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博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博客-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抱朴子:据我考证,广成子是有的,黄帝问道也是有的。而且黄帝时候,圆丘一代很多毒蛇巨蟒,后来正是广成子老人家教黄帝用雄黄驱蛇的。
  杜光庭①:我以为其实广成子就是李老,李老博客上标的时间是骗人的。
  “黄帝时,老君为广成子,为帝说《道德经》及五茄之法。”
  疑问:那怎么又有记载孔子问礼老子?难道孔子也是黄帝时代的人?
  杜光庭:不要以讹传讹。我怀疑春秋年间所说的老子实际是老莱子,不是老子。
  茶庵寺住持:俺寺里有碑文记载,我国有五座崆峒山,甘肃平凉一座,河南临汝一座,甘肃岷县一座,江西赣县一座,山东牟平北海中岛一座。怎见得广成子就是在甘肃?
  ①杜光庭(850―933),字宾圣(一说宾至),号东瀛子,外州缙云(今属浙江)人,一说长安(今西安)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人物。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春气发而百草生 徒弟庚桑楚的觉悟(1)
丙戌年十二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庚桑楚:“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吾闻至人,尸居环堵之室,而百姓猖狂不知所如往。今以畏垒之细民而窃窃焉欲俎豆予于贤人之间,我其杓之人邪!吾是以不释于老聃之言。”
  (《庄子·庚桑楚》)
  退休后的日子特别舒心,没有公事缠身,没有应酬交际,每天读书闲坐,也算是老有所乐。苦县的冬天也不像洛阳那么冷,每天都是阳光明媚的,我便搬一把椅子坐在门前晒太阳,跟左右邻居话家常。耳朵里充满的不再是以前在洛阳和镐京时候的那些所谓官话,都是乡土俚语,格外亲切。
  我有个徒弟叫庚桑楚,住在北方畏垒山。前几天捎信给我,问候我退休后的日子,并且告诉我北方已经下雪了,景致很美,有空可以去看冰雕。
  我对冰雕没什么兴趣,只是庚桑楚这么惦记着我,倒是让我很感激。在我为官的那些年中,因为身居国家图书馆之职,也结交了不少读书人,其中有些因为听过我一两次讲座,就称我老师,这个庚桑楚也是。不过对他,我倒有些特别的感情。我一直觉得他是为数不多的学到我思想精髓的年轻人之一,而且他一直都在隐居,算是实现了我常常挂在嘴边的“无为”,也让长年身处官场的我十分羡慕。
  据说庚桑楚才到畏垒山的时候,陆陆续续去了不少人跟他学道。那些学生中有炫耀才智的,有标榜仁义的,后来都被他赶下了山,只留下了几个敦厚朴实的人。
  这点我非常赞同他,那些机巧之人确实是学不到道的,他们去拜庚桑楚为师,估计都是仰慕他的名气,学几年下山,混个“名门之后”的头衔,然后去欺骗世人吧。
  庚桑楚在畏垒山待了三年。说来也奇怪,原本这畏垒山一带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区,老百姓日子都过不下去,可是庚桑楚一去,却年年丰收。于是当地老百姓就私下议论,说这庚桑楚估计是个圣人吧,要不我们就把他当神灵供奉起来,尊他为畏垒山一带的国君好了。
  按理说这是群众的呼声,庚桑楚本身也没有这样的想法,也没有刻意去赢得民心,既然百姓拥戴,他完全可以就不要推辞了。可是,没想到庚桑楚听到了这些议论之后很生气,就跟他的几个弟子说:“春天播种,种子就会发芽开花,到了秋天就有收获。这是自然规律的运行和变化,无可厚非的事情,哪里有什么圣人能够改变这一切?再者,我少年时候师从李老,他老人家一再教导我们,作为一个道德修养极高的人,应该无欲无求,淡泊宁静地生活在斗室里。因此我才来到畏垒山隐居,虽然我不敢说自己修养有多高,但是现在要把我看做什么圣人,要称我为万众瞩目的人物,那不是违背了李老的教诲吗?”
  庚桑楚这么说是发自内心的,可是他的那些弟子,可能以为他是假意推辞,就一味苦劝,并且把尧舜都搬出来说事了。庚桑楚听了之后非常恼火,说:“尧舜有什么好称颂的?在我看来,这两个人就像是毁坏了好端端的垣墙,然后去种上一点用处都没有的蓬蒿!正是因为从他们开始的什么举贤荐才,才使得百姓之间互相伤害,也正是他们主张任用贤才,才出现了那些机巧之人。机关算尽就想着表现自己是仁义君子,聪明过人,有治国安邦之才等等,说到底就是他们助长了那些弄虚作假者的气焰。我看现在天下大乱的根源,就是尧舜这两个人,而且流毒还得一直留存下去,不知道还要持续几千年啊!”
