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就是一场游戏》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国就是一场游戏- 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样的灾难在春秋时期曾经发生在赵氏身上,比智氏更悲惨的是赵氏家族被杀得只剩下一个孤儿了,危难之时赵氏的手下韩厥站了出来,他是赵氏复兴的第一功臣。
  回头看看智氏家族,智瑶的大儿子下落不明,小儿子智开在事发的第二年就投奔了秦国。
  公元前448年,智家人晋大夫智宽率其邑人奔秦。
  智果早就不敢承认自己姓智了,改了姓氏避免遇难。
  这样看来,智家还有不少人啊,怎么就没人站出来吭一声。
  豫让怎么也想不明白,大哥平时待小弟那么好,怎么大哥死了连个全尸都没有,也没一个人站出来吭声?所以他决定要羞愧这些人一下,如果运气好的话,顺便就把仇报了,给后人一点警示。
  好了,就这么定了。
  豫让是个义士,是好人,讲义气,够朋友,但不是一个合格的刺客杀手,真正的杀手为了达到目的是可以忽略过程的,而豫让则太看重达到目的的途径,为自己的成功增加了难度。
  豫让上路了,通往晋阳的路。
  前方不远的那座城市里,住着一个叫赵无恤的中年男子,在他去世之后,人们管他叫赵襄子,豫让的愿望是让他提前变成赵襄子。
  豫让来到晋阳,继续做起了自己的老本行——乞丐。
  没有人认出他来,尽管这个名字在晋阳城已经妇孺皆知。豫让觉得梦想越来越近,希望似乎在微笑。他没看到,在城市的另一边,赵无恤也笑了。
  别人可以认不出来他,赵无恤却没有理由忘记他,他一到晋阳,赵无恤先生吃饭都不香。
  赵无恤决定再给他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
  我们有理由相信,豫让一进城赵老大就知道了,而且大肆地对外宣称,他在某月某日某时某刻,要到智瑶挖的沟渠那里做一下实地考察。
  要不就凭豫让一个人,怎么可能打听得到赵老大出行的时间以及路线。
  智瑶挖的沟已经流成了河,无恤命人在河上建桥,以便于往来。起名曰:赤桥。桥梁建成后,无恤亲自到场参观,准备搞一个剪彩通桥仪式,搞得热热闹闹、轰轰烈烈的,到场参观的人越多越好,好看看他是怎么表演这一出戏的。
  赵无恤的车行至桥下,突然停住了,马受惊,他肯定地说:“豫让一定在附近,给我找出来!”
  左右从桥下找到了正在专心表演死尸的豫让。
  无恤表现得仁至义尽之后,想再也不能留下这个安全隐患了,命左右将豫让推出去砍了。
  豫让仰天呼号,血泪俱下。
  赵无恤笑了,一种发自内心的满足的笑。无恤命令手下等会儿再砍。无恤调侃豫让道:“原来你也怕死,我还以为你们恐怖分子什么都不怕呢!”
  豫让说:“我不是怕死,只怕我死了之后,没人愿意为智氏报仇雪恨了。”
  无恤生气了,说:“你不是曾经也跟从过范氏和中行氏吗,智瑶灭范氏,你就跟随了智氏,那时怎么不为范氏报仇啊?”
  豫让说:“范氏待我像对待普通人那样,所以我也以同样的方式报答范氏,如今智瑶待我像对待国士一样,我必当以国士报之。”
  无恤说:“既然这样了,我无话可说,先生你好自为之。”
  遂解佩剑,令其自裁。
  豫让说:“今天我也不打算活着回去了,只是有个心愿还没有满足,既然杀不了你,就请让我击打你的衣服完成我报仇的心愿。”
  监狱的死囚在上刑场之前都被允许提点什么要求,比如好吃好喝一顿啦,所以面对豫让临死前一个小小的要求,无恤没有拒绝。无恤脱下外衣,让左右递给豫让。
  豫让怒号着高高跃起,连续击打三下,说:“今天我可以报答智瑶于地下了。”说罢遂伏剑而死。
  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他却觉得很重要。
  豫让的要求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不过想在茫茫人海中寻觅一个知己而已,但是这条路走得好辛苦,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
  自古燕赵多悲歌慷慨之士,豫让开了个好头。《东周列国志》的作者在最后这样写道:无恤被豫让三击其衣,连打了三个寒噤,豫让死后,无恤看见被豫让用剑砍过的地方,都是斑斑的血迹,自此患病,逾年不痊。
  这个说法有点扯,但也是向义士致敬的意思。因为,赵襄子在位五十一年,如果是这个时候染病,看来病得不轻,后面的几十年可有得受了。
  豫让离开了,只留下一句千古名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晋阳之战给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与晋侯并列。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国剩余土地瓜分完毕,曾经盛极一时的晋国彻底灭亡了。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家分晋”事件,历史学家普遍将这一事件作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时代即由此开始。
  

第二集 人才,就是一切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我说这句废话的时候,你笑了,有一个人也笑了。
  战国开始的时候,这个人哈哈大笑。他叫魏斯,很多年以后,人们更习惯于叫他魏文侯。
  智氏灭亡,三家分晋。
  一场战役过后,三家实力发生变化,魏国最强,假设一定要追究魏国强大的原因,排除外界因素,从魏国本身去寻找。
  先打个比方,巴西足球队为什么能战胜中国足球队?
