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博客》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子博客-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天地不仁(1)
  天地不仁 谁有权力怜悯他人?
  戊寅年一月 天气  今日心情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
  洛阳今年冬天特别冷,加上雪一场接着一场。据老人们说,这样异常的天气是兵戈之相。唉,其实现在的兵戈之相哪需要看天气啊,你只要趴在洛阳城头看看四野荒芜,上街听听人们天天议论的各地战事,就一清二楚了。
  不过打仗归打仗,毕竟眼看就要到年底了,洛阳城里还是看得出有一点节日的喜庆气息。上午天气很好,阳光明媚,下了几天的大雪也停了,于是我就带着个童子去街上散步。
  出了府门走不到几百步,就在雪堆里看到了一些稻草扎成的东西,便叫童子去翻出来看看,原来是一些稻草扎成的狗。我有些奇怪,记得以前在乡下见过一些农民用稻草扎成人的形状,放在田里吓唬麻雀,不知道这些稻草狗是什么用途呢?
  我一问,童子便告诉我说,原来这是洛阳一带的风俗,到了年底总要杀猪宰羊做些祭祀。以前祭祀都要用“六畜”,其中也包括了狗。据说后来出现了一些喜欢狗的人,他们把狗作为宠物来养着,对狗充满爱心,再祭祀的时候难免就不忍心杀狗了。但是祭祀的“六畜”总不能少一样吧,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个主意,用稻草扎一些狗去充数。祭祀一结束,这些稻草狗也就没什么用了,于是就都被扔在路边了。这几年战事不断,老百姓日子都比较难过,很多人家祭祀杀不起狗,于是也都用稻草扎狗了。听了童子的介绍,我看着那只已经被践踏得一塌糊涂、浑身挂着冰碴的稻草狗,心想,就是同样这只狗,大约就在前几天,还被人们供在桌子上膜拜呢,现在可好,冰冻、雪压加上人踩,已经快没有狗的形状了。想想也真是可笑,同样一只稻草狗,只过了几天的时间,待遇就完全不一样了。看看这只被扔在路边的稻草狗,再想到人们祭祀时候的一脸虔诚,实在是虚伪。由此再想起那些因为爱狗而不忍心杀狗来祭祀的人,表面看来确实是很有爱心,但是仔细想想,不杀狗他们不是还在杀猪吗,要是真有爱心,为什么不连猪一起都爱惜了?猪和狗并没有什么贵贱之分,为什么单单就只心疼狗命,却要继续草菅猪命呢?
  进一步又想起昨天说的所谓圣贤。现在天下大乱,很多人都在提倡帝王和治国者要做仁义宽厚的圣贤。其实仁义本身就带着一种不平等的思想根子在骨髓里,言下之意好像老百姓都比这些圣贤要低一等,需要圣贤的宽厚仁爱来施舍他们。这是什么道理?
  前不久听说了一个故事,说鲁国有个叫荣启期的老乞丐,虽然每天饥一餐饱一顿的,却总是兴高采烈的。别人看到都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你怎么一天到晚这么高兴?”这位老爷子笑着回答说:“我有三件特别开心的事情:世间万物都是低贱的,唯有人高贵,我生而为人,其乐一也;在人中,男尊女卑,我是男人,其乐二也;人活七十古来稀,我如今九十高寿,其乐三也!”旁人听了也就一笑了之,一则觉得他很能自宽,另外觉得他很自以为是,也就算了。可是类比一下,所谓圣贤们自恃不凡,其实也是一回事。不同的是荣启期自己高兴一下也就算了,可是圣贤们在自以为是圣贤的同时,还要显示一下自己的仁义爱心,实在有些虚伪了。
  其实世间万物,正如我前面说到的,都遵循着“道”。自然规律如此,人其实没必要刻意去改变什么,天地创造人的时候,也没有特别厚待人类,让你比其他动物高明一截;同样,真正超脱的大贤,也应该能够认识到,谁也没有权力去怜悯其他人,所有一切,只是一种客观存在而已。
  点击(678) |  评论(5)
  盗跖:哈哈,李老的说法我完全赞同!我每次行动的时候都身先士卒,得手后会让他们先撤而我断后,你说我是不是“义”?回去分赃时,我从来都不欺负手下小弟,自己和他们都拿的一样多,你说是不是“仁”?
  。 最好的txt下载网

天地不仁(2)
司马迁①:李老此博让我想起我朝初创年间,因用李老思想治理天下,一度曾何等繁荣。只是后来,朝内起了争执,唉,可惜啊可叹!
