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巨大的消耗和牺牲。
丰臣秀吉的可耻失败,使得日本当权者在此后的近三百年中,除小股“倭寇”时常骚扰我东南沿海外,不敢贸然大举犯华。但这并不意味着日本放弃了侵略中国的野心。恰恰相反,在此后的三百年中,日本不少在野民间人士,自发性地通过种种方式,对日本侵华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进行种种试探和研究。有的通过文艺的形式表达和宣泄民众的侵华意念与幻想,有的则通过学术的方式为侵华出谋划策,提出了系统的侵华理论和方略,并以此对在朝当权者和日本民众施加影响。
其中,最早通过文艺的形式表达侵华意念的是17世纪日本著名戏剧家近松门左卫门。
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原为武士,后致力于戏剧创作,成为日本文学史上著名的戏剧家。他一生中创作了“净琉璃”(一种木偶戏)和“歌舞伎”剧本一百多部,被文学史家称为“日本的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中,有一部1715年出笼的以中国为舞台背景的戏,名为《国姓爷合战》,是一部大型的历史剧。
所谓“国姓爷”指的是明代的郑成功。郑成功后受南明唐王隆武帝赐明代“国姓”朱,改名成功。《国姓爷合战》就是以郑成功抗清复明、攻打南京城为背景写成的历史剧。然而,该剧本却严重歪曲历史事实,其中最严重的是对郑成功形象的歪曲和改造。据史料记载,郑成功,原名郑森,字明俨,父亲郑芝龙曾赴日经商(做鞋子买卖),1624年与日本女子田川翁子生下郑成功。郑成功七岁时离开母亲回到中国,在福建安海读书,十五岁时考中秀才,二十一岁时随父亲郑芝龙到南京,进入国子监读书。1645年回到福建,在福州见到隆武帝朱聿键。隆武帝见郑成功年轻有为,视为知己,遂赐其姓朱,改名成功。这就是中国民间将郑成功称为“国姓爷”的由来。郑成功之父郑芝龙(小字一官)因在日本参与反对幕府政权的活动,事泄逃到台湾,后建立武装集团,1628年受到明朝招抚。当清兵入闽时,郑芝龙作为明朝在福建的总兵却不战而降,出走北方依附清朝。郑成功不从父命,在厦门和金门一带建立根据地,坚持抗清。1653年,在广西的南明永历皇帝朱由榔封郑成功为“延平郡王”。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就是历史记载的郑成功生平事迹的大概。
而在《国姓爷合战》中,近松门左卫门却把历史上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写成了日本武士。胡说他是在日本长大,娶日本人为妻,二十几岁以后才回到中国,还给他起了一个日文名字“和藤内”。所谓“和”就是日本,“藤”字和当时日本称呼中国的“唐”字在日本语中都读作“とぅ”,而“和”字在前、“藤”(唐)字在后,明显具有突出强调郑成功的日本人身份的意图,“和藤内”也许就是近松所谓的“国姓”的真正含义。在《国姓爷合战》中,“和藤内”和父母一同去“大明国”,在大明国靠着日本武士的神威,打败鞑靼(清)兵,攻陷南京城,城内明将与“和藤内”合作,并拥戴“和藤内”为“延平王”。在近松笔下,这位“国姓爷”——“和藤内”——完全是一个日本武士的化身,他口口声声自称“我们日本人”,他来中国的目的实际上也不是抗清扶明,而完全是为扬日本之国威,并图谋在中国实施日本的统治。关于这一点,剧本中有露骨的描写。在第二幕第一场戏中,“和藤内”在退潮的海滩上看到鹬蚌相争的情景,不禁感慨道:
数百年前日本民间文化人的(2)
让两雄交兵,乘虚而攻之,此乃兵法奥秘。……听说在父亲老一官的生国,大明和鞑靼双方正在战斗,这岂不是鹬蚌相争吗?好!现在就到中国去,用方才领悟的兵法奥秘,攻其不备,大明和鞑靼两国的江山,岂不是唾手可得的吗?
作者接着使用旁白,做点题之语:
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西渡中国、荡平大明和鞑靼、名扬异国和本朝、被称为延平王的国姓爷。
图1《国姓爷合战》剧照剧本特别注意表现这位被称为“国姓爷”的和藤内是作为日本人来与中国人打仗的。例如第二场中和藤内对中国的残兵败将说道:“喂!纵然你们人多势众,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的生国是大日本”;和藤内还摸着老虎的脊背说:“你们污蔑日本是小国,可是你们看看日本人的本领!连老虎都害怕我们,看到了吗?”这位“和藤内”靠了母亲从日本带来的神符,靠了“天照大神的威德”,在中国耀武扬威,连猛虎遇到他都吓得打哆嗦,更何况是中国的士兵,全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降伏。和藤内命令中国的降兵败将全都剃成日本式的月牙头,穿上和服,并改换成日本式的姓名,然后接受他的检阅和指挥。并对中国将领发令训话——
你们看,这里请来了天照大神。本人以一介匹夫,却攻下数城,现在成了诸侯之王,受你等的臣下之礼,这就是日本的神力!在竹林中收降的这些夷兵,已剃了日本头,让他们在前面宣传日本的支持,鞑靼兵素知日本的武威,他们一定闻风丧胆!
