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丛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丛书- 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二、“大东亚会议”、《大东亚共同宣言》及其宣传部署
  三、《惜别》:通过歪曲鲁迅形象宣扬“大东亚主义”
  第十三章日本有“反战文学”吗?
  从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前夕一直到战败为止的十来年间,整个日本文坛全面军国主义化,先前反战的“无产阶级作家”也大都“转向”(变节叛变)了。反战文学、抵抗文学几乎绝迹,连被我国学者视为“反战”、“抵抗”的几个日本作家,实际上也没有“反战”。对于法西斯侵略国而言,真正的“反战文学”,应该是战争中的反战文学。不能以战前或战后发表的某些作品为据,断定日本有反战文学并予以过高估价。
  一、关于日本无产阶级作家的“反战”
  二、所谓“艺术的抵抗”
  三、日本没有真正的“反战文学”、“抵抗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
  第十四章日本战后文坛对侵华战争及战争责任的认识
  侵华战争期间日本绝大多数文学家都是“战争协力者”,然而战后关于战争责任问题的声讨和追究却虎头蛇尾,半途而废。日本战后文学的总体倾向,实质上不是反对侵略战争,而是反对“战败”;不是反省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而是刻意表现日本人自身的受害。更有一批作家反抗战后的和平秩序,发泄对战败投降的不满和悲哀,甚至公开为侵略战争辩解。而揭露侵华战争罪恶,真诚反省的作家,半个世纪以来寥若晨星。
  一、战后初期关于文学者的战争责任问题的争论和追究
  二、战争责任问题讨论的走调儿和半途而废
  三、不是反对侵略战争,而是反对“战败”
  四、罕见而又可贵的勇于表现侵华战争罪恶的作家
  附录:日本的侵华文学与中国的抗日文学
  ——以日本士兵形象为中心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国家重点图书《日对华教育侵略》出版
国家重点图书《日对华教育侵略》于2005年6月由解放军(昆仑)出版社出版。
  本书包括两部分,一是日本侵华教育纪实,二是侵华教育亲历者的口述见证。全书试图从理性和感性两个视角,使人们认识到日本侵华教育的险恶用心:清末民初对华教育渗透(如成立东亚同文会,吸引中国学生留日,派遣日本教习来华,谋取在华教育权力等);对割让地台湾进行教育侵略(制定“同化主义”政策,实行日本教育制度, 推行“皇民化”措施);对租借地大连地区进行教育侵略(建立殖民地教育管理机构和体系,“疏导同化”中国人,设计归顺“皇国之道”的教育宗旨;对租借地南满铁路沿线的教育侵略(对中国人施以“德教”推广日语,“乡土化”措施);对租借地、侵占区青岛的教育侵略(建立学校传播日本文化,扶植和操纵奴化教育机构,建立奴化教育组织和团体);对侵占区东北地区的教育侵略(控制教育管理权,制定奴化教育方针 ,强化奴化教育措施,制定奴化教育学制,实行战时教育体制);对侵占区蒙疆地区进行教育侵略(实施防共与民族分别教育,教育为“农业蒙疆”政策服务,灌输民族分裂和亲日思想);对侵占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的教育侵略(疯狂摧毁我国学校,日伪政权的教育宗旨,进行奴化教育活动)等。
  例如,在台湾,严厉禁止台湾人民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提倡检举“国民”中所谓“抗日思想犯”;打着所谓“一视同仁”的招牌,在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领域强化“日本化”、“皇民化”教育,强迫台湾人民做日本侵略战争的工具和炮灰。其具体措施是:1.推行日本语,明令禁止使用台湾本地语言和汉语,停止出版发行中文刊物;2.强行拆毁台湾传统的寺庙和各家各户设置的祖先神主牌位,强迫一律信奉日本的“天照大神”;3.禁止称“台湾人”,一律改称“皇民”;4.禁演台湾传统戏剧、音乐,强迫演出为日本侵华战争歌功颂德的“忠勇美谈”、“日华事变美谈”等所谓“青年剧”、“皇民剧”,强迫唱日本军歌、日本歌谣和所谓新台湾音乐,以“大和魂”来麻醉台湾人民。为了推行皇民化运动,台湾总督府还制定一系列的配套优惠政策,如规定:对建立日语家庭、穿日本和服、按日本风俗习惯生活者,予以奖励。凡废掉中国姓名改为日本姓名者,可享有下列特权:提高政治地位;在社会上享受优待;子女可进入日本人中学读书;增加米、面、糖、布、烟、木炭等日用品的配给量。
  日本对我中华垂涎已久。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长久地占领中国的目的,一方面依靠血腥的屠杀、残酷的武力来征服和震撼一个民族的灵魂,另方面又攻心为上,利用各种形式的、确实行之有效的奴化教育,培养服从于日本侵略、殖民统治的顺民和为其掠夺我国资源服务的劳动力,用效忠于至高无上的日本天皇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军国主义文化取代中华文化,试图彻底摧垮中华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逐渐培养起日本民族的“皇国观念”,达到彻底灭我国家、灭我民族、灭我文化,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的目的。该书对我们很有启发,也使我们进行反思:
  在努力谋求经济和军事强大的同时,一定要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方式加强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宣传,以进一步强化民族精神和爱国意识,达到最大程度的民族共识,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一个数典忘祖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前途的民族,恰如一个忘恩负义的人注定被鄙视灵魂已死亡一样。
  思想宣传、爱国教育等等确实要“实效化”“素质化”。日本人的教育确实是“行之有效”的,这个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如此强大你不得不佩服,这都是教育的结果。教育就是力量,教育就是未来,教育就是希望。民族之间的较量,表面上是军事和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支撑军事和经济竞争的背后和深层,是两个民族在文化素质方面的较量。
   电子书 分享网站

目录
序 吕正操 (1)
  第一部 日本侵华第二战场:教育侵略
  清末民初对华教育渗透
  成立东亚同文会
  吸引中国学生留日
  派遣日本教习来华
  谋取在华教育权力
  对割让地台湾的教育侵略
  制定“同化主义”政策
  实行日本教育制度
  推行“皇民化”措施
  对租借地大连地区的教育侵略
  建立殖民地教育管理机构和体系
  “疏导同化”中国人的教育
  归顺“皇国之道”的教育宗旨
  对日本人的殖民主义教育政策
  对租借地南满铁路沿线的教育侵略
  对中国人施以“德教”推广日语
  对日本人的“皇民”训练
  殖民教育的“乡土化”措施
  对租借地、侵占区青岛的教育侵略
  建立学校传播日本文化
  扶植和操纵奴化教育机构
  建立奴化教育组织和团体
  对侵占区东北地区的教育侵略
  控制教育管理权
  制定奴化教育方针
  强化奴化教育措施
  制定奴化教育学制
  实行战时教育体制
  目录日本对华教育侵略对侵占区蒙疆地区的教育侵略
  实施防共与民族分别教育
  教育为“农业蒙疆”政策服务
  灌输民族分裂和亲日思想
  对侵占区华北、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的教育侵略
  疯狂摧毁我国学校
  日伪政权的教育宗旨
  进行奴化教育活动
  第二部历史记忆:亲历者口述实录
  冯志良:伪军校的奴化教育
  赵北柯:伪满洲国的文化、宗教
  徐德源:我经历的奴化教育
  被迫承认是“满洲国人”
  父亲送我上学
  “学制改革”后的学校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协和少年团”与“协和青年团”
  其他奴化教育活动
  在吉林省教育行政机关
  民族政策
  周峄:在“关东州”上学
  孟昭民:我经历的伪满教育
  伪满初期的教育状况
  我在中学的经历
  穆景元:我经历的伪满农村小学
  教学内容
  校园歌曲
  奴化教育活动
  关平:“太阳旗”下的小学校
  苏时风:奴化教育的种种表现
  删减教学内容
  清理教师队伍
  整肃思想
  宣扬“惟神之道”
  篡改历史
  灌输“协和”精神
  强行军训
  高压统治
  校歌
  张维庸:工业专科学生的经历
  小学
  国民高等学校
  新京工业大学
  陈尊三:我经历的奴化教育
  学习内容
  朝会
  “阶级服从”
  “勤劳奉仕”
  宣传“圣战”
  日本神道、神社
  刊物、电影
  王成福:流动的学校
  亲历“九·一八”
  考入东北中山中学
  后记
  编后记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教育侵略日本对华教育侵略(1)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教育侵略是伴随着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侵略而产生和进行的。教育侵略不仅是其整个侵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比军事占领、民族压迫、经济掠夺更狡猾,更毒辣,更具欺骗性,危害也更严重。
  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教育侵略的根本目的是要泯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培养服从于日本侵略、殖民统治的顺民和为其掠夺我国资源服务的劳动力,用效忠于至高无上的日本天皇为核心价值观念的军国主义文化取代中华文化,使中国永远沦为日本侵略者的殖民地。
  日本的教育侵略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随着日本侵华的范围、规模日益扩大,其殖民地教育也日渐扩大和完备。在这整个过程中,尽管教育侵略在为扩大殖民地、巩固殖民统治服务这一点上是前后一贯、始终如一的。但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