  憨山大师:此言天地之道,以无心而成物。天地不感情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感情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李老的话确实精辟独到。
  黄元吉:如果天地间没有生命,只有春夏秋冬周而复始,那又有什么意义呢?万事万物都像稻草狗一样,完全不值得珍重。
  庄子:实践圣人之治的方法论,要高度重视效法天地的自然之“道”,这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天地自然,都是大道。
  ①司马迁(前145/前135―前90),字子长。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著《史记》。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绝圣弃智 认识生命的本善(1)
戊寅年一月 天气  今日心情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道德经·第十九章》)
  昨天终于把律文写完了,松了一口气。
  景王显然已经等得有些焦急了,一听说律文写好了,早朝一结束就跑来问我要初稿看。
  我把沉甸甸的一卷竹简交给景王,他翻了几篇,看上去很满意,回头叫身边的人收起来,说回宫再仔细看,然后就跟我聊起了我的博客。很显然,景王对我那篇稻草狗的议论颇有感触,并且对什么是真正的仁义有些迷茫。事实上,景王的迷茫可能是所有君主的迷茫,这也正是他们常常施政没有头绪的最大原因。
  景王的迷茫让我想起一个故事。以前齐桓公在的时候,曾有一次问管仲:“我最近看历史书,发现古代的三王都是弑君的。可是现在我们都把三王奉为圣贤,是不是有点不太合适?”管仲听齐桓公这么发问,就告诉他:想当年大禹治水,安定了天下,也奠定了夏朝的基础,于是一代代传下来。可是后来到了夏桀执政,残暴无比,商汤起兵推翻了夏朝统治,成立了商朝。说起来,我也是殷人的子孙。殷商一开始也很好,可是后来商纣无道,天下大乱,周武王便领兵伐纣,所以有了周朝。从这些历史来看,都是善者###不善者。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是一样的,并不能因为现在执政的是君、是帝王,就一味愚忠,拘守什么君臣之礼。
  齐桓公听管仲这么说,又问他,那你说夏桀、商纣为什么会亡国呢?
  管仲就说了,一个君王如果整天只想着去占有多少土地与金银财宝,没有长远考虑,就肯定要亡国。比如对那些诸侯,君王不能整天只想着让他们向朝廷纳贡,还应该关心他们、了解他们,搞清楚他们是不是对朝廷有怨恨反感的情绪,万一有,就要及时想办法去解决。对老百姓也一样,要发自内心地为他们着想,让百姓拥戴你,不能光看着他们表面都很臣服,就以为没什么问题了。
  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景王听了之后,他起初若有所思,但接着又说,管仲的话听上去有些空洞。
  我便回答说:其实之前我说的天地万物发展都遵循一个规律,和治理国家都有共通之处。作为帝王首先应当处理的是一个心态的问题,要认识到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可强求,即使是帝王的权势也不能改变得了。这样就能让自己保持一种平常心,剔除对浮华的一味迷恋,认识到生命的本善。比如说作为帝王,其实令真正的贤王感到满足的不是拥有多少疆土、多少财富,而是能够让老百姓都安居乐业,同时也不计较能不能在历史上留下美名。
  抛弃聪明智巧,实行无为而治,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抛弃巧诈和私利,盗贼也就没有了。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那就是,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心里整天惦记着我要做圣贤,急功近利,最后反而只是追求虚名。不想这些,只是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反而会被别人称为是圣贤了,这才是真正的圣贤啊!换句话说,如果你能够达到真正的高尚境界,你就会尊重自然,而不是用自我所谓的智慧去干涉事物,这样就自然会放弃这些智巧、仁义,直接回归到本我的境界。
  点击(692) |  评论(6)
  董仲舒①:最近在研究春秋这段历史。春秋二百四十年之中,弑君三十六年,亡国五十二年,细恶不绝之所致也。李老目光敏锐啊,只是可惜当时能够懂得这个道理的君王和诸侯太少了。孔丘:仁义是人的本性,仁义的表现是泛爱无私,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利己;或者说,以利人开始,换取利己的结局。人与人之间是一种互利关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绝圣弃智 认识生命的本善(2)
李耳:孔丘所说的这种做法是矫情之举,绕了一个弯子,最终还是回到个人生存问题上来,亦即归为生养之道;而生养之道最根本的还是自然。因此,我认为仁义之说实在是迂阔得很,而自然说则直面人生。
  墨翟:仁、义是指兼爱,仁人、义人就是实行这种兼爱的人。而兼爱则是一种无差别的爱,要求人们抛却血缘和等级差别的观念,爱人如己。
  孟轲:仁义礼智根于心!做臣下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君主,做儿子的心怀仁义来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来侍奉哥哥,这就会使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