就这样,和藤内“国姓爷”终于攻下了南京城,驱逐了鞑靼王,保住了“大明江山”。而实际上,这“大明江山”,已经不是“大明的江山”,而成了“和藤内”的江山、日本的江山了。
近松门左卫门的《国姓爷合战》,是18世纪初日本对华侵略扩张思想的一次暴露。据日本文学史的记载,这出戏连续三年在日本上演不衰,观众多达二十多万人次。就受欢迎的程度和演出的盛况而言,在当时是空前的。后来他又陆续写出了关于“国姓爷”的两个剧本《国姓爷后来的战斗》和《中国船带来的当今国姓爷的消息》,被后人称为《国姓爷三部曲》。这种情况充分说明,在丰臣秀吉的军队侵略中国的迷梦破灭一百多年后,许多日本人——当然包括在野的文化人及受其影响的庶民百姓,对于中国仍暗怀觊觎之心,祸华之心不死,有时还变得炽热如火,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侵华难以付诸行动,于是就以文艺的形式加以表达和发泄。可以说《国姓爷合战》的公演和大受欢迎,正是18世纪初许多日本人某种心态的暴露。
二、1823年一位民间学者提出惊人的侵华方案
在《国姓爷合战》出笼的一百年后,对华侵略由一种文学想象逐渐发展为一种明确的思想主张。较早明确表述对外侵略思想主张的是本多利明(1743~1820)。此人二十四岁时开办私塾讲学,并宣传侵略思想。他在《经世秘策》(1798)一书中认为,“侵略他国可壮大本国”,说“欧洲列强其本土虽小,但多有属国,亦堪称大国”,提出作为小国的日本要像欧洲列强一样实施对外侵略,并应将此作为今后的国策,并最终实现征服世界的目的。为此,日本应该首先实行面向海外的“开拓制度”。他还提出了日本的对外侵略路径,即首先侵略包括中国东北地区在内的东北区地区,并将中国及美洲大陆作为“扶植日本国力之地”。后来,他又在《贸易论》(1801)一书中,鼓吹以战争与武力手段开拓贸易,并将“贸易之道”说成是“战争之道”。
用学术研究的方式,系统提出侵华方略的,是一个名叫佐藤信渊的民间学人。他在《宇内混同秘策》一书中,提出了所谓“宇内混同”的侵华方略。
佐藤信渊(1767~1850)出身平民,为医学世家,曾行过医,也曾短期做过幕僚,还当过私塾先生,对造船造炮之类极感兴趣,四十九岁后周游日本各地,考察日本山川地理,关注日本历史与现状,同时潜心著书立说,一生著作达三百种,凡八千卷,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历史、地理、博物等各个方面,成为著名学者。在日本封建时代末期政治经济和国际形势等面临一系列危机的情况下,他广泛调查研图2佐藤信渊像究,向当时的幕府和地方藩阀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其中最重要的著述之一就是他在1823年写的《宇内混同秘策》。这是他所设计的日本政治经济及国际关系的基本设想和方略,并欲向执政者提交,故称“秘策”。所谓“宇内”,指的是“宇宙之内”,相当于今日的“世界”之意;所谓“混同”,就是混合、同化、统一之意。它实际上是佐藤信渊所勾画的未来世界的政治地图。
《宇内混同秘策》用近代日语写成,1937年东京大同馆书店出版了鸨田惠吉校注本。该书分《宇内混同大论》(相当于序言)和《宇内混同秘策》正文两卷。其中,《宇内混同大论》简明扼要而又全面地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他首先竭力使自己的“宇内混同”的主张神圣化,以神道教为依据,着力论证由日本——作者又称“皇大御国”或“皇国”——来统一世界是神所赋予的一种使命。他开门见山地写道:
皇大御国,乃大地最初成立之国,是世界万国之根本。故其根本确立之时,则全世界悉为郡县,万国君长皆为臣仆。查考神世古典,有所谓“可知青海原潮之八百重也”之句,即谓皇祖伊邪那岐大神速须佐之男命所赐予。可知明乎产灵神教,以安抚世界万国之苍生,乃皇国原本之要务。我曾著《经济大典》和《天刑要录》等书,悉为阐明产灵之神教而写,亦即安抚全世界之法也。盖救济全世界之苍生,是极宏伟之事业,必先明辨万国之地理形势,以妙合天地之自然,必施以产灵之法教。故精研地理学亦势在必行矣。(《宇内混同秘策》校注本第47~48页)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数百年前日本民间文化人的(3)
这里所谓的“产灵神”,是《日本书纪》中的代表宇宙之生成力的两个隐形大神,即皇祖神。佐藤信渊显然是受到了18世纪以本贺茂真渊(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