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家事与情事》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胡适家事与情事-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20日)这一切,江冬秀都一一照办了。她雇请石匠鲍春华一伙采运花岗石,凿墓碑,设祭坛、石桌、石凳,历时数月。这年的六月中旬,胡适将三块墓碑的碑文寄到了。墓碑是请郑孝胥书写的:“胡公奎熙及其妻程夫人(按:祖父母) 、胡公传及其续配冯夫人(按:父母)之墓”。墓铭是胡适撰写的:“先人有训,循理之正,谨乎庸言,勉乎庸行。唯吾先人,实践斯言。不怍于人,不愧于天。群山逶迤,溪水清漪。唯吾先人,永息于斯。”铭文之后,胡适又撰书两行:“两世先茔,于今始就。谁成此功,吾妇冬秀。”胡适把祖坟筑就的大功归于江冬秀。事实证明,干事务性工作,妻子确是十分能干的,于是他在给她的信中称赞道:“这件事非你办不了,我同绍之都不行,等你回来,好好的谢你。”“你此次替我做了这件大事,我心中只有感激,一百二十分的感激。”(5月25日)江冬秀继续指挥石匠把碑文铭刻到青石墓碑上,封了四个墓穴,盖了坟顶,树好墓碑;又在墓地里种植常青树木。此类筑墓工作终告完成,已经是六月中旬,胡适的重要著作《白话文学史》也出版了,他参与的《新月》月刊也创刊了。此际,他十分想念妻子,盼候“千万望你早日出来”,担心皖南有土匪,危及安全,要她由胡卓林作伴,取道余杭返上海。
  1930年胡适重返北平,任北京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参与重建、振兴北大工作。他的家已搬到米粮库4号,宽绰气派,群贤毕至。“我的朋友胡适之”名扬京华,他的小脚夫人也名气日隆。这时江冬秀的专断果敢锋芒使人感到敬畏,但也有人敢顶敢违,毫不卖帐呢。“南国诗人”梁宗岱是也。广东新会才子梁宗岱,少年扬名岭南大学,参加茅盾、郑振铎的“文学研究会”。后留学日内瓦大学、巴黎大学、翡冷翠大学,精通英、法、德、意语言,与文学大师罗曼?罗兰(他的偶像)、安德烈?纪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往来,返国后,1931年为蒋梦麟校长、胡适院长聘为北大教授兼外文系主任,是年才28岁,其诗才横溢,其讲坛风采均为男女学生们所崇拜,和胡适博士当年美国学成归来做北大教授情况相似。胡适是遵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小脚村姑完婚的;但这位英国绅士派头的梁教授则不然,早在出国留学前,他以裸体抗婚,不与发妻同室而名噪一时;到了北大后,与他的相知女友、极有才华的作家沉樱相爱得如胶似漆,他们打算结婚了。正在这时候,封建包办婚姻定下的原配妻何氏从百色赶来北平,要与夫君梁宗岱建立家庭,一起生活。梁坚决不同意,否定这椿婚姻。事情闹大了,可怜何氏在北平举目无亲,江冬秀拍案而起,将她引到米粮库4号自己家中,安顿下来,怂恿丈夫出面,再做一次月老,玉成其事。胡适对此有切肤之痛,又听说山东潍坊来的复旦大学高材生沉樱女士小名也叫“娟”,与自己未成正果的恋人“娟表妹”正好同名,如今要棒打这对鸳鸯,实在于心不忍。但违不得太太的意旨,而且人已住入自己家中,只好联络北大史学系主任、梁的岭南大学恩师陈受颐,一起去说服这位雪莱式诗人教授。哪知梁宗岱仍是不听劝言。他那追求婚姻自由的决心,胡适不能望其背项。梁何婚姻案上了法院,江冬秀“出家门”,(与胡、陈两教授一起)坐上证人席,为何氏助威,指控梁宗岱。最后法院判决梁宗岱败诉。但这颗“自由的种子”还是坚决不认何氏为自己妻子。最后在胡、陈等诸多同事的调解下,付了数千元赔偿费给何氏,办竟法律离婚。热闹一时“梁宗岱婚变案”划上了句号。胡适这时貌似一反昔年支持徐志摩、陆小曼两个二婚恋人结婚的立场,公开站在江冬秀一边,参与此事。他在1934年4月18日的日记中写道——
  

两做月老误两家,一部自传留人间(2)
梁宗岱婚变案,自前星期日梁夫人亲笔写信委托我与受颐为全权代表后,昨夜受颐报告与宗岱代表朱孟实谈判结果甚满意……下午两点钟,孟实来了,我们三人把商定的条件写出来,梁夫人签了字,由孟实带回去,请宗岱签了字,仍送给我保存。
  条件如下:
  (1)须法律离婚。
  (2)诉讼费归宗岱担负。
  (3)法律判决之抚养费,自去年一月起,至今共二千六百元,由宗岱付与何氏。
  (4)另由宗岱付给何氏生活费五千二百元,分四次付清。
  此案我于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七(日)代何氏致函宗岱,提议离婚,他(她)只要求五千五百元。宗岱无赖,不理此事,就致诉讼。结果要费七千多元,而宗岱名誉大受损失。小人之小不忍,自累如此!
  梁宗岱婚变案至此已走出江冬秀的阴影,胡适的调解实质上是帮这位年轻人的。因为“名誉大受损失”,暑假过去了,胡适对他就不续聘。宗岱与沉樱到日本去度蜜月……但故事的尾声却是:抗战胜利后,这对自由恋爱,从废墟上建立起来的小家庭破幻了(梁宗岱又有新爱)。江冬秀又作何感想呢?
