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的嘹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温柔的嘹亮- 第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会儿精神,没有过,李逵是想杀人抡起板斧就杀,从来没有说运一口真气,没听说过。这一套说法是从现代开始的,也就是说从平江不肖生开始细化的,开始细致地探讨。
  内功和外功到底区别在哪里?这个平江不肖生讲得很清楚,也非常形象。特别是他通过他笔下的一个人物,叫做霍元甲,通过这个人物,把内功和外功的问题阐释得很清楚。霍元甲是我们大家耳熟能详的一个人,这个人不仅仅是一个文学人物,他是一个实际人物,是中国近代武侠史上一个赫赫有名的武术家。关于霍元甲的事迹,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了,八十年代有一个连续剧就是《霍元甲》影响非常大的,就是根据历史上真实的霍元甲的故事改编的。当然一开始,最早写霍元甲故事的就是平江不肖生。霍元甲是赫赫有名的中国武师,武功很高超,但是很不幸,霍元甲正当壮年,就去世了,很早就去世了。我们说你是个练武术的人,你即使不能打倒很多人,起码应该自己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吧?可是霍元甲这么大的名气,壮年就死去了。有人传说是日本人害死的,这是一种传说。平江不肖生他怎么看这个问题呢?他认为霍元甲的内功练得不好,这是他从武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他说霍元甲的功夫都是很凶猛的外功,霍元甲的毛病就在于手上的功夫练得太快,内部相差太远。他说霍元甲这一拳打出去的力量有一千多斤,一千多斤的力量,他说敌人固受不起,敌人是承受不起的,但是自己的内部也受了伤,这个道理是以前我们没有听说过的。我们都知道一个人力气越大越好嘛,那个时候,特别是外国人辱骂我们是“东亚病夫”,我们希望自己强身健体,恨不得我们人人长得泰森那样才好。我们如果有几千万个泰森,那么这个国家就强大了,我们原来是想当然这么想的,没有从辩证的角度去考虑内和外的问题。这个内和外它的区别呢,我们可以做两个很形象的比喻:
   。 想看书来

金庸笔下的悲剧爱情(7)
一个比喻是一个铁箱子,一个坚固无比的铁箱子,但是里面装的都是玻璃,这个铁箱子外面任你拳打脚踢,怎么打都打不坏,刀劈斧砍可能都砍不坏它,但是打开铁箱子,你可以看到里面的玻璃都已经碎了。他就比喻说外功很好,但是内功不好,表面上看上去没有受伤,其实里边受了重伤。
  再有一个比喻是好比一艘商船,一艘泰坦尼克号,但是上面放着几十尊大炮,放上大炮,这一炮放出去,轰然地打出去,能够把敌人的船打沉,确实能把敌船打沉,但是自己的船也给震坏了。因为你这个船是承载不了这样的炮的,自己的结构不适合于这样的威猛的力量。按照平江不肖生的描写,霍元甲的武功就是这一路武功……威猛无比,但是自己的五脏六腑没有练好,根基不稳。所以他每一次与敌人交手,固然把敌人伤得很厉害,但是每一次自己的内脏都受了伤,虽然他回来可以加以调理,但是年深日久,这些伤就积累下来了,积劳成疾。所以说一个人打到了中年,其实就已经是一身伤病。所以我们中国武术的一流高手里边很多同时都是名医,都是中医高手。我们看很多练武术的人,他们都会推拿、接骨,都是中医高手,这就说明他是重视内功的。要先练内脏,练精气神,然后外练筋骨皮,这是练武术的人都熟悉的。而平江不肖生所讲的这一套理论,我们今天听起来很容易理解。但是在那个时候,在二十年代的时候,在八十年前的时候,中国人是没有听说过的。啊,原来有这样一层新的境界展现在我们面前,原来武功是可以这样分的。从那儿以后,写武侠小说的人就继承了他的这种思想,继承了这个思想。
  赵焕亭笔下的武功……定义“武功”
  和平江不肖生同时,还有一位重要的武侠小说作家,名字叫赵焕亭。
  赵焕亭是河北人,我们知道河北很多地方都是武术之乡,我们国家很多武术家都产在河北,赵焕亭在武学理论上和平江不肖生不谋而合,一南一北,当时叫“南向北赵”。南方的向恺然和北方的赵焕亭不谋而合,他也强调内力,强调那个叫“罡气”,天罡的“罡”,天罡星的“罡”,强调罡气、内力。总之,他们都是强调人内在的修养,能够作为外功的基础。你要练好外功,你要先修养内心。
