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参加两个环节考试,重点考核军事弹药的销毁工作,主考官是弹药销毁站的站长;第二天,模拟云南地形,进行高难度的丛林拆弹,主考官是孙立虎本人。
这个时候培训队还剩下二十五个人,需要从这二十五个里面挑出五个来。每一天的考核都将直接决定他们这一个月的付出是否有成效,只要一次考核不通过,就可以直接走人。
值得一说的是,这三次考核中,虽然弹药销毁站考核相对简单,但危险性却是非常高的,因为需要销毁的都是日军侵华留下的废旧弹药,这些当初可都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即使废旧了,威力还在,稍有不甚就可能爆炸身亡。
孙立虎说,这是不要命的考核,你们如果还想要命现在就可以退出。
当然没有人退出,要知道他们只是考核一次而已,弹药销毁站的战友们却得天天这样。
秦远一听说要去弹药销毁站了,心里暗中高兴,他喜欢闻到那好闻的火药味,这一个月来理论和心理方面的训练太多,真正接触炸弹没几次。
在秦远走之前林纾要跟他见面。上一次秦远被熏得鼻子大出血就把林纾吓得神不守舍的,这次听说危险性更大之后,她更加坐立难安。于是在这群人赶赴军区弹药销毁站之前,林纾执意要见秦远一面,孙立虎没有办法,只好让秦远出来见她。
自从上一次在秦远面前露出了少女情怀,她的小姐脾气也不那么大了。见到秦远,她觉得这是生死关头了,所以眼睛一直红红的,不过说话还是那么委婉含蓄,绕了半天就表达一个意思,希望秦远在考核的时候能穿上她织的线衣。
秦远说:“好,我穿上。”
林纾这才露出笑脸。
考核队员被秘密地运送到附近军区的弹药销毁站,由于车上蒙着眼睛,所以不知道到的是哪里,只知道弹药销毁站在一座山脚下。
弹药销毁站的士兵也是属于拆弹兵种,关于拆弹兵有个称谓是“和平年代最危险的兵种”,不过秦远来了之后他觉得在这个弹药销毁站里工作的危险性不及拆弹特工的百分之一。这里长长的报废弹药拆卸车间像极了工厂的流水线,放置炮弹的链板传输机需要穿过一道道门:开箱取弹室,卸底火间,拔弹间,取发射药间,取铜壳间,火工品暂存间。这也就是拆弹流水线,每个车间几个人,每个人做几个动作,这些都有严格的规定。墙上悬挂着《弹药销毁业务管理实施细则》、《弹药处废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自从秦远这些特工训练队员过来之后,站长潘长椒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阴着脸重复一句话:“法规制度是铁,谁碰谁出血!”
二十名特工培训队员被潘长椒分别安排到各个岗位上考核,考核完一个项目再接着一个项目,人多,时间赶,必须马不停蹄地工作。
潘长椒给秦远安排的第一个环节是卸底火。
据说这个弹药销毁站站长的名字一直是大家私底下的娱乐对象,在无数个枯燥的夜晚,就是站长的名字丰富了他手下那些士兵们的精神生活。潘长椒,潘长椒。这个名字怎么读都感觉十分滑稽,可站长本人偏偏又严肃得像块石头——大家从未见他笑过,他那张脸,额头是方形的,眼眶是方形的,鼻子嘴巴统统都是方形的,他的脸天生就是用来板着的。这种矛盾的结合体让手下的士兵们想起来就忍俊不禁,但是大家又都谨记一点,长椒跟火药一样,碰碰就会爆炸。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一) 弹药销毁站(2)
潘长椒是个暴脾气,但做起事情来却是谨慎的性格,容不得有一丝差错。他的一句话将会直接决定秦远的去留。
因此秦远非常谨慎,幸好他在前面的培训里已经对底火有了足够的了解。底火就是装在枪弹或炮弹药筒底部,靠输入机械能或电能刺激发火的火工品,用于输出火焰引燃发射药装药或传火药的部件。大体分为枪弹底火和炮弹底火两类。枪弹底火是配用于枪弹的底火。它是体积比较小,安装在枪弹药筒底部,由输入的机械能或电能刺激发火,用于点燃枪弹发射药装药的部件,有些国家也称之为“火帽”。枪弹底火是枪弹的一个重要部件,其结构比较简单,使用时一般是直接压入枪弹药筒的底部。炮弹底火是配用于炮弹的底火,是装在炮弹药筒底部,用于输出火焰点燃发射药装药或传火药的部件。
当然,在这个弹药销毁站里,以炮弹底火为主。
在前面一个月的培训里,队长孙立虎已经把炮弹、枪弹、炸弹的相关知识都详细介绍了,对于这些理论知识秦远已经相当熟悉。炮弹底火的类型不同,结构也有所区别,但其构造一般比较复杂(枪弹底火实际上只相当炮弹底火中一个独立的部件)。从现装备的情况看,配用于炮弹的底火大多数是撞击底火,炮弹底火大都由底火座(体)、火台、压螺、闭气塞、传火药、盖片等组成。传火药一般采用黑火药,也有采用亚铁氰化铅和高氯酸钾混合药剂的。底火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火焰点燃底火的传火药,然后再通过传火药引燃药筒内的发射药。