  庚桑楚的这些话后来传到我耳朵里,我不由得很敬佩这个学生。他说得非常好。
  我不由得想起几年前鲁国政变的时候,我也只是含糊其辞地说到尧舜,而他则是明确指出,天下之乱,杀君弑父,兄弟相残,强盗横行,一切的一切,根源就在于尧舜。无怪他要把自己弟子中那些炫耀才智、标榜仁义的人全部赶走呢。
  点击(1412) |  评论(9)
   。 想看书来

春气发而百草生 徒弟庚桑楚的觉悟(2)
孟子:李老这是想干什么,连尧舜这样贤德的圣人也要批判?荀子:孟轲你就少说几句吧!这几天看了你的博客,逻辑混乱胡搅蛮缠,也难怪人家庄子总是拿你当笑料。对李老和他的学生谈谈不成熟的看法。按照李老和庚桑楚先生的说法,是因为天下举贤,才出现了机巧之人,我倒觉得这里面有个因果颠倒的问题。我向来认为人性本恶,其实世界上早就有了那些机巧之人,所以举贤行为一出现,他们就去钻空子了。历史不能假设,但是非要大胆假设一下的话,我倒觉得即使没有出现尧舜,没有举贤这回事,这些机巧伪善的人性也要在
  其他地方表现出来。一点愚见,请方家赐教。
  吕不韦:嗯,荀子说的有道理,我也觉得李老这么说有点因噎废食的意思。
  孟轲:荀子你没搞懂我的意思。人性和性是有区别的,我提倡人性本善,人性就是人和动物性的区别,当然是善;而性是天生的,至于人是不是“性本善”,那就很难说了,人天性中也和动物有许多相同之处。
  韩非:楼上在狡辩,好利恶害就是人的天性,哪里来的什么性与人性的区别,我看你是被荀子驳得没话找话了。
  庄周:说起来,庚桑楚还是我介绍给世人的,他一生隐居,不求功名,正是我辈本色啊。我特意在拙作《南华经》里记下了他的事迹。
  老子:说来惭愧,我对于自己的一切从不计较,以至于对弟子也关心不够。还是庄周想得周到。
  庚桑楚:老师啊,只要我们顺从天地自然的道理,沟通就会时刻存在。
  朱熹①:李老和庚先生的修养真让人佩服啊!想我在回福建同安的时候,还把那间小小的书房改名畏垒庵,只是可惜毕生苦学,也没学得李老思想之万分之一啊,惭愧惭愧!
  ①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南宋思想家,理学的集大成者,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其主要哲学著作有《四书集注》、《四书或问》、《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西铭解》、《周易本义》、《易学启蒙》等。此外有《朱子语类》,是他与弟子们的问答录。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1)
  祸福无有,恶有人灾 无为胜有为
  丁亥年二月 天气  今日心情 
  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矣。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庄子·庚桑楚》)
  苦县的春天来得格外早,才是二月中旬,已经是万物复苏了。
  数日之前的一个早晨,我一开门,就看到门口立着一个人。我很纳闷,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庚桑楚的学生,名叫南荣趎,特意从畏垒山赶来向我请教问题的。
  之前庚桑楚曾向我提到过这个人,说是年龄已经有点大了,但是一心求学的心很诚,脑子里有很多问题,没办法跟他说清楚。所以庚桑楚说“李老您何时得空给他解惑”,我当时也就答应了,反正现在空闲时间很多。如今人真的来了,作为师长,我自然也要倾尽所能,帮他解决一些思想上的问题。
  很显然,南荣趎是一个老实人,我故意问他:“你怎么带来这么一大帮子人?”
  他立刻被我的问话吓了一跳,慌忙往自己身后张望了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回答我说:“李老,我……我确实是一个人来的啊。”
  我见他这副样子,只好叹了口气说:“唉,原来你并不明白我的意思。”南荣趎一下子变得很窘,支支吾吾半天没有说出话,随后叹息说:“李老,我本来是带着满脑子疑问来的,被您这么一问,我都不知道怎么回答您了,也忘了要问您什么了。”
  我听了哈哈大笑,心里很满意。要他忘记自己想要问什么,这正是我所期望的,也是我唯一能够帮助他的。随后的时间里,我们聊得很开心。
  其实,在庚桑楚跟我说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就在想了,对一个脑子里问题太多的人来说,想要为他解惑是很难的。而这时候要想帮助他,唯一的办法就是首先让他虚心。
  这里的虚心不是谦虚的意思,我说的虚心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把心空出来。为什么这样?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来学习就好比提了只水桶来盛干净的井水,但是你要是不首先把桶里的脏水倒掉,往里面加再多的干净水,最终,桶里的水也不会是干净的。
  学习的道理也是一样的,这其实和我一贯所倡导的“无为有为”是一致的。比方说两个人同时求学,一个曾经在别的先生门下学过三年五载,另一个从来没有学过。按理说应该是前者已经启蒙开化了,学得更加快一些吧。事实往往相反,倒是后者学得更加牢固扎实。这就是“无为胜有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