  村姑终究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的感情婚恋缺乏了解,而按自己的理解去做月老,执着地去办好事,再显霸气的是为她仅有一个亲侄江丕莹择偶的事了,可说是“乱点鸳鸯谱”。
  抗战时,她避战乱在上海租界“孤岛”认识了小儿子思杜的光华大学同学高泽明。他们曾合租过姚主教路的一套小公寓楼房。高少爷的父亲曾是东北王张作霖帐下的参谋,东北沦陷后经商,十分富有。高少爷对江冬秀说,他的姐姐高泽桂在北京结识了你的侄子江丕莹,后一起留学日本,丕莹经济上得到泽桂资助,他们很有感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丕莹随其叔父江泽涵到了昆明,继续在西南联大求学。“但是,我姐留在东北,人隔天涯,无通音讯,可思恋得她发痴啦!”江冬秀一听,就快人快语地说:“那好办,我立刻就把丕莹叫来上海,你也叫你姐来上海。由我作伐,让他俩结婚不就得了!”江高两家果然都这样做了。1941年,江丕莹从昆明转道香港,由海路来到上海,住在江冬秀侄女婿程冶平家,等候高小姐来沪。“他人长得颀长,皮肤白皙,五官清秀,唯是略显苍老。”程法德回忆说:“冬秀外婆还是忙于搓麻将。丕莹娘舅就由我陪着,跑遍上海滩每一个角落。一路上总是他请客吃啦、玩啦,有时还购物,十分大方。这时我才知道他已经供职重庆国民政府经济部,有时还跑滇缅公路执行公务,收入不菲哩!但是为了顺从他姑妈一贯的节俭作风,就委屈住在我家三楼亭子间里,过了夏秋两个季节。”这年冬季,高老先生带着他的女儿高泽桂,从东北海陆兼程来到上海,乘着一辆华贵的马车,停在天主堂街50号程家门前。高老先生不愧关东富商,高大身躯,脸色红润,绸面长袍外罩了厚呢大衣,头戴水獭皮帽。他身旁的高小姐身材修长,鹅蛋脸型,五官端正,丝绒旗袍外罩件狐皮大衣,颜面浓妆艳抹,有些不仅庐山真面目了。江冬秀在程家客厅热情接待高氏父女。高老先生当即奉上四只木箱的嫁妆,大红礼单上写有狐皮统、翡翠珍珠金饰、现金存折等彩礼,并说,“长途跋涉,又是战时,路上有诸多不便,待小俩口成家后,我再给他们一份产业便了,尚请亲家多包涵!”江冬秀笑吟吟地当下就拍定结婚的日子。她大概从自己身上获得了教训,老姑娘等郎君不是个滋味,为怕夜长梦多,还是尽快把喜事办了的好,反正她与胡适一样,不信神卜,不用择日。
  江冬秀以地主身份,张罗婚事。婚仪很简单,就在福建路模范村的她干女婿钱思亮家中摆了三席喜筵,宾客都是她圈子中的人:钱思亮夫妇、浙江兴业银行总经理徐新六太太、农林部长周怡春太太、名医李冈太太、张慰慈太太、竹垚生夫妇、侄女夫婿程冶平、胡惠平等。喜酒吃罢,她果断地将新婚夫妇向西摩路的沧州饭店头等房里一送,便了事了。
  

两做月老误两家,一部自传留人间(3)
3、4天后,这对新婚夫妇启程前去大后方,江丕莹供职的昆明。不到一年,江冬秀在她的麻将桌上接到个晴天霹雳:泽桂精神失常了,夫妻无法共同生活,由老父亲赶去昆明,把她带回东北老家去了。江冬秀向她的两个干女儿跌足叹道:“我想天假因缘,促成好事,反倒把好事办坏了!现在回想起来有点因子,高小姐不是有点郁郁寡欢的样子吗?她弟说这是相思病造成的。可谁想得到相思病发展成了精神病!”
  顺带介绍一下,江冬秀牌桌上的两位干女儿。一位是周怡春的女儿、上海名医李冈博士的太太。周时任农林部长,在大后方重庆政府任上;周老太太与她女儿留在上海亚尔培路家中。周老太太不因她儿子驾机失事身亡而落泪,却为一局麻将掀翻了桌,岂不怪哉?另一位是钱思亮教授的太太。钱原在北大化学系任教授、系主任,为人温和恭谦,慎言慎事,北平沦陷后举家迁上海,经营一家化学厂;40年代末去台湾,后为胡适推荐任台湾大学校长。钱太太是广东人,性格活泼,对江冬秀“干妈,干妈”的叫得很甜,江冬秀很喜欢她。李太太性格内向,但以她鹅蛋脸儿、丰腴身材取悦江冬秀,干娘则呼她为“美人儿”。
  江冬秀还有一位麻将友,就是徐新六太太。徐太太出身清末扬州显宦大家,徐新六当年出国留学费用都是岳家资助的。徐太太长相平平,马脸,肤色、头发似已珠黄,但心地宽厚,出手大方,江冬秀在上海得家用器具都是由她提供的。徐新六是位有良心的正直的爱国银行家,胡适的好友,1938年8月23日乘中航班机,遭5架日机攻击而殉难。胡适闻此噩耗,惊呼:“天乎!新六如何可死!”“新六为最可敬爱,在君(丁文江)已死,新六何可再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