至于具体到如何将炮弹中的底火卸下,还有挺多讲究:
一、防静电:静电对于弹药销毁来说是非常可怕的。因此,销毁车间的地面铺设的全是油漆状的防静电树脂,下面埋设着导静电铜线,以防止静电累积。室内的电灯、开关全部是特制的,可以防止静电泄漏。工作人员穿着的也是特制的防静电工作服,工作使用的锉刀、钳子等工具都是有色金属的,通常是铜制的,它们与炮弹摩擦不容易产生静电。
二、防撞击:在移动弹药的时候,要求一只手必须护住底火。一旦出现失误,底火撞击到硬物的话,一眨眼的工夫,一切都结束了,用弹药销毁站站长潘长椒的话来说就是“这个工作没有改正错误的机会”。
三、不过夜:如果把弹药从缺氧的环境中挖出来后,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里,时间一长,容易氧化或者发生其他化学反应导致意外爆炸,所以按照火工品不过夜的规定,发射药从弹筒中取出后当天必须烧毁。有一次,这个弹药销毁站就是挖了几枚废弹放置在那里没管,结果半夜里发生了爆炸,虽然没炸伤人,但是炸塌了一座房子,从此以后这里多了一条“不过夜”的规定,弹药发现后要么继续密闭,要么就安全拆除,绝不能暴露之后不进行拆除。
主要也就是这么几条,这些秦远早已烂熟于心了。
考核随后开始,给秦远的限制是一个小时内卸下12个炮弹底火。
在项目正式考核之前,潘长椒不放心,还特意问了秦远几个问题,问完之后他更加不放心了,因为面前这个年轻人的表述能力非常糟糕。
比如潘长椒问他:“底火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秦远回答:“火焰引燃发射药。”
在潘长椒看来,这个回答就过于简单,简单得省略了中间的一个过程,因此它不准确。实际上底火的作用原理是利用火焰点燃底火的传火药,然后再通过传火药引燃药筒内的发射药。
潘长椒对人的要求是万分精细,比如你说胀,你就得说清楚感觉胀得怎么样,如果你说疼,是重疼,能不能忍受?是中等疼,还是轻度的疼?这些都一定要说清楚。他曾经说过,做弹药销毁组的领导必须善于洞察心理,因为士兵的思想有没有疙瘩,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在作业现场聚精会神地完成销毁作业。有经验的领导常常心很细:看士兵吃饭,是狼吞虎咽,还是茶饭不思;看士兵睡眠,上床后是很快入睡,还是辗转反侧心事重重;看士兵走路是挺胸抬头神采奕奕,还是驼背弯腰无精打采。只要看得分明,对有问题的士兵采取相应对策,一切进度就尽在掌握之中了。
从这话里看得出潘长椒对于揣摩手下的心理特别有自信,对微乎其微的细节也表现出了足够的重视。根据和秦远的对话,他觉得这是一个愚钝的年轻人,他想不通为什么孙立虎会把他招进特工营地去,不过孙立虎的决定他是没法质疑的,他只是担心这个年轻人会不会一不小心把哪个步骤再给“省略了”,引起底火爆炸,那可就惨了。
潘长椒在卸底火间外面侧耳听了半天,生怕轰隆一声响起来。可是半个小时过去了,里面除了脚步声和轻微的衣袖摩擦声之外,居然连一声正常的金属接触声音都没有传出来。拆金属弹药底火怎么会没有一丝金属刮擦声呢?
潘长椒揣测:“这小子可能是胆怯,还没敢动手。”
一个小时后,当他走进去检查的时候,大吃了一惊:这小子不知不觉间竟然拆下了三十个底火!
三十个底火!
平均两分钟拆一个!
要知道面对这么危险的废旧弹药,以普通销毁人员的速度,拆一个平均下来至少也得十分钟。
这小子的速度是普通销毁人员的五倍以上,而且他还没弄出什么声音,就那么静悄悄地做好了,可见动作之细微准确。
潘长椒虽然眼睛看得直了,但还是没有表现出来。要知道他也是一个极度自信的军人,尤其在高手面前他表现得更加明显。几乎部队里的每个男人都有着强烈的征服欲望,并不是为了食物、权力或者女人,那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只有雄性动物之间才能体会到的感觉。对于那种有几分天赋的士兵,潘长椒的征服欲望尤其强烈,每征服一个,他的信心就涨高一分。不过让人无奈的是,弹药销毁站所有的士兵都向他臣服了,所以他只能在脑海中不断地设立虚幻的对手,借此打发自己蓬勃的雄心。这个时候秦远的出现好比是星星之火点燃了荒芜的原野,潘长椒的征服欲望腾地一下又冒了出来。
潘长椒冷冷地说:“下一个环节。”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二) 爆破
第二个环节是爆破。
潘长椒将秦远带到离卸底火间两里外的一个山洞里,这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