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情况下,很有责任心的市场部经理决心向老板进言。
他对老板的性格了如指掌,知道他是一个宁愿舍钱,也不愿丢面子的人。因此,他认为这次进言一定要给老板留好台阶下。
一天,他走进老板的办公室,对老板说:“老总,您有空吗?想跟您商量点事儿。”
得到肯定回答后,他继续说道:
“您也知道,最近公司的经营出现了一些不良状况。我觉得,原因应该出在各部门没有协调好上面。
您看,现在市场部的工作,您亲自来抓,十分重视,成效当然就十分显著。
可是,这样一来,公司其他部门的工作,就有些受到忽视。我认为,这样恐怕会影响到公司未来的发展。”
这番话可以说是说到了老板心坎上。而且,由于市场部经理说话时很注意给老板留好台阶下,让他认识到错误的同时,又没有丢掉面子,因此谈话的效果十分好。
在那次进言之后,这位老板就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到宏观管理上去,不再插手市场部具体运作了。
没过多久,公司的经营状况得到了改善,那位善于给人留台阶下的市场部经理,也荣升了总经理的职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啊!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提意见的时候,给对方留好台阶,顾及到对方的细微心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换句话说,就算是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讲出来,效果也是相差很大的。
这一点,我们从古代的一些典故中,可以得到很好的理解。
战国时候的齐威王,在刚刚即位时,是一个有名的昏君。
据说,他即位已经三年,却整天沉醉于酒色之中,根本不理睬军国大事。可是,那么多的国家大事要处理,他怎么应付呢?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9。善于给人台阶下(2)
原来,齐威王把它们全部都交给了心腹大臣去办理,自己依旧欢饮达旦。就这样,齐国的朝政日益腐败,国家力量越来越弱。
其他国家看到齐国开始衰落,都蠢蠢欲动,想要趁机侵犯。这个时候的齐国,可以说是已经到了濒临灭亡的时刻。
在这样危急的局势之下,齐国很多忠心的大臣都想向齐威王进谏,劝他励精图治,整顿朝纲,强盛齐国。可是,这些大臣要么过于刚直,一进言就指责齐威王,弄得龙颜大怒不说,自己还丢了性命;要么就束手无策,只能整天祈求上天的保佑。
这个时候,齐国一位有名的智者,名叫淳于髡,前来向齐威王进谏了。
在淳于髡来到王宫之前,他就了解到,齐威王很喜欢猜谜语。
于是,他就准备用谜语,说出自己的意见。
见到齐威王之后,淳于髡说:“大王,听说您很爱猜谜语,我有一个很好玩的谜语,你要猜一猜吗?”
齐威王听说有好玩的谜语猜,顿时心花怒放,连声说好。
见齐威王同意了,淳于髡接着说道:
“我听说啊,齐国有一只大鸟,就住在大王的宫廷里面。
虽然它已经住了整整三年了,可奇怪的是它竟然一下也没有振动过翅膀,一声也没有发出过鸣叫。
到了现在,它依旧只是心无大志、毫无目标地整天蜷伏着。
大王您猜,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大鸟呢?”
齐威王虽然昏庸,但是头脑却十分精明。他一听,就知道淳于髡是在讽刺和激励自己。他立即醒悟了过来,回答道:“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他齐威王就是这样的一只大鸟,虽然三年没有飞翔,可一旦飞起来,就会直上云霄;虽然三年没有鸣叫,可一旦叫一声,则会响彻寰宇。
齐威王这句话不是随便说说的。在淳于髡这次进谏之后,他改掉了以前的恶习,不再沉迷于酒色,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起国政来。
首先,他将全国的重要官吏全部召到京城,亲自接见。凡是尽忠职守的,他就给予丰厚的奖励;而那些腐败无能的,便给予重重的惩罚。
其次,在整顿吏治的同时,齐威王还加强了齐国的军事力量。他大力整顿武备,训练军队,齐国的军威也日渐隆盛起来。
经过这一番整顿,齐国很快就出现了一股上下一心的局面。齐国人,上至齐威王,下至老百姓,都精神振作,到处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可以想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想要趁齐国衰落前来进犯的各国诸侯,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有些实力较小的诸侯国,甚至还主动把原先侵占的土地,都归还给了齐国。
一时间,齐国似乎又恢复了霸主的气息。
就在淳于髡这次进谏四年之后,南方强大的楚国,发兵前来攻打齐国。
为了应付强敌,齐威王在同众大臣商议之后,决定派淳于髡前往赵国,搬请救兵。
可是,齐威王却只给了淳于髡一百斤黄金和十辆车,作为送给赵王的礼物。
刚刚接到齐威王命令的淳于髡,不动声色地接下了这个任务。
就在临走之前,当着送行的齐威王的面,淳于髡指着这些礼物仰天大笑。由于笑得过于用劲,他竟然把系帽子的带子都给笑崩断了。
淳于髡的异常大笑,让齐威王很纳闷。他稍微有些生气地疑问道:“你是嫌我送给赵王的礼物太少了吗?”
