在他们中间,看着他们的笑容,我觉得他们像所有孩子一样值得有一个好的环境,来满足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可是我这一次的支教却根本帮不了他们什么。与他们相比,我要幸运得多,我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我的幸运让我觉得我有义务去帮助这些孩子,在命运天平的另一端的孩子们。在申请结束后,我又来到了这个小学,来完成我的承诺,也来履行的我义务。
哈佛领袖峰会让我认可美式教育
哈佛领袖峰会(HSYLC)是非常精彩的夏令营。倒不是说它对申请有什么直接的帮助,不过在那里,我第一次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
哈佛领袖峰会是哈佛大学的中国校友们每年组织的在中国开展的夏令营活动,夏令营的所有老师都是哈佛学生,而工作人员也都是各个大学的优秀人才。这个夏令营活动的宗旨是让同学们培养一种团队精神,团队意识。所有的活动都是根据这个目标去设计的。
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个项目之一是Mission300,这是一个之前完全没有透露任何相关信息的项目,所有的课程安排介绍上只写了Mission300这一个名字,所以大家都很期待会参加一个什么样的活动。到了晚上7∶30,所有人都聚在了一个大的礼堂里,期待着主持人宣布我们的活动项目。在所有人欢呼后,先是每二十个人组成一个小组,选出一个组长,然后宣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