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威王元年,三晋因齐丧来伐齐灵丘。
六年,鲁伐齐,入阳关。晋伐齐,至博陵。
七年,卫伐齐,取薛陵。
九年,越伐齐,取甄。
照着这样下去,就跟切肉似的,齐国越切越小了。齐威王笑了:“你们都错了,如果把我看做一个败家子,你们大错特错,我只是喜欢音乐,并不喜欢挨打;我只是爱好赛马,但是我并不傻。我懒得理你们,你们还没完没了了。”
齐威王暂时放下手中的业余爱好,决定动手了。否则,在家听场音乐会都不能安生。
一天,大臣上朝,惊奇地发现朝堂门口架起来一口大鼎,里面咕嘟咕嘟地烧着开水。虽说有些惊讶,也是见怪不怪了,他们认定了老大是个昏君,谁知道这个昏君又在搞什么把戏,小孩子嘛,就是玩心太重。
一个成功的昏君背后一定有着一帮绝对的佞臣,在大臣们纷纷猜测这口大锅是做什么用的时候,齐威王已经向他们亮出了锋利的牙齿。
大臣们天真地想着:“老大你玩你的,我们在一旁看,凑凑热闹给你捧捧场,顺便长长见识就行了。”但是这次齐老大不光让你们开开眼界、长长见识,还要让你们长长记性,告诉你们这个官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些什么。当然,齐老大很忙,没有时间给你编一个《齐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日常行为规范》,再印成小册子,人手一本,天天让你拿着背。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高级知识分子,齐老大决定编排一出情景剧,让手下这些官员们认识到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相信大家看完这次演出,以后就是在梦里也不敢犯错误了。
人员到齐,演出开始。
首先上场的是即墨大夫。即墨大夫在外面的名声并不好,弹劾他的言论天天都有。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是,齐老大封给即墨大夫万家封邑,并鼓励即墨大夫再接再厉,继续发扬自己的风格。
其次上场的是阿大夫。这可是个老好人啊,大家都喜欢他,齐老大似乎对他并不怎么感冒,还是为他准备了惊喜的礼物,就是门口的那个大鼎,派人把阿大夫放进鼎里煮了。
相信所有的观众看到现场煮人的那一刻,心里都是不寒而栗。没有恐怖电影的那个年代,这几乎是最恐怖的事情。一个人刚才还好好的,突然就变成了一锅汤,那种凄厉的嚎叫声久久地回荡在半空中。
齐威王说出了自己的理由,他要证明他不是傻子,欺骗他的人要付出代价。即墨大夫不善于结交近臣,讨好国君身边的人,总是遭到诽谤。齐威王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亲自派人去实地考察,结果却是截然相反,即墨的田野得到开发,百姓富足,官府没有积压的公事。阿大夫就不同了,阿地田野荒芜,百姓贫困,赵军攻打甄城,他不救援,卫军攻占薛陵,他竟然不知道。齐王却天天能够听到赞誉他的话,原来他把工夫全用在贿赂朝中近臣的身上了。
齐威王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热爱艺术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大臣们的言行举止明察秋毫。表演还没有结束,在齐威王的计划中今天还有一批人要起到表率作用,于是那些曾经说过阿大夫好话的大臣们一起去另一个世界与阿大夫相聚了。
这就是齐威王要达到的目的——整顿吏治。
不得不佩服齐威王的魄力以及聪明才智,一出手就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齐国堂堂大国,山东个个好汉,怎么就会连连败仗,连鲁、卫这样的小国都跟打了兴奋剂似的冲过来,原因只有一个,边疆的吏治出现了问题。自己为什么得不到正确的消息呢?原因也简单,朝廷内部出现了问题。
齐威王一出手就体现了自己作为一个政治家应有的风范,眼光尤其毒,一眼就找到了矛盾的焦点。
这只不过是齐威王初露锋芒的开始,严罚重赏。对于错误,你最好别犯,齐老大就是最大的威慑。
第四集 谁暗算了孙膑
引
从前市面上流行一款名为《红色警戒》的电脑游戏,我对这款游戏乐此不疲,它满足了我一个平凡人当将军的愿望,呵呵,我也能指挥飞机、坦克去打仗了。
回到战国,把战国的地形图作为游戏的地图,应该选择在哪里发展呢?分析一下:
齐国,矿多,全都是宝石矿,有利于发展壮大,这是自然优势,也是招致魏、赵、燕、楚不断骚扰的原因,他们同样看中了齐地的资源优势。
魏国,铁甲步兵堪称七国之最,战斗力最强,缺点是地理位置不好,位于中部大平原上,四战之地,无险可守,随时可能应对四面八方的进攻,国力消耗最大。
韩国和魏国的具体情况类似,但是没有魏国强大的军队,幸好这个国家能造间谍,比如韩非子、郑国,靠着游说和间谍战术,能够延缓亡国的时间。
赵国,拥有一支战斗力强悍的骑兵队伍,但地理位置不甚理想,背靠东胡、林胡、楼烦这些少数民族聚集地,要想逐鹿中原,首先要看好自家后院。
燕国,地理位置优越,一直躲在赵国这个挡箭牌背后,但是燕国既没有矿石资源,没法发展,也没有国土资源,军队也不算是一流水平,造不出飞机、坦克来,所以燕国作为战国七雄勉勉强强。
楚国,在很长时间以来,是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战略缓冲面积大,这也就是楚国好几次被人攻破首都后不亡国的原因。并且能造出重武器来,史书中经常使用的一句话是:楚地方千里,带甲百万,地理位置可攻可守。
秦国,虽然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是偏居一隅,远离战火硝烟弥漫的中原,函谷关像一扇门一样把秦国与中原隔开。只要拿下函谷关和西河地区就可以闷头发展,别人在外面打够了、打得差不多了,秦国再开着坦克东出函谷关,你说这天下是谁的?