淳于髡正色答道:“臣下不敢。”
听淳于髡这样回答,齐威王更加疑惑了:“那你笑什么呢?” 。。
9。善于给人台阶下(3)
淳于髡回答说:
“今天早上,我从东边前往王宫的路上,看见有一个人,正在田里祈祷五谷丰登,有个好收成。
奇怪的是,我看见他面前的地上,只摆放着一个猪蹄和一杯酒。
我听见这个人向天祈祷说:‘老天保佑我吧!保佑我的那块高地上打下来的粮食能装满整个仓库,那块低田里打下来的粮食能够装满大车,保佑我五谷丰登,发大财。’
刚才,我突然想起来这个故事,觉得这个人祈祷老天爷赐予他那么多的好处,可是他却只愿意献出一个猪蹄一杯酒,所以才忍不住大笑起来。”
听完淳于髡的故事,聪明的齐威王立即明白了过来,他知道这位有智慧的大臣又在讽刺自己了。
于是,羞愧难当的齐威王,赶紧命人重新置办一份礼物,包括了一千镒黄金、十对白璧和一百辆车子,让淳于髡带到赵国去作为礼物。
看到如此丰厚的礼物,淳于髡这才动身。
果然,赵王收到这样厚重的礼物,爽快地借给了淳于髡十万精兵和一千辆战车。
得到赵国借兵给齐国的消息,楚国知道不是对手,只好连夜退兵而去。
从淳于髡向齐威王两次提意见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出,要想取得好的提意见效果,最重要的就是要给对方留好台阶下。
淳于髡深知齐威王的个性,他明白这位君主并非不可救药,只是需要人加以点醒。
因此,在向齐威王进言的时候,淳于髡并没有采取直接表达意思的办法,而是迂回曲折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这样,就让齐威王保住了自己的尊严和面子。
不仅如此,淳于髡还利用齐威王喜欢猜谜语的爱好,让原本严肃的进谏,变成了轻松地讲故事,一下子就营造出了和缓的氛围,拉近了君臣关系。
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上级的齐威王,自然愿意接受淳于髡十分有用的意见了。
实际上,淳于髡提意见的方法,就是投其所好、迂回曲折。
这样的办法,也是善于给人台阶下的表现之一。
投其所好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就是不直接指出对方的过错,给对方留足面子。
这样的话,对方才更加容易接受意见,因为毕竟这些意见对他是有好处的。倘若接受这些意见的同时,还能保全住自己的面子和尊严,那就更加能够接受了。
淳于髡正是按照这个办法,根据齐威王爱面子和喜欢猜谜语的特点,用编出来的幽默故事,委婉地讲出自己的意见,而不是直接指斥威王的过错,因此取得了良好的进谏效果。
事实上,这样的办法,便是《中庸》“中”的智慧所要求的。因为,说话顾及到了对方的面子和尊严,就是把握好了一个提意见的度,既达到了进言的目的,也没有伤害对方的感情,做到了不偏不倚。
善于给对方留好台阶下,在提意见时,需要注意的就是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来说话。
中国古代有一种观念认为,“武死战,文死谏”,其中的“文死谏”说的是文臣要以死来向君主提出意见。一旦君主不接受,那么宁可以死来进言。
其实,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而且并不符合《中庸》“中”的智慧。
在《论语》里面,孔子曾经说过“臣事君以道,不可则止”,还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这两句话的具体含义虽然有差别,但意思都是指千万不要以死进言。君主要是一意孤行,听不进去意见,那还不如不提呢,何必自讨苦吃呢。“不可则止”,意思就是说,实在不行就算了。
9。善于给人台阶下(4)
实际上,向人提意见,尤其是向上级提意见,最重要的不是意见能不能够得到接受,而是尽一个义务。很多时候,只要自己问心无愧,该做的事情做了,即便没有达到最初的目的,也可以心安理得了,不用过于执著。
除此之外,在提意见时,还需要注意弄清楚一点,那就是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去提出某个意见。
换句话说,在有些时候,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是不太适合提出某个意见的。这样的时候,一旦提出意见,不但意见无法得到采纳,而且还对自己十分危险。
为什么这样说呢?原因很简单,就是以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提出某个意见,让对方很难下台。这种时候,自己肯定没有好果子吃了。
这一点,从中国古代的一个典故,就可以看得出来。
春秋时候,陈国的国君