  赵焕亭对于武侠小说还有一个功绩,就是他强调,他把所有这些打架的技术,搏击、腾挪、修炼,把所有这些东西合一起,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武功。我们今天讲这个题目里叫武功,我们今天一说武功都知道怎么回事,但是这个词以前不是这样用的。我们今天说的这个武功不是古代人说的武功,古代也有“武功”这个词,这个词的意思指的是一个人在军事上、在政治上所取得成就。有一个成语叫文治武功,是指一个人在统治方面的成就,比如说乾隆皇帝有十大武功,这个意思不是说乾隆他会十项打人的技术,不是说乾隆武术水平很高,不是,是说乾隆曾经平定了西藏,平定了回疆,东征西讨,一共有十项光辉的成就,这是他政治统治方面的成就,十次功劳而已。而到了赵焕亭这儿呢,他把搏斗、打坐、轻功、飞檐走壁、暗器,所有这些加起来,合起来叫做武功。后来就成了一个日常用语,我们大家就都接受了这个词。现在,这个词又流传到了世界上,就叫做功夫。全世界都知道一个汉语词叫功夫,这已经不是一个汉语词了,是全世界通用的一个词,也成了一个英语词。全世界的人一说“功夫”,就想到了中国武侠片的那些形象,那些飞檐走壁,可以在树上互相搏斗的那些场面。他们觉得中国人很奇怪,外国人认为中国人都是会功夫的。南京发生过一件事,有一个留学生,是个女的,她在街上被一个小偷把包抢走了,然后周围看的人都没有人去伸手帮助她,然后她后来就很气愤地对警察说,你们中国人不是都会功夫吗?怎么没有一个人帮助我?然后警察告诉她,连我也不会功夫。
  所以外国人觉得中国人是天生地和功夫神秘地联系在一起。所以功夫是最早进入英语的汉语词之一,它就是我们所讲的武功。
  

金庸笔下的悲剧爱情(8)
还珠楼主笔下的武功……仙魔小说
  还珠楼主他原来的名字叫李寿民,他是四川人。这个人是一个全才,从小就博览群书,把佛家、道家的书都读得很精通。更重要的是他自己是会气功、会武术的,他曾经上峨嵋山专门找师傅学过,据说气功的水平很高的。他也是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全才,他自己一生的命运很坎坷、很传奇,这里我们不细讲。
  他从1932年开始,就在天津连载他的著名的小说,叫《蜀山剑侠传》,《蜀山剑侠传》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小说之一。如果按照一部作品来比较的话,包括金庸的武侠小说拿出一部来,可能都没有办法和《蜀山剑侠传》的影响相比。我们只能说金庸的所有小说加起来影响巨大,但是拿出一个来,你说拿出《天龙八部》来,拿出《鹿鼎记》来,其影响现在来说还没有《蜀山剑侠传》更大。包括今天的很多网络游戏,都是从《蜀山剑侠传》那里得到了启发,都是《蜀山剑侠传》的模式。而这部书是把神话、志怪、剑仙、武侠全部结合在一起,写出一个非常浪漫的武侠世界。而这里边的剑仙,他们的那种武功是完全超自然的,是无所不能的,写得像《西游记》的那样,那种境界,带有神魔色彩的,但又不是完全地是个神话,它是打通人与仙之间的界限的。那里的人物武功练到很高的程度,就可以操纵人的生死,比如说他们拿的这些武器,已经不是什么刀枪剑戟,简单的一些冷兵器,这些武器非常类似我们当今的现代化的高科技的武器,类似高科技法宝。比如发明一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一催它,一发光,大海就煮沸了,大海就咕嘟咕嘟开锅了,就可以练出这种武功来;一掌打过去,一道紫光,喜马拉雅山的雪就融化了,武功练到匪夷所思的境地。所以对他的批评者非常多,批评者说这不是胡说八道吗?荒诞不经。特别是解放以后,有一批文章,批判还珠楼主,就说他是宣扬荒诞不经的迷信。其实你说他荒诞可以,但是小说中就是有一种专门是荒诞的,荒诞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艺术中它是一路,我们不能因为《西游记》很荒诞,我们就否定《西游记》的艺术成就啊,《西游记》还是我们推崇的四大名著嘛。因为它写的是一个神话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它符合自己的逻辑就可以成立了,我们不会因为它写得荒诞,我们就认为生活中真有这样的人。而还珠楼主所写的这种神话世界呢,又隐隐地映照着现实世界,因为他在九?一八之后创作这个小说的,他是带着一种家仇国难,这样一种心情,面对着国土沦丧的事实来写的。所以他在写《蜀山剑侠传》的时候,他的小说中充满了正邪的对立,对邪魔歪道的痛恨,都发泄到他的笔端。正邪两道的斗法,其实就隐喻着现实生活中他的这种邪不压正的思想。而他小说中对那些神奇武功的描写,虽然在他本身看来,好像有些荒诞,但是给了以后的武侠小说作家以很多的启发,像梁羽生、古龙、包括金庸,很多武功都是从还珠楼主那里学来的,很多,包括名字都是直接从他那里拿来的。金庸的小说中还喜欢写一些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的搏斗,这都是从还珠楼主那里直接或者间接地吸取来的。有人问过还珠楼主,说你小说中写的那些怪物之间的搏斗,你是怎么想像出来的?宇宙中那些好像远古的生物之间那种残酷的搏斗,还珠楼主说这很简单,你就想像两个小昆虫在打架,然后把它放大十万倍,就成了那种非常恐怖的场面,把两个小昆虫的打架放大十万倍,我们想这不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