开往春天的地铁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间已经不允许魏文侯做过多的停留,魏文侯离开之后,儿子魏击接过了班,接手了那个不可一世的魏国。然而,魏击显然没有读懂老爹给自己留下的岗位工作标准,仅仅干了十五年,并且连续犯错。
公元前386年,魏击同志上岗的第一年,就把一个长期居住在本国达二十九年之久的秦国人送回了家。假设这个秦国人终生居住在魏国,那顶多是每年浪费点粮食,算不上什么损失。但这个人回到秦国以后麻烦就大了,这个秦国人叫嬴师隰,后来秦国人民为了表彰这个人为祖国做出的杰出贡献,谥号秦献公。综合秦献公一生所作出的贡献,分量最重的还是攻打魏国,攻占了魏国的西河之地。在少梁之战重挫魏军,一仗打出了二十年的和平,这也是后来商鞅变法最基本的保证。
仅仅过了两年,魏击同志又犯傻了,傻得不能原谅,老爹留下的岗位工作标准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四个大字——任人唯贤,他却提拔了自己的亲戚公叔痤,赶走了已经准备在西河养老的吴起。错误还没有结束,魏击已经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步步滑向深渊。幸好掌管命运的一个神看不下去了,及时地伸出手挽救这个犯错误的孩子。不幸的是,这个神是死神。
魏武侯蹬腿翘辫子拍拍屁股走人了,留下一堆烂摊子没有人收拾,甚至连个继承人都没选出来。韩、赵两国决定管管这件事,赵国的意思是两个儿子杀一个留一个,留下的那个立为国君,他们要点土地作为报酬就行了。韩国不干了,说你杀人家儿子干什么,还贪图人家那点土地,丢不丢人?韩国可做不出来这些缺德事儿,既然没有遗嘱立谁,不如两个都立,把魏国的土地一分为二,这样大家都开心。
赵氏坚决不同意这么做,韩氏也不肯做出让步,两家因为这点事闹得挺不愉快的,最后一拍两散,谁都不管了,你们爱怎么办怎么办吧!
结果是,老魏家的两个儿子都要求进步,不甘落后,双方互不相让,兄弟之间打起来,公子罃打败了公子缓即位,就是后来的魏惠王。我相信在那个时候,魏惠王的心中就已经埋下了仇恨的种子,赵氏不是要杀我吗?总有你好看的。
复仇的事情先搁下,再来关注一下早些时候从魏国离开的那个中年人。
当魏国轰轰烈烈闹变法,各路英才齐聚,纷纷登场亮相、各显神通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关注着一切。在他的心里还存在着一丝幻想,“假使有一天,我回到家乡,能够开起秦国这列老爷车,我有足够的信心将它开往光明的彼岸,我相信,我已经找到了春天的方向。”
这个人是秦灵公的儿子,秦献公。
秦灵公,光看这个谥号就明白这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老祖先还是比较诚实的。把“灵”这个字作为谥号,一般情况下符合以下几个条件:首先有可能是少年即位,在位时间不长;其次,即位有可能不是遵从上一届国君的遗嘱,而是权臣拥立;再次,在位时无所作为,因为没有权力;最次,极有可能是非正常死亡。
秦献公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不幸的国君,在位仅仅六年就去世了。去世之后,下一任国君不是当时的太子嬴师隰,而是灵公的叔叔接了班,成为秦国的新任国君,也就是后来的秦简公。
简公在位十六年去世,简公的儿子惠公即位。惠公在位十三年去世,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比嬴师隰小了近四十岁的堂弟出公。看这个谥号吧,“出”大约就是被人赶跑的意思,他逃跑的方向一般只有一个,那就是死。
就这样,嬴师隰在等待了三十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出公二年,幸运女神光顾了一下在苦苦等待中的嬴师隰。这一年,嬴师隰在外漂泊了三十几年,已过不惑。面对着眼前的机会,他没有让命运失望,也没有让任何人失望。
嬴师隰拍拍身上的灰尘,朝着家乡的方向走去。在阔别故乡很多年后,不知道故乡的人还记得当年的公子连吗?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