  大家都笑了,巴西队有着当今世界最华丽的阵容,即使让朱广沪去带队照样能踢进世界杯。
  所以说,一个集体的强大与否不在乎谁是教练,重要的是人才,这也就是希丁克为什么会拒绝执教中国足球队的原因。希丁克笑了,他想:“我宁愿相信世界上有鬼,也不相信中国球员那两条腿。”
  魏国强大的原因出来了,是这些人才的存在: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李悝、魏成、翟璜、田文、任座、吴起、乐羊、西门豹。
  十分感慨这些人能同时生活在一个时代,并且工作在一个单位,一个不落地让一个伯乐发现了,正好十一个人,凑够一支足球队的建制。拥有这套世界上最华丽的阵容,想不强都不行。
  守门员:卜子夏
  后卫:段干木、田子方、西门豹
  中场:魏成、李悝、翟璜、任座、田文
  前锋:吴起、乐羊
  看看还少些什么?
  回答是主教练:魏文侯
  

谁动了我的织布机?
公元前424年,魏驹(魏桓子)走到了时间的尽头,人生的最后一次回眸,他拿出那把沾满血腥的菜刀交到孙子魏斯手中,放心地离开了这个一生中最眷恋的舞台。尽管他在这个舞台上仅仅作为跑龙套的出现过一次,甚至连一句像样的台词都没有。
  新官上任三把火,何况是新君,总要做出点政绩来,不要让人小瞧了。最简便易行的办法就是扩充地盘,周围有韩国、赵国,他摇摇头,同门相残还不是时候;往东是郑国,郑国被韩老大预定了,也不行,再往东可就是齐国了,掂量了一下自己的能力,摇摇头还是算了;魏国往南是楚国,估计也打不过,看来只有向西欺负一下比较弱小的秦国了。
  早些时候的秦国还是很逊的,时值秦灵公在位。什么?没听说过?他的孙子你肯定耳熟,秦孝公,高中课本上有的。
  欺负完了弱秦,魏老大感觉意犹未尽,再往北看,赵氏的地盘上正搞内乱呢,不能动,一招惹他们还不枪口一致对外啊。“赵老大你们接着乱,千万别停下来,我只借个道,越过赵国再往北。中山国,好的,就是你了!”
  很出名的一场战争,造就了一个天才的军事家。很遗憾的是,没有任何资料记载魏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中山国挺冤枉的,连个挨打的理由都没有。
  我们借用一切可以看到的资料。还好,《吴子》一书中列出了几点这场战争发生的原因。
  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可以和军事家孙子并列在一起的就是吴子——吴起。(在后面的内容中我们具体会讲到吴起。)
  《吴子》一书成于战国时期,在战争的起源问题上,吴起认为有五个方面的原因:
  一曰争名。(有可能。)
  二曰争利。(排除,魏国丞相魏成说,中山近赵而远魏,攻而得之,未易守也。)
  三曰积恶。(排除,中山国和魏国中间隔着赵国,在此之前史料未记载他们之间有过什么摩擦。)
  四曰内乱。(排除,没有记载,假设是内乱,魏国就师出有名了。)
  五曰因饥。(排除,从后来的战争看,魏国围城三年不下,人家似乎粮草挺充足的。)
  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原因后,就只剩下一个争名了,说白了魏老大就是想在诸侯面前NB一把,立立威。
  就算世界上所有人都反对,魏老大也是铁了心要干掉这个软柿子,他的想法是:“你们做小弟的只能讨论一个问题,给我找出一个带队的人选。”
  翟璜站出来,说道:“我给大哥推荐个人,本国人乐羊,文武全才,可以充任。”
  魏斯问:“何以见得?”
  翟璜说:“因为乐羊怕老婆。”
  魏老大被呛了一下,怎么怕老婆的人就了不起了呢?
  翟璜不紧不慢地说出了他自己的理由:“据我观察,一般有本事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怕老婆。只有没本事的人在外面受了气,才回家拿老婆出气。”
  魏老大又问:“那你给举几个乐羊怕老婆的具体事例吧。”
  翟璜拉开了架势,摆出一副职业评书人的样子: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名叫乐羊,说起乐羊,小伙子运气好,走路的时候捡了个钱包,屁颠颠地就跑回家向妻子报告去了,满以为会受到表扬,没想到妻子一张嘴,就吐了他一脸口水,还严厉地斥责他,捡来的东西怎么能要呢?即使找不到失主,也应该交给警察叔叔啊!
  乐